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杜牧的結果 展開

杜牧

唐代詩人

杜牧(803-約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詠史抒懷。

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歷任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稱“杜樊川”。

杜牧“小杜”,杜甫“大杜”。杜牧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

宣宗徠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大事件

0803

出生

803年出生於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

0825

作名賦《阿房宮賦》

825年23歲的杜牧作出《阿房宮賦》。

0828

考中進士,入朝為官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歲,進士及第。同年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被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考中進士,入朝為官
0835

升為監察御史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歲,被朝廷征為監察御史,赴長安任職,分司東都。

0842

被貶為黃州刺史

會昌二年(842年)外放為黃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書上並無記載,杜牧自己認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擠。而李杜兩家為世交,李德裕為何不喜歡杜牧,有人認為是杜牧為人倜儻,不拘小節,與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黨爭,杜牧與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認為是牛黨。

被貶為黃州刺史
0850

連上三啟拒絕升任吏部員外郎

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為吏部員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連上三啟,終於應允了他的要求。

0852

因病逝世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人物生平


早期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據唐人的習慣,被稱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華出眾,杜牧十幾歲的時候,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振作國事。他在讀書之餘,關心軍事,後來杜牧專門研究過孫子,寫過十三篇《孫子》註解,也寫過許多策論咨文。特別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採用,大獲成功。
長慶二年(822年)杜牧20歲時,博通經史,尤其專註於治亂與軍事。杜牧23歲作出《阿房宮賦》。25歲時,杜牧又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表達他對藩鎮問題的見解。此時的杜牧已經很有名氣,作品流傳。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歲,進士及第。同年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被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職,後轉為掌書記,負責節度使府的公文往來。京銜是監察御史里行。這時杜牧居住在揚州,特別喜歡宴遊。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歲,由揚州赴長安就任監察御史。
開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觀察使崔鄲的幕下,被召為宣州團練判官。
開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離開宣州,去長安任左補闕史館修撰。開成五年,杜牧陞官為膳部員外郎。

遷官外放

會昌元年(841年)杜牧調任比部員郎。
杜牧 江南春
杜牧 江南春
會昌二年(842年)外放為黃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書上並無記載,杜牧自己認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擠。而李杜兩家為世交,李德裕為何不喜歡杜牧,有人認為是杜牧為人倜儻,不拘小節,與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黨爭,杜牧與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認為是牛黨。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為政能興利除弊,關心人民。
會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遷池州刺史,這年四十二歲。池州治所秋浦縣(今安徽貴池)。
會徠昌五年(845年7月)武宗下詔禁毀佛教。杜牧對於這一措施是很贊同的,後來他在宣宗大中年間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記》,詳細敘述武宗禁毀佛教事。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幫助,入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

人生暮年

杜牧
杜牧
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就因為京官俸祿低,而難以養家請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沒有批准。
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為吏部員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連上三啟,終於應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認為,杜牧請求外放並不僅僅是經濟原因,而是不滿意朝政,認為自己無法在朝中有所作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憑弔前賢,結識詩友,作了不少詩。一年後,他又被內升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到長安第二年,遷中書舍人。這段時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別墅,並且閑暇之時經常在這裡以文會友。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個人作品


問津書院名宦祠杜牧供像
問津書院名宦祠杜牧供像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編,宋以後人又輯有《樊川外集》、《樊川別集》等等。四部叢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別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據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楊壽昌的景蘇園影宋本,是楊守敬令書手從日本楓山官庫藏本影摹的本子。此二本均可謂善本。通行本則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樊川文集》。這部校點本是以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刊本為底本,並同景蘇園影宋本對校,以《唐文粹》、《文苑英華》為參校,還參考了其他有關資料而成,本文以此為底本,所引用的杜牧詩文皆此本。杜牧詩,由裴延翰所編的《樊川文集》前四卷是可信的,但裴延翰手編《樊川文集》收得不全,因此到宋代就產生了《樊川外集》、《樊川別集》等補遺之作。清人馮集梧注《樊川詩集》,除這兩個集子附錄外,又增編了《樊川詩補遺》。1962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印馮集梧《樊川詩集注》時,又據《全唐詩》增加了《樊川集遺收詩補錄》,因此現存題為杜牧詩者共有486題524首。
杜牧絕句代表作品
過華清宮絕句清明《赤壁》泊秦淮
山行秋夕《江南春》題烏江亭
寄揚州韓綽判官《贈別(其一)》遣懷過勤政樓
《念昔游三首(其一)》《念昔游三首(其二)》《念昔游三首(其三)》沈下賢
長安秋望《齊安郡后池》題齊安城樓初冬夜飲
屏風屏風絕句秋浦途中題桃花夫人廟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題木蘭廟讀韓杜集兵部尚書席上作
送隱者一絕南陵道中《嘆花》金谷園
有感《悵別》紫薇花《七夕》
登樂游原《鷺鷥》書懷《嘆花》
杜牧律詩代表作品
《早雁》《九日齊山登高》《潤州二首(其一)
題揚州禪智寺村行題宣州開元寺水閣《感懷詩》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登九峰樓寄張祜齊安郡中偶題二首送國棋王逢
商山麻澗題武關《盧秀才將出王屋,高步名場,江南相逢贈別》《送劉三複郎中赴闕》
羊欄浦夜陪宴會送杜顗赴潤州幕《河湟》旅宿
杜牧散文代表作品
《阿房宮賦》罪言《守論》《原十六衛》
《李賀集序》《上安州崔相公書》《答庄充書》《上周相公書》
《戰論》《上李太尉論邊事啟》《上昭儀劉司徒書》《上司徒李相公論用兵書》、
《注孫子序》《唐故豈府巡官裴君墓誌銘》《禮部尚書崔公行狀》《黃州刺史謝上表》

家族成員


關係姓名人物簡介
十六世祖杜預鎮南大將軍、當陽侯
曾祖杜希望
祖父杜佑唐宰相、岐國公
父親杜從郁唐宰相杜佑第三子。
配偶裴氏為郎州刺史裴偃之女,死於杜牧之前
崔氏情人劉氏,南陵名家之女兒
子女杜承澤長子,字浚之,早亡。
杜晦辭二子,(837--?)字行之,小名曹師,母裴氏,曾任:左補闕,史部員外郎,淮南節度判官,曾隱居於陽羨水榭(江蘇宜興別墅)。
杜德祥三子,(841--?)字應之,小名祝柅,母裴氏,曾任:御史中丞,禮部侍郎,知貢舉。
杜蘭繼室子,(847--?)繼室崔氏所生。
杜興繼室子,(849--?)繼室崔氏所生。
杜真繼室女兒,(850--?)繼室崔氏所生。
杜遵三子杜德祥之子。
以上資料參考《新唐書。宰相世系。杜氏》部分。

軼事典故


崔郾力薦

杜牧像
杜牧像
當時,崔郾侍郎奉命到東都洛陽主持進士科考試,此時吳武陵——崔郾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學博士,也騎著一頭老毛驢過來湊熱鬧。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興,聽說吳老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過來了,非常吃驚,連忙離席前來迎接。吳老看見崔郾,把崔郾拉到一邊,拍著崔郾的肩膀說:你擔負此任,乃是眾望所歸。我老了,不能為朝廷排憂解難了,不如為你推薦一個賢士。前些日子,我偶然發現一些太學生情緒激昂地討論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來是這次要參加考試的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這篇文章寫得真好,這個人也太有才了。崔侍郎你工作繁重,日理萬機,恐怕沒有閑暇去瀏覽這篇文章,不如讓我為你誦讀一下。說到這裡,吳老就字正腔圓地、搖頭晃腦地將《阿房宮賦》讀了起來。崔郾也是一個有品味的知識分子,聽后也稱讚不已。吳武陵乘熱打鐵,要求崔郾在接下來的考試中將杜牧評為狀元。崔郾面露難色,推辭道:狀元已經被他人預定了。吳老窮追不捨,大聲說道:如果真得當不了狀元,就退一步,讓杜牧以第五名進士及第。崔郾還在躊躇猶豫,吳老倚老賣老地說:如果還不行的話,就把這篇賦還給我,看有沒有比這寫得更好的賦。崔郾迫不得已,只好滿口答應,然後目送吳老離開。
回到酒席上,喝酒的同僚問吳博士來做什麼。崔郾回答說,吳老推薦了一個人為第五名進士。酒客連忙追問是誰,崔侍郎回答說是“杜牧”。旁邊立刻有人接茬說:聽說過杜牧這人,才氣是大大的有,只是品行不太好,不拘小節,喜歡煙花風月,好出入娛樂場所。崔侍郎為難地說:我已經答應吳博士了。即使杜牧是個屠夫或賣酒的小販子,我也不會改變了。

遊玩軼事

作品
作品
按照慣例,新科進士要到曲江遊玩。曲江是當時最熱鬧的場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晚唐詩人姚合曾大發感慨,賦詩說:“江頭數頃杏花開,車馬爭先盡此來。欲待無人連夜看,黃昏樹樹滿塵埃。
這時的杜牧顧盼生輝,一舉手一投足都“才”情萬種。他們一行三五人來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見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談起來。僧人問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報上大名,心想“天下誰人不識我”,以為僧人會大吃一驚,露出“追星族”的狂熱。誰知僧人面色平靜,木然不知,這讓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悵,遂現場賦詩一首云:“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氣味長。”

張好好詩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進士及第后八個月,杜牧就奔赴當時的洪州,即王勃寫《滕王閣序》那個地方,開始了杜牧長達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時沈傳師為江西觀察使,辟召杜牧為江西團練巡官。沈家與杜家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學愛好者,對當時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顧,與杜牧的關係也頗為密切。杜牧撰寫《李賀集序》,就是應沈傳師之弟沈述師所請。杜牧經常往沈述師家中跑,聽歌賞舞,蹭飯蹭酒,還對沈家中的一個歌女張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對此女子分外珍惜,搶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將她納為小妾,使小杜空有羨漁之情。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陽與張好好不期而遇,此時的張好好已經淪落為他鄉之客,以當壚賣酒為生。杜牧感慨萬分,寫了一首五言長篇《張好好詩》。由於情緒飽滿,不僅文筆清秀,而且書法更為飄逸,為杜牧贏得了書法家的美名。《宣和書譜》評論道:“(杜)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相表裡。”清人葉奕《金石錄補》也給於了極高的評價:“牧之書瀟灑流逸,深得六朝人風韻,宗伯(董其昌)云:顏、柳以後,若溫飛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見到的唐朝真跡少之又少,這幅《張好好詩卷》自然珍貴異常,紙本上有宋徽宗、賈似道、年羹堯、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鑒定印章。當年溥儀皇帝“北狩”之時,倉皇之中還不忘攜帶此卷,後為民國四大公子之一張伯駒個人所有,又捐贈政府,藏於故宮博物院。

杜秋娘詩

畫
小杜另一首與歌女有關詩歌為杜牧博得了盛名,這就是《杜秋娘詩》。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嫵媚動人,能歌善舞,能聯詩作曲,十五歲時,一曲《金縷衣》就俘虜了鎮海節度使李錡: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錡聽后,將之收為小妾,讓她度過一段甜蜜時光。後來李錡起兵對抗朝廷,兵敗被殺,杜秋娘作為罪臣家眷被送入後宮為奴,繼續充當歌舞姬。杜秋娘再以這一曲《金縷衣》俘虜了年輕的唐憲宗,被封為秋妃。杜秋娘雖然總是唱同一首歌,但智商很高,經常不著痕迹地參與軍國大事,甚得憲宗皇帝寵信。後來宰相李吉甫勸唐憲宗再選天下美女充實後宮,憲宗皇帝自豪地說我有一秋妃足矣。穆宗皇帝即位后,還任命杜秋娘為皇子李湊的保姆。也正是這一任命,讓她捲入權力的角逐中。李湊失勢被廢,杜秋娘也被攆回老家。
到金陵出差的小杜,看見曾經光彩照人的杜秋娘如今又老又窮,便提筆寫下了《杜秋娘詩》。這首詩當時膾炙人口,傳唱大江南北,可能是因為大家對這個風雲一時的歌女太熟悉了。李商隱與小杜結識后,共寫過兩首給杜牧,一首自謙“高樓風雨敢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稱頌“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另一首起句就是“杜牧司勛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可見“小李”也認為這首詩為“小杜”的代表作。

十年之約

杜牧
杜牧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書記時,聽說湖州美女如雲,便到湖州遊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詩名,盛情款待。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喚來,供杜挑選。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遺憾地說:“美是很美啊!但還不夠盡善盡美。”又說:“我希望能在江邊舉行一次競渡的娛樂活動,讓全湖州的人都來觀看。到時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著,細細地尋找,希望或許能找到我看中的人。”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願,舉行了這樣一次競渡活動。那天,兩岸圍觀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沒有找到一個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鄉村老婦人,帶領一個女孩子,大約十幾歲。杜牧看了好一會,激動地說:“這個女孩子真是天姿國色,先前的那些真等於虛有其人啊!”就將這母女倆接到船上來談話。這母女倆都很害怕。杜牧說:“不是馬上就娶她,只是要訂下迎娶的日期。”老婦人說:“將來若是違約失信,又應當怎麼辦呢?”杜牧說:“不到十年,我必然來這裡做郡守。如果十年不來,就按照你們的意思嫁給別人吧。”女孩的母親同意。杜牧便給了貴重的聘禮
分別後,杜牧一直想念著湖州,想念著這位女孩子。可杜牧官職較低,不能提出調任湖州的請求。後來杜牧出任黃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杜牧的本意。等到杜牧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連寫了三封信,請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七歲,獲得湖州刺史的職位。此時距離與當年那母女倆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經出嫁三年,生了三個孩子。杜牧將女孩的母親叫來。這老婦人帶了外孫來見杜牧。杜牧責問說:“從前你已經答應將女兒許配給我,為什麼要違背諾言呢?”老婦人說:“原來的約定是十年,可你十年過了,沒有來。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約看了看,想了想,說:“她講得很有道理。若是強迫她,是會鬧出禍事來的。”便送給老婦人很多禮物,讓她走了。為著這件傷心事,杜牧寫下了《嘆花》。

藏書之家

作品
作品
入仕后累官至遷膳部員外郎。被李德裕排擠,而後復為用。入朝,官至中書舍人。所作《感懷詩》、《過華清宮絕句》、《赤壁》、《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義深婉,風格飄逸。藏書亦多,祖父杜佑,德宗時曾為宰相,撰《通典》200卷。杜牧繼承杜氏家族遺書,為此撰詩文記述稱:“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杜牧自己亦閱遍所藏詩書,自稱:“經書括根本,史書閱興亡。高摘屈宋艷,濃薰班馬香。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生平所作詩文頗多,去世后,由外甥裴延翰編輯為《樊川文集》20卷,收文450篇。

賭酒取姬

晚唐大詩人杜牧跟著名詩人張祜極為要好。一次,作客淮南的張到官府赴宴時,看到杜也在座。而當時,兩人都愛戀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於是決定索取骰子用賭輸贏的方式來決定誰有權去繼續愛戀。杜牧當下遂開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無因得見玉纖纖。張祜一聽,也不甘示弱地介面續吟著:但須報道金釵落,彷彿還因露指尖。語音剛落,兩人就不覺大笑著,反而把原本賭酒取妓的事兒給忘了。

死前燒文

杜牧臨死之時,心知大限將至,自撰墓誌銘,但這篇短文寫得卻是平實無奇,絲毫不顯文豪手筆。據《新唐書》載,墓誌銘寫就,杜牧閉門在家,搜羅生前文章,對火焚之,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

史籍記載


《舊唐書·杜佑傳》附《杜牧傳》
《新唐書·杜牧傳》
《唐才子傳·杜牧傳》

後世紀念


公祭大典

首屆2012清明公祭杜牧大典
杏花村紀念杜牧
杏花村紀念杜牧
2012年4月1日,“首屆2012清明公祭杜牧大典”活動在杏花村吟詩台隆重舉行。杜氏後裔、池州大中小學校學生、景區遊客及社會各界人士共3000餘人參加了這次公祭杜牧大典。
杏花村景區吟詩台廣場豎起了4米高的杜牧像,擺起了香案、貢品。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公祭活動拉開帷幕,池州杜氏後裔、池州學院代表先後上台發言和朗誦《清明》詩,社會各界代表分別向杜公像敬香。
杏花村第二屆公祭杜牧大典
2013年3月31日上午,杏花村第二屆公祭杜牧大典暨‘把酒清明祭先靈’詩歌朗誦活動舉行。
池州杜氏宗族後裔、池州學院代表、池州杏花村小學代表以及關心支持杏花村的社會各界人士數百人齊聚杏花村坊,舉行了莊嚴肅穆的公祭儀式。公祭結束后,開展了“把酒清明祭先靈”詩歌朗誦比賽。

杜牧墓地

咸寧縣誌·陵墓誌》載:“杜牧墓,葬少陵原司馬村先塋,自為墓誌。”其墓建國后尚存,在司馬村西南,高約7米,面積約1畝,墓頂有一大樹,60年代平毀。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杜司勛》:高樓風雨感斯文,刻意傷春復傷別,短翼差池不及群。人間惟有杜司勛。
唐才子傳》:後人評牧詩,如銅丸走坂,駿馬注坡,謂圓快奮爭也。
《宣和書譜》: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裡。
《歐北詩話》說:自中唐以後,律詩盛行,競講聲病,故多音節和諧,風調圓美。杜牧之恐流於弱,特創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矯其弊。山谷因之,亦務為峭拔,不肯隨俗為波靡,此其一生命意所在也。
揚州慢》:杜郎俊賞、豆范詞工,和《琵琶仙》:十里揚州,三生杜牧,以及《鷓鴣天。十六夜出》:東風歷歷紅樓下,誰識三生杜牧之。

歷代評價

劉熙載:其詩“雄姿英發”。細讀杜牧,人如其詩,個性張揚,如鶴舞長空,俊朗飄逸。
胡震亨:杜牧之門第既高,神穎復雋,感慨時事,條畫率中機宜,居然具宰相作略。
董其昌:余所見顏、柳以後,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
葉奕苞:牧之書蒲灑流逸,深得六朝人風韻,宗伯(董其昌)云:顏、柳以後,若溫飛卿,杜牧之,亦名家也。
劉克莊云:“牧於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矯時弊。”
楊慎:(杜牧)詩豪而艷、宕而麗,於律詩中特寓拗峭,以矯時弊。
陸遊:勛業文章意已闌,暮年不足是看山。江南寺寺樓堪倚,安得身如杜牧閑。
楊萬里:不應李杜翻鯨海,更羨夔龍集鳳池。道是樊川輕薄殺,猶將萬戶比千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