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絕句

屏風絕句

《屏風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絕。這首詩是為畫有周昉一幅仕女圖的屏風的題詠之作,寫屏風上所畫的仕女即便顏色褪掉,也能引起少女的嫉妒。該詩通過色彩的對比、細節的白描、動作的刻畫,表現了周昉畫作的精湛和畫藝的高妙。

作品原文


屏風絕句
屏風周昉畫纖腰,歲久丹青色半銷。
斜倚玉窗鸞發女,拂塵猶自妒嬌嬈。

註釋譯文


註釋

⑴屏風:室內陳設。用以擋風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畫。
⑵周昉(fǎng):字景玄,唐代畫家,長安人。工仕女,兼工肖像。
⑶丹青:指畫像;圖畫。唐杜甫《過郭代公故宅》詩:“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閣。”楊倫 箋註:“丹青,謂畫像也。”色半銷:顏色褪去大半。
⑷玉窗:窗的美稱。南朝梁簡文帝《傷美人》詩:“何時玉窗里,夜夜更縫衣。”鸞發:鸞髻。
⑸猶自:還是,尚自。嬌嬈:柔美嫵媚,代指畫上的美女。唐李商隱《碧瓦》:“他時未知意,重疊贈嬌饒。”

譯文

屏風上周昉畫的美人豐滿而細腰,時間長久畫上的顏色大半已褪消。
斜倚玉窗梳著鸞鳳形髮髻的少女,拂去畫上灰塵還在嫉妒美人嬌嬈。

創作背景


唐敬宗(李湛)寶曆元年(825年),杜牧在成都教坊遊玩,看見了周昉侍女屏風,詩興大發,創作了《屏風絕句》。

作品鑒賞


賞析

徠周昉是約早於杜牧一個世紀,活躍在盛唐、中唐之際的畫家,善畫仕女,精描細繪,層層敷色。頭髮的鉤染、面部的暈色、衣著的裝飾,都極盡工巧之能事。相傳《簪花仕女圖》是他的手筆。杜牧此詩所詠的“屏風”上當有周昉所作的一幅仕女圖。
“屏風周昉畫纖腰”,“纖腰”二字是有特定含義的詩歌語彙,能給人特殊的詩意感受。它既是美人的同義語,又能給人以字面意義外的形象感,使得一個亭亭玉立、豐滿而輕盈的美人宛然若在。實際上,唐代繪畫雕塑中的女子,大都體型豐腴,並有周昉畫美人多肥的說法。倘把“纖腰”理解為楚宮式的細腰,固然呆相;若硬要按事實改“纖腰”作“肥腰”,那就更只能使人瞠目了。說到“畫纖腰”,尚未具體描寫,出人意外,下句卻成“歲久丹青色半銷”,—由於時間的侵蝕,屏風人物畫已非舊觀了。這似乎是令人遺憾的一筆,但作者卻因此巧妙地避開了對畫中人作正面的描繪。
杜牧這裡寫畫中人,從畫外引入一個“鸞發女”。據《初學記》,鸞為鳳凰幼雛。“鸞發女”當是一貴家少女。從“玉窗”、“鸞發”等字,暗示出她的“嬌嬈”之態。但斜倚玉窗、拂塵觀畫的她,卻完全忘記她自個兒的“嬌嬈”,反在那裡“妒嬌嬈”(即妒嫉畫中人)。“斜倚玉窗”,是從少女出神的姿態寫畫中人產生的效果,而“妒”字進一步從少女心理上寫出那微妙的效果。它竟能叫一位妙齡嬌嬈的少女悵然自失,這段敘述讓人產生極其生動和美好的印象。
從美的效果來寫美,《陌上桑》就有成功的運用。然而杜牧《屏風絕句》依然有其獨創性。“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是從異性相悅的角度,寫普通人因見美人而驚訝自失:“拂塵猶自妒嬌嬈”,則從同性相“妒”的角度,寫美人見更美者而驚訝自失。二者頗異其趣,各有千秋。此外,杜牧寫的是畫中人,而畫,又是“丹青色半銷”的畫,可它居然仍有如此魅力(詩中“猶自”二字,語帶讚歎),則周昉之畫初成時,曾給人無比新鮮愉悅的感受。這是一種“加倍”手法,與後來王安石“低回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明妃曲》)的名句機心暗合。它使讀者從想象中追尋畫的舊影,比直接顯現更雋永有味。
詩和畫有共同的藝術規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一般說來,直觀形相的逼真顯現是畫之所長,詩之所短。所以,“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窮形盡相的描寫並不見佳;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從動態寫來,便有畫所難及處;而從美的效果來寫美,更是詩之特長。《屏風絕句》寫畫而充分發揮了詩的特長,就是它藝術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評價

現代學者吳鷗:杜牧熟練地運用含蓄襯托的詩歌語言,使他的詩和他所歌詠的屏風圖畫一樣,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作者簡介


杜牧像
杜牧像
杜牧(803-853),晚唐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歷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后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詩以七言絕句著稱,晚唐諸家讓渠獨步。後人謂之小杜,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