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樊川文集的結果 展開
- 樊川文集
- 上下
樊川文集
樊川文集
《樊川文集》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部詩文集。本書收錄了唐朝有“小李杜”之稱中的杜牧的大量詩詞,閱讀後有助於了解杜牧詩詞的風格,享受詩人所創作之詩的意境之美。
《樊川文集》是200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詩文集,作者是(唐)杜牧,由陳允吉校點。
《樊川文集》共二十卷,含作品四百五十多篇,詩歌一百七十八首。杜牧在文學上的才華是多方面的,詩歌、散文、辭賦、政論都有造詣。他有比較進步的文學見解,認為文章應“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答庄充書》),強調文以致用,語言形式只為內容服務。他還說:“某苦心為詩,未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於中間。”(《獻詩啟》)
樊川文集
杜牧的文章,以政論著稱,“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四庫全書總目》),在晚唐也自成一家。他的《燕將錄》、《罪言》、《原十六衛》、《戰論》、《守論》、《上李太尉論北邊事啟》、《送薛處士序》、《阿房宮賦》等,都有感於時政而發,表達了他論政、用兵、固邊、削藩各方面的政治主張,是散文中的重要作品。尤其是《罪言》,縱論天下大勢,主張削平藩鎮,加強統一。文章議論犀利,見解深刻,在當時很有影響,被宋祁的《新唐書·杜牧傳》全盤收錄,歐陽修自認為筆力不可及(費袞《梁溪漫志》)。在晚唐四六駢文通行的情況下,杜牧寫文章堅持使用散體,筆鋒犀利,精鍊曉暢,繼承了中唐古文運動的傳統。著名的《阿房宮賦》則駢散兼用,融敘事、抒情、議論為一爐,創“散賦”新體,突破了唐初以來,賦體日益駢偶化、聲律化的趨勢,對後來的賦體發展有重要影響。
杜牧的創作,以俊爽豪健、清新自然的藝術風格,受到後世的好評,在唐代獨樹一幟。清代洪亮吉說他“文不同韓、柳,詩不同元、白,復能於四家外詩文皆別成一家”(《北江詩話》);全祖望甚至稱譽他為“唐長慶以後第一人”(《杜牧之論》)。
《樊川文集》有明刊仿宋本,明吳峙刊本(有文無詩),今有影印明翻宋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刊本為底本,參校各本,校點出版,並附校刊記,未加註釋。清代馮集梧有《樊川詩集注》四卷,附《外集》、《別集》、《補遺》各一卷,註釋較詳,有《四部備要》本、乾隆四十五年刻本,1962年中華書局據此重印,增附錄、評述彙編等。今人鏐銊選注的《杜牧詩選》,擇取精當、註釋詳備,是較好的選本。
第一
賦三首
阿房宮賦
望故園賦
晚晴賦
詩二十八首
咸懷
杜秋娘
郡齋獨酌
張好好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李甘
洛中送冀處士東遊
送沈處士赴蘇州李中丞招以詩贈行
長安諼友人游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