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娘子

丁娘子

丁娘子,女,名飛花,明朝松江府華亭縣人。擅彈棉,善織布。其彈棉工藝極為精巧,用以織布,極為精軟,因稱“丁娘子布”。丁娘子布莊是開設於上海老街的一家專業出售民間工藝製作的紡織品商鋪,以“丁娘子”命名是為紀念這位織布前輩。

簡介


丁娘子
丁娘子
丁娘子,明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松江)人,居東門外雙廟橋。擅長彈棉織
布。彈棉技術極為熟練,操作時花皆飛起。用以織布,最為精軟,人稱“丁娘子
丁娘子土布
丁娘子土布
布”、“飛花布”。松江貢布中,以丁娘子布為上選,多供宮廷使用。用之制衣,輕軟保暖,備受歡迎。因此,四鄉婦女紛紛學習彈制。清人楊光輔在《松南樂府》中把丁娘子布與露香園顧綉相提並論。丁娘子卻是個奇女子,因為她不僅紡織手藝精湛,連容貌也很出眾。當彈棉紡紗織布時,姿態萬千,挑起十指纖纖,輕盈起落,飛花會飛紗走線的奇女子,她心靈手巧,極為擅長彈棉織布,彈棉操作時花皆飛起,如雪漫天,卻又降落人間;紡線細如蠶絲,織布光潔細密,光澤如銀,布質輕柔精軟,人稱“丁娘子布”和“飛花布”,被奉為貢布。
但織布的女子都知道,要將光滑細柔的細線織成布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丁娘子的奇就奇在她能紡出極滑的細線,又能將其織成平滑柔軟的布。時人朱彝尊詩中如此來讚美丁娘子的技藝非凡:“丁娘子,爾何人,織成細布光如銀。舍人笥中剛一匹,贈我為衣御冬日。念君戀戀情莫逾,重之不異貂。攜歸量幅二尺闊,未數星紈與荃葛。曬卻深如飛瀑懸,看來只訝神雲話。為想鳴梭傍碧窗,摻摻女手更無雙……”詩中讚歎她是奇女子是因為她不僅紡織手藝精湛,連容貌也很出眾。當彈棉紡紗織布時,姿態萬千,挑起十指纖纖,輕盈起落,飛花紛紛揚揚,如同天女散花,機杼聲聲,便有銀瀑緩緩而落。為觀賞其紡織過程,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成為了定期的客戶,又有一部分人則是請來的媒婆,他們已無數次踏破了丁家的門檻。
其徠實無需媒婆做媒,身懷絕技的窈窕淑女,自有君子好逑。傳說才貌雙全的丁郎前去認識丁娘子,為了試探他和自己是否有共同語言,丁娘子教其織布,丁郎聰明絕頂,一學就會,兩人一拍即合,從此婦唱夫隨織貢品。
由此可見,丁娘子算是當時的奇人物了,更傳奇的是她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能夠折服自己夫君共同紡織,實屬難得,也折服了許多人。

飛花布


康熙《松江府志》卷四:"東門外雙廟橋有丁氏者,彈木棉極純熟,花皆飛起,收以織布,尤為精軟,號丁娘子布,一名飛花布"。葉夢珠《閱世編》卷七:"松江之飛花、龍墩、眉織",諸布皆有名。《松江府志》卷六《物產》:"產邑中極細者為飛花布,即丁娘子布"。
丁娘子土布
丁娘子土布
明代,江南一帶的紡織業是全國的紡織中心。松江貢布中,以丁娘子布為上選,多供宮廷使用。用之制衣,輕軟保暖,備受歡迎。因此,四鄉婦女紛紛學習彈制。飛花布還有一個名字叫“三梭布”,著名的明代文人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記載:“嘗聞尚衣縫人云:‘上近體衣,俱松江三梭布所制。’”翻譯成白話就是:“我聽給皇上做衣服的人說過,皇上穿的內衣,都是用松江產的三梭布做的。”朱彝尊詩中贊道:“細布光如銀,摻如飛瀑懸……”。飛花布不僅製作精美,價格也極為昂貴。《明史》食貨志載:洪武年間,一匹“粗闊棉布亦抵三十石(米),梭布極細者猶直(值)銀二兩”,這相當於當時正三品官員一個月的俸祿!
《上海縣竹枝詞》中有:"丁娘子布號飛花,織納紋工出下沙。一種斑斕如古錦,產從上海也名家。"上海人曹樹翹的《織布行》詩里有"斜飛九寸出油墩,娘子道婆重滬邑"句。

丁娘子土布莊


丁娘子土布莊
丁娘子土布莊
設在上海老街的“丁娘子”土布莊只有35平方米,是仿明代滬申民間紡織能手丁娘子的小手工作坊而開設的。丁娘子是與黃道婆齊名的明代織婦,這個小店裡專售本地工藝紡織和印染的老式土布、棉布及藍印花布做的衣服、荷包、手袋等,賣的都是十足的本地貨。藍印花布的藝術韻味堪與宋代的青花瓷器媲美,根據民間,散發淳風之美。完全採用純天然原料,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極適長期穿著,具有很高的家用和欣賞價值,深受國人及歐美,東亞遊客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