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嘴鷸
長嘴鷸
長嘴鷸(學名:Limnodromus scolopaceus (Say, 1823),是鷸科半蹼鷸屬的一種中小型涉禽;是一種體長30厘米的灰色鷸。嘴長且直。似瓣蹼鷸但體型較小,鼻溝長度遠超過上嘴的1/2;羽色暗淡,雌雄羽色及大小大都相同;跗蹠后側大多具盾狀鱗,前緣亦具盾狀鱗;趾不具瓣蹼腿及嘴色較淺,飛行時背部白色呈楔形無橫斑,次級飛羽白色后緣明顯,近白色的翼襯上具黑色橫紋。
棲息於海岸、沼澤、河川等地。飛翔力強,飛行時頸與腳均伸直。取食小動物(如甲殼動物、昆蟲)和植物。繁殖在西伯利亞東北部及新北界的西北部;越冬在北美洲。
![長嘴鷸](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e/m9e106d00bb06ac2834045af2239e3133.jpg)
長嘴鷸
虹膜暗褐色;嘴較長,黑褐色,基部較淡為黃綠色。腳灰色或褐綠色,幼鳥多為黃綠色,腳也較長。
大小量度:體重115.2克。體長270~300毫米;嘴峰58~78毫米;翅135~159毫米;尾51~62毫米;跗跖34~46毫米。
長嘴鷸夏季主要棲息於北極凍原和凍原森林地帶的沼澤濕地;遷徙和越冬期間主要棲息於沿海海岸及其附近沼澤地帶。
![長嘴鷸](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a/mba5bd272930b7528fc04f2d570c1f816.jpg)
長嘴鷸
分佈於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巴貝多、貝里斯、百慕大、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加拿大、曼群島、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庫拉索、薩爾瓦多、關島、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日本、馬提尼克島、墨西哥、尼加拉瓜、北馬里亞納群島、巴拿馬、波多黎各、聖馬丁島(荷屬)、美國。
旅鳥:安圭拉、汶萊、捷克共和國、丹麥、多明尼加、厄瓜多、芬蘭、法國、德國、希臘、瓜德羅普島、香港、匈牙利、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牙買加、馬來西亞、摩洛哥、荷蘭、挪威、阿曼、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波蘭、葡萄牙、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西班牙、瑞典、泰國、英國、越南、維爾京群島、西撒哈拉。
產地不確定:中國台灣省。
![長嘴鷸分布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3/m23875e6d600170c93174bf48f9d49768.jpg)
長嘴鷸分布圖
長嘴鷸的繁殖期為6-8月。營巢於凍原和凍原森林地帶湖泊和水塘等水域岸邊或鄰近草地上和凍原沼澤地上。巢多置於突出的土堆上,直徑為10-12厘米。雄鳥的求偶行為是飛翔鳴叫。每窩通常產卵4枚。卵的顏色為橄欖色至褐色,變化較大,被有褐色或深灰色斑點。卵的大小為41-44×29-32毫米。雌雄輪流孵卵,但以雌鳥為主,雄鳥多在巢附近警戒。孵卵時甚為戀巢,常常在入侵者快到巢跟前時才突然從巢中飛出,並在入侵者頭上來回飛翔鳴叫,直至入侵者離開。孵化期約20天。雌鳥通常先離開繁殖地,雛鳥由雄鳥帶領和照看。當有入侵者接近時,雄鳥常在頭頂上空來回進行搔擾飛行,並高聲鳴叫,直至入侵者離開。
單一物種,無亞種。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