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型戰略組織

防禦型戰略組織

防禦型組織是為了追求一種更為動態的環境,將其能力表現在探索和發現新產品,新市場的機會上,其開創性問題就是為了尋求和開發產品與市場機會,這要求它具有較強的從整體上把握環境變化的能力,在技術和行政管理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防禦型戰略組織防禦型組織主要是要追求一種穩定的環境,試圖通過創造一個穩定的經營領域,佔領一部分市場,來達到自己的穩定性。

簡介


一般來說,技術效率是防禦型戰略組織獲得成功的關鍵。通過縱向整合,可以提高防禦型組織的技術效率,也就是將從原材料供應到最終產品銷售的整個過程合併到一個組織系統里來。
在行政管理上,防禦型組織常常採取“機械式”結構機制,這樣,有利於產生並保持高效率,最終形成明顯的穩定性。防禦型組織適合於較為穩定的行業。

分類


企業要根據其總體戰略來選擇研究開發的方式,根據企業的外部環境以及內部條件來決定應該如何向研究開發活動分配企業的資源。企業的研究開發策略共分為四種:即進攻型策略、防禦型策略、技術引進策略及部分市場策略。

進攻型策略

這種策略的目的是要通過開發或引入新產品,全力以赴的追求企業產品技術水平的先進性,搶佔市場,在競爭中保持技術與市場的強有力的競爭地位。這一策略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重點:第一種主要是通過科研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進行創新、開發新產品;第二種是要集中力量,通過對市場潛在的有效需求的調查研究、促使技術知識化為新產品;第三種是企業家的創新偏好,它可以引發並促成技術創新,是企業家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開發出新產品。採用這種戰略的條件是:企業應該有獨立的研究和開發機構,有較強的技術研究能力和雄厚的財力。要求企業能夠從技術上預見到未來市場的潛在需求。採用該策略的企業為了保持壟斷地位,要對創新產品及技術進行專利保護。企業應該有能力批量生產新產品,去佔領較大的市場。這種戰略代價高,風險大,對企業的要求也高,但企業研製的新產品在技術上是先進的,所佔領的市場不會輕易被競爭對手奪走,因此該戰略成功後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利益。

防禦型策略

防禦型策略又叫追隨策略,這種策略的目的是企業不搶先研究和開發新產品,而是在市場上出現成功的新產品時,立即對別人的新產品進行仿造或者加以改進,並迅速佔領新市場。選擇這種戰略的條件是:
1.企業要有高水平的技術情報專家,能夠及時迅速地掌握別的企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企業應該系統的了解其他企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要有計劃的收集信息,信息收集的範圍要包括所有能夠影響本企業競爭力的領域。
2.企業要具有效率特別高的消化吸收創新的能力,企業能夠迅速而巧妙的對別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利用、改進和提高,在目標市場受到嚴重影響之前,搞出與競爭對手水平相當的或者更為先進的產品。
3.企業要有較強的研究與開發條件,企業的工程師們必須反映敏銳,行動迅速,具有理解與發揮別人科研成果的能力,採用此策略的企業其研究與開發重點放在不斷提高通用技術的水平上,其研究與開發組織應該極富有彈性,當企業決策者一旦做出決定,研究與開發機構應該與企業內各部門合作立即組成研究小組,爭取在短期內造出與創業廠商相當的或者更為先進的產品。

優點

①它避免了應用研究以至可能進行的基礎研究的長期而又不明確研究前途的大量投資,大大減少了投資的風險性;
②該戰略是對新產品加以改造后推向市場,克服了新產品在其最初形態所帶來的缺陷而使企業後來居上。因此,防禦型策略儘管在科學技術上沒有什麼重大的發明創造,但是對企業的發展卻十分有利,這種策略以見效快,成本低,高性能,高質量來佔領市場,贏得利潤

技術引進型戰略

這種戰略的目的是要利用別人的科研力量來開發新產品,通過購買高等院校、科研機關的專利或者科研成果來為本企業服務。通過獲得專利許可進行模仿,把他人的開發成果轉化為本企業的商業收益。選擇這種戰略的條件是:
1.當企業缺乏技術專家、缺少實驗設備、企業沒有獨立的研究開發機構時,企業應當採用技術引進型戰略。
2.當企業財力有限,或者在對某一產品改進所產生的利潤不足以抵補研究開發費用時,企業應當採用技術引進型戰略。
3.選用該策略時企業應該具有較好的信息系統,能夠迅速及時的掌握其他研究機構研究開發的動向和成果,具有進入市場競爭的能力。這種戰略的優點是:進行仿製,可以達到收效快、成本低、風險小的效果。據統計,仿製所需的時間僅為獨立研究開發時間的1/5,所需經費為獨立研究開發的1/30,因此有時大企業往往也採用這一策略。
由於是仿製,因而有可能利潤較少,同時企業技術水平將永遠落後在技術輸出的企業的後面,一般大中型企業不能夠在較長的時間裡以此策略作為本企業研究與開發策略的主體,從長遠來看,過多的依賴引進,勢必逐漸削弱企業科技隊伍的獨創能力和活力,是企業受損,因此技術引進策略在大企業中一般只能用作輔助性的策略。

應用


宏觀經濟層面應對跨國公司進入涉及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戰略問題。過去,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戰略基本上是一種防禦型戰略。這種防禦型戰略難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新挑戰和新機遇。難以適應跨國公司在全球進行的戰略轉變和結構調整。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新挑戰和新機遇,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戰略應當做重大調整。
從被動防禦到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潮流:經濟全球化使得國界已經不再是全球經濟競爭的障礙,也不再是保護各國經濟最有效的屏障。過去為了保護本國經濟利益和保護本國企業,人們往往採取高關稅和各種非關稅壁壘以限制外國商品衝擊本國市場,以種種條件限制外來投資衝擊本國企業。在經濟全球化潮流衝擊下,出現了超越國界的“無限制”競爭。傳統的保護本國企業的措施越來越沒有效果。另外,大量事實證明,對本國企業保護越嚴密,越容易導致企業喪失競爭力,最終導致本國經濟遭受損害。經濟全球化給各國都帶來了嚴峻挑戰。
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利用全球資源、積極參與全球競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全球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產資源、技術資源、資金資源、市場資源等)隨著經濟全球化潮流在全球範圍流動。資源流動具有極強的方向性。哪個國家對於資源吸引力強,全球資源就流向哪個國家。許多國家的經驗表明,越是充分利用全球資源,經濟就越得到迅速發展,競爭力就越得到加強。近年來,各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點轉變到改善企業創業和經營環境。目的是儘可能吸引更多的全球資源,並且對這些資源加以整合,從而增強本國經濟的競爭力。
在經濟全球化中超國家經濟體的出現表明了各國或經濟體之間的競爭方式發生了重要變化。資源在超國家經濟體內得到合理分配和整合,從而大大加強了經濟體內各個國家的競爭力以及整個經濟體參與全球資源分配和利益分配的競爭力。過去各國間經濟競爭是單個國家之間的競爭,現在上升到群體競爭。置身於群體之外難以單獨承受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歐美發達國家紛紛組成同盟或自由貿易區事實上就是以群體競爭來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由於不同國家或經濟體所處客觀條件不同,更由於他們採取的國家發展戰略不同,因此每個國家或經濟體在經濟全球化潮流衝擊面前,表現出相當不同的立場。有的積極順應潮流,有的偏離潮流或者逆潮流而動。結果,有的國家在新的潮流中融入主流順勢發展,有的則被邊緣化。

缺點


採用該戰略的缺點是:
①新產品技術受到專利的影響,使得採用防禦型戰略的企業一時難以進入該領域經營,直到專利失效為止。②市場開拓的有限性,即當企業獲得情報以後,立即進行消化、吸收及創新,當製成品進入市場時,則市場的很大一部分已經被領先企業所佔領,因此市場佔有率較小,在價格上也難以佔有優勢,因而企業收益也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