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鐵菊頭蝠

馬鐵菊頭蝠

馬鐵菊頭蝠(學名: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是菊頭蝠科、菊頭蝠屬動物。馬鐵菊頭蝠體型較大,耳大而略寬闊,耳端部削尖,不具耳屏,全身被有細密柔軟的毛,背毛淡棕褐色,腹毛為灰棕色。

馬鐵菊頭蝠群棲性,晝伏夜出,冬眠,以鞘翅目及鱗翅目昆蟲為食,每年6月上、中旬產子,每胎1子,多棲息於海拔1000-1500m的天然溶洞、高層建築或廟宇的縫隙中,廣泛分佈於歐洲、亞種、非洲等地。

馬鐵菊頭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概述圖來源: )

形態特徵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馬鐵菊頭蝠體型較大,前臂長55-63mm。吻鼻部具複雜的葉狀皮膚衍生物——鼻葉。鼻葉包括近口吻處的扁平馬蹄鐵狀葉和它外側附加的小葉,鼻孔開在馬蹄鐵狀葉的中央,其周圍有小葉環繞,形成環狀小葉;其後的中央部為鞍狀葉,正面呈提琴狀,側面觀略凹如鞍狀,後面的聯接葉呈鈍圓形與頂葉相連。頂葉近三角形。耳大而略寬闊,耳端部削尖,不具耳屏。第3、4、5指的掌骨不等長,依次增長,第4、5掌骨長度較接近,第3指的掌骨最短,第2指僅具掌骨而無指骨。第3指具2指節,其第2指節大於第1指節的1.5倍。後足除第1趾外,其餘各趾均具3個指節。翼膜止於足跟部。骨間膜起於脛部,骨間膜后緣呈弧形。
馬鐵菊頭蝠全身被有細密柔軟的毛。背毛淡棕褐色,毛基色淡,呈淺棕灰色,毛尖呈棕色。腹毛均為灰棕色。翼膜和骨間膜為黑褐色。
馬鐵菊頭蝠頭骨較長而窄。鼻骨呈泡狀,眶間“V”形嵴明顯,其後與矢狀嵴相連,人字嵴較發達。前頜骨退化,殘留的頜骨支與上頜骨不相連,呈遊離狀,其前端嵌有一對細小的門齒,無眶后突。齶部甚短而向內深凹。
馬鐵菊頭蝠齒式=32。上頜門齒小,齒冠平坦;下頜門齒齒冠呈三叉形,但切面較平。犬齒結實而高大。上頜第1前臼齒甚小,夾在犬齒與第2前臼齒外側間,第2前臼齒與犬齒甚為接近。下頜第2前臼齒極小,在第1和第3前臼齒之間的外側縫隙間。

棲息環境


馬鐵菊頭蝠多棲息於海拔1000-1500m的天然溶洞、高層建築或廟宇的縫隙中。

生活習性


馬鐵菊頭蝠群棲性,棲息山洞內同時分佈有鼠耳蝠、東方蝙蝠等種類。晝伏夜出,白天在石縫或牆縫間睡眠,多單獨懸掛於石壁上,懸掛時以兩肢並齊倒懸抓於石壁,前肢包裹全身,當外來聲息及光亮照射時,有的呈深度麻痹狀態,有的個體則受驚飛逃,飛逃時先將頭部伸出,頻頻左右擺動,耳部不斷顫動,鼻尖不斷嗅聞,到一定時間(約3分鐘),隨即起飛。
馬鐵菊頭蝠11月冬眠,冬眠時單隻棲息在10m左右深有滴水較潮濕處的山洞內,多呈倒懸垂姿式,以爪鉤住岩壁裂紋或縫隙,左、右前臂骨在背面靠近幾呈平行,翼膜向腹麵包被整個身體和頭的大部,尾膜向後下翻;由於前臂骨上的肌肉凍得發紅,與棕色的背及黑褐色翼相間而似一倒懸之花苞。翌年4月出蟄。
馬鐵菊頭蝠黃昏出來捕食,以鞘翅目及鱗翅目昆蟲為主。

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孟加拉國、不丹、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吉爾吉斯斯坦、黎巴嫩、列支敦斯登、盧森堡、馬其頓、摩爾多瓦、摩納哥、黑山、摩洛哥、尼泊爾、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聖馬利諾、沙烏地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烏克蘭、英國、烏茲別克。
在中國分佈於吉林、遼寧、河北、北京、河南、山東、山西、江蘇、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廣西、湖南、貴州、雲南、重慶、四川、湖北、陝西、甘肅、寧夏等地。
馬鐵菊頭蝠
馬鐵菊頭蝠

繁殖方式


馬鐵菊頭蝠6月上、中旬產子,每胎1子。剛出生的小蝙蝠緊咬住母體胸部的乳頭,以背部靠近母體腹部,兩足倒掛起來,或匍匐在母體腹下。

亞種分化


序號中文名學名命名人及年代
1馬鐵菊頭蝠指名亞種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 ferrumequinumSchreber, 1774
2馬鐵菊頭蝠日本亞種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 nipponTemminck, 1835
3馬鐵菊頭蝠尼泊爾亞種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 tragatusHodgson, 1835
(資料來源:)

種群現狀


種群分佈不零散。該種雖然分佈較為廣泛,但除在亞洲西南部的部分地區和高加索地區外是比較罕見的。2005年,該種種群數量在俄羅斯高加索部分地區可能有所減少,但在伊朗和土耳其被認定是穩定的。在英國的其種群數量曾大幅下降,2000年穩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約5000隻)。1996年-2006年間,在奧地利該種種群數量減少了70%。在羅馬尼亞,由於減少了農藥的使用,自1989年以來其種群數量一直在緩慢地增長。在瑞士,該種是非常罕見的(2006年,3個棲息地大約有200隻),但其數量趨於穩定。在北非、南亞範圍種群規模和趨勢是未知的。總體來說,馬鐵菊頭蝠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