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輦氏部落聯盟

遙輦氏部落聯盟

遙輦氏部落聯盟是契丹遼朝建立以前的最後一個部落聯盟,標誌著契丹社會的發展與遼國的建立。遙輦氏聯盟由八部組成,分別為為迭剌、乙室、品、楮特、烏隗、突呂不、涅槃、突舉。

簡介


遙輦氏聯盟的部落首領稱夷離堇,漢譯為“大人”,自部落貴族家族中選舉產生。他們對聯盟的重大事務有決定權,並可任免聯盟首領。“國有災疾而畜牧衰,則八部聚議,以旗鼓立其次以代之”,便是他們行使權力的記錄,這同大賀氏聯盟各部情況基本相同。
逼輦氏聯盟首領稱“可汗”,仍由世選產生。據《遼史》記載,遙輦氏聯盟共有可汗9人,皆出自遙輦家族。聯盟成立時間如自可突於立屈列算起,共存在170多年,平均每位在位近20年,如《遼史》記載沒有遺漏,則即使有一定任期,也可以連任。任期的延長,表明可汗權力的增長。
可汗可以利用權力和地位,左右選舉,從而加強對聯盟的控制。阻午可汗繼立時,創製了繼位儀式——柴冊禮。這就使可汗的繼任制度化,使他的權力在禮儀上、制度上得到了保障,從而鞏固了他的地位。
遙輦氏聯盟仍設軍事首長,也稱夷離堇。涅里為聯盟首任夷離堇。唐朝封他為松漠都督。而他“讓阻午而不肯自立”,卻將兵馬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同可汗權力的增長一樣,夷離堇的職位也逐漸為部落中的顯貴家族所控制。
迭剌部的夷離堇,兼任軍事首長,他們不但掌管聯盟兵馬大權,主持對外征伐,同時掌握了聯盟內部的裁判權。遙輦後期,迭剌部首領也可舉行柴冊儀,表明夷離堇的許可權已不在可汗之下。

背景


大賀氏聯盟瓦解后,可突於立屈列為首領。734年,屈列、可突於又被親唐的蜀活部首領遇折殺死。唐朝以遇折為北平郡王、松漠都督。這就是遼代史學家蕭韓家奴所說的“先世遙輦可汗窪之後,國祚中絕”時期。屈列當為遙輦氏聯盟的首任聯盟長窪可汗。第二年,可突於同黨、遙輦氏的支持者、遼皇室始祖涅里(又作泥禮、泥里、雅里)殺遇折,屠其家,推舉迪輦俎里(又作迪輦祖里)為首領,稱阻午可汗。阻午當是遙輦氏聯盟的第二任可汗。
經過與大賀氏和唐朝的戰爭,部落離散。阻午可汗時,大賀氏原有的八部“僅存五部”,當形勢開始穩定后,阻午可汗在涅里的輔佐下,立即著手整頓和重組部落。

歷史


745年(天寶四年),回紇首領骨力斐羅滅突厥,建回紇汗國契丹人徹底擺脫了突厥勢力的控制,三月,阻午可汗降唐,唐賜姓名李懷秀(又作李懷節),拜松漠都督,封崇順王,又以宗室外甥女獨孤氏封靜樂公主嫁懷秀。這時,安祿山平盧節度使,兼押兩蕃(契丹、奚)、渤海、黑水四府經略使,借開邊啟釁邀功市寵,不斷侵掠契丹和奚,激化了唐與契丹、奚之間的矛盾。九月,李懷秀等與奚首領殺公主叛唐,依附於回紇。
840年(唐文宗開成五年),回鶻汗國(788年回紇改名回鶻)為黠戛斯所滅,契丹脫離回鶻。842年(武宗會昌二年),屈戍可汗附唐,拜雲麾將軍,守右武衛將軍。屈戍請唐頒發新印以取代回鶻所頒舊印,唐鑄“奉國契丹之印”頒賜。契丹與唐間的隸屬關係得以恢復。
回鶻汗國存在期間,契丹受其控制近百年。他們每年要交納貢賦,並為回鶻偵視唐的動向。遙輦首領受回鶻的官號,使用回鶻頒賜的印信,回鶻在契丹駐地派監使進行控制和監督。回鶻汗國滅亡之後,在唐朝招撫使張仲武的支持下,奚、契丹共殺回鶻監使等800餘人。
契丹依附突厥、回鶻期間,突厥文化、制度傳入契丹,對它的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和深遠的影響。自大賀至遙輦,以至於遼朝建立之初,其官號多借自突厥與回鶻。大賀氏依附突厥期間,接受其“俟斤”官號。“俟斤”一名,本出自鮮卑柔然,後為突厥承襲。至遙輦時,又轉寫為“夷離堇”,並賦於它新的含義。遙輦時有官稱“梅錄”,也做“梅落”、“梅老”,此即回鶻的“媚祿”、“密祿”,而不同時期不同民族,轉寫方式不同,職掌也有變化,或總兵為指揮官,或為“皇家總管”。耶律阿保機在遙輦聯盟後期曾任撻馬狘沙里。“撻馬”為突厥的“答摩支”,至遼為扈從官,侍衛軍首領。“沙里”,也做“舍利”,意為“郎君”。
阿保機取代遙輦后,曾以弟撒剌為惕隱,掌本族帳事務。“惕隱”即突厥的“特勤”,回鶻的“狄銀”,多以可汗子弟及族人擔任。至遼建國后,“惕隱”便成為掌皇族事務的“宗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