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洛公路

昆洛公路

昆洛公路起自昆明,經玉溪、元江、普洱、思茅、景洪(原名車裡)、勐海(佛海),止於中緬交界的打洛,初建時全長866公里。其中,昆明至玉溪大梨園段,長112公里,於1940年建成;大梨園至勐海段長674公里,於1954年12月27日竣工通車;勐海至打洛80公里,於1960年完工。昆洛公路是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在西南局徠和雲南省黨政軍直接領導下,雲南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修建的里程最長、工程艱巨的國防、經濟大幹線,是雲南連接東南亞各國的國際大通道。

公路簡介


50年來,這條交通大動脈對鞏固中國西南邊防,發展雲南經濟,促進國際交流,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央決策,加快國防公路建設新中國成立后,在財經困難的情況下,黨中央、政務院為了鞏固國防,建設邊疆,決定集中國家財力、物力,同時修建康藏、青藏、昆洛等重要國防幹線公路。中央提出了“少花錢,多修路”、“依靠地方,發動群眾”的築路方針,並指示主管部門加強組織協調和技術管理工作。1951年初,國家交通部召開全國公路、航務工作會議,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陳雲到會並作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國防公路建設步伐。周恩來親自審閱批准了雲南省昆洛公路的測設標準,省人民政府於1951年元月24日轉發省交通廳執行。青藏、康藏、昆洛等國防公路開工后,中央領導和各主管部門都十分關心重視,及時聽取彙報,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1952年11月20日,毛澤東主席親自為國防公路建設者題詞:“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築路”。朱德總司令還為昆洛公路單獨題詞:“以一往無前的精神,戰勝天險,打通昆洛交通,實現鞏固國防,繁榮經濟的光榮任務!”人民領袖的關懷和鼓勵,給了邊疆各族人民和廣大築路人員巨大的力量。為了完成昆洛公路建設任務。國家交通部等部委、西南軍政委員會和雲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從組織機構、幹部配備、民工動員、物資供應,安全保衛等各個方面,都做了精心籌劃和周密安排,保證了公路工程圓滿完成。
1951年2月,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決定,以西南交通部公路局昆明分局和滇藏公路局為基礎,組建昆洛公路工程處,受西南交通部和雲南省交通廳雙重領導,負責建設昆洛公路。1951年4月,昆洛公路工程處在昆明正式成立。雲南省委決定,由省交通廳等單位抽調管理幹部和技術人員,先後共計1600多人到昆洛公路工作;民工隊伍由玉溪、蒙自普洱等專區41個縣組建。玉溪專區出動民工4萬多人,蒙自、普洱專區各出動2萬多人。累計上路民工達9.3萬多人。還從昆明、宜良楚雄等地動員鐵工、木工、石工1000多人。這一切工作準備就緒,1951年9月4日,昆洛公路正式開工。
1953年初,為了加快昆洛公路等工程建設進度,雲南省成立了公路建設委員會和公路修建指揮部。由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雲南軍區司令員李達任公路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雲南省省長郭影秋任公路修建指揮部司令員兼黨委書記。1953年3月,昆洛公路指揮部在墨江縣城召開大會,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部長穰明德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向昆洛公路指揮部授旗。當綉有毛澤東、朱德為修建國防公路題詞的兩面紅旗展現在主席台上時,會場上頓時響起熱烈的歡呼聲和鑼鼓聲,經久不息。不畏艱險,爭修翻身路昆洛公路橫穿哀牢山無量山
大山脈,跨越紅河、阿墨江、把邊江、瀾滄江4條江河,山川相間,溝壑縱橫,山高谷深,地形十分複雜。新平縣境內的大雪鍋山海拔3137.4米,元江縣城附近紅河水面高程328米,高低相差達2800多米。公路翻山跨河,時上時下,彎多坡陡,橋樑涵洞多,土石方量大,工程十分艱巨。民工隊伍築路,主要依靠鋤頭、扁擔加大鎚,基本上沒有機械設備,全靠體力勞動,手工作業,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生產效率低。加之公路沿線大多是荒山野嶺,人煙稀少,高山寒冷,河谷炎熱,一些地區瘴氣瘟疫流行,邊境一帶治安問題不少,這些都給施工隊伍帶來很多困難和危險。公路所經沿線各族群眾,得知人民政府要為他們修大馬路,無不興高采烈,歡欣鼓舞。男女老少爭相報名,要求參加民工隊伍,修建“翻身路”、“幸福路”,很短時間內就組建起幾萬人的民工隊。他們自帶簡單的行李和工具,在帶隊幹部的率領下,滿腔熱情地奔赴施工工地。這些拿慣鋤頭鐮刀的手,第一次開山劈石修路,不會就邊學邊干。他們自編土箕,自製推土車,自打鋼釺、大鎚,自燒石灰紅土。沒有炸藥,就用火燒石頭冷水澆、大鎚打;沒有壓路機,就自造大石碾壓路基;沒有打樁機,就自製900公斤重的石墩、鐵鎚,打橋涵基樁;缺少鋼筋水泥,就用竹筋、石灰加紅土代替砌擋牆、涵洞。幾萬民工上路施工,後勤供應是十分重要而又非常困難的任務。
1951年,省委、省政府專門開會決定,昆洛公路的民工口糧由省糧食廳及玉溪專區各級糧食局負責供應。還決定發給民工一些布票,解決縫補衣服之需。糧食運輸全靠人背馬馱,有些艱險路段運送困難,時有斷糧斷菜情況發生,民工靠南瓜野菜充饑。為了將糧食及時送到工地,沿線各級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新平縣發動群眾1萬多人送糧,青年人每次背50斤,老倌、老奶背40斤,少年背20斤,自帶冷飯、棕衣,日夜兼程趕路。景谷縣動員有牛的農民組成有800多頭黃牛的運輸隊,向工地運糧。元江縣利用紅河水運,集中木船60多隻,形成一支浩浩蕩蕩的水上運糧隊。所有這些都為修建昆洛公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公路通百業興,國際通道前景輝煌昆洛公路建成通車后,沿線地區“行路難、運輸難”的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加快了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步伐。過去從西雙版納到昆明,要走個把月;通汽車后,只要4天就到了。解放前,車裡(景洪)僅有一條長不到100米的土街子,總共只有幾十家茅草頂、土坯牆的商鋪、馬店和民房。百業凋零,百姓貧困。公路通,百業興。50年來,昆洛公路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景洪市已發展成為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水、陸空交通樞紐,成為一座國內外知名的風景名勝旅遊城市。昆洛公路沿線各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商貿旅遊業欣欣向榮,大小城鎮成批崛起。安寧的磷化工、玉溪的兩煙、墨江的冶金、磨黑的製鹽、元江的製糖、思茅的茶葉、版納的橡膠等等,已經成長為支柱產業,為全省經濟的增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交通的發展也促進了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景洪、磨憨、打洛已成為我省重要的對外口岸。
50年來,隨著雲南經濟的發展和公路行車交通量的不斷快速增長,省交通廳、公路局不斷對昆洛公路進行技術改造,提升公路等級,以適應當代交通發展的需要。20世紀80年代,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開南門,走向亞太”的宏偉戰略,雲南省拉開了對外水陸大通道建設的序幕。1993年5月,中國、寮國、緬甸、泰國四國交通代表團在曼谷召開第一次上湄公河次區域交通發展研討會,我們代表團在會上首次提出共同建設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道和昆明—曼谷國際公路的意見,受到了泰國、寮國、緬甸代表團的積極響應。此後在萬象、昆明等召開的四國會議上,繼續深入討論了中方提議,並得到4國政府和世行、亞行等國際組織的支持。目前,昆曼國際公路在我國境內路段,已經將原昆洛公路昆明至磨黑段487公里,改建成為高速公路;磨黑至思茅93公里改建高速公路工程已經開工。從思茅經小勐養至磨憨口岸長約210公里的公路改建工程也已納入國家計劃。昆曼公路經過寮國境內路段,由我國援建的工程已經開工。可以預料,昆曼國際公路不久即將全線建成。回首往事,昆洛公路通車半個世紀來,為鞏固祖國邊防,造福雲南人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展望未來,這條有50年歷史的公路將以嶄新的面貌,煥發新的青春活力,成為連接中國西部與東南亞各國的一條黃金大通道,顯現出無限光輝的前景!

公路通車


昆洛公路入城段改擴建工程自今年11月1號開工以來,工程進展順利。目前,正在實施路面和排水管網的前期工程。昆洛公路入城段,是昆明主城與呈貢新城和空港經濟區的連介面,由於這一路段瀝青路面破損嚴重,排水系統不全,導致路面坑窪積水,來往車輛嚴重堵塞,給市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影響。
昆洛公路入城段起點為朱家村立交橋北側,止於菊花立交橋,全長3.2公里,總投資7.2億元。改擴建工程完成後,將建成城市一級主幹道,其中,貴昆路三岔口至關坡路口段為機動車雙向六車道;關坡路口至菊華立交橋為地面加高架,地面機動車雙向四車道,高架雙向六車道。
目前,官渡區正全力以赴加緊施工,路面工程、排水管網工程的前期工作正在實施中,入城段跨鐵路橋的技術問題和施工中的交通組織工作也擬定了最佳方案。由昆明至雲南西南邊境打洛的公路於1954年12月27日全線通車,全長865公里。現已成為聯通緬甸、寮國、泰國的一條國際公路。

工程改造


為改善市區道路交通環境,建設現代新昆明,昆洛公路朱家村立交橋建設工程將於5月16日至2005年5月
31日期間進行施工,為保證工期的順利進行,經過市政府批准,在施工期間對昆洛公路及周邊道路交通進行調整。
從5月16日起,昆洛公路(朱家村三岔口至昆洛公路與廣福路交叉路口)機動車實行由北向南單向行駛的交通限制性措施;允許公交車、非機動車(行人)在該路段雙向行駛。昆洛公路與雨九公路交叉路口(永豐路口)至昆洛公路與廣福路交叉口路段,允許持有昆洛路改擴建工程指揮部核發的通行證的單位和住戶車輛雙向行駛。
此外,需要進入該路段的沿線單位、住戶,可到昆洛路改擴建工程指揮部辦理通行證,辦理地點在官渡區關雨路與昆洛路交叉路口西北交。交通部門提醒市民,受該片區道路條件限制,為避免交通擁擠,請過往車輛盡量從其它道路(廣福路、昆玉路、昆石公路等)繞行。
在目前城市道路反覆被“開膛破肚”的情況下,昆明城市管網設施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管網公司)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經驗。他們按市場化運作,自籌資金,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一次性同步建成公共管溝和附屬設施,杜絕了道路重複開挖現象。現在,一條全長22.6公里的綜合管溝正在昆洛公路(呈貢新區主幹道)的西側施工建設中。據悉,該工程投入使用后,將避免這條幹道沿線至少50年不再被重複開挖,像這麼大規模的地下綜合管溝建設,在我省尚屬第一條。
10多種管線過去難統籌
去年8月份,管網公司在本著盤活城市資產,降低建設成本,有效利用分配地下空間資源和統一規劃、建設、管理
電力、供水等重要管線設施的情況下成立。該公司的負責人表示,昆明現有的城市管網由電力、通信、給排水、煤氣、有線電視、軍用電纜等10多種管線組成,這些管線體系標準不一。長期以來,規劃單位難以站在全市的高度統籌考慮全局和預測社會的需求增長,而由於沒有統一規劃以及各相關行業資金來源的不同,致使各建設單位各自為陣,分散建設和維修,城市中的馬路“拉鏈”現象屢屢發生。這樣的現狀一方面導致路面破損嚴重,使城市規劃和管理部門的難度增加,同時造成了資源緊張和浪費。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統一的管理和維護,沒有做到“多網融合”、“同溝共井”,使得一些路面質量每況愈下。
昆洛公路一側建管溝
80米寬的昆洛公路正在施工中,綜合管溝同時也在一側施工,此時的現場挖掘機、澆灌機發出陣陣巨響。據現場負責人介紹,這條管溝共分為南北兩段,採用現澆鋼筋混泥土單孔矩形箱涵的工藝,沿昆洛公路平行施工。起點為朱家村立交橋,至呈貢縣鄭家營規劃中的大學城南部廣場,全長22.6公里,管網公司計劃在8月底交付使用。
管溝可容一輛車通行
3月15日,南段的施工進度已經完成了50%以上,由於這裡的地形相對平緩,所以目前進展順利。在一處已經完工的管溝處,記者看到,寬4.2米、高2.6米的管溝,完全可以讓一輛車通行,在管溝兩側的牆壁上,固定著許多鋼板。工程技術人員說,這些鋼板是管溝內便於其他設施懸掛預留的裝置。在管溝里還有許多裝置,如通風口、滲水洞等。工程技術人員說,這些設施早在施工前就規劃好了,其他設施將來要進管溝,都預留有足夠的空間。此外,在管溝各區域還安置了監控設施、計算機智能系統、火災報警、安全保衛系統等裝置,這些裝置今後足夠應付各行業不同設施的需求。
北段的管溝不如南段的順利,在現場指揮施工的韓工程師告訴記者,他負責的這段是從朱家村立交橋到呈貢立交橋,由於途中經過許多農田和8條河流及一座立交橋,致使管溝的鋪設難度增加。據介紹,這條路是4月10日才開始施工的,共有15.2公里。為保障進度和質量,他們還從上海請來了市政道路橋樑規劃專家把脈。
管網資源將有償使用
昆明市人民政府在去年11月12日就同意由昆明市建設局、市規劃局上報的《關於昆明城市道路綜合管線規劃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報告,這份實施意見中規定,今後未經市建設局和市規劃局審核認可或市領導小組同意,在昆明城市道路上不允許任何單位再進行開挖和另設管線、架設線路,其他部門原則上不得再行辦理審批手續。在昆明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凡屬依附於城市道路的地下管道、地下纜線、附屬構件物(閥、井、箱設施)等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按照城市規劃,在道路新建、擴建、改建時,統一建設。
據管網公司的王副總經理介紹,昆明市建設局是城市道路地下管線行政管理和建設主體,而管網公司則是市場運作的載體。管網公司建立多元化的投資體制並搭建平台,進行市場化動作,從而實行管網資源的有償使用,此舉有利於城市建設的良性循環和長遠發展。
26米景觀燈塔將成昆明新標誌
工程投資概算為30.1億元(含朱家村立交橋)的昆洛路自2003年8月開工以來,已完成投資26.2億元。目前,昆洛路總體工程基本完工,已具備通車條件。這是記者從昨日昆明市人大有關領導與五華區人大代表團到朱家村立交橋視察時了解到的情況。
昆洛路徠改擴建工程是連接昆明市主城和東城並貫穿呈貢新城區的城市級道路,工程先後穿越東片區昆石高速、廣
福路、昆玉高速等主要道路。一次性建成含供排水、煤氣、電力、電信的共用管道,可避免日後的反覆開挖建設。目前,全線雙向10—12排常綠樹及色葉樹種種植已基本完成。植物採用具有鄉土、地域特色的植物,沿線運用喬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層次的有機結合,強化“生態廊道”的景象。
另外,作為目前雲南省最大的立交橋,朱家村立交橋的主體工程已經完工,現正在進行綠化景觀工程,並將於5月底前施工完畢。而在立交橋旁還將修建一座新昆明的標誌性建築——26米高景觀燈塔。
據悉,朱家村立交橋佔地783畝(含昆石高速公路),橋樑面積15萬平方米,道路面積10萬平方米,底層綠化景觀用地19萬平方米。經組織園林專家對植物的種類進行論證及方案深化設計,重點突出了地域性生態景觀設計,樹種和草坪強調經濟性管理性以及喬、灌、草搭配的審美性、文化性和休閑廣場的服務性。另外,在朱家村立交橋旁還將新建一座高26米的景觀燈塔,為夜間從石林、宜良方向駛向昆明的車輛導航,成為昆明的又一標誌建築。

朱德題詞


墨江縣忠愛橋鄉昆洛公路忠愛橋頭,在橋南端崗亭內,立有一塊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於1953年題的昆洛公路題詞碑。忠愛橋原為清代墨江"他郎八景"之一"墨江錦浪"所在地。忠愛橋下的瞻魯坪江亦即阿墨江。清代《普洱府志》裁有他郎文人段其嬸寫的《墨江錦浪》詩:"活水源流漲墨江;滔滔碧浪瀉飛泥。龍賓一灑如橡筆,錦繡文章聚此邦。"清同治十二年(1873)建瞻魯坪橋於江兩岸,橋名取忠愛橋,即忠君愛國之意,橋長11*5米,寬3.3米,木樑瓦頂橋頭堡,鐵索木板橋面,橋頭堡各懸有"滇南第一橋"和"長虹天際"金匾。大橋西邊,山高谷深,森林茂密,是滇南大道的一道重要關卡,南來北往的馬幫行人都順沿著險峻的山嶺盤旋而下,到了谷底,一線江流和橫插兩岸懸崖的大橋才突然展現,令人驚嘆不已。1953年,為了修通昆(明)(打)格公路交通,公路施工處拆棄了原忠愛橋,新修了一座汽車通行的公路石拱橋,仍稱忠愛橋。朱德同志的題詞全文是:"以一往無前的精神,戰勝天險,打通昆洛交通,實現鞏固國際,繁榮經濟的光榮任務。;朱德"。"碑為青石,於1954年立,直行行書陰刻,碑高0.19米,寬0.7米。橋北端崗亭牆上套刻有毛澤東題修康藏公路題詞:"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築路--毛澤東"。昆洛公路至今仍暢通無阻,對思普區邊疆國防鞏固和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85年6月,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將朱德題詞碑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