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帝國
2006年大衛·林奇執導電影
Nikki Grace(勞拉·鄧恩飾)和Devon Berk(加斯丁·特奧克斯)在Kingsley Stewart(傑里米·艾恩斯飾)的新片中擔任主角,所拍攝的電影片名是《On High in blue tomorrows》。Nikki過於投入到戲中的角色,導致她的生活亂得一團糟。漸漸地,她開始混淆現實生活與她所扮演的人物(Susan Blue)與男主角Devon(在影片中的角色名字是Billy Side)。電影《On High in blue tomorrows》所要講述的故事是發生在從前的,結 果因為兩位主角的意外身亡而使得拍片計劃半途而廢。但是,對於Nikki來說卻是越來越混亂。在現實生活中,她的角色(Susan Blue)變得越來越真實,甚至比她自己還要真實……
勞拉·鄧恩飾演女演員Nikki,她在Kingsley(傑里米·艾恩斯飾)的一部電影里擔任主角,與男演員Devon(Justin Theroux飾)聯合主演,男演員被警告只能專心演戲,因為Nikki的丈夫(Peter J. Lucas飾)在感情上想完全控制她。
Nikki扮演Sue,而Devon的角色是Billy,這是一部愛情電影。就在開拍前他們了解到劇本是根據一個波蘭吉普賽的民間傳說改變的。這還是一部重新拍攝的電影,在這之前那部未完成的影片的演員們全都被謀殺。
兩人不可避免地要演一些床上戲,就在他們做愛的過程中,Nikki稱呼Devon為Billy,而他也叫她Sue。他們意識到他們已經把電影中的台詞與真實生活搞混了。
從此以後,勞拉·鄧恩的角色開始分裂,穿過真實到達一種近乎於隱藏的恐怖狀態,每一個人都威脅她,而且越來越無法辨別她究竟是不是Nikki,是Nikki扮演了Sue還是Sue才是自己。
這只是故事中簡單的部分。還有一些波蘭人,他們或許是第一個版本的電影中的故事人物。Grace Zabriskie是一個邪惡的鄰居,有一個是由朱莉婭·奧蒙德所扮演的角色。第一次看見她是在內臟里有一把螺絲起子,此後又突然變成了Billy的妻子。與此同時在舞台上還有三隻巨型的兔子——兩隻在沙發上,第三隻兔子正在熨平衣服。
第一次看內陸帝國是2007年左右,十年後的今天又擼了第二遍。先介紹下電影內容吧,純屬猜測,不喜勿噴。多年以前,一為美麗的妓女被導演相中在一部普通的愛情片中飾演女主角。可悲的是這位妓女患有類似健忘症的精神疾病。在電影拍攝少兒不宜鏡頭的時候,妓女突然失憶忘記了自己是妓女和演員的雙重身份,並誤以為男主角是一位正在對她不軌的色鬼。兩人扭打起來,但男主角只是反抗並企圖解釋。無奈他被妓女踢中要害,人群將女主扭送至警察局並將男主送至醫院,後來男主搶救無效死亡。妓女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療,她無法記清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妓女只能回憶起被強姦的經歷,以及一個鬼魅男人使周圍的人越聚越多並和他們去警察局后詭異失蹤的事。她回憶的這些事其實是那天晚上發生的慘案的片段,但她我無法斷定幾個片段的先後順序。醫生鎮定地聽著她的偏面的誤解,並給警察局打了一通電話。忘記自己身份的妓女害怕醫生電話中提到的就在附近的所謂鬼魅男子,所以拿著改錐離開醫院。
妓女的妓女朋友們經常在雪天模仿女主失憶地說:“你們以前認識我嗎?”並集體哈哈大笑。妓女回到站街的地方見到許多老朋友,她們詢問女主這段時間幹什麼去了?妓女發現街對面有人藏在一棵樹的後面,不一會老朋友們突然散去,藏在樹後面的女人衝過來奪下妓女手中的改錐,並刺向妓女的腹部。原來這就是前來報仇的男主的妻子女二。女二以為妓女已死,將改錐插入自己的腹部向警察編造自己被人催眠後行兇的故事,后因自己將改錐插入自己而死。妓女帶傷跑到路邊,聽一位亞裔女孩將自己的故事,並被一位黑人做了升天祈禱。
女主被救活,仍然不記得自己是妓女,並因為精神問題忘掉了所有過去的事情。後來嫁給了富商並再次成為職業演員。多年以後,女主到一個劇組應聘角色,在等待回復的某一天,有位鄰居來敲門並令她感到意外地猜中了這次應聘的劇本內容。女主在第二天接到應聘成功的通知後進入劇組工作。她隱約發現與男二也就是本次劇組裡的男豬腳對台詞很默契,就好像這劇本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導演像女主透露這部電影過去被拍過但沒成功,拍攝中當年的男女主角相繼身亡。因此有傳言說這是一個被詛咒的故事劇本。女主的富商老公出於安全考慮警告男二不要與女主曖昧。但男二沒有正確理解富商的意思,偷偷與女主約會共度一晚。
當晚女主做了個夢,夢到回到了入組工作的那天。她從後門進入攝影棚,驚訝地看到另一個自己與男二在對台詞。她看到男二過來探查究竟就跑掉了,然後跑的過程中看到了死去男主的影像,但她由於失憶並不認得。她迅速從後門離開,但關門時卻發現直接進入到一間陌生房間。她從玻璃窗看到男二在另一側探查玻璃窗,但卻看不到她。漸漸地,玻璃窗后出現了花園,女主打開門確發現已經回不到攝影棚和劇組。只好在陌生的房子里住了下來,並且發現了一間屋子裡住了個男的,另一間屋子裡住了一群女的,她都不認識。
這些女的幫她回憶起了過去的事,原來她們是女主的站街老朋友們,那男的是多年以前不幸身亡的演員男主。女主醒後繼續參與新版電影拍攝,導演強調這並不是個被詛咒的劇本,女主在演完當年被刺身亡的鏡頭后回憶起全部真相,她追隨醫生來到當年災難發生的地方,似乎看到了死去的女二。而女二在地府也通過看電視的方式了解了當年災難的真相,女主和女二在陰陽兩界的同一地點互相原諒,試圖但沒法真的擁抱。陰界三判官帶男主來看望女二,並說明女二是因為男主而死才出現在地府的。女二在家中與男主相擁而泣。女主進入三隻兔子的房間,在懺悔中結束全劇。這下終於介紹完畢了,不敢發表更多觀點,大家自行回味大衛導演的精彩故事吧。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勞拉·鄧恩 | Nikki Grace/ Susan Blue | |
傑里米·艾恩斯 | Kingsley Stewart | |
哈利·戴恩·斯坦通 | Freddie Howard | |
Peter J. Lucas | Piotrek Król | |
卡洛琳娜·格魯斯卡 | Lost Girl | |
Jan Hencz | Janek | |
克茲佐夫·馬扎克 | Phantom | |
Grace Zabriskie | Visitor#1 | |
戴安·拉德 | Marilyn Levens | |
朱莉婭·奧蒙德 | Doris Side | |
伊安·艾伯克龍比 | Henry the Butler | |
阿曼達·弗勒曼 | Tracy | |
卡梅隆·達多 | Devon Berk's Manager | |
威廉姆·H·梅西 | Announcer | |
喬丹·萊德 | Terri | |
克里斯汀·可兒 | Lori | |
瑪麗·斯汀伯根 | Visitor#2 | |
勞拉·哈靈 | Jane Rabbit | |
娜塔莎·金斯基 | The Lady | |
格雷格·馬克斯 | TV Cameraman | |
娜奧米·沃茨 | Suzie Rabbit | |
賈斯汀·塞洛克斯 | Devon Berk/ Billy Side | |
維羅妮卡·羅薩蒂 | Courtesan |
製作人 | Jay Aaseng、傑瑞米·阿爾特、勞拉·鄧恩、大衛·林奇、瑪麗·斯威尼、Marek Zydowicz、Sabrina S. Sutherland、PolandLukasz Dzieciol、Janusz Hetman、Lucja Kedzior、Ewa Puszczynska、Michal Stopowski、Erik Crary、Lukasz Dzieciol 、Piotr Dzieciol |
導演 | 大衛·林奇 |
編劇 | 大衛·林奇 |
攝影 | 大衛·林奇 |
剪輯 | 大衛·林奇 |
選角導演 | Johanna Ray |
美術設計 | Christina Ann Wilson、Christine Wilson、Wojciech Wolniak |
服裝設計 | Karen Baird、Heidi Bivens |
布景師 | Melanie Rein |
劇照
·熟知電影製作流程和所有規則的大衛·林奇,在開始計劃這部電影的時候壓根就沒有寫任何劇本。他是在拍攝每一段場景之前都是臨陣磨槍寫完的。
·許多影評家看完影片后紛紛表示,這是林奇迄今為止最古怪、晦澀的作品。故事被形容為“一個墜入愛河的女人遭遇的危險”,但就連女主演勞拉·鄧恩本人都表示完全不知道電影究竟說了什麼。
·有一次大衛·林奇和勞拉·鄧恩談話的時候,勞拉提到她的丈夫來自內陸帝國。這是洛杉磯東部地區的一個破落的貧民區。林奇坦言當時無心去聆聽她究竟說了什麼,自己的注意力已經完全被“內陸帝國”(Inland Empire)這個單詞吸引了。最後他決定用這個作為自己電影的片名,用林奇自己的原話來說就是“我很喜歡內陸(inland)這個單詞,我也很喜歡帝國(empire)這個單詞。”
·2006年9月6日,大衛·林奇在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獲得終身成就獎。趁著這個機會,林奇向媒體介紹了他的最新電影《內陸帝國》。他為了這部以幻覺為主題的新片籌備了兩年時間。影片由娜奧米·沃茨領銜主演,是為一隻巨型的兔子配音。林奇宣稱:“這將是最完美的感覺。每一部電影就像是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進入到一個未知的地方。但是你應該無所畏懼地運用自己的直覺、感覺和用自己的思維去審視它。”另一位女主角勞拉·鄧恩卻對這部即興創作的電影感到困難重重,她談到:“事實情況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演什麼——而且我至今都還不知道。我打算今天晚上去看這部電影,這樣也許可以了解到更多。”
·影片由大衛·林奇自己投資,用DV拍攝完成,逾時兩年半。
·影片曾在波蘭的羅茲旅館和當地的Manufaktura大型購物中心拍攝,並選用了一些波蘭演員。
·大衛·林奇執導的另類電視劇《雙峰》曾在全球引起很大轟動,根據這部電視劇拍攝的同名電影也令許多林奇的影迷推崇備至。他表示自己沒有計劃再回電視界,“我不明白為什麼這個劇能在全球取得成功,但事實卻是這樣。這很有意思,但我對回頭再去拍電視劇半點興趣也沒有。”
也許是出於對這部電影諸多危險性的考慮,沒有一個美國片商為其發行,倒是法國的Canal Plus工作室再次買下了林奇作品的發行權。對實驗藝術相對寬容的Canal Plus似乎也不在乎《內陸帝國》難懂的故事和不光鮮的賣相。雖然對影片的實驗性是林奇電影生涯的突破還是退步仍未有定論,但單看它在威尼斯電影節和紐約電影節上的聲勢仍能感到大衛林奇在電影界與藝術界的穩固地位。
Neighbor: Brutal fucking murder!
Neighbor:他媽的殘忍的謀殺!
Nikki: Look at me, and tell me if you've known me before.
Nikki:看著我,然後告訴我你之前是否就已經知道我。
Neighbor: The Evil was born and followed the boy...
Neighbor:惡魔已經誕生並且跟隨著這個男孩……
Nikki: When the police came and they asked what happened, I told them "He's reaping what he's been sowing, that's what." They said "Fucker been sowing some pretty heavy shit."
Nikki:當警察進來他們詢問發生了什麼,我告訴他們“他正在收割自己播種下的東西,那就是結果。”他們說“傻瓜才會種下一大陀沉甸甸的糞便。”
劇照
國家 | 上映、發行日期 |
---|---|
義大利 | 2006年9月6日(威尼斯電影節) |
美國 | 2006年9月29日(紐約電影節) |
2006年11月3日(美國電影學會洛杉磯國際電影節) | |
2006年11月17日(IFP New York) | |
希臘 | 2006年11月23日(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
波蘭 | 2006年11月25日(波蘭金蛙獎電影獎) |
美國 | 2006年12月6日(限定) |
2006年12月9日(洛杉磯,加州)(首映) | |
義大利 | 2007年1月19日(都靈)(首映) |
伊朗 | 2007年2月25日(限定) |
義大利 | 2007年1月27日(Netmage) |
伊朗 | 2007年2月1日(法吉國際電影節) |
荷蘭 | 2007年2月2日(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
比利時、法國 | 2007年2月7日 |
美國 | 2007年2月8日(舊金山獨立電影節) |
義大利 | 2007年2月9日 |
伊朗 | 2007年2月15日 |
墨西哥 | 2007年2月22日(墨西哥城國際電影節) |
西班牙 | 2007年2月23日 |
保加利亞 | 2007年3月8日(索非亞國際電影節) |
英國、愛爾蘭 | 2007年3月9日 |
黎巴嫩 | 2007年3月16日 |
美國 | 2007年3月2日(美國電影學會達拉斯國際電影節) |
以色列、荷蘭、葡萄牙 | 2007年4月5日 |
芬蘭 | 2007年4月13日 |
美國 | 2007年4月24日(夏威夷電影節) |
德國 | 2007年4月26日 |
冰島、波蘭 | 2007年4月27日 |
墨西哥 | 2007年5月9日(國際電影展覽會) |
希臘 | 2007年5月10日 |
羅馬尼亞 | 2007年6月6日(特蘭西瓦尼亞國際電影節) |
澳大利亞 | 2007年6月20日(悉尼國際電影節) |
捷克共和國 | 2007年7月5日(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
俄羅斯 | 2007年7月5日 |
愛沙尼亞、墨西哥 | 2007年7月6日 |
亞美尼亞 | 2007年7月11日(埃里溫奇幻腮紅電影節) |
捷克共和國 | 2007年7月12日 |
羅馬尼亞 | 2007年7月13日 |
製作公司 | Studio Canal [法國] Fundacja Kultury Camerimage Festival Asymmetrical Productions Inland Empire Productions Absurda |
發行公司 | 518 Media Inc. [美國] (2006) (USA) (theatrical) A-Film Distribution [荷蘭] (2007) (Netherlands) (theatrical) Absurda (2006) (USA) (theatrical) BIM [義大利] (2006) (Italy) (theatrical) Concorde Filmverleih GmbH [德國] (2007) (Germany) (theatrical) (dubbed) Kadokawa Herald Pictures [日本] (2007) (Japan) (theatrical) Optimum Releasing [英國] (2007) (UK) (theatrical) Rhino Entertainment Company [美國] (2007) (USA) (DVD) Studio Canal [法國] (2006) (worldwide) (theatrical)/(2006) (worldwide) (all media) Cinema Mondo [芬蘭] (2006) (Finland) (theatrical) Distribution Company [阿根廷] (2007) (Argentina) (theatrical)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澳大利亞] (2007) (Australia) (DVD) BIM Distribuzione [義大利] (2006) (Italy) (theatrical)/(2007) (Italy) (DVD) Bazuca Films [智利] (2007) (Chile) (theatrical) Sonet Film [瑞典] (2007) (Sweden) (theatrical) A-Film Home Entertainment [荷蘭] (2007) (Netherlands) (DVD) Concorde Home Entertainment [德國] (2007) (Germany) (DVD) Kadokawa Entertainment (2008) (Japan) (DVD) |
其他公司 | Film Emporium Insurance Services [美國] insurance by FotoKem Film and Video [美國] digital intermediate MPRM Public Relations [美國] publicity Unified Pictures [美國] special thanks Dolby Laboratories [美國] sound post-production FotoKem Digital Film Services [美國] digital intermediate (as FotoKem) Opus Film Studio unit production services: Poland |
威尼斯電影節 |
▪ 2006 第63屆 未來數字電影獎 內陸帝國(獲獎) |
Chlotrudis Awards |
▪ 2007 第13屆 最佳影片 內陸帝國(提名) ▪ 2007 第13屆 最佳女配角 內陸帝國(提名) ▪ 2007 第13屆 最佳視覺設計 內陸帝國(提名) ▪ 2007 第13屆 最佳女演員 內陸帝國(提名) ▪ 2007 第13屆 最佳導演 內陸帝國(提名) |
劇照
A Woman In Trouble
焦慮不安、迷失方向的鄧恩從一個身份到另一個,從一個真實到另一個真實,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帶著如此令人可怕的惡夢邏輯在這樣一個如此漫長的時間裡到此為止似乎已經走投無路除了等待無可避免的暴力大結局。
—— 洛杉磯時報
《內陸帝國》不是一部可以去喜愛的電影,它是一部值得崇拜的作品,充滿了迷惑,令人費盡心思。
—— 紐約時報
儘管該片在國際上的銷售成績不錯,但是依舊可以說,在電影院是很難找到太多觀眾的位子。
—— 《綜藝》雜誌
在2006年舉行的威尼斯電影節上,鬼才導演大衛·林奇獲得終身成就獎,從《藍絲絨》的詭譎到《我心狂野》的極端暴力,從《妖夜慌蹤》的混亂到《穆赫蘭道》的夢魘,大衛·林奇成為了當代美國非主流電影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無不透射出詭異、陰鬱、迷茫及黑色的光芒,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超現實主義效果往往令人產生心靈的震撼。他的成就有目共睹,無需贅言,在《穆赫蘭道》之後時隔5年,大衛·林奇的這部《內陸帝國》終於在影迷們的長久期盼中神秘登場。
沒有人會比愛大衛·林奇的神秘更加喜愛的,而且這位無法預知之王也非常清楚自己正在做什麼:他絕不會給出答案,他也不會解決任何問題而且他並不打算有何意義。電影《內陸帝國》能夠把那些想徹底弄明白的導演變得迷惑不解,同時也會讓那些不服氣或者只是慕名而看的崇拜者感到失望,枯燥乏味,還如洗碗水一樣混沌不堪。影片幾乎是由勞拉·鄧恩極端的表演完成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展示的是不太吸引人的數碼影像,節奏也很緩慢。
林奇總是拒絕做出解釋,在本片中,他同樣也沒有給出任何敘述性的描述。兩年半的製作時間,這種憑經驗的製作方式使得影片變得最令人困惑不解。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個完整的劇本,所有的演員每一天都拿著一本新的對白而且也不知道他們將怎樣進行下去。觀后就連許多經驗最豐富的影評家也表示不解。於是新聞發布會上,諸如“影片是否準備讓觀眾看懂”、“影片到底說了什麼”之類的問題包圍了林奇。對此,林奇顯然不想予以說明,“大家應該完全能看懂啊。”他堅持體驗的重要性,“他們說希區柯克是懸疑大師。神秘和未知是我喜歡的東西。看每部電影都像走進一個新世界。你不應該害怕使用自己的直覺、感覺來找到出路。”最後,不厭其煩的林奇乾脆表示:“這就是新聞發布會糟糕的地方———一切都圍繞電影,而不是對話。”他拒絕就此話題再發表任何說法,堅持讓影片自己說話。
這些棕色的兔子有可能會讓人聯想到《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里那隻白色的兔子,帶領愛麗絲走進洞中的仙境。隨著一些奇怪而且極其可怕的事情發生之後,下陷的天花板和無法判斷的狀況,這兒遠不是一個可以令人喘口氣的仙境。在林奇的官方網站的短片里第一次出現兔子之後,這也許可以推測他很喜歡人們穿著兔子服裝的樣子。
有可能解釋Nikki轉換到Sue之後又變回去的原因,也許是來自於林奇對超人類的冥想有著根深蒂固的濃厚興趣,以及相信存在著隨之產生的轉世投胎的理念,變成了不同生命之間的轉換。但是林奇還相信所有的事物最終都是相互關聯的,而且他自己也不知道應該繼續往裡面加什麼東西,也許根本就沒有真正的解釋。
改變與不變的林奇
大衛·林奇通常的標誌——極端的特寫鏡頭、高度仰拍鏡頭、紅色的窗帘——所有這些都在影片中出現,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卻不在其中:濃郁豐富的色彩和艷麗的影像。取而代之的是模糊不清、陰影重重的DV畫面。這種方式也許會讓林奇感到更加自由,同時也喪失了任何視覺上的享受。林奇親自參與了影片的音樂創作,重複出現如幽靈一樣的聲響還有極其緊張的雜訊,經常是反反覆復出現在黑暗的走廊中。太多的使用反而導致這些音效在加強情緒和氛圍上的作用適得其反。
撐起整部戲的,除了有眾所周知的曾出演《愛情重傷》、《洛麗塔》等經典影片的實力派演員傑里米·艾恩斯,現年80歲高齡、出演過160多部大小影片的老戲骨哈利·戴恩·斯坦通,以及開始嶄露頭角的加斯丁·特奧克斯,還有演藝精湛的勞拉·鄧恩和娜奧米·沃茨等等諸多明星。
題目中保持影片原名全大寫的格式完全是遵循了大衛林奇的最高指示。他在採訪中從未透露原因也未有好事者參透這一頑固的做作的意義,正如遠離電影前線5年的他力推的這部新片:晦澀有餘,情節不足。當然情節從不是大衛林奇的重點戲,作為美國影史上姿態與天才一樣凌厲的影像先鋒,刻意的凌亂和無序成了他故事的標誌性外在表現,非線性的敘事手法自《橡皮頭》以來就為他和他的追隨者們偏愛。
僅從這點來看,《內陸帝國》不僅過猶不及,更可說是大衛林奇幾部里程碑式作品形式與思想的集大成者,尤其是上一部作品,也是最讓主流與非主流影迷都推崇的《穆赫蘭道》,同樣是好萊塢女明星的分裂噩夢,同樣是自我身份的迷失,《內陸帝國》儼然是前者的續篇,或者,註腳。《內陸帝國》是大衛林奇在《穆赫蘭道》后又一部用真實地名命名的作品,“INLAND EMPIRE”是加州境內一片較荒涼的地區,那裡與水域隔絕自成一派自然風貌;大衛林奇的作品卻從來不會和讓他借用的地名有什麼聯繫,“內陸帝國”暗喻著無法與外在聯繫而自我扭曲的內心世界。
影片的靈感來自於他在畫室為羅拉。德恩拍的一段70分鐘的獨角戲,基調和材料拼接也是以這部小品為基礎;還套用了老套的戲中戲橋段偽裝成心理懸疑片。影片的女主角進入片場后便長期出於夢遊狀態,但如果說《穆赫蘭道》里娜奧米。瓦茨的清醒與迷夢之間還有可辨的界線,這種劃分人精神狀態的標準到《內陸帝國》就模糊不見了,女主角在尼奇和蘇的身份間游移,有時她被這種身份的不確定困擾,有時她在身份的自我衍生里自得其樂,她的分裂在虛構的戲里戲外被一種詛咒操縱而成為了貫穿始終的表演,她一直沒成為過真實的人,當她從蘇的血泊里站起來宣布影片拍攝完成的時候,在觀眾的眼裡她-尼奇或羅拉。德恩本身-已經脫離出了故事的環境,再次失去真實的自我成為被表演任務操控的角色-一個虛幻的形象。
這種印象是大衛林奇在3個小時里通過頻繁的閃回、推進和對時空的肢解與隨意嫁接形成的,加上諸多說不出由頭的隱喻性意象-如兔人、肥皂劇-的插入更是讓人沒法把《內陸帝國》當作一部正常的懸疑片。《穆赫蘭道》對歸結為“明星圓夢想,幻夢造明星”的好萊塢造星工程本質的嘲諷在這裡更上升到完全與電影敘事任務對立的地步,通過打破類型片傳統表現模式不但要讓觀眾感覺到戲中人的精神分裂正是源至電影與名聲本身的虛幻和虛榮性,也打破他們對《內陸帝國》的幻想,意識到所謂精彩故事和美好影像只是被暗中策劃的表演。影片拍罷,在威尼斯電影節拿了終身成就獎的大衛林奇也高喊著“電影已死”而宣布了他與電影的訣別。《穆赫蘭道》后蟄伏五年面世的《內陸帝國》也可看作他對對好萊塢主流電影工業實質和電影影像與表演極限的徹悟。
邏輯結構,即三重獨立的空間,
a 影片3:30時出現一個姑娘看電視的鏡頭。這是獨立的一重空間,簡單敘述,叫做“觀眾空間”。與此相聯繫的,是所有有這個姑娘出現的,或者說波蘭雪夜大街上的都是第一重。另外有大頭兔子的畫面也可以看作這一重(兔子的段落出現在這個姑娘的畫面之後。大兔子形象原出自電影《哈維》(《迷離世界》)好像?是大衛林奇喜歡用的潛意識的象徵。當然兔子的畫面第一次實際出現在電視機上,但是考慮到空間的交集作用(更重要的是這麼怪的兔子能上電視嗎我懷疑),兔子基本算是第一重空間的姑娘的潛意識的產物)。
b 影片10:00出現的豪華大屋,包括以後的男女演員和導演,都是第二重空間的產物。簡稱為“演員空間”。特別注意,這裡的男演員叫Devon,女演員叫Nikko。
c 第三重空間是戲中戲的空間,即影片中的劇本《藍色憂鬱的明天》中的故事空間,簡稱為“角色空間”。與之相聯的是35:00出現的那個女演員,基本是屬於這重空間的。特別注意,在這重空間里,同樣是b中的男女演員,扮演的男角色名叫Billy,女角色叫Sue。
2 分段詳解:
a 開頭是個放映機的形象,又是一個燈塔,照亮《內陸帝國》的片名。關於片名,林奇的說法是某天聽到“內陸”,又聽到“帝國”,覺得都很喜歡,就拼在一起了。我的看法是這件事可能是真的,但是影片取這個名字仍然很貼切,簡言之頭腦中的意識和潛意識,就是神秘而巨大的“內陸帝國”。大衛林奇這次帶我們開始的就是關於意識和潛意識的神秘之旅。
b 唱盤的畫面,不詳(本片的靈感難道真是像台詞說的,來源於名為Axxon的廣播劇?那麼這就是唱盤的意思)。旅館的畫面,“觀眾空間”的產物,即看電視的姑娘和大鬍子男。
c 姑娘在觀看電視的過程中,逐漸沉入到潛意識,即從觀眾空間進入了演員空間。這裡的進入大致用了三段:兔子(潛意識)開門進大屋,倆波蘭人對話(實際是大衛林奇在對觀眾說,剛才那都是潛意識,你們要看故事怎麼開頭是吧?好,我就開個頭給你們),神秘老太太(潛意識空間在做預言)。
d 下面一長段都是演員空間的故事。35:00出現的女子是角色空間開始入侵的信號。隨後的劇情就變得撲朔迷離了。特別重要的兩段戲一是男女演員在床上(57:00),注意他們對話中互叫的名字!這是演員空間的女演員和角色空間的男角色!導演安排空間在這裡扭曲和糾纏在一起了。而下面發生的自己看見自己的故事(60:00),其實是女角色看見了女演員(注意她在叫Billy而非Devon),又是一段空間扭曲(空間扭曲的重要道具是時鐘和表。鍾掛在小屋的牆上)。
e 演員消失了,只剩下角色,影片全部被角色空間佔領了。1:06:00出現的紅光到藍光,從Billy的疊印到所有的妓女,基本都是角色空間里劇本的角色。然而角色這個虛構空間是要被觀眾解構了才有意義的(簡單說就是姑娘看著電視里的故事,開始感同身受地聯想到自己),於是角色空間還沒完全鋪開,立刻就和觀眾空間反覆交疊在一起。
f 具體的交疊過程,一是從角色的小屋變到了現實的大街上。二是姑娘教角色怎麼穿透浮華的表像(燒絲綢),看到真實(其實是姑娘從觀看角色進入到自身回憶的一個過程)。這個教角色的鏡頭是和唱盤疊加在一起的,因為藝術作品的角色是通過介質才能傳播給觀眾的。三是代表潛意識的兔子,化作了角色中的胖子(1:17:00),對著角色(也是觀眾)做自我分析。於是以後角色所作大量的自白,都是角色(電視機里演的故事)和觀眾(現實的回憶)兩相混合的產物。
h 由於從1:10:00-2:10:00這一個小時,觀眾空間和角色空間是交插一處的,實際也很難分清哪些是現實,哪些是電視上演的(當然叫Billy的段落肯定是電視上演的)。我傾向於認為現實中姑娘已經殺了自己老公,另一個說波蘭語的男主角可能是姑娘的幻覺,在想象中老公又復活了,並賦予了電視角色的形象。
i 從2:10:00-2:30:00這些段落,和觀眾空間交叉的角色空間,又漸漸和演員空間相聯,最後又完全回到了演員空間里。角色空間的故事,基本就是嫉妒的妻子殺了丈夫的情人。
j 又落回到演員身上還沒完!然後又是演員空間和觀眾空間的交叉。注意看2:33:30時演員和觀眾好像相互看見了,彼此有多麼驚訝!最後的結尾,是演員進入了觀眾的潛意識房間47,被觀眾吞沒了;而觀眾也和電視角色相擁,補償了殺夫的心理(最後擁抱的場景很可能是假的。因為旁邊有一個小男孩,而之前的影片只提到過女孩,沒有任何地方交代過男孩)。
k 神秘還不算完,最後的鏡頭又落到了演員和舞台身上。難道觀眾也是假的,是演員幻想出來的?最最後打字幕的MTV,既有劇本中敘述的“魅影在北卡住的獨腿的姐姐”,又有“猴子和金黃假髮妓女”,這就是“文本的文本的文本”,虛構的角色空間(劇本)里更虛構出來的第四重空間,林奇也安排這一純粹的虛構空間活了。什麼是虛構,什麼是真實,在結尾時留了個尾巴,大體也就是影片結束前的一個玩笑,就不需深究了。
3 概括來說,影片經歷了從“觀眾”到“演員”,從“演員”到“角色”,從“角色”到“演員”,再從“演員”到“觀眾”這樣一個來回跳躍的過程。特別複雜的設計是所有的空間都不是純粹的密閉空間,而是有道路和開口指向其他空間的。比如演員空間大約可以算是獨立了,然而他們排的戲的前身,又指向潛意識房間47;而角色空間更是很少獨立存在,不是和觀眾混在一起,就是和演員混在一起。每個場景都有兩重以上的含義,部分場景甚至代表了三重空間的交融,這就增加了分離空間和讀解的難度。
大衛林奇在本片中描述了電影工業中三者之間潛意識相互作用的過程,重點有兩個,一是觀眾在欣賞作品時的潛意識的活動(如何運用佛式精神分析法通過回憶和想象的再創作對角色補完),二是批判了好萊塢的電影工業(開頭對演員的描寫,後段對星光大道的描寫等都充滿了諷刺)。主題基本和《穆赫蘭道》是一樣的。不同在於《穆赫蘭道》的兩重放大成了三重,更恐怖、更黑暗、更大衛林奇化。
4 在大衛林奇不說話的情況下,以上解讀,純屬我一家之言。也有人讀出四重空間的,一樣有道理。但感覺大衛林奇用影像純粹標明過的空間轉換也就是三次(演員變成角色,明顯的姓名提示;角色變成觀眾,明顯的燒絲綢;最後是角色變回演員),太多的自由聯想未免有些脫離文本了(當然解讀永遠要靠文本、想象、背景知識這三重的自主拼合,不同解讀的差別僅在於三者的構成比例罷了。)。以上讀解仍然有難以自圓其說之處,也有眾多懸而未決的細節,好在林奇比我不知高出多少,不看懂他的電影,完全不丟人,勉力為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