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頂鎮

朱頂鎮

朱頂鎮與五河縣城相毗鄰,兩省三縣交界,東面與明光市相連,北面與江蘇省泗洪縣隔河相望。面積109平方公里,人口4.8萬人。境內資源豐富,盛產各類農產品,是產糧重鎮。朱頂鎮交通便利,104國道穿境而過千里淮河與該鎮相擁,蚌寧高速出口距該鎮(南)僅15公里,西距蚌埠50公里,東距宿寧高速公路30公里。朱頂鎮有一支由農民文藝愛好者組成的業餘文藝表演隊,多次代表朱頂鎮參加上級舉辦的各類文藝表演而多次獲獎,為朱頂鎮獲得了榮譽,為朱頂人民爭了光。

經濟


朱頂鎮與五河縣城相毗鄰,兩省三縣交界,東面與明光市相連,北面與江蘇省泗洪縣隔河相望。面積109平方公里,人口4.8萬人。境內資源豐富,盛產各類農產品,是產糧重鎮朱頂鎮區域地圖。朱頂鎮交通便利,104國道穿境而過千里淮河與該鎮相擁,蚌寧高速出口距該鎮(南)僅15公里,西距蚌埠50公里,東距宿寧高速公路30公里。從而具備了極其良好的水陸運輸條件。建在境內的10KV電網,為投資者提供充足的電力;充余的勞動力資源更是得天獨厚。為客商投資便利,鎮搭建了投資平台,在104國道兩側建立了工貿區,是客商入住首選之地。全鎮擁有大型貨運汽車400多量,保證運輸更加快捷高效。特色農業有草莓基地、香蔥基地、大蒜基地、薄荷基地、棗樹栽培基地。養殖以牛、豬、羊、雞為主。年均牛飼養量達2.5萬頭,生豬出欄近3萬頭,羊飼養量近6萬頭,家禽飼養量81萬隻以山區草雞為主。水產品主要以樵子澗、靠山壩低洼地和13座山區水庫為主,年產量達300噸以上。此外境內存有閑置土地及可用廠房若干,還有大鞏山森林公園和樵子澗風景旅遊開發項目等。

工業

工業種類有化工、建材、加工、玻璃、汽車運輸、機械維修等10多個門類。

農業

在朱頂鎮,隨著城鄉居民對無公害綠色食品需求量的不斷增大,發展特色蔬菜已
朱頂鎮--文藝資源
朱頂鎮--文藝資源
成為不少地區脫貧致富的好門路。正是對這一信息的敏銳捕捉,郭啟平決定帶領群眾大力發展香蔥種植。於是,香蔥種植很快鋪開。他請來鎮農技站的技術人員到村裡指導香蔥種植,為種植戶送來學習資料,全村香蔥的種植面積很快擴大到2000多畝,同時帶動了周邊洪山等村的香蔥種植。產量上去了,銷路的事就擺在了面前。郭啟平一方面自費考察,與外地客商簽訂購銷協議;另一方面帶領群眾組團闖市場,於2005年成立了小柳香蔥協會,想方設法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和政府網站加強小柳香蔥的宣傳,擴大小柳香蔥在省內外的知名度。合肥、南京的客戶經常開車到村裡購買香蔥,有時供不應求。“西瓜套棉花,大豆套玉米”等農作物間作在五河縣朱頂鎮柳溝湖、井頭湖隨處可見,這是該鎮擴大農民增收空間的又一探索,該鎮套種面積已達20000多畝。
朱頂鎮靠近淮河岸邊,井頭湖、柳溝湖又有該鎮“天然大糧倉”之稱,在午季小麥全面喜獲豐收后,加之中央、省、市的惠農政策,全面減免農業稅,增發糧補,農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對農業的投入也進一步加大,對此該鎮黨委、政府順應這一民意,組織全體村幹部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引導農民發展立體間作套種面積,帶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取得顯著成效。朱頂鎮因“大豆套玉米”已達1萬多畝,“西瓜套棉花”達12000畝左右。由於間作西瓜上市較晚,正值西瓜價格上揚時期,所以收入不菲。
農產品以小麥、大豆、玉米、花生為主,糧食總產量近4萬噸,油料總產量1萬多噸。
2010年,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全鎮農業生產總值3.78億元,同比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5419元,同比增長13.9%;財政收入746.5萬元,比2009年的493萬元增加253.5萬元,同比增長51.4%;各項經濟指標均好於預期。
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糧食生產放在重要位置,堅持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建成井頭湖、柳溝湖20000畝小麥高產攻關示範基地,實現小麥良種全覆蓋,2010年度榮獲全市糧食生產三大行動先進集體稱號;高度重視特色產品培育,形成5000畝香蔥、8000畝甜葉菊生產基地,建成雙孢菇大棚8000平方米、蔬菜大棚200畝,農業生產效益初步顯現。
畜牧業創歷史新高,小家禽正由一家一戶的傳統養殖朝著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養殖轉變,並由2010年的70萬羽85萬羽,同比增加21.4%;生豬出欄基本保持穩定。
加強勞務輸出工作,積極主動為外出務工人員牽線搭橋,全鎮常年在外務工5000人,季節性務工7000人,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支持本地能人帶頭創業,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全鎮480多輛大型貨車常年在外運輸,規模優勢明顯。2010年末全鎮民營企業19家,個體工商戶325家,全民創業逐步深入人心,為我鎮工業強鎮戰略的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為大幅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可靠保證。

新農村建設


加大鎮村建設力度,著力提高城鄉一體化水平。一是規劃先行,奠定發展基礎。按照縣委、縣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根據我鎮地域條件、居住狀況和人口多少,納群言、集眾智,將全鎮沿淮的七個村規劃為城鎮社區型、中心村提高型、中心村聚集型3個類型,其中,朱頂村規劃為城鎮社區型。利用淮河移民把河口、張許等三個村規劃為中心村提高型;把陳台、劉台等三村規劃為中心村聚集型。全鎮可節約居住用地1999畝。
加大投入,鎮村建設水平有所提升。因地制宜,以點帶面,紮實推進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梁巷、三塘兩村投資78.5萬元的新村已初具規模,已有78戶農民遷入居住,2168米水泥路面已全面竣工,村內的綠化工程正在施工中;兩村自來水工程已完工,有2400餘村民喝上了放心的自來水,群眾的生活質量有了質的飛躍。
多方籌措資金加快鎮域的水泥公路網路建設。2010年朱頂鎮在財力較為緊張的情況下,鋪設了三王路的朱頂井頭段,採取國家投一點,政府補一點,群眾籌一點的辦法,鋪設了7.5公里水泥路面。待石坑—石巷的路面鋪上水泥,朱頂鎮轄區內的公路網就已全面完成。

精神文明建設


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指導方針,把精神文明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農村“文明戶”、“五好家庭戶”、“守法光榮戶”層出不窮。
文化、體育和群團事業蓬勃發展。在抓好日常群眾文化體育活動的基礎上,狠抓文化市場的整頓,四次集中整治違規網吧,加強文化市場綜合整治。全鎮已有8個行政村建起了農家書屋,藏書達9880冊;積極參與送戲下鄉活動,三塘、朱頂兩村的農民文化演出隊在五河的“清明會”和朱頂、柳湖、三塘的廟會中亮相,各村的遠程教育電視也定期向農民開放,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特色產業


該鎮無公害蔬菜、荒山雜果、瘦肉型生豬、大蒜、香蔥等五大特色基地已初具規模,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五河縣朱頂鎮,滿目的紅、綠、白,構成了獨特的“風景”,扮靚著鎮域經濟發展的“圖畫”。
朱頂鎮-環境
朱頂鎮-環境
農業大鎮朱頂鎮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的思路,採取多項措施,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取得明顯成效。制定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長期規劃,確立了“兩片一線”的空間布局。“兩片”:即東部山區片,利用山地資源豐富的優勢,結合退耕還林發展經果林、反季節農 產品,多出特色“山貨”;東部片區利用平原土地優勢,發展大蒜、香蔥等高品質蔬菜;“一線”:即104公路沿線,區位交通條件好,發展貨物運輸、餐飲、維修等,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同時加強了新品種和新技術的引進、培訓,積極引導生產與市場對接,組建了大蒜協會、香蔥協會、荒山開發協會、道路運輸協會等多個專業合作組織;多渠道籌措農業項目資金和充分利用農村小額信貸,加強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的綜合整治,推動農村土地合理流轉。
“發展特色產業,必須工農兩篇文章連起來做,以工促農,以工帶農,提高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從而做大做強產業。”該鎮主要負責人介紹說。這個鎮以大戶帶動,成片發展,充分發揮了農業開發企業和專業大戶的示範帶動作用。在特色產業的拉動下,全鎮已有養豬、種菜等專業生產和販運大戶760個,專業協會6個,龍頭企業2家,初步形成了無公害蔬菜、荒山雜果、瘦肉型生豬、大蒜、香蔥等五大特色基地,在增加農民收入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基礎設施


從而具備了極其良好的水陸運 輸條件。

地理環境


“十一五”以來,朱頂鎮應國務院批複的淮河、海河、遼河松花江三峽庫區及上游、丹江口庫區及上游、黃河中上游、滇池、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和太湖流域水環境綜
合治理總體方案。在地方各級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共努力下,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穩步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在規劃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治污項目開工少,工程建設進度緩慢,治污資金到位率低等突出問題。各地環保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大決策,加快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實施,著力抓好了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從改善流域水環境,擴大內需,促進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加快實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認識。
二是抓住中央新增投資的有利時機,在保障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加大投資力度,加快推進規劃項目建設進度。
三是要強化規劃實施的目標責任制,提高工作效率,切實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
四是認真做好水污染治理資金的籌集工作,將地方財政資金和中央資金配套使用,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五是自2009年起,對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估,並向社會公布。

交通


朱頂鎮交通便利,104國道穿境而過千里淮河與我鎮相擁,蚌寧高速出口距我鎮(南)僅15公里,西距蚌埠50公里,東距宿寧高速公路30公里,從而具備了極其良好的水陸運輸條件。

資源


朱頂鎮的礦藏資源遠近聞名,有金礦、重晶石、陶土、花石等十幾種,部分
朱頂鎮--特色
朱頂鎮--特色
礦藏已開發,探明金礦儲量近800噸,但仍有大量礦藏待開發。

文化


朱頂鎮有一支由農民文藝愛好者組成的業餘文藝表演隊,多次代表朱頂鎮
朱頂鎮-豐收
朱頂鎮-豐收
參加上級舉辦的各類文藝表演而多次獲獎,為朱頂鎮獲得了榮譽,為朱頂人民爭了光。文藝表演隊有隊員30多人,年齡最大的有70多歲,最小的僅有10歲。節目有舞龍旱船,花挑,打錢桿等。朱頂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普法宣傳工作,為文藝表演隊購置了服裝和器材等。針對不少民工返鄉情況,文藝表演隊編寫了一些具有普法內容的節目,有《生男生女都一樣》,《戒賭歌》等十幾個節目,重點突出普法,使普法通過文藝表演形式宣傳給群眾。春節期間文藝表演隊不畏嚴寒到四個集市和一些人口集中的村莊表演。文藝表演隊每到一個地方,鞭炮一響,鑼鼓一敲,不少村民扶老攜幼來觀看,將戲場圍得里三層外三圈,一些孩童在外看不到猴急似得爬到樹上,樓房頂上觀看。文藝表演隊結合農村實際,結合身邊人身邊的事表演的節目深受村民歡迎,賭錢少了,吵嘴少了,打架少了,朱頂鎮春節期間到處是歡歌笑語,充滿一股新氣象。2009年1月29日上午,朱頂鎮文藝表演隊參加縣委宣傳部文體局舉辦的朱頂鎮文藝專場匯演。

行政區劃


朱頂鎮下轄村:
朱頂村小柳村石巷村
東堌
張台村許安村梁巷村洪山村胡庄村三塘村劉台村陳台村珩庄村井頭村邱塘村石坑村柳湖村西堌村河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