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窟
三窟
三窟,拼音sān kū,意思是多種圖安避禍的方法。
出自——《戰國策》卷十一〈齊四·齊人有馮諼者〉(399-?)
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典源譯文:《狡兔三窟》
孟嘗君①於是只好到領地薛邑。他離薛還有百里,鄉民們扶著老的,牽著小的,在半路上迎接孟嘗君。孟嘗君回頭對馮諼說:“先生為我買的義,今天終於看到了。”馮諼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只能免它一死罷了。現在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高枕無憂睡大覺。請讓我為您再鑿兩個洞。”孟嘗君給了他五十套車馬,五百斤黃金,向西出訪來到魏國,對魏王說:“齊國把大臣孟嘗君趕到國外,諸侯誰先迎接他,誰就能國富兵強。”於是魏王空出了相國的位置,把原來的相國調任大將軍,派了使者,帶著黃金一千斤,車馬一百套,去騁請孟嘗君。馮諼搶先趕著馬車回來,告誡孟嘗君說:“千斤黃金,是隆重的禮品;百套車馬,是顯貴的使者。齊王該聽說這消息了。”魏國的使者往返請了三次,孟嘗君堅持辭謝不去。齊王聽說,君臣都慌了,派太傅送來黃金一千斤,彩飾紋車二輛,馬八匹,佩劍一柄,專函向孟嘗君謝罪說:“我太不慎重了,遭到祖先降下的災禍,被拍馬奉承的臣子所蒙蔽,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來幫助的。希望您看在先王宗廟的份上,能暫且回國來治理萬民嗎?”馮諼告誡孟嘗君說:“希望你向齊王求得先王的祭器,在薛邑建立宗廟。”宗廟築成,馮諼回報孟嘗君說:“三個洞已經鑿好,您就此高枕而卧,享受安樂吧。”
馮諼 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后遂以“三窟”以喻多種圖安避禍的方法。
孟嘗君小傳
孟嘗君可說是“生不逢時”。因“五月五日生不利其父母”,曾被遺棄,母親暗中餵養,他才免遭不幸。長大成人後,田嬰見他聰明過人,能言善辯胸懷大志,才轉憂為喜立他為太子。孟嘗君即位后,廣招天下賢士,不問是官吏還是逃犯,是名人還是庸人,他都熱情接待。平時與門客閑談,他都讓隨從躲在屏風後面記錄,記下門客的家庭住址及生活情況。門客知道后深為感激,發誓報效知遇之恩。各地人士慕名而來,門下食客竟達3000餘眾。
三窟 兔三窟 兔藏三窟 失三窟 夷甫三窟 營三窟 狡兔三穴 狡兔三窟② 狡兔汁 狡兔窟 狡兔迷窟 謀三窟
(1). 三國 魏 吳質 《答東阿王書》:“深蒙薛公折節之禮,而無馮諼 三窟之效。”
(2). 宋 蘇軾《再用前韻寄莘老》:“君不見夷甫開 三窟,不如長康號痴絕。”
(3). 魯迅《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他得救之後,無非以為佔了便宜,何嘗改悔;並且因為是早已營就 三窟,又善於鑽謀的,所以不多時,也就依然聲勢赫奕,作惡又如先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