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鄉
河南安陽內黃縣的下轄鄉
馬上鄉位於內黃縣城北6公里,東臨清豐縣境,西臨張龍鄉,南臨城關鎮,北臨衛河與楚旺鎮和河北省魏縣境相望。面積78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6.7%。
轄馬上鄉代碼:410527201。2006年,轄善宜店村、董庄村、流庄村、趙信村、譚頭村、七里井村、八里庄村、葛庄村、西四牌村、五間房村、東四牌村、東庄頭村、西庄頭村、店集村、同柱四村、吉村西街村、燕庄村、南菜村、吉村南街村、善宜閣村、善宜庄村、顧庄村、李善宜村、南善村、張固村、同柱三村、東同柱一村、同柱二村、北菜村、西馬上村、小黃灘村、李石村、大黃灘村、東馬上村、吉村東街村、潭善宜村36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176個村民小組,10670戶,其中非農業人口760人,截止2018年末,戶籍人口54374人。耕地7.6萬畝,有效灌溉面積7.6萬畝,農民人均耕地1.7畝。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28210萬元。
馬上鄉明清間為官府牧馬之地,1957年建立區級建制的馬上鄉,1958年改為馬上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馬上鄉。鄉人民政府(公社)先駐西馬上村,1962年遷東馬上村西南金堤之上現址。鄉境內金堤以西衛河岸有少量淤土和兩合土,多數為鹽鹼地/經過多年治理,經過整治大部分已成為能排能灌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的良田。
馬上鄉是衛河以南自然流勢的下游。境內有張(龍)馬(上)溝,硝河縱貫鄉境入衛河,東部有沙河,為古黃河灘。2005年,全鄉有機電配套水井1340眼,壓埋地下節水管道2.5萬米。全鄉年用電量920萬千瓦時/。
安(陽)濮(陽)公路斜穿西部鄉境,安南高速穿越北部鄉境,內(黃)馬(上)路由東部斜穿西南、東北。36個村全部修通了柏油路,柏油路總長98公里。全鄉程式控制電話裝機5100餘部。
境內葛庄村東有明代“黃吉土墓”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另有舊志載潭頭王伯當墓,重慶府推官王三宅墓(均無存)。全鄉現有秧歌、高蹺、獅子、綵船等民間藝術團體32個,農民畫1993年56幅河1999年46幅,先後在中國美術館、新加坡展出。全鄉16個村開通了有線電視。
2005年全鄉有初中2所,3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600人;小學14所,6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610人,全鄉共有教職工351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中招成績一直佔全縣第一、二名。向國家高等學府輸送了陳利敏(北大)、楊曉花(清華)等優秀人才。
1995年前,農業種植以小麥、玉米、紅薯為主,油料以花生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棉花面積超過3萬畝,經濟效益可觀,農業增收,農民生活得到改善,1995年後,因棉花病蟲害嚴重,產量下降,價格下跌,失去了種植優勢。農業種植結構進行了再調整,除糧食油料外以露地菜和溫棚瓜菜為主。2005年溫棚蔬菜發展到9000餘棟,露地菜達3000畝。果林面積1.2萬畝,其中棗林面積2000畝,另植用材林百萬餘株,全鄉森林覆蓋率34.8%。畜牧養殖業也得到相應發展。
2005年全鄉糧食總產量3205萬公斤,單產383公斤;棉花總產量29萬公斤;油料總產量264萬公斤;蔬菜3349萬公斤;水果總產量566萬公斤,其中蘋果418萬公斤;大牲畜年末存欄3205頭,;生豬當年年出欄11314頭,年末存欄7219頭;山綿羊當年出欄6420隻,年末存欄17860隻;家禽當年出欄126750隻,年末存欄273499隻。
2005年,農林牧業總產值15840萬元。
非公有制經濟 2005年,該鄉共有企業12家,個體工商戶152個。主要棉紡、工程機械、水泥予制、磚瓦、傢具、麵粉、牆材、農機修造、變壓器、鋼鐵鑄造等。全鄉企業年產值達12364萬元,利潤總額392萬元,稅金187萬元。
該鄉有鄉級衛生院一處,病床22張,農村診所55個,村醫及防疫員130餘名。
明清間為官府牧馬之地,所以稱馬生、馬盛或馬場,土地稱軍地,居民稱軍戶。相傳,清代有個叫張彪的人,愛打抱不平,隱藏了皇家要犯,官府懸賞捉拿在案,村民們為了掩護,把東、西牧場改名為東興善、西興善,后又演變為東馬上、西馬上。民國時期為第五區,1949年隸屬第一區。1957年撤區並鄉,建立馬上鄉。1958年改為馬上公社,駐西馬上村,1962年遷東馬上村西南金堤之上現址。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120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七里井、八里庄、潭頭、善宜店、潭善義、單義莊、顧庄、張固、善宜閣、李善宜、南菜村、北菜村、南善村、五間房、店集、庄頭東、庄頭西、東四牌、西四牌、西馬上、吉村西街、吉村南街、吉村東街、東同柱一村、東同柱二村、東同柱三村、東同柱四村、大黃灘、小黃灘、李石村、東馬上、趙信、燕庄、葛庄、流庄、董庄、劉庄37個行政村。
馬上鄉位於內黃縣城北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