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坪鎮

新坪鎮

新坪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荔浦市下轄鎮,位於荔浦市東南面,距市中心5千米,東與平樂縣大發瑤族鄉、昭平縣仙回瑤族鄉交界,南與蒙山縣長坪瑤族鄉相連,西與杜莫鎮、荔徠城鎮兩鎮接壤,北與東昌鎮毗鄰,總面積251平方千米。

解放前,稱安東鄉。1982年,地名調查,因與陽朔縣興坪公社同名,而更名為新坪公社。1994年,撤鄉改鎮為新坪鎮。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坪鎮常住人口為23476人;截至2019年末,下轄1個社區居委會和13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新荔東路51號。

2018年,新坪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2.7億元,其中規模總產值11.1億元,實現工業企業稅收3493.08萬元。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新坪鎮東與平樂昭平兩縣交界,南與蒙山縣相連,西與杜莫、荔城兩鎮接壤,北靠東昌鎮,地形東高西低,平面圖形略呈蝌蚪形,國道323線二級水泥公路穿境而過,鎮內通往各行政村的四級公路構成了新坪鎮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其中五里到新坪衛生院、興坪橋至廣福村委、興坪至蘭村為柏油公路,興坪至雙和、衛生院至興坪小學為水泥路面。

地形地貌

新坪鎮地勢東高西低,屬於半山區,鎮內豬頭山為縣內最高峰,海拔1355.7米。

水文

新坪鎮主要河流有興坪河、漢田河。

自然資源

新坪鎮其中耕地面積30150畝,森林面積達23萬畝;有奶奶堡、楓水沖、桂東、大蘇等水庫,總蓄水量為1631萬立方米,建有太平水站一、二級,年發電157.7萬千瓦。

發展歷史


解放前為安東鄉,解放後為一區安東鄉,1952年至1953年為第七區,1954年改為十一區,1955年至1956年為興坪區,1957年分興坪、漢田鄉,1958年至1961年為興坪公社,1962年至1963年復稱興坪區,1968年恢復興坪公社,因原公社名稱與陽朔的興坪公社同名,1982年更名為新坪公社,1984年機構改革時稱新坪鄉,1994年6月撤鄉設新坪鎮,鎮政府駐興坪街,距縣城6公里。

管轄範圍


全鎮總面積251平方公里,水田19800餘畝,旱地15200多畝,有林面積13600餘畝,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有甘蔗、茶葉、柑橙、柿子、蔬菜、馬蹄、荔浦芋、蘑菇等,盛產生薑、八角、松脂、茶油等,其中荔浦芋、蘑菇是新坪的特色產品,尤以桂東村為優,該村種植的荔浦芋個大,又粉,特別香,為荔浦芋中的精品,遠銷區內外。

建置沿革


解放前,稱安東鄉。
解放后,1951年為第一區安東鄉,漢田鄉。
1952年,改屬第七區。1954年稱第十二區。
1955年,稱興坪區。
1958年,稱興坪公社。
1962年,復稱興坪區。
1968年,復稱興坪公社。
1982年,地名調查,因與陽朔縣興坪公社同名,而更名為新坪公社。
1984年,稱新坪鄉。
1994年,撤鄉改鎮為新坪鎮。
1995年,村公所改稱村民委員會(村委會)。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1年,轄興坪、鳳崗等14個村公所,133個自然村
2003年,設興坪社區,興坪村委會改稱興坪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5年,轄興坪社區和鳳崗等13個村委會,共118個自然村。
2018年,轄13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共123個自然屯。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末,新坪鎮下轄1個社區居委會和13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新荔東路51號。
居委會興坪社區居委會
村委會鳳崗村委會、廣福村委會、桂東村委會、大瑤村委會、雙和村委會、高寨村委會、安民村委會、漢田村委會、興義村委會、八魯村委會、長灘村委會、黃竹村委會、清江村委會

人口


截至2018年末,新坪鎮總人口3萬多人,出生人口351人,有漢、瑤、壯、高山等民族。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坪鎮常住人口為23476人。

經濟


2005年,新坪鎮工農業總產值1.64億元,財政收入179.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13元。
2018年,新坪鎮水果總面積達到2.8萬畝,水稻種植1.82萬畝,荔浦芋0.2萬畝,生薑0.2萬畝,蔬菜1.7萬畝。

交通運輸


新坪鎮有國道323線二級水泥公路穿境而過,鎮內各行政村已通四級公路。
2018年,新坪鎮投資500多萬元的通長灘村道路續建工程已完成建設;啟動實施了清江村委至柑子槽道路硬化項目,投資150萬元通萬家屯2.5千米道路硬化已完成建設,投資49萬元的金竹屯700米通屯道路硬化已完成;投資100萬元的黃竹至水井屯通屯1.7千米道路硬化已完成,投資110萬元的大興至岔道口1.9千米道路硬化已完成。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徠截至2005年末,新坪鎮有初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16所,教學點9個,幼兒園2所;中小學有公辦教師201人,聘用教師17人,在校中小學生2497人,人園幼兒36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市屬荔浦師範學校位於鎮轄區金雞坪內。

文化事業

截至2005年末,新坪鎮有萬宣、青龍、老協等3支彩調隊,業餘演員90人;新坪鎮山歌隊有歌手60人;新坪鎮老人協會還組織了秧歌隊和腰鼓隊,共有隊員120人。
2018年,新坪鎮組織實施了黃竹、清江、長灘、漢田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每周免費開放40小時;組織了曲藝、舞蹈、籃球等20多支隊伍,舉辦文藝匯演30多場次。

醫療衛生

截至2005年末,新坪鎮新坪衛生院有醫務人員24人,開設門診部3個。住院部1個,設內科、外科、中醫科、婦產科、兒科、牙科;有村級衛生所(室)33個,鄉村醫生33人;有個體診所1個,從業人員3人。

社會保障

2018年,新坪鎮有農村低保戶647戶1322人,發放低保金3560794元,城鎮低保戶14戶18人,發放城鎮低保金77280元;特困人員264人,發放特困人員生活費1258080元;孤兒3人,發放孤兒生活費21600元。重度殘疾人補貼226人,發放重度殘疾人補貼137400元,困難殘疾人193人,發放困難殘疾人補貼117000元。2018年一至四季度80歲以上高齡人員887人,發放高齡補貼418080元。實施陽光家園計劃項目,扶持貧困殘疾人家庭15戶,投入資金22500元;實施陽光助殘養殖項目,扶持貧困家庭22戶,發放豬花44頭,飼料44包,益生菌22包,投入資金26400元。實施陽光助殘種植項目,扶貧8戶,投入資金9600元;實施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扶貧10戶,投入資金40萬元,實施困難殘疾人康復服務項目,對180人困難殘疾人進行康復服務,投入資金34200元。
截至2018年末,新坪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認證人數為5673人,參保總人數為14517人,參保率為96.74%,續保人數8839人,續保率91.13%;完成204人的老農保清退,清退資金達88107.8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繳費人數27585人,參保率98.05%,並已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員100%參保;完成13個行政村的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按照六有標準配備硬體及協管員,確保“六個服務”到村。

精準扶貧

2018年,新坪鎮為338戶913人制定了“一戶一策”分年度脫貧計劃,2018年完成全鎮119戶364人脫貧,黃竹、清江兩個貧困村摘帽的目標;全鎮以“5+2”及貧困村自選的杉樹為標準為270戶申請獎補資金75萬元,為203戶2017年脫貧、2018年脫貧戶申請結對幫扶資金52.9萬元;扶貧小額貸款新增放貸3戶,2018年為192戶申請貼息39.3萬元;並為每個貧困村培育了3名以上的致富帶頭人,帶領村民發展產業,貧困村“3+1”特色產業覆蓋率全部超過80%;落實“送教上門”3人、為54人次成功申請雨露計劃補助,全鎮貧困學生無輟學情況;新增貧困戶1戶2人,錯評剔除4戶14人,貧困人口自然增加34人,自然減少91人,並戶1戶1人;在安民、雙和村舉辦兩期烹飪培訓班100多名貧困戶參加為期1個月的培訓;組織4名貧困戶參加桂林市扶貧就業推進會;同時依託新坪鎮工業園區內7家企業梳理出36個工種61個技術性崗位,459個生產一線崗位向貧困群眾推薦。

基礎設施

2018年,新坪鎮獲批交通、飲水、路燈等“一事一議”項目32個,獲得獎補資金181.5萬元;獲得宜居鄉村建設項目2個,獎補資金41萬元,項目惠及10個行政村27個自然屯,受益人口達10314人。

歷史文化


● 民俗文化
新坪鎮有彩調桂劇、文場等地方戲曲流傳。

全鎮發展


全鎮擁有大小企業百餘家,主要生產竹木製品、食品、炮竹、石場、石灰、制磚等,其中名士威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食品多達60多個品種,產品遠銷區外。
鎮內有初級中學1所,完小校8所,教學點6個,衛生院1所,區保點37個,郵電、供電等設施齊全,縣自來水管道於2004年輔通供水到鎮,交通便利,農貿市場圩日為1、4、7日。
主要河流有興坪河、漢田河;境內較高的山有豬頭山(海拔1335米,為我縣最高山鋒)、土鳳山(海拔639.1米),境內有桂山岩等多處溶洞,是很有旅遊開發價值的資源。
鎮內水利工程主要有奶奶堡、楓水沖、桂東、大蘇等水庫,總蓄水量為1631萬立方米,建有太平水站一、二級,年發電157.7萬千瓦。

旅遊資源


新坪鎮
新坪鎮
豬頭山的美景讓你眼饞豬頭山位於新坪鎮東南部,距鎮區10多公里,高1335米,是荔浦縣最高山,豬頭山山域瀑布、奇石、原始木森林美不勝收!!
新坪鎮
新坪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