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頌蔚

王頌蔚

王頌蔚(1848-1895),男,字芾卿,號蒿隱,初名叔炳。江蘇長洲(今蘇州)人,王鏊第十三世孫。

人物關係


簡介


早年師從馮桂芬,二十歲時由馮桂芬聘請修撰《蘇州府志》,與葉、管、翟氏校定《鐵琴銅劍樓書目》。通籍后,撰《周禮義疏》及《明史考證捃逸》若干卷,同葉昌熾、袁寶璜合稱“蘇州三才子”。其妻為謝長遠。
清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進士,改庶吉士繼續進修,散館改戶部主事,補軍機章京。因 其內心欽慕朱蓉生、梁節庵等為人,故常說:假使我能為御史言官之職,則願足矣。王頌蔚每每看到有耿直忠誠的為官事迹,都手抄筆錄。
朝廷考核錄用御史,他參加考試,且獲第一名。想不到軍機處因其工作出色,業務熟練,上奏不能放任而未成,但耿言敢說之志不衰。彈劾安徽巡撫阿克達春貪污黷職、在購買北洋海軍軍艦時浮報冒領價款一案的上奏文稿,均由王頌蔚撰寫。
王頌蔚為官廉潔清介,曾派任工程監督,廠商按常例贈送因工程節約所提獎金,他堅決不收,說:提工價的十分之一獎人,雖為常例,但我不能隨俗浮沉。潘祖蔭和翁同龢都是他的座師,官居高位,但他除非請教學問,平時決不輕易拜訪。潘公清風亮節,待人嚴謹,唯獨對王頌蔚推崇備至。
王頌蔚還提倡“開賢良、登俊良、講求實學”,希望士人“學習測量、化學、光學,…”並“咨商製造”。1890年任會試考官時曾力薦蔡元培的考卷。甲午中日之戰爆發,翁氏入主軍機處,王積極進言:"軍機處總持戰局,更應該先知道戰區地形,今軍機處連高麗地圖都沒有,每當前方奏報軍情,連所指地名在那裡都不知道,如何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呢? "於是,軍機處令北洋進高麗地圖。但該圖簡單疏漏,難以使用。
時王頌蔚卻有友人自日本歸來,攜有日本報館所印中國地圖,凡鐵道、港口、電線等一切羅列,十分周詳。王深為嘆息:"敵人準備已非一日,而我們則在臨渴掘井,如何能制勝敵人!"不久,中國果然失敗,割地賠款,他深為悲憤,抑鬱寡歡,於光緒二十一年七月在北京逝世,終年僅48歲。有一子王季烈,一女王季常。

作為


通目錄版本之學,長於金石考證,對晁公武、陳振孫、歐陽修趙明誠四人的著作研究頗深。與葉昌熾、管禮耕等人往來甚密,曾為常熟瞿氏校訂《鐵琴銅劍樓書目》,又為《藏書紀事詩》作序。頗有藏書,宋本如《老子》、《文中子》、《白虎通義》、《老子纂圖互注》等,還有明代名人尺牘數百紮。葉昌熾曾多次到他家觀書,藏書處有“寫禮庼”,曾編有書目,未刊。其藏書在晚年被盛宣懷購藏。著有《古書經眼錄》、《寫禮庼雜著》、《寫禮庼讀碑記》、《寫禮庼遺著》、《明史考證捃逸》、《寫禮庼遺詞》、《寫禮庼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