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農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農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農學院於1997年1月湛江海洋大學成立后最早組建的二級學院之一。學院具有40多年的辦學歷史,其前身湛江農業專科學校的發徠展脈絡可追溯到1958年華南農學院湛江分院的創立,1958年底湛江農業技術學校併入分院,1963年分院下馬停辦后,在這裡曾建立過湖光勞動大學,湛江地區農業學校,湛江地區五。七農業大學,湛江農學院,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湛江農業專科學校。2005年6月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農學院。

簡介


自創立以來,徠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導下,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和發展,學院的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已為國內特別是粵西地區培養了大量的農業科技與管理人才。特別在並校后的短短十年中,學院通過加大高素質人才引進,加快教學、科研和技術開發基礎建設,提高了教學質量與科研水平,擴大了招生規模和學院知名度,完成了從專科到本科、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兩大飛躍,成為我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專業設置


學院現有生物技術系、資源與環境系、園林系、動物科學系、動物醫學系,開設有作物遺傳育種、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植物病理學4個碩士點。現有作物遺傳育種1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作物遺傳育種、動物遺傳育種、植物病理學、生態學4個校級重點學科。設有生物技術、植物保護、園林、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環境科學、土地資源管理等10個本科專業。
學院擁有較為完善和系統的教學和科研實驗基地。現有農學基地、動物科學基地(待建)、生物技術基地、園林基地(在建)、動物醫院(在建)、生態觀測站(待建)6個校內實習基地和30多個校外實習基地;有農學院實驗教學中心,下設農業生物基礎實驗室、作物實驗室、園林園藝實驗室、農業資源與環境實驗室、動物科學實驗室和動物醫學實驗室6大實驗室(下設有28個分室);有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下設有雜優水稻育種研究室,甘蔗研究室,林果種業工程研究室,動物營養研究室,植保科技中心,生物技術應用研究室,分子遺傳育種研究室)、園藝研究所和農業生態園(在建)等科研機構。

師資隊伍


學院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編教職工156人,專任教師120人。其中正高職稱32人,副高職稱62人,講師19人,實驗師16人,助教7人,助理實驗師7人,其它15人;具博士學位32人,在讀博士11人,碩士學位45人,其中副高職稱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3.20%以上,具有碩士、博士教師占專任教師的69.81%。碩士生導師28人,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6人,校級培養對象18人。

學生人數


學院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面向全國18個省市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66人,碩士研究生93人。

獲得榮譽


學院大力推進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從2008年到2010年底,獲得各類科研課題9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家863子課題1項,獲得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1項,省“挑戰杯”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校優秀教學質量獎3項,通過科技成果鑒定8項,申請專利6項,獲專利授權3項,在國內外各種學術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38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14篇,被SCI收錄6篇,EI收錄3篇),出版專著5部,出版教材4部,校級精品課程2門。學院不斷加快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增強服務地方、服務社會的能力,在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中努力為區域與農業經濟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持。先後與越南、比利時、澳大利亞等國家簽訂了交流合作協議,與雲浮市、陽江市、茂名市、北海市電白縣、湛江港等地簽訂科技合作協議。
學院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促進了學院辦學實力的不斷提高。2004、2005年度學院連續兩年被學校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4年度學院關工委被評為校、市、省級“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2005、2006年度學院工會連續兩年被學校評為“先進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