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電白區的結果 展開

電白區

電白區

電白區,隸屬廣東省茂名市,位於廣東西南沿海,介於東經110°54′—111°29′,北緯21°22′—21°59′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陸地面積2128平方千米,管轄5街道19個鎮4鄉級單位,2017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193.27萬人,全區常住人口154.40萬人。

電白區因多雷電而得名,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合併電白、海昌二郡置電白縣,電白自此以縣稱,2014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茂港區和電白縣建制,合併設立電白區。電白區的旅遊資源有中國第一灘、羅坑水庫、錦蓋山、放雞島等。

2017年,電白區生產總值613.69億元,比上年增長8.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68元,增長9.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772元,增長8.0%。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電白於南朝梁大通二年(公元528年)析高涼置郡(郡縣一體),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建縣,均以“電白”為名。緣由何來,傳說有二。一說,電白初建定址時,其後山為寶山。在寶山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岩洞名龍湫岩,深不可測。若投石至岩中,立即雷電交加,白光閃爍,因而便將這個郡定名為電白郡。隋改郡為縣時,治所未變,即今之高州市長坡舊城村。明成化年間,縣治所自舊城遷神電衛城(今電城),縣名如故。二說,自電白至雷州半島,地處粵西南,地多乾旱,一年四季都有雷電,尤以夏季為多,常毀物傷人畜,因而便有電白、雷州之地名稱謂。此說以電白多雷電而得名。

歷史進程

電白區略圖
電白區略圖
電白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電白縣境已有人類活動。。
據歷代縣誌,電白唐虞時代屬南交地,三代(夏、商、周)時是楊州之南裔。
春秋戰國時代為百越地。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打敗西甌、駱越等部落,統一嶺南,從此南越地正式納入秦朝版圖,並置桂林、南海、象等三個郡,時電白地為南海郡之西境。
秦末,反秦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駐守南海郡的秦將趙佗,乘機並擊桂林郡象郡,於公元前207年建立“南越王國”,自稱南越王,電白為其轄地。
漢朝,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粵,秦時嶺南三郡被分置為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南海七郡,時電白屬交州合浦郡高涼縣地。
三國(魏、蜀、吳)時,地屬吳國。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吳析合浦郡,置高涼郡;吳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的南海、蒼梧、高涼、郁林四郡,設置廣州。電白屬廣州高涼郡高涼縣地。
兩晉時電白屬與三國時相同。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從高涼郡析置海昌郡,轄地為今電白區樹仔鎮和電城鎮,郡治在寧化縣(今電白區樹仔鎮莘陂村)。領寧化、武寧、永建、招懷、興定等五縣。屬廣州。南朝齊時海昌郡領寧化、永建、招懷、始化、新建五縣。郡治仍在寧化縣(今電白區樹仔鎮莘陂村)。仍屬廣州。南朝梁時海昌郡領海昌、寧化,永建三縣。梁大同元年設高州(535)。海昌郡改屬高州。南朝陳時海昌郡領海昌、寧化,永建,化招、熙墰、招集六縣。
南朝梁大通中(528年),析高涼郡置電白郡、南巴郡、連江郡等12個郡,兼置高州,統轄各郡。這是以電白為郡名之始。當中電白郡轄地為今高州市東北部及電白區西北部,郡治設在高涼西北境的安鄉(今高州市長坡鎮舊城村,未建城)。僅領電白一縣。陳因之。電白在這段時間以郡、縣同稱。時電白屬高州之電白郡、海昌郡、南巴郡、連江郡地。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合併電白、海昌二郡置電白縣,電白自此以縣稱。
同時,廢南巴郡為南巴縣,廢連江郡為連江縣。
大業二年(606年)省南巴縣入連江縣。
大業三年(607年)廢高州,復設高涼郡。電白縣先後隸高州、高涼郡
唐朝,地屬嶺南道
武德四年(621年),廢高涼郡,電白縣和連江縣隸廣州。五年(622年),析連江縣復置南巴縣;良德縣自瀧州改隸高州。六年(623年),復置高州,州治在高涼,電白、連江、南巴、良德等縣同隸高州。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高州徙治良德縣。
開元五年(717年),移治連江縣。連江縣改名為保安縣。
天寶元年(742年),高州改稱高涼郡。
乾元元年(758年)復稱高州。時,保安縣仍為高州、高涼郡治所。期間保安縣改名為保寧縣。
大曆十一年(776年),高州徙治電白縣。轄電白、良德、保寧三縣。州、縣同治,始築土城。縣城周圍328丈5尺,高 6尺。這就是電白最早的縣城。
五代十國時,縣名不變,屬南漢國土。
宋朝,隸廣南西路。開寶五年(972年),保寧、良德兩縣廢入電白縣。南巴縣廢入茂名縣。景德元年(1004年),高州廢,電白縣改隸竇州。三年(1006年),復置高州,電白縣仍為該州治所。
元朝,隸湖廣行中書省海北海南道高州路。至元十七年(1280年),高州改稱高州路,路治在電白縣,縣址仍在安鄉(今高州長坡舊城村);
大德八年(1304年) ,高州路治徙於茂名縣,電白縣仍以舊州址原土城為縣城。
至正十五年(1355年),高州路還治電白縣,路、縣仍同治。
明朝,隸廣東布政使司高州府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臨近南海邊的神電衛城(今電城鎮)築成土城。
成化元年(1465年),舊縣城為雲爐、大桂山寇所毀。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因舊城被毀,故電白縣移治於神電衛城,衛、縣同治。割附郭、朗韶、朗肆、地安、懷德等6鄉以屬茂名縣。茂名縣下博鄉地(原良德縣部分地和南巴縣地)划入電白縣。同時府治也從電白縣徙遷茂名縣。至此,基本確立了今電白區的行政區域範圍。
清朝仍為明制,隸廣東省高雷道(后改高雷陽道)高州府。
1912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成立,並在同年廢高州府,電白縣隸廣東省。
民國期間,電白先後隸廣東省高陽道、高州軍政分府、廣東省政府高州綏靖處、廣東省高雷道、廣東省南路綏靖委員會、廣東省南路行政專員公署、廣東省第七行政督察區、廣東省南路行署、廣東省第八行政督察區。
民國28年(1939年),為避日機轟炸,電白縣治被迫遷徙霞洞鄉大村。
民國36年(1947年),縣治復遷回電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0月29日,電白縣城解放。11月2日,電白全境解放,時屬廣東省南路行政公署。
1950年12月,縣治遷往水東。至此,電城自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起作為電白縣治的使命也宣告結束。
1952年,南路行署分設合浦、高雷兩個專區,電白縣屬高雷專區。
1953年,高雷專區改為粵西行政專員公署。電白縣屬之。
1957年,粵西行政專員公署改為湛江專區,后又改為湛江地區。電白縣仍屬之。
1983年,湛江地區撤銷,分設湛江、茂名兩個地級市。電白縣劃歸茂名市管理。
1992年10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電白縣南海鎮的基礎上,設立行政管理區(經濟功能區)1個,定名茂名市水東經濟開發試驗區。
1993年,江澤民同志視察茂名,要求把茂名建成美麗的現代化的海濱城市。自此,茂名不斷嘗試向東向南靠海發展。
2001年1月,國務院批准設立茂名市茂港區。轄原電白縣羊角、坡心、七逕、小良、沙院和南海6個鎮。
2011年9月,廣東省政府同意茂名市籌建廣東茂名濱海新區,性質為行政管理區,同年12月批准了廣東茂名濱海新區的籌備工作方案。
2012年,廣東茂名濱海新區在電城鎮正式掛牌成立,定位為廣東省省級戰略,設副廳級建制,享受地級市級別的審批權。規劃電白縣沿海地區、茂港區全境、茂南區袂花鎮、鰲頭鎮為濱海新區覆蓋範圍,以電城鎮(中心)和博賀鎮兩鎮作為起步區。
2014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茂港區和電白縣建制,合併設立電白區。同年4月18日,電白區正式掛牌成立。
2017年9月,羊角鎮划屬茂南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現電白區的區域是在明成化年間遷治神電衛后大致確立下來的。
明代,電白縣行政區劃稱鄉、都、村,鄉與里、都與圖並列同級。全縣計有5鄉(里)、14都(圖)、182小鄉。
清代電白縣的行政區劃為堡、村制,堡、閘、屯同級;全縣至道光年間,經合併后的72堡(閘、屯)分別由典史和沙琅巡檢司管轄。其中典史管轄44堡;沙琅巡檢司管轄18堡、8閘、2屯。同時,境內南部沿海還設有電茂鹽場、博茂鹽場。
光緒末年(1906年),改設區鄉,全縣分為6個區:保寧鄉上區、下區;得善鄉上區、下區;下博鄉上區、下區。
民國初期的行政區劃沿襲清制。民國23年(1934年),全縣設置9區55鄉1鎮(一鎮為電城鎮)。鹽場仍為電茂場、博茂場。
民國26年(1937年)至民國30年(1941年)期間,電白9區合併為3區,一、二、三區並為第一區,四、五、七區並為第二區,六、八、九區並為第三區。除第二區的望坡鄉改為望夫鄉外,其他鄉名不變,鄉下設置保、甲。全縣計分3區、56鄉(鎮)、791保、7527甲。
電茂、博茂兩鹽場合併為電博鹽場,轄電茂、博茂兩分署,13場務所。
1941年至1949年,全縣鄉鎮區域調整為3區46鄉,鄉分甲、乙兩等。
1949年電白縣解放后,全縣劃為 6個區36個大鄉、173個小鄉。第一區設址電城,包括電城、馬踏、大榜、爵山;第二區設址樹仔,包括樹仔、麻崗、博賀、紅花;第三區設址水東,包括水東、南海、沙院、七逕、潭阪、旦場;第四區設址羊角,包括羊角、大同、林頭,第五區設址觀珠,包括觀珠、大衙、望夫。第六區設址沙琅,包括沙琅、那霍、黃嶺、霞洞。
1950年,小鄉改設行政村,全縣為6區36個鄉193個行政村,3669條自然村。
1953年3月,全縣進行區鄉調整,由原6區36鄉劃為14個區、1個區級鎮和179個小鄉、3個鄉級鎮。區級鎮為水東鎮;鄉級鎮為電城鎮、博賀鎮、沙琅鎮。區分為:一區馬踏,二區電城,三區麻崗,四區博賀,五區旦場,六區下里,七區沙院,八區七逕,九區羊角,十區林頭,十一區霞洞,十二區觀珠,十三區沙浪,十四區那霍。
時,縣內設7個墾殖場。
1955年3月,電白墾殖場改稱國營曙光墾殖場,設4個作業區。
1957年2月3日,縣委決定,撤銷區一級編製,將原來的179個小鄉,並為 63 個中鄉,原水東鎮、電城鎮、博賀鎮、沙琅鎮等4個鎮建制不變。
1957年末,全縣置水東鎮、博賀鎮等2個鎮,再將63個中鄉合併為28個大鄉。
時,電白鹽場轄王巷、西麻、雙登、三甲等4個工區。
1958年9月17日,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共組建7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前進(水東)、紅旗(電城)、紅星(麻崗)、衛星(坡心)、金星(羊角)、躍進(觀珠)、東風(沙琅)。
1958年12月,小良(原茂名縣肇祥鄉)從茂名縣“火箭人民公社”分出,划入電白縣,與覃巴(吳川縣划入)、沙院組建“八一”人民公社。時,人民公社實行軍事編製,全縣計8個人民公社,69個營,450個連,4500個排。
1959年2月至10月,析前進人民公社設水東鎮、南海2個人民公社;析紅旗人民公社設馬踏、電城、爵山、大榜4個人民公社;析紅星人民公社設麻崗、旦場、博賀鎮3個人民公社;析衛星人民公社設坡心、七逕2個人民公社;析金星人民公社設羊角、林頭2個人民公社;析躍進人民公社設霞洞、觀珠2個人民公社;析東風人民公社設沙琅、望夫、那霍3個人民公社和羅坑綜合農場;析“八一”人民公社設小良、沙院2個人民公社。10月,從電城、麻崗人民公社中分設樹仔人民公社。全縣計21個人民公社和羅坑綜合農場。
1961年6月恢復區級建制,全縣設6個區。一區電城,轄電城、爵山、大榜、馬踏、龍灣等5個人民公社;二區麻崗,轄麻崗、樹仔、博賀、旦場等4個人民公社;三區水東,轄水東、陳村、南海、沙院、小良、七逕等6個人民公社;五區觀珠,轄觀珠、霞洞、下嶺(石頂改)、大衙、佛仔樓等5個人民公社;六區沙琅,轄沙琅、黃嶺、望夫、羅坑、那霍等5個人民公社。全縣計30個人民公社,566個大隊,7786個生產隊。
1963年2月至3月,撤銷區級建制,部分人民公社進行調整。龍灣人民公社併入馬踏人民公社,譚蓮人民公社併入坡心人民公社,大同人民公社併入羊角人民公社,下嶺(石頂)人民公社併入霞洞人民公社,佛仔樓人民公社併入觀珠人民公社。全縣共有25個人民公社。
1965年9月,撤銷水東鎮人民公社,設水東鎮建制;撤銷博賀鎮人民公社,設博賀鎮和博賀人民公社。全縣設2個鎮,24個人民公社。
1968年11月,析電城人民公社設電城鎮。至此,全縣置水東、電城、博賀等3個鎮和馬踏、爵山、大榜、電城、博賀、樹仔、麻崗、旦場、陳村、南海、沙院、小良、七逕、坡心、羊角、林頭、霞洞、大衙、觀珠、沙琅、黃嶺、望夫、那霍、羅坑等24個人民公社,轄366個大隊,14個居委會,7322個生產隊。
1979年,縣城城區面積擴大到2.1平方公里。
1983年12月20日,實行政社分權,恢復區鄉建制,撤銷24個人民公社,設置24區(其中“大榜”改稱“嶺門”),371個鄉、5117個村民委員會;恢復羊角、沙琅為鄉級鎮,水東、電城、博賀3個區級鎮及其所轄的14個居委會建制不變,水東鎮的上排、羅屋、城嶺3個大隊合併為附城管區,電城鎮的城關大隊改為城關管區,博賀鎮的博美大隊改為博美管區。
1986年11月17日至1987年4月10日,全縣撤區建鄉鎮。撤銷24個區、371個鄉和羊角、沙琅2個鄉級鎮,設置21個鎮和陳村、望夫2個鄉;原水東、電城、博賀3個鎮建制不變。原電城區的行政區域併入電城鎮。原小鄉建制改設村民委員會,全縣設377個村民委員會,40個居民委員會,9個漁業管區(社)。
1988年3月和 5月,陳村鄉、望夫鄉又先後撤鄉建鎮。
1989年10月,村民委員會改稱管理區。
1990年,全縣劃分為馬踏、爵山、嶺門、電城、博賀、龍山、樹仔、麻崗、旦場、陳村、水東、南海(1992年茂名市在南海鎮設立茂名市水東經濟開發區,管轄面積47平方公里)、沙院、小良、七逕、坡心、羊角、林頭、霞洞、大衙、觀珠、沙琅、黃嶺、望夫、那霍、羅坑等26個鎮,380個管理區,42個居民委員會,10個漁業管區,4615個自然村。
1992年,縣城城區面積擴大到8.5平方公里。
1995年11月,經廣東省民政廳批准,將17平方公里的陳村鎮撤銷併入水東鎮。
1999年1月,全縣撤銷管理區,改設村(居)委會,全縣設立村委會375個,居委會37個。至2000年,全縣有村委會383個,居委會41個;縣城水東城區面積擴大到14.6平方公里,總人口13.6萬多人。
2000年,電白縣轄25個鎮:水東鎮(含陳村)、馬踏鎮嶺門鎮、爵山鎮、電城鎮、樹仔鎮麻崗鎮、博賀鎮、龍山鎮、旦場鎮、南海鎮、沙院鎮小良鎮、七逕鎮、坡心鎮、羊角鎮、林頭鎮、大衙鎮、霞洞鎮、觀珠鎮、沙琅鎮、黃嶺鎮、望夫鎮、羅坑鎮、那霍鎮;其中陳村鎮建制雖仍保留,但僅為虛擬鎮。
2001年1月22日,從電白縣析置茂港區。一直到2002年8月為止,電白縣轄19個鎮:水東(含陳村)、林頭、霞洞、黃嶺、那霍、沙琅、羅坑、大衙、觀珠、望夫、馬踏、嶺門、麻崗、旦場、樹仔、電城、爵山、博賀、龍山;茂港區轄6個鎮(羊角、坡心、七逕、小良、沙院、南海)。
2002年8月26日,茂港區南海鎮被撤銷,同時成立茂港區南海街道(2003年8月16日正式掛牌成立)和高地街道(2003年9月4日正式掛牌成立)。
2003年12月,電白縣行政區劃變更如下:
(1)撤銷龍山鎮、博賀鎮,合併設立新的博賀鎮。調整后,博賀鎮共有5個居委會、5個漁委會和10個村委會,總面積49.5平方千米,總人口63293人。博賀鎮政府駐原博賀鎮政府駐地;
(2)撤銷爵山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電城鎮。調整后,電城鎮共有5個居委會和28個村委會,總面積109平方千米,總人口135708人,電城鎮政府駐原電城鎮政府駐地;
(3)撤銷大衙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林頭鎮。調整后,林頭鎮共有2個居委會和33個村委會,總面積146平方千米,總人口125695人,林頭鎮政府駐原林頭鎮政府駐地。
2010年底,茂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茂名高新區)獲批成立;2011年,當時的七逕鎮被納入管理範圍,但其不屬於行政區劃單位,名義上,該鎮仍屬於茂港區。
2012年,廣東茂名濱海新區成立,起步階段管轄電城鎮、博賀鎮,但廣東茂名濱海新區不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縣級行政區劃,名義上,該兩鎮仍屬於電白縣。
2013年7月5日,廣東茂名水東灣新城成立,其規劃範圍為:北至港城路,西至工業大道,南至南海,東至王村,面積約168平方公里。範圍內包含重點開發區和協調發展區,重點開發區包括陳村—旦場、南海—高地兩個重點開發區,面積合計約98平方公里,重點開發區以外屬協調發展區,面積約70平方公里。
2017年9月,羊角鎮划屬茂南區。

區劃詳情

電白區政府駐水東鎮。下轄2個街道、20個鎮、3個虛擬鎮:
• 街道:南海街道、高地街道;
• 鎮:水東鎮、沙院鎮、小良鎮、七逕鎮、坡心鎮、林頭鎮、霞洞鎮、黃嶺鎮、那霍鎮、沙琅鎮、羅坑鎮、觀珠鎮、望夫鎮、馬踏鎮、嶺門鎮、麻崗鎮、旦場鎮、樹仔鎮、電城鎮、博賀鎮;
• 虛擬鎮:廣東省曙光農場、廣東省水豐農場、陳村鎮。
全區設328個村民委員會,55個社區居委員會,5個漁委會(博賀),4256個自然村。
註:根據茂名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經濟功能區可部分行使市一級管理許可權。電城鎮、博賀鎮同時划入廣東茂名濱海新區管理範圍;七逕鎮同時划入茂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範圍。

地理環境


氣候

水東西湖
水東西湖
電白地處北回歸線以南低緯度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熱同季,少霜無雪,四季如春。全區年均日照時數2161小時,日照率40-49%。7月、10月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長的月份、2月、3月最短。多年平均氣溫是23℃,年際變動一般在22.4℃-23.7℃之間,平常年最熱的是7月,月平均氣溫28.5℃,最冷的是1月,月平均氣溫15.68℃。日最高氣溫37.2℃,發生在1968年 7月27日;日最低氣溫3℃,發生在1975年12月17日。年平均降水量1990.9毫米,年際變化較大,降水最多的 1985年,達3159.18毫米;降水最少的1961年,僅有1438.78毫米。年內每月的降水量分配不均,4-9月為雨季,佔全年降水量的85%;最少的是11月至第二年1月,僅佔5%。因而常常出現春冬多旱災、夏秋多澇災。年降水量的多少也因地域的差異而不同。北部、中部雨量較多,羅坑、那霍等鎮是暴雨中心地帶;南部沿海雨量較少,嶺門、旦場等鎮是降水量最少的鎮。電白區境內盛吹東風和東南偏東風。一年中風向多變,一般隨季節轉換。4月至8月以東、東南風為主;9月至第二年3月以北風和東北風為多。區內歷年平均風速為3.15米/秒,1、3、4月風速最大,平均3米/秒,其餘月份在2.1-2.8米/秒之間。
(註:以上信息由於歷史原因暫未將原茂港區列入統計範圍,是合併前電白縣統計數據。)

地形

電白區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北、東北部高,南、西南部低,南部南海環繞,港灣迂迴。地貌主要有三種:
一是山地、丘陵地貌,主要分佈在望夫、羅坑、那霍、黃嶺等鎮境內和沙琅、觀珠兩鎮的東北部,以及霞洞鎮西北部浮山嶺地區。電白山脈眾多。主要有鵝凰嶂嶺、雙髻嶺、刺戾石嶺、浮山嶺、石床嶺、青鵝頂嶺、鷂婆鉤嶺。海拔高度在700米以上的還有白雲頂嶺、塔石項嶺、大娘嶺、望夫嶺、企嶺、簕藪嶺等。
鵝凰嶂嶺位於電白區羅坑鎮東面。地處陽西縣陽春市、電白區三縣(市、區)交界處,是區內最高山嶺,海拔1337米,是廣東第二高峰,素有“陽江屋脊”之稱。鵝凰嶂莽莽蒼蒼,巍峨挺拔,其石極黑,其水極清,漫步其中猶如雲霧中穿梭。登上鵝凰嶂頂峰,可俯瞰南海;其山腳下,有著名的里坪風光,那情意綿綿的流水,醉人的山歌小調,古老的水車,猶如世外桃源。這是一座鮮有人涉足的山峰,主峰附近是無人煙的地帶,甚至連當地的獵戶也甚少涉足主峰,其中五福瀑布和瑤池仙湖最具特色。
雙髻嶺(又名丫鬟山)位於羅坑鎮東北12公里,海拔1264米。山有雙峰高插雲霄,翠若雙鬟,因而得名。為電白與陽春兩縣(市、區)的界山。
浮山嶺位於霞洞鎮西北北部6公里,海拔941米,盤亘12公里,為高州與電白分界山,是生態旅遊和農業觀光旅遊的好去處。相傳堯時,洪水泛濫,此山獨浮,因而得名。浮山嶺山青水秀,樹木郁蔥,泉溪清澈,雲霧鐐繞,置於其間,恍若仙境。山上峭峰凌空,怪石磷峋,有一石洞面積達70多平方米,壁立如閣。山腰和山下荔枝、龍眼連片成林,花繁果碩。浮山嶺有獨特的文化古迹,歷為兵家要地。早在南朝梁、陳至隋初時,百越族首領冼太夫人曾在此設置營地,現存有冼太營地、冼太廟(誠敬夫人廟,也稱晏宮廟)。其中冼太廟相傳始建於隋唐代,清道光年間重修。
庄山位於電白區電城鎮北1公里處。海拔249.5米。山上秀石錯落,古木參天。源於山巔的庄泉全長200多米。其間形成30餘個大小不一的天然浴池,掩隱於石群之間,水清如鏡。溪畔明清石刻如“臨流觀化”“海飛雲立”、“滌塵”、“庄泉”等散佈於石澗、峭壁之上。
二是台地地貌,主要分佈在嶺門、電城、麻崗、樹仔、博賀、旦場、陳村、水東、南海等鎮(街道)的部分地域。
三是平原地貌,主要是沿江兩岸和沿海的沖積層。沿江平原分佈在沙琅江兩岸的林頭、霞洞、觀珠、七逕、小良、沙院、坡心等鎮的部分地區,儒洞河兩岸的馬踏鎮和望夫、嶺門等鎮的部分區域。

水文

主要河流有袂花江(政府定名,當地又叫沙琅江)、儒洞河、龍珠河、馬店河、大橋河、麻崗河、旦場河、寨頭河等。
其中:
紅樹林(水東海堤邊)
紅樹林(水東海堤邊)
袂花江是電白最大河流,位於區境北部,發源於那霍鎮青鵝頂嶺南谷,流經那霍、羅坑、沙琅、霞洞、林頭、茂南區羊角鎮、坡心、七逕流入茂南區袂花鎮,匯入鑒江后入海,幹流長112公里(在原電白縣(不含原茂港)境內80多公里)。袂花江支流多,流域面積廣,主要支流有黃嶺河、石坦河、里聯河(廟背水)、里平河(華垌河)、龍記河(觀珠河)、郁頭鵝河(白芒水)等。沙琅江沿岸多是沖積平原,土地肥沃,盛產稻穀、花生及瓜菜,是電白區(含原茂港區)糧食的主要產地之一。
儒洞河在區境東部,發源於鵝凰嶂嶺東南面,流經望夫、馬踏、嶺門等鎮,匯入沙扒港,是電白與陽西縣的界河。幹流長54公里。主要支流有望夫河、龍灣河等。

自然資源


海洋與漁業

博賀漁港
博賀漁港
原電白縣中廣東省最大漁港——博賀漁港年捕撈量達15萬噸以上。沿海盛產龍蝦、對蝦、膏蟹、魷魚、石斑魚、金絲魚、海參、魚翅、鮑魚、貝類等。
原茂港域內海洋與漁業資源較為豐富,海洋生物種類繁多,有經濟魚類200多種。主要品種有鯧、鱸、鯛科魚類;還有文蛤、泥蚶東風螺、芥子螺、鮑魚等優質貝類;有各種名優經濟蝦、青蟹,其中南美白對蝦鋸緣青蟹、泥蚶、東方螺為主要養殖品種,此外還有國家二級保護的珍稀水生野生動物文昌魚。萬壽口至那和沿岸及大洲島周圍,還有大量珍稀海洋生物資源--紅樹林

礦產

原電白縣已探明的礦產有7類40多個品種,其中高嶺土鉀長石獨居石鋯英石玻璃砂等儲量頗多。

水利

境內有羅坑水庫、黃沙水庫旱平水庫等水利設施。水利資源充沛。

林業

電白區植被覆蓋率達80%,森林覆蓋率為48.4%。境內山地、丘陵地帶基本種上水果與南葯。

農產品

荔枝、龍眼、花生、海鮮等產品久負盛名,是全國最大的連片早熟優質荔枝生產基地和廣東省花生主產區。

港口

電白港口眾多,有博賀漁港、澳內漁港和國家一類港口——茂名港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5月22日,根據茂名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電白區總人口數為1503737人。
2017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193.2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5.17‰,人口死亡率4.36‰,人口自然增長率10.82‰。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54.40萬人,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為39.09%。

民族

據2000年人口普查,電白縣(含電白區境內所有地區)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佈。
電白的主要民族為漢族,主要分福佬民系、客家民系廣府民系等;除漢族外,其餘各族一般是因工作或結婚等原因來電白居住。

經濟


綜述

2017年,電白區生產總值613.69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6.70億元,增長5.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2.2%;第二產業增加值263.81億元,增長9.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7.8%;第三產業增加值223.17億元,增長7.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0.0%。三次產業結構為20.6:43.0:36.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793元,增長7.7%。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比上年上升1.3%。其中,食品煙酒類下降1.5%,衣著類上升2.5%,居住類上升2.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升1.7%,交通和通信類上升1.7%,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升2.8%,醫療保健類上升8.6%,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升0.4%。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420.94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民間投資290.29億元,增長37.9%,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9.0%;基礎設施設投資125.66億元,增長10.0%,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9.9%。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6.37億元,下降22.9%;第二產業投資207.91億元,增長10.3%,其中工業投資206.36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投資206.66億元,增長23.2%。

第一產業

羅坑水庫
羅坑水庫
2017年,電白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3.25萬畝,比上年增長3.6%;花生播種面積24.9萬畝,增長0.1%;蔬菜種植面積49.73萬畝,增長2.5 %;水果面積61.12萬畝,增長0.3%,其中,荔枝面積36.94萬畝,下降0.1%;龍眼面積 9.94萬畝,與2016年持平。
全年糧食產量30.84萬噸,增長3.8%;花生產量5.06萬噸,增長1.3%;蔬菜產量83.98萬噸,增長4.5 %;水果產量38.63萬噸,增長8.8 %,其中,荔枝產量15.19萬噸,增長12.1%;龍眼產量5.11萬噸,增長10.8%。
全年肉類總產量12.83萬噸,比上年增長0.4%,其中豬肉產量9.93萬噸,與2016年持平,家禽肉產量2.60萬噸,增長3.5%。水產品產量64.81萬噸,增長2.0%;其中海產品產量60.66萬噸,增長1.6 %,淡水產品產量4.14萬噸,增長9.0 %。

第二產業

2017年,電白區完成工業增加值202.63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71.33億元,增長11.6%。其中:民營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38.73億元,增長0.6%。按登記註冊類型分,國有企業下降13.2%,集體企業下降14.0%,股份制企業下降0.7 %,外商及港、澳台商企業增長168.1%,其他經濟企業下降10.6%;按企業類型分,大型企業下降84%,中型企業增長1.4%,小型企業增長16.4%,微型企業下降25.1%。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34.7%。其中,醫藥製造業增長4.5%,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18.2%,信息化學品製造業增長17.4%,醫療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增長96.2%。
先進位造業增加值下降9.1%。其中裝備製造業增長26.9%,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下降38.7%,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4.9%,橡膠製品業下降5.2%。
按行業增加值分: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7.2%,食品製造業下降3.6%,專用設備製造業下降78.1%,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增長4.0%、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4.9%,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下降38.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7.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2%。
工業經濟效益繼續提高。全年工業效益綜合指數713.95%,比上年提高84.7個百分點。資產貢獻率38.59%,資產負債率46.76%,流動資產周轉次數5.41次,成本費用利潤率14.03%,全員勞動生產率81.76萬元/人,產品銷售率97.05%。實現利潤總額67.11億元,增長28.7%。
全區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完成施工產值423.09億元,比上年增長27.7%;竣工產值為283.55億元,比上年增長7.2%。

第三產業

2017年,電白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0.41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城鎮零售額199.09億元,增長8.6%,鄉村零售額81.32億元,增長9.0%。分行業零售額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60.69億元,增長9.0%,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9.72億元,增長7.3%。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20.8%,飲料類增長36.4%,煙酒類增長26.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2.4%,化妝品類增長25.6%,日用品類增長32.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5.9%,中西藥品類增長25.1%,汽車類增長12.8%,五金、電料類下降9.8%,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32.2%,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12.2%,化工材料及製品類增長3.6%,
全年進出口總額43.48億元,增長66.9%,其中,進口總額18.64億元,增長19.0%,出口總額24.84億元,增長139.4%。實際利用外資306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1.4%。
全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7.69億元,比上年增5.5%。全年全社會公路客貨運總周轉量增長7.3%,水路客貨運總周轉量增長11.0%。全區電信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74.5%,郵政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36.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9.84萬戶,下降8.1%,行動電話年末戶數128.71萬戶(有效用戶),增長11.9%。
全區共接待遊客590.6萬人次,增長11.2%,旅遊總收入42.5億元,增長8.7%。
全年公共預算收入23.94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全年公共預算支出81.62億元,比上年下降2.9%。
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年末各項存款餘額436.96億元,同比增長16.7%,其中:住戶存款321.91億元,同比增長17.4%;非金融企業存款37.72億元,同比增長3.1%。金融機構本外幣年末各項貸款餘額182.33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住戶貸款94.50億元,同比增長11.9%;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87.79億元,同比下降1.9%。
全年保險費收入2.41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38億元,增長16.1%;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03億元,增長5.4%。全年共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0.98億元,下降19.0%,其中,壽險業務賠付(包生存金給付)支出0.49億元,下降38.8%,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0.49億元,增長19.5%。

社會事業


科技

截至2017年,電白區組織申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3項;申報市級科技計劃項目62項,通過立項35項。全年專利申請量2136項,比上年增長19.0%,授權量472項,比上年下降5.6%;市專利優秀獎4項,市優秀髮明者獎1人。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3項,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項,高新技術企業16家,新認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新認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新認定廣東省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基地)2家。地震科普示範學校2間,地震強震台3個,地震監測井1個,地震宏觀觀測點2個,地震預警台站3個。

教育

截至2017年,電白區電白廣播電視大學招生273人,在校學生581人,畢業生108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招生2081人,在校學生6636人,畢業生2843人;高等學校招生1912人,在校學生3404人;全區普通中學在校生83266人,畢業生28932人;小學在校學生126439人,畢業生18388人。
• 普通中學
電白縣第一中學
電白縣第一中學
電白各街鎮均設有中學(分初中和高中,部分中學為完全中學),代表性的有:
茂名市第一中學(主校區)、電白區第一中學、茂名市電白高級中學(原茂港區第一中學)、坡心中學(原電白縣第五中學)、電白中學、電海中學、水東中學、電白區東城中學、電白區第二中學、電白區第三中學、電白區第四中學、電白區第六中學、博賀漁業高級中學(原電白縣第七中學)、電白區實驗中學、電白漢山學校(民辦)等。
• 中級技校
茂名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原電白師範學校)、電白區職業技術學校。
• 小學
電白區各行政村以上均設有小學,代表性的有:
電白區第一小學、電白區第二小學、電白漢山學校(民辦)等。
註:濱海新區起步區(電城鎮及博賀鎮)所轄中小學的學籍、茂名高新區七逕鎮境內中小學的學籍與茂名市電白區其他地區中小學的學籍分開,在招生上濱海新區中小學、高新區中小學和電白區其他地區中小學等同視作縣級單位對待。茂名十六中及茂名十七中分擔招收濱海新區、茂名高新區境內高中階段生源。

文化

截至2017年,電白區全區有劇場、電影院2個,藝術表演團體5個,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各1個,圖書館藏書18.6萬冊,博物館文物藏品367套。全區有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各1座。廣播綜合覆蓋率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均為100%。

衛生

截至2017年,電白區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衛生所、醫務室)775 個,床位7246張,同比增長18.96%。衛生技術人員607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569人,註冊護士2442人。卡介苗、百白破、糖丸、麻疹、新生兒乙肝、乙腦六苗基礎免疫接種率99.6%。全區報告傳染病20種7559例,發病率為382.28/10萬,死亡16例,死亡率為0.77/10萬。一年來組織無償獻血活動48場次,參與無償獻血2113.5人次,獻血量42多萬毫升。全面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1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5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檔案120.31萬人,建檔率98.47%,對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個人檔案並規範管理。積極推進區中醫院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積極推進電白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24間基層衛生院如期完成模塊上線任務。

體育

截至2017年,電白區參加廣東省第二屆百縣(區)足球賽茂名市預選賽勇奪冠軍,並代表茂名市參加在江門舉行的全省總決賽。參加“好心茂名”2017龍舟邀請賽名列茂名地區參賽隊第一。11月,組織代表隊參加茂名市第十三屆運動會,共300多名運動員參與20多項比賽,獲得金牌85.5枚、銀牌65枚、銅牌97.5枚。

歷史文化


語言

電白區流行的方言主要有海話(或黎話)(屬閩方言,主要來自於閩南方言莆田話)、涯話(屬客家方言)、白話(含其他不稱為白話但同屬粵方言的支系方言,如陽江話)三種。民國《電白縣誌稿》:電白語言,比諸他縣,較為複雜,確而論之,亦可分為三系,一曰海語系,二曰客語系,三曰粵語系。
海語系:沿海之語言,屬閩語。閩語在電白分為“海話”和“黎話”。還包括在馬踏的“福建話”、“饒平話”。閩語是現電白縣的第一大方言,講閩語者達一百多萬。電白區的海話主要分佈在東部及南部沿海。
客語系:客語,又稱“涯話”,因其“我”曰“涯”,故名。客家語有“大涯”和“細涯”(電白地區以大涯為主)之別。大涯指那些受其他方言影響較少的客家語,細涯指那些地處分散,受其他方言影響較多的客家語。全區講涯話的有四十多萬。涯話人因多住在山區,故涯話在清光緒《電白縣誌。卷三》中被稱為“山話”,是相對於“海話”說的。電白縣境內以客家話為母語的佔全縣總人口的21.77%。主要分佈地區為沙琅、羅坑、黃嶺、觀珠、那霍、望夫等6個鎮,大衙、霞洞、林頭、馬踏、嶺門、麻崗等鎮的部分村莊也有少量分佈。
粵語系:現電白人把粵語叫“白話”。粵語有羊角白和鹹水白等不同名稱,還包括分佈在曙光場的四邑話,分佈在馬踏鎮的淡水陽江話。全區講粵語(白話)的人有二十多萬。
舊時正話:舊電白縣城(即電城鎮),原為明代之電衛,由中原調來歸都指揮所統領之兵,稱曰衛兵,其子孫繁殖於城內,其語言因其地而言“城語”,因其時(為明代)而言曰“舊時正”(即舊時正話),即明代之正音,因其語言與今之普通話相近,故稱“舊時正話”。使用人口一萬多。

民間藝術

電白民間藝術眾多,除了麒麟舞人龍舞外,還有舞大龍、舞獅、舞鳳、舞鰲、木偶戲(俗稱鬼子戲)、放花燈、中秋焰火等。

民間習俗

電白民間習俗與粵西其他地方大致相同,有年例、冼夫人廟會、冼夫人聖誕鄉儺等民間習俗。

地方特產


電白荔枝“妃子笑”
電白荔枝“妃子笑”
1、荔枝
荔枝是茂名市的特產,其中又以高州市、茂南區和電白區所產質量為最優。如常見的妃子笑、白臘黑葉三月紅、蜂糖鞥(eng)等著名品種
2、粽子
雖說天下粽子品種多達200餘種,但在電白人的心目中,還是電白人自己包的“九頭粽”最為無雙。以綠豆、熟花生、半肥瘦豬肉、雞蛋等入餡的糯米粽子,咬落粘牙,吞之滑溜,入肚暖胃,實是電白一絕。
3、水東鴨粥
水東鴨粥早在十幾年前就在廣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就有電白人開設的水東鴨粥店面。其正宗鴨粥用本地騾鴨經過白切處理,其湯汁加小米煮成鮮甜可口的鴨粥,白切鴨加鴨粥成為絕配,為電白第一特色名菜。
4、豬雜湯
去到電白就不能不試試最具特色的豬雜湯。以剛殺的豬中取出的新鮮豬雜(豬肺、豬肝、生腸等)加水東芥菜生煮,熟則蘸土釀醬油和原榨花生油混成的醬料,味道獨步天下。
只產於電白陳村鎮數畝紅泥地,菜質嫩而無渣,鮮香無比,在當地每斤價格為3元左右,外地則有價無貨,或被炒到20元一斤。二十一世紀后,祿段管區豐唐村海濤農場也大量種植,雖然質量與正宗陳村所產尚有少許差別,但也供不應求。
6、沙琅豆油
生長在電白的人都知道,沙琅豆油工藝獨特,歷史悠久。入口甜香,回味無窮,是電白人家居常用的佐料之一。
7、沙琅芥菜包
凡是去電白沙琅的人,如果不嘗下沙琅芥菜包,那他還沒有去過沙琅。沙琅芥菜包材料用精糯米,餡為蔬菜加肉粒,外包新鮮芥菜或者其他青菜,入口香滑,怎麼吃也不膩。
8、霞洞豆餅
霞洞豆餅純手工製作,擁有悠久的歷史,在電白,凡去霞洞之人,一定要嘗下霞洞豆餅。在街邊小吃店,一碗白粥一盤豆餅角,就是不錯的餐餚。
9、電白花生
電白花生是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的經濟作物之一,花生大面積種植於以林頭鎮為中心的花生種植區,主要用於榨油。電白花生油是廣東最受群眾歡迎的食用油之一。花生果經加工可製成美味副食。
10、觀珠粉皮
觀珠一帶的粉皮(又稱粉皮籺)手工製作,入口香滑可口,加上蒜米醬油花生油來撈,美味得不得了,是電白特色佳肴,甚稱電白一絕。
11、觀珠菜咸(蘿蔔乾)
觀珠一帶的菜咸在電白也是一絕,種在觀珠南門河的沙田的蘿蔔質優肥嫩,拔后直接放在南門河的沙地上挖坑加鹽腌,就在沙灘上曬乾,美味香飄,是粵西的美味特色菜肴。
12、陳村海鮮
電白沿海,海產豐富,海鮮的新鮮度一直有名,許多海上產物從一上岸就直接運往電白各大飯店,極大保存海鮮的美味,做法古老,現陳村海鮮街上大大小小海鮮飯店幾十家,已經成為電白特色,吃海鮮來陳村海鮮街,已經在電白人心中享有勝譽。

風景名勝


中國第一灘
中國第一灘
電白區旅遊勝地眾多,放雞島是中國潛水旅遊勝地,冼太夫人故里、熱水溫泉、龍頭山、浮山嶺、庄山、中國第一灘、虎頭山晏鏡嶺、南海半島、小良珍稀植物園、水福廟、祿段貢園荔枝、橫山靈王廟、雨公山等都別具特色。以及龍盤綠海、荔林石柱藏古迷、庄山碧嶂、錦蓋磻坑、浮山傳說越千年等旅遊景區,以“山--海--島”為軸線的現代農業觀光和濱海旅遊正在崛起。
放雞島
放雞島
原茂港區中,自然海濱景觀景區有中國第一灘、虎頭山、晏鏡嶺等,以白沙、綠樹、藍天、碧海為基調的中國第一灘位於茂港區南海半島,是國家3A級旅遊度假區,有“綠色長城”之稱的百里防護林帶貫穿整個景區。小良珍稀植物園有格木、檀香等珍稀植物350多種,穿山甲等動物140多種,是中國科學院野外觀測站,中德生態合作實驗區。鄧小平、楊尚昆、陶鑄等歷史偉人曾到植物園考察。人文旅遊景點主要有水福廟、祿段貢園荔枝、橫山靈王廟、雨公山等。此外,農業生態游、工業觀光游獨具特色。

著名人物


冼太夫人銅像
冼太夫人銅像
電白人傑地靈,從古到今,湧現出冼夫人、黃十九、謝申、李灝等傑出人物,為社會、科學、教育等領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冼太夫人
冼太夫人(又稱冼夫人、譙國夫人、嶺南聖母),生於公元522年,出生地為今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電城鎮山兜丁村,為南越族傑出的女領袖和軍事家。是中國歷史中能夠在二十四史上立傳的少數民族女性。
黃十九
黃十九(?~1278),電白電城人,祖籍福建省莆田市,宋初閩邑巡撫徙十三之後。黃十九精忠報國,壯烈犧牲,敕封他為“忠烈侯”。
崔良檟
崔良檟(?~1651),明末廩生,霞洞鎮大村人。電白著名抗清義軍將領。
謝申
謝申(1898~1990),生於1898年8月23日,籍貫廣東省電白縣觀珠區石灣鄉(今茂名市電白區觀珠鎮葛山村委會)。長期從事土壤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系土壤學家。著有《廄肥概說》、《糧食增產與土壤調查》等。
邵貞昌
邵貞昌(1904-1928),麻崗鎮仙桃園村人。革命烈士。
李以劻(1912-2004),字劻。1912年7月10日出生在坡心鎮正村。黃埔軍校學員,民國時期軍事家,參與過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日戰爭;1948年8月於福州投誠人民解放軍,此後擔任過政協委員等職。
李灝
李灝(1926年12月~),坡心鎮人,中山大學畢業,中共黨員。李灝在擔任深圳市市長、市委書記期間,大力推動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建立。後任深圳市政府高級顧問,並於2005年組建深圳特區經濟研究會,任會長。曾經在1992年全程陪同鄧小平同志南巡。
黎樂民,1935年12月6日生於廣東省電白縣大衙鎮(現屬電白區林頭鎮)鋪貝村。現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理學部和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理論與計算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B輯:化學)執行副主編、《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副主編、《中國化學快報》副主編等學術職務。
楊義,1946年生於電白縣南海鎮萬壽口村(今屬電白區南海街道)。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社科院首批學部委員,《文學評論》主編,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中國新文學圖志》、《中國敘事學》、《楚辭詩學》、《李杜詩學》、《重繪中國文學地圖》以及十冊《楊義文存》等著作30餘種。曾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等獎項。
崔真基,霞洞鎮人,一九五三年生,高級工程師,美國國際管理科技大學商學院畢業,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廣東正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獲得榮譽


2020年12月1日,2020全國百強新城區排名發布,排名第9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