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以劻

曾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

李以劻(1912年7月10日-2004年11月8日),1912年7月10日出生,廣東電白坡心鎮人,曾任國民黨陸軍中將、軍長,畢業於南京黃埔(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2期、陸軍步兵專門學校第1期、重慶陸軍大學特別班第5期。參加過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1938年台兒庄大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時,任國民黨新編第20師師長,1949年7月任陸軍第121軍軍長,1949年8月率所部及第6兵團司令部、福州綏署官兵8000餘人接受人民解放軍改編。解放后,擔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享受高幹待遇。1981年遷至香港定居,擔任海外史料集組工作,並旅遊歐美各國,聯繫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做促進台灣回歸祖國和平統一等工作。李以劻熱愛自己的祖國、民族和人民。他熱切關心祖國的統一大業,並做了大量有益和建設性的工作。曾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

生平簡歷


李以劻
李以劻
李以劻1912年生於廣東電白縣坡心鎮坡心村。畢業於陸軍步兵專校第一期、黃埔軍校高教班第二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五期。1932年隨19路軍蔡廷鍇將軍任侍從參謀,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閩南事變時任蔡將軍警衛營長。
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過台兒庄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歷任團長、副旅長、副師長、代師長,歷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少將高級參謀,國民革命軍新編二十師少將代師長。
抗戰勝利後任中央第六軍官總隊少將副總隊長,粵桂南區副總指揮兼參謀長、總統府高參。
1948年3月任總統府特派少將戰地視察官,職務相當於“欽差大臣”,經常視察黃百韜邱清泉李彌劉汝明、李延年部隊,並與他們很熟悉。
1949年任第五軍中將副軍長兼獨立第50師師長,後任第121軍中將軍長。
1949年在福州率部投誠。
李以劻
李以劻
1960年特赦。 1980年恢復投誠人員待遇。
1981年任港澳台及海外文史資料徵集組副組長。
1993年獲全國政協頒“榮譽證書”。
1995年被評為全國100名抗戰老戰士代表之一。
在病重期間,仍念念不忘祖國的統一大業。
李以劻因病於2004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飲食愛好


上世紀70年代,李以劻舉家搬往香港沙田大圍,住在一個50多平方米的一廳兩房。夫妻感情極好,惟二人都不會做飯。每次蔡醒民去探望,李以劻都帶他們到茶樓里吃點心,他最喜歡吃干炒牛河。晚年他身體也極好,90多歲仍每早在屋村下教人耍劍。1997年7月1日,李以劻應邀出席香港回歸中英政權交接儀式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為此,他感到無限光榮。蔡醒民每每提起以往苦難,李以劻都一笑置之:“一輩子什麼沒見過啊,我既做過國民黨的俘虜,也做過共產黨的俘虜,現在還不是活得很好。天掉下來也不怕嘛。”

投解放軍


建川博物館“中國壯士”群雕——李以劻雕像
建川博物館“中國壯士”群雕——李以劻雕像
1949年8月,解放軍大軍渡江南下后,國民黨敗局已定,李以劻在福州戰役中率所部8000多官兵投誠。雖然他不久便進入俘虜營,但從而挽救了數千官兵和人民性命,讓李以劻頗感安慰。據李以劻長子李龍生回憶,“文革”期間,人人自危,李以劻在批鬥彭德懷大會上看到彭德懷被斗的慘況黯然落淚。溥儀病逝時,也只有他們陪溥傑李淑賢送最後一程。李龍生說,父親常教導自己要同情苦難,雖工資低微,但依然節衣縮食,逢年過節便寄錢給生活困難的老部下和友人,少則一百,多則數百,數十年如一日。2004年6月回北京參加黃埔軍校八十周年校慶時,因病未能到北戴河度假而獲得的5000元補償金,也全數捐給家鄉作建設之用。

與蔣經國


張伯權(左)、廖秉凡(中)、李以劻(右)
張伯權(左)、廖秉凡(中)、李以劻(右)
李以劻的舅舅和蔡廷鍇是同學,1928年同在國民革命軍第十師軍官教導隊學習。其時在南武中學尚未畢業的李以劻也投身舅舅所在的教導營,開始其漫長的軍旅生涯。1930年,他開始跟隨蔡廷鍇打仗,主要負責傳達命令。“他很勤奮,總是抓緊時間學習,英文也不錯,辦事能力強。”在蔡醒民(蔡廷鍇長孫)的記憶中,蔡廷鍇曾這樣說過。1932年,十九路軍戰敗時,李以劻掩護蔡廷鍇安全撤退。其時蔣介石的部隊亂槍掃射,他在場指揮,後來自己被俘虜了。“兩年後,蔣介石讓他進黃埔軍校洗腦。”蔡醒民說。抗戰勝利后,李以劻在江西跟隨蔣經國。“當年是李以劻介紹章亞若給蔣經國的。那時候章亞若認識李以劻太太的姐姐,正好沒有工作,托他幫忙想辦法,他於是帶章去見蔣經國。後來的事,大概就是緣分吧。”蔡醒民說。1947年在粵桂南區副總指揮兼參謀長任內,李以劻覺得可能有冤獄,將300多名湛江和海南地區拘禁一年多但無實據的“農運人士”、涉嫌“親共人士”釋放,后遭舉報,上峰欲加害於他,幸獲蔣經國力保才免遭殺身之禍。

與溥儀


左一李以劻,右二溥儀
左一李以劻,右二溥儀
1961年至1968年間,周恩來安排李以劻和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等在北京順承王府全國政協委員會做文史專員。二人結下深厚友誼。李以劻在回憶錄里寫道,溥儀與他家住得很近,1964年至1966年三年中,兩家人每年春節都互拜新年。“街坊知道宣統來到我家拜年的消息,不少人以看李專員或李太太為名來我家,想看看‘宣統皇帝’。溥儀禁不住哈哈大笑,引以為榮。這亦算一幕喜劇。”1967年,溥儀在“文革”中住院被斗,病情惡化,李以劻在旁陪伴多時。10月16日深夜,溥儀突然清醒起來對他說:“老李啊,你不能走呀!等我二弟溥傑來你才走呀!”次日溥儀辭世。李以劻和妻子、溥儀的遺孀李淑賢和溥傑四人,一起把遺體送往八寶山火葬場。

哭憶抗戰


在台兒庄大戰中,李以劻曾被子彈打中頭顱,差點沒命。2004年8月,他被驗出患有肺癌。離世前三天晚上10時多,李龍生無意中發現央視十台正在播放《台兒庄大戰》的紀錄片和其中對李以劻的專訪,便叫醒李以劻來看。“開始他很高興,但一看之下想起當年戰事的慘烈和將士們的犧牲,就激動不已,嚎啕大哭起來。”李龍生說,央視一年多前曾對李以劻做過長達三個多小時關於台兒庄大戰的專訪,之後便無下文,李以劻一直念念在心,一年多過去一直無緣觀看。當晚如此巧合,大概是終於還了他的心愿了。三天後,他在北京醫院,在睡夢中帶著微笑去世。

逝世


李以劻手跡
李以劻手跡
李以劻同志因病於2004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他的遺體告別儀式於11月20日上午10時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民革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何魯麗參加了李將軍的遺體告別儀式,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副主任周俊明敬獻花圈。全國政協機關,民革中央機關,黃埔軍校同學會100多人參加儀式。李將軍家鄉的茂名市委、市政府,電白縣委、縣政府,茂港區委、區政府派代表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並慰問了其親屬。李以劻同志熱愛自己的祖國、自己的民族、自己的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好朋友。他關心祖國的統一大業,積極開展對內外黃埔同學的聯誼、聯絡工作,積極向港澳台僑和海外親朋故友宣傳介紹祖國改革開放政策和成就,為維護港澳的繁榮穩定,為促進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和國際友好交往,為早日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做了大量有益、有建設性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間,李以劻同志仍非常關心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念念不忘民族的團結,祖國的統一,並為此而努力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