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

漢語辭彙

房子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fáng zi,指供人類居住、從事社會活動或供其他用途的建築物。它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資料。

詞語概念


1. 有牆、頂、門、窗,供人居住或作其他用途的建築物。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問了姓名,便收拾一間房子,安頓 蘭孫,撥一箇養娘服事他。”冰心《去國·最後的安息》:“我們在城裡還有房子呢,到這兒來不過是歇夏。”
2. 指本房所生之子。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二:“唐 相國 楊收,江州人。祖為本州都押衙。父 直,為蘭溪縣主簿;生四子:發、嘏、收、嚴 …… 發 以春為義,其房子以 柷、以 乘 為名;嘏 以夏為義,其房子以 煚 為名;收 以秋為義,其房子以鉅、鏻、鑣、鑒為名;嚴 以冬為義,其房子以 注、涉、洞 為名。盡有文學,登高第。”

詞語意義


房子的不同代名詞意味著,房子是作為階級劃分與資源分級分配的主要標誌物。
宮: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廟,前者如:故宮,後者如:雍和宮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寶殿,後者如:太和殿;
室:房屋或內室。前者仲長統《昌言·理亂》有句:豪人之室,連棟數百。後者《禮記·問喪》有句:入室又弗見也;
房子 2張
房子
府:舊指大官、貴族的住宅,今指國家元首辦公或居住的地方。前者如:賈府,後者如:總統府;
邸:高級官員的住所,如:官邸;
宅:居住地方。《韓非子·詭使》有句:無宅容身;
廂:正房兩側房屋,如:西廂房;
宇:屋檐,后泛指房屋。《史記·秦始皇本紀》有句:各安其宇;
院:院子,如:四合院兒;
牌坊:上刻題字宣揚忠孝節義,標榜功德的門洞式建築。如:貞節牌坊;
闕:宮廟、墓門前記官爵、功績和裝飾之用的雙柱樓觀,如:宮闕;
房子
房子
塔:用來藏舍利和經卷的建築,以方形、八角形為多,如:大雁塔;
剎:佛塔和佛寺的統稱,即佛教的寺廟,如:古剎;
寺:僧眾供佛的處所,如:少林寺;
廟: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賢哲的處所,如家廟、土地廟、孔廟;
祠:比廟規模小一些的建築,如:宗祠;
觀:道教的廟宇,如:白雲觀;
庵:尼姑住的佛寺,如:尼姑庵;
陵:帝王的墓地,如:明十三陵;
城:都邑四周防禦的城垣,如長城;
堡:圍有土牆的城鎮或鄉村,如吳堡,讀“補”音;
亭:有頂無牆的小型建築,如:醉翁亭;
壇:古代舉行祭祀、誓師等大典用的台,如:天壇;
樓:二層以上的房屋,如:岳陽樓;
榭:建築在台上的房屋,如:水榭;
閣:四周設欄桿迴廊的樓,如:滕王閣;
廊:屋檐之下的過道,如:九曲迴廊;
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室,如:惜抱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