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鈴鐺

1964年謝添執導的電影

《小鈴鐺》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謝添執導的兒童電影,由石小滿、馬佳主演,於1964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頑皮的小滿和妹妹小佳拾到木偶劇團失落的木偶小鈴鐺,小滿欲將其佔為己有,為此和妹妹吵翻,但他在夢中經歷奇遇獲得教育,終於把小鈴鐺還給劇團。

劇情簡介


頑皮的小滿和妹妹小佳外出遊玩,在馬路上拾到木偶劇團失落的木偶報幕員小鈴鐺。小佳想到小鈴鐺可能有演出任務,主張立即送還劇團。小滿主張先讓自己玩幾天再送還劇團。兄妹倆發生爭執,小滿抱起小鈴鐺徑自跑開,小佳不依,緊追至公園,卻不見了小滿。原來小滿跑進公園后,躲進搖船獨自玩著小鈴鐺。他玩了一會兒,不知不覺睡著了。在睡夢中,他看見小鈴鐺活了起來,急著要去參加演出,說服小滿放他回劇團去。小鈴鐺召來一匹飛馬,馱著小滿一起騰空而去。他們在空中遨遊一陣后,來到劇團演出地點木偶展覽會,小鈴鐺陪伴小滿參觀了各式各樣的木偶,為小滿表演了精彩的節目,並盛情邀請小滿登台表演。正當小滿在台上表演之際,突然一聲巨響,一個長得像小滿模樣的巨人,蠻橫地搶走了小鈴鐺,硬要一個人獨自玩。小滿氣憤極了,追上前去與他評理。不料巨人反而嘲笑小滿也和他一樣。小滿感到委屈,哭喊著向他辯白,忽然心頭一急,從夢中驚醒過來,看看手中的小鈴鐺,又想起小佳所說的話,一股勁兒向劇團跑去,路上湊巧又遇上小佳,於是兩人一起把小鈴鐺送回劇團。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小滿石小滿
小佳馬佳
關維吉(木偶表演)小鈴鐺
上官雲珠顧客
凌元顧客
於洋交通民警
公交車上的乘客趙子岳
公交車上的乘客劉釗
公交車的售票員秦文
演出中國木偶藝術劇團
主要木偶表演者關劍青、冷福記、李乾元、竇玉如、路夷、張耀荷、李雲鑒、司梅竹
協助演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少年廣播合唱團、北京市少年宮友誼合唱團

職員表


總導演謝添、陳方千
副導演吳國光
藝術指導周易人(木偶藝術指導)
發行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
美術設計楊予和、門玉鳳(特技美術)
動作指導劉霽、索萬今、聶呈祥、李寶芬(木偶設計、製作)
造型設計范青山
編劇謝添、陳方千
視覺特效門玉鳳
攝影張慶華、(特技攝影)張爾瓚、李慶春
錄音喬谷(配音導演)、傅英傑
配樂演奏:北京電影樂團、中國木偶藝術劇團樂隊
剪輯朱小勤
道具指揮:馮光濤、任兆學
調音合唱指揮:沈鶴霄
燈光師王琦珊

角色介紹


  • 小滿

    小滿

    演員石小滿

    大眼睛、圓圓臉的小男孩,頑皮、淘氣、機靈、可愛,但又有一點點自私。他和妹妹小佳撿到了木偶劇團的報幕員小鈴鐺,想留下來自己玩。不過,夢境中的經歷使他受到教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醒來后,他主動送小鈴鐺回劇團。

  • 小佳

    小佳

    演員馬佳

    小滿的妹妹。聰明懂事,拾到小鈴鐺后,她考慮到小鈴鐺可能還有演出任務,主張立刻把它還給木偶劇團,可是哥哥小滿不答應,帶著小鈴鐺跑走了,她一邊追一邊勸,卻沒追上小滿。

  • 小鈴鐺

    小鈴鐺

    演員關維吉(木偶表演)

    木偶劇團的報幕木偶,意外從劇團的車上掉了下來,被小滿、小佳拾到。在小滿的夢中,它活了過來。因為著急回劇團參加演出,它帶小滿坐上了會飛的木馬。後來,它還引導小滿參觀木偶展覽會並欣賞木偶表演。

  • 交通民警

    交通民警

    演員於洋

    熱心的人民警察。他在路上看到因丟失小鈴鐺而著急的木偶演出隊小隊員和找不到哥哥的小佳,熱情主動地幫助她們尋找丟失的物和人。

音樂原聲


曲目作詞作曲
《小鈴鐺》謝添、陳方千喬谷
《我是公社的好兒童》陳方千喬谷
《叫我唱我就唱》陳方千喬谷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62年,謝添、陳方千合作執導的《花兒朵朵》上映后受到好評,北影廠讓他們再拍一部兒童電影。謝添、陳方千有感於當時針對學齡前兒童的影片還是空白,便決定開拓這一領域。他們圍繞低幼年齡段的孩子對故事情節的喜好和孩子的需求展開討論,憑藉一件拾金不昧的事,討論出了《小鈴鐺》的基本劇情。

特技製作

該片首次採用真人和木偶合拍的形式,藉助特技手段使人物在天空漫遊。為此,謝添、陳方千與特技設計張爾瓚合作設計真和木偶在影片中同台演出。當時,張爾瓚白手起家耗時八年研製出中國第一台紅外線活動遮片合成攝影系統,這套系統首次實際運用,就是拍攝片中小滿與小鈴鐺一起騎木馬飛越北京上空的場面。這一特技方法的原理,是把小滿、小鈴鐺和木馬與背景在一條底片上分兩次拍攝。首先在紅外線光屏前用細鋼絲吊起木馬,小滿和小鈴鐺騎在馬上,使用加吸熱玻璃的照明燈,同時拍攝成普通彩色和特殊紅外線兩條底片,其中普通底片只拍下吊在空中的騎木馬的小滿和小鈴鐺,背景部分不感光,紅外線底片則只感受未被木馬、小滿和小鈴鐺遮擋的背景部分。普通底片暫不沖洗,紅外線底片沖洗成黑色的活動遮片,再把它們重疊在一起,裝入特殊的攝影機里,然後至高空俯攝北京東長安街、王府井南口、北海等上空各景,與第一次拍的騎木馬的小滿和小鈴鐺疊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完整的“木馬飛行”鏡頭。

木偶配音

該片中有多個“開口說話”的木偶角色,需要根據他們的年齡、身份、性格的不同採取合適的聲調配音,而為了突出喜劇效果和夢幻氛圍,導演要求木偶說話的聲調與真人要有區別,比如“小鈴鐺”的聲音,要求配音員把嗓子壓得又低又慢,然後經錄音機變速處理成特殊的聲音。為了給小鈴鐺尋找合適的配音,北影廠動員了許多演員參加試錄,十多人輪流進行表演,有的演員氣力不足臉都憋紅了,但都達不到導演要求的像天真兒童那麼清脆悅耳又顯露出小大人的語氣。後來,經別人提議,該片的導演陳方千親自上陣。陳方千平時就喜歡模仿孩子的語氣,所以他錄完后經過變速處理的聲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幕後花絮

● 在影片拍攝中途,石小滿因和同學打架受傷,造成輕微腦震蕩,醫生要求他一定要休息一個月,但石小滿只休息了一周就帶病開始拍戲。
● 1959年,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評出了北京十大建築。該片在拍攝的時候就把這十大建築拍了進去,成為了電影的場景,包括: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火車站、工人體育場、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迎賓館(釣魚台國賓館)、華僑大廈(現已拆除)。
● 該片是人偶結合的表演,木偶由成年人操作,而電影的主角兒是兩個兒童,為了讓小滿和小佳帶著小鈴鐺在影片中動作協調,拍攝時,劇組把地板挖出溝,操作者關維吉蹲在溝里走著戲曲里的矮子步來操作小鈴鐺的走動,或者躺在地上操作小鈴鐺。小鈴鐺其實是杖頭木偶,但為了美觀,關維吉只能把手伸進小鈴鐺的衣服內進行操作。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獲獎獎項獲獎方
1980年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獎一等獎《小鈴鐺》

作品評價


在通過影片把有益的思想撒在孩子心靈中這一點上,該片的創作者們所做的努力是比較成功的。影片的情節簡單,但作者以有趣的構思,讓木偶與兒童演員一起演戲,這構思不單富有童話色彩,能引人入勝,而且還具有現實的生活內容。該片通過人物的經歷和見聞,通過表現力豐富的木偶,生動地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熱情、鮮明地展現了社會現實生活的美好圖景,即使是成年觀眾看到這些動人的場景,也會微笑著為下一代祝福,並聯想到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同時,該片又集中顯示了中國木偶藝術的精彩技藝,並與整個劇情有機結合起來。這可以讓兒童開拓藝術視野,提高鑒賞能力,培養健康優美的情操。儘管編導花了許多篇幅表現木偶藝術,但沒有把影片拍成舞台紀錄片。在木偶表演過程中,真人演員和木偶呼應交流,對情節鋪展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從整體影片結構來看,場景轉換得都很自然,鏡頭剪輯比較流暢。該片的缺陷在於故事還嫌過於單薄,劇中人的性格難以塑造豐滿,也限制了影片思想意義的進一步發揮。另外,某些節目選擇不當,如《小放牛》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不易看懂。在配音方面,小鈴鐺的有些台詞顯得造作一些,老氣一些,與角色的身份年齡不相稱。(《電影藝術》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