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連
解放軍歷史最長的連隊之一
大渡河連前身是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一師一團一營二連。是一九二七年秋收起義中誕生的紅軍連隊,是解放軍歷史最長的連隊之一。1928年,二連在江兩積極發動群眾,組織工農武裝,第一次把紅旗插上興國縣城。在長征途中被授予“大渡河連”榮譽稱號。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大渡河連”出色完成了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
八十多個春秋過去了,“大渡河連”歷經血與火的洗禮,沐浴著黨的光輝成長,緊跟歷史步伐前進,不僅成為功勛卓著的英雄集體,而且鑄就了“聽黨指揮、奮勇爭先、攻堅必勝、犧牲奉獻”的“大渡河連”精神。
1993年3月,“大渡河連”被編入駐港部隊步兵旅。1997年7月1日,該連進駐香港。2000年6月,“大渡河連”被中央軍委命名為“香港駐軍模範紅二連”。
“大渡河連”名稱來由
駐香港部隊步兵旅一營二連,是一九二七年秋收起義中誕生的紅軍連隊,是解放軍歷史最長的連隊之一。一九三五年,連內十七名勇士,強渡大渡河,為長征中的紅軍北上打開通道,因而被譽為“大渡河連”。在其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屢建奇功。
兩項榮譽稱號
新中國成立後,大渡河連獲廣州軍區頒發兩項榮譽稱號。首次在一九七九年,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他們英勇善戰,出色地完成任務,獲授予“突擊英雄連”稱號。另一次是一九九二年,連隊被授予“全面建設模範連”榮譽稱號。
部隊駐港榮譽
1 9 9 5 年1 2 月6 日,江澤民同志在深圳視察駐香港部隊時,親切接見“大渡河連”官兵。
大渡河連
進駐香港三年以來,大渡河連保持人民軍隊本色,“使命重於泰山,形象重於生命”,無論在軍事水平、文化素質、遵守紀律及完成任務方面,都有非常優良的表現,因此在六月獲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簽署命令,授予二連“香港駐軍模範紅二連”稱號,對連隊來說,這是最高的榮譽。
駐港三年來,大渡河連年年被駐港部隊評為“基層建設標兵連隊”;兩次獲集體三等功;三十六名官兵分別獲三等功。連隊參加的二百一十項軍事考核課目中,二百零二項屬優秀、八項屬良好,又奪得六十八塊獎牌,有二十一人被軍區和駐港部隊嘉許為“軍事訓練標兵”。
英勇強渡大渡河
1934年10月,二連隨部隊長征,與兄弟連隊一起浴血奮戰,突破烏江天險、四渡赤水,經會理、德呂、瀘沽,進至冕寧。這時,上級把強渡大渡河的光榮任務交給了二連。1935年5月25日,營長孫繼先和連長熊尚林等17名勇士乘半僅有的一隻小船向河心急進。小船行至中流,風浪更大,敵人火力也更猛烈,一個戰士負傷,小船也被敵人子彈打穿,船艙不斷進水。勇士們臨危不懼,不顧一切向對岸的敵陣進攻,很快佔領了渡口。敵人不甘心丟失渡口,發起了瘋狂反撲。我掩護部隊和17勇士奮力還擊,最終打敗頑敵,牢牢控制了渡口。
履行防務揚軍威
在特殊的環境下履行防務,“大渡河連”官兵繼續發揚“十七勇上”精神,錘鍊軍事技術和戰鬥作風,不斷提升防務能力。為練好體能,每個官兵都縫製了10公斤重的沙背心。無論是5公里越野,還是做仰卧起坐、拉臂、俯卧撐,官兵們都是沙背心不離身。班長靳學軍上穿沙背心,腿綁鐵砂袋,每大早晚跑兩個5公里,練得腳掌、腳趾滿是血泡。實在跑不動了,他就叫戰友用背包繩拉著跑。經過幾個月的苦練,他終於刷新全旅5公甲越野紀錄。
大渡河連
艱苦奮鬥作為一種精神,始終是“大渡河連”永不褪色的旗幟。
今天連隊的生活條件比過去有了很大改善,但官兵們艱苦奮鬥的本色沒有丟。衣服破了自己補,營具壞了自己修。炊事班的菜板裂了,本可換塊新的,但戰士們用鐵絲把它箍上三圈,至今還用著;商店裡的拖把1 0 元錢一把,可戰士們都是找來碎布條自己扎。官兵們不抽煙、不喝酒、不上髮廊。
從戰爭年代到和平時期,從駐守內地到進駐香港,全新的環境,全新的挑戰,如何推動連隊建設發展?這個連隊的官兵說,答案在他們的戰歌里,在他們的戰旗上。香江畔再現勇士風采。
這個連隊如今的序列是駐香港部隊某摩步旅一營二連。進駐香港之初,和兄弟連隊一樣,都面對這樣一個新課題:在“一國兩制”的特殊環境下,如何駐軍、治軍?大渡河連
是部隊就要準備打仗,是軍人就要愛軍習武,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丟了大抓軍事訓練的傳統。
在“大渡河連”,每名官兵都有一件10公斤重的體能訓練沙背心,無論仰卧起坐、俯卧撐,還是5公里越野,官兵們都穿著它。班長靳學軍比大夥還多加上一副鐵砂袋綁腿,每天早晚各跑一個5公里。寒來暑往,他創造的17分49秒的5公里越野成績,至今是全旅的紀錄。
近年來,“大渡河連”先後16次接受各級軍事訓練考核,受考內容達146項,其中138項獲得優秀,連隊年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27人次被軍區和駐港部隊樹為“軍事訓練標兵”。
二連有自己的連歌:“大渡河奔涌著當年志士的情懷,歲月磨不去十七勇士的風采,長征二萬五血雨走來,你勇往直前,揚我軍英雄氣概……”進駐香港這個特殊的環境,他們把這首勇往直前、敢打必勝的戰歌唱得更加嘹亮。演兵場上不斷超越自我。
特殊使命 特殊考驗
肩負著依法履行香港防務、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特殊使命,駐港部隊經受著特殊的訓練、特殊的考驗。
2005年3月,廣州軍區把一項新課目的試訓任務交給駐港部隊,二連奉命挑起了這個重擔。沒有現成的教案可查,也沒有成形的經驗借鑒。連長餘子斌帶領官兵白手起家,從鑽研訓練大綱和相關戰法開始,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兄弟部隊和外軍有關同類訓練課目的經驗和做法。整整半年時間,這個在訓練場上嗷嗷叫的連隊,在一個全新的領域裡闖關奪隘,實現著新的跨越。紫荊花掩映的軍營里,二連官兵夜以繼日整理彙編這一課目的訓練教案和參考資料,研究訓法和戰法,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並展開訓練實踐。
這年秋季,二連彙報演示了這一課目,受到軍區充分肯定。帶著這一成果,二連作為惟一的步兵分隊參加了一次諸軍兵種聯合演習,經受了實戰的檢驗。特殊的環境永遠的標兵
無論走到哪裡,二連都是排頭兵。
1997年7月1日早晨醒來,許多香港民眾最先看到的解放軍,就是這個英雄連隊的官兵。這一天,二連率先跨過深港邊界,一路穿越新界、九龍、香港島,一直開進到香港南端的前哨——赤柱,是當天駐港部隊中機動距離最遠的一個連隊。
威武之師 受人讚許
從進駐港島最南端的赤柱軍營,到換防來香港最北端的新田軍營,10年來,這個連隊創造了駐港部隊建設史上的一個又一個“第一”:第一次開放軍營,第一次在公眾場所表演刺殺、儀仗和舞龍舞獅……2004年“八一”閱兵,這個連隊許多戰士被選入受閱方陣,並在多個方陣中擔任基準兵、排頭兵,成為戰友們爭相學習的隊列標兵。
對於參觀這些活動的香港市民來說,讓他們近距離地感受人民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風采的,就是這個連隊的官兵。
在一次軍營開放活動中,一位香港記者特別關心連隊的戰士是否熟悉香港的法律。他提出了一連串法律問題,戰士們都對答如流。這位記者感慨道:“我在香港住了幾十年,對法律的熟悉程度,還沒法和你們這些駐港不久的解放軍官兵相比。”
二連營區里有一條橫穿而過的公路,按照有關規定,只需進行簡單的登記,香港市民和車輛就可以通過這條公路。連長餘子斌說,數不清有多少次,香港的車輛與他們出操的隊伍擦肩而過,香港的市民駐足遠望龍騰虎躍的訓練場。在這些香港民眾的眼神里,有著深情的讚許和由衷的信任。
戰士杜來德家住廣東東莞市,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富商。一次,父親給他寄來一筆數目不小的錢。當天,他就花3 0 0 0 元買了一套西裝。晚上,班裡開班務會,批評教育了小杜。小杜第二天就把西裝和剩餘的錢寄回家裡。戰士徐海峰入伍時,父親給他買了支“英雄”鋼筆。不料,他到深圳花高價將“英雄”換成了“派克”。指導員與他談心,幫助小徐克服攀比心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從此,小徐不與他人比花錢,而是比工作、比學習、比成才,很快加入了團組織。
大渡河連
前年7 月,深圳連降暴雨,洪水猛漲,“大渡河連”駐地的排水渠兩處決口,威脅數千群眾的安全。接到搶險命令,官兵們跑步趕到決口處,指導員蔣謨華和12 名共產黨員率先跳入水中,手拉手組成人牆。戰士們趁機投沙包,打木樁,奮戰3 個小時,堵住了缺口。一個香港企業的老闆目睹了搶險現場,感慨地說,“解放軍進駐香港,我們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