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尚林
中國革命烈士
熊尚林(1913年—1942年6月18日),革命烈士、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江西高安人,早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紅軍。
在土地革命時期,參加了中央蘇區的五次反“圍剿”鬥爭,1935年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第一營第二連連長,長征途中與另外16名勇士強渡大渡河。到達陝北后,參加直羅鎮戰役、東征與西征;抗戰爆發后,隨115師首戰平型關,后參加冀東民眾抗日大暴動、平西敵後鬥爭,任平北軍分區第40團連長。
194徠2年,由於對組織安排抱有成見,他率部分戰士脫離隊伍,欲獨自革命,后在崇禮縣西溝被其參謀長殺害。
熊尚林(1913—1942),江西省高安市黃沙崗鎮牛路熊村人。
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2歲時父親病逝,便開始下地幹活,幫助母親分擔壓力。
1934年,參加長征,任紅第一方面軍一軍團一師一團一營二連連長。
紅軍強渡大渡河(油畫作品)
大渡河地勢險峻,水流湍激,水涼刺骨。太平天國石達開20萬人馬即在此強渡失敗,全軍覆沒。蔣介石亦妄圖藉此天險和重兵防衛,讓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紅一團團長楊得志經反覆考慮,決定將強渡大渡河任務交給一營,一營營長孫繼先又將任務交給二連,挑選以連長熊尚林為首的十七勇士組成渡河奮勇隊。
埃德加·斯諾與強渡大渡河官兵合影(1936)
敵人很快就開火了,槍彈、炮火如急風驟雨,紅一團的炮火也猛烈射向敵人。熊尚林沉著鎮定,指揮渡船迎著密集的彈雨和洶湧的波濤奮勇前進。就在離對岸不遠的時候,渡船突然撞到一塊礁石,滑向下游的漩渦之中,面臨著傾覆的危險,在此千鈞一髮之際,熊尚林與幾名船工迅速跳入急流,拼盡全力將渡船推出漩渦,駛向對岸。
剛一上岸,熊尚林和勇士們猶如猛虎,沖向敵人,手榴彈在敵人陣地上猛烈開花。當第二批勇士也渡河上岸后,十七位勇士(加上孫繼先,實際十八位)手舞大刀與敵人展開肉搏,很快將敵人擊潰,佔領渡口,紅軍大部隊順利渡河,徹底粉碎蔣介石妄圖憑藉大渡河天險消滅紅軍的美夢。
1935年10月,紅軍長徵到達陝北,經過西安事變,中共中央與蔣介石達成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協定。
1941年,熊尚林奉命來到平北,擔任平北游擊隊二大隊隊長。3月,日軍實行“治安強化”,分數路合擊海陀山區抗日根據地。熊尚林為粉碎日軍圖謀,率隊夜襲赤城縣城,調動敵人回援。轉移時與200餘名日軍相遇,熊尚林指揮部隊搶佔山頭,與敵激戰,給日軍沉重打擊。同年夏,熊尚林又率隊成功襲擊張北縣大囫圇偽軍據點,繳獲戰馬40匹,步槍15支,子彈300餘發。
1942年春,熊尚林調至龍(關)崇(禮)聯合縣大隊任第一中隊隊長,負責開闢東至張家口口裡東窯子、大境門,北至崇禮縣西溝、驛馬圖、石窯子一帶根據地。
熊尚林帶領同志英勇戰鬥,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在長城附近,打開了局面,並由幾十人發展為一個獨立團;就在這時,平北分區正式成立了,但在公布分區領導機構名單時,熊尚林發現沒有他的名字,他對此極有意見,不久便帶著參謀長和兩個警衛員離開革命隊伍,到獨石口一帶“單獨幹革命”,但由於脫離組織,局面無法打開,走投無路,與參謀長發生激烈爭執。
同年6月18日(端午節),熊尚林在崇禮縣范家西溝村草場溝一個姜姓農民家中被其參謀長開槍殺害,年僅29歲。
2005年,紀念紅軍強渡大渡河戰鬥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紅一師”、“紅一團”、“紅二連”和部分老紅軍,以及中國少先隊張家口市橋西區北新村小學“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隊”、崇禮縣城關小學“熊尚林中隊”倡議,為他重新建造墓碑,並舉行隆重的墓碑揭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