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錫葉藤的結果 展開
  • 五椏果科錫葉藤屬植物
  • 中藥

錫葉藤

五椏果科錫葉藤屬植物

錫葉藤,(拉丁文名:Tetracera asiatica (Lour.) Hoogland ),是側膜胎座目、五椏果科、錫葉藤屬常綠木質藤本,多分枝,枝條粗糙,幼嫩時被毛,老枝禿凈。葉革質,極粗糙,矩圓形,果實成熟時黃紅色,干後果皮薄革質,稍發亮,有殘存花柱。

形態特徵


常綠木質藤本,長達20米或更長,多分枝,枝條粗糙,幼嫩時被毛,老枝禿凈。葉革質,極粗糙,矩圓形,長4-12厘米,寬2-5厘米,先端鈍或圓,有時略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常不等側,上下兩面初時有剛毛,不久脫落,留下剛毛基部矽化小突起,側脈10-15對,在下面顯著地突起,側脈之間相隔3-6毫米,全緣或上半部有小鈍齒;葉柄長1-1.5厘米,粗糙,有毛。
圓錐花序頂生或生於側枝頂,長6-25厘米,被貼生柔毛,花序軸常為“之”字形屈曲;苞片1個,線狀披針形,長4-6毫米,被柔毛;小苞片線形,長1-2毫米;花多數,直徑6-8毫米;萼片5個,離生,宿存,廣卵形,大小不相等,長4-5毫米,先端鈍,無毛或偶有疏毛,邊緣有睫毛;花瓣通常3個,白色,卵圓形,約與萼片等長;雄蕊多數,比萼片稍短,花絲線形,干后黑色,花藥“八”字形排在膨大葯隔上,干后灰色;心皮1個,無毛,花柱突出雄蕊之外。
錫葉藤
錫葉藤
果實長約1厘米,成熟時黃紅色,干後果皮薄革質,稍發亮,有殘存花柱;種子1個,黑色,基部有黃色流蘇狀的假種皮。花期4-5月。

生長環境


錫葉藤
錫葉藤
生長於灌叢或疏林中。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廣東、廣西等地。同時見於中南半島、泰國、印度、斯 里蘭卡、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等地。

植物鑒別


錫葉藤 Tetracera sarmentosa
錫葉藤 Tetracera sarmentosa
它和毛果錫葉藤T. scandens (L.) Merr.很接近,但心皮無毛,萼片也近於禿凈,老葉背面往往禿凈無毛。

主要價值


【化學成分】錫葉藤屬的多種植物含異鼠李素、鼠李素、杜鵑黃素、鼠李檸檬素等甲基黃酮醇類。
【性味】《陸川本草》:"性涼,味苦澀。"

功用主治

治腸炎,痢疾,脫肛,遺精,跌打。
①《嶺南採藥錄》:"葉:治紅白痢。"
②《陸川本草》:"葉:止瀉止血,生肌收口。治腹瀉,漬瘍。"
③《廣西藥植名錄》:"根:治脫肛,子宮下垂,久痢,遺精,跌打。"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收斂,止瀉,固精。治腸炎腹瀉,肝脾腫大,遺精。"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5錢。外用:煎水洗。

選方

1、治風濕酸痛:錫葉藤根、春根藤、川山龍、紅蛇根、烏蛇根各適量,浸酒服。
2、治子宮下垂(脫肛):錫葉藤葉601克,升麻(醋炒)15克,豬小肚1個,水煎,空腹服。
3、治食欲不振:錫葉藤根、山鹽酸雞各30克,水煎服。
4、治腹瀉:錫葉藤15克,大乳草30克,水煎服。
5、治菌痢、蛔蟲、白帶:錫葉藤葉15-30克,水煎服。
6、治紅白痢:錫葉一兩。分三次煎服。如仍未愈,再用二錢,和木棉花二錢,扭肚藤二錢,服一、二次。濕熱痢亦可。(《嶺南採藥錄》)
7、治腸炎、肝脾腫大、遺精:錫葉藤15-30克,水煎服。

各家論述

1.《嶺南採藥錄》:葉:治紅白痢。
2.《陸川本草》:葉:止瀉止血,生肌收口。治腹瀉,潰瘍。
3.《廣西藥植名錄》:根:治脫肛,子宮下垂,久痢,遺精,跌打。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朋》:收斂,止瀉,固精。治腸炎腹瀉,肝脾腫大,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