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飛狐

金庸創作長篇武俠小說

《雪山飛狐》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該作品共十回,1959年始連載於香港《新晚報》。英譯本由莫錦屏翻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於1993年推出。

小說以苗人鳳和胡一刀夫婦為主角,通過寶樹、苗人鳳之女苗若蘭、平阿四及陶百歲之口講述了數年前與此相關的武林風波,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江湖恩怨、藏寶尋寶、美女愛英雄的故事。這部小說有兩個重大的線索,屬雙線結構,真正的人物也在前台表演甚少

內容簡介


清代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日,關外飲馬川陶百歲、陶子安父子自雪山中挖得一件寶物,封於鐵盒之中。北京平通鏢局總鏢頭熊元獻、天龍門北宗阮士中、曹雲奇、田青文與南宗殷吉紛紛自來搶奪。各方正為爭搶寶物混戰之際,卻被形容醜陋的和尚寶樹將眾人挾持到玉筆峰山莊。莊主杜希孟邀請武林高手在此會見雪
金庸
金庸
山飛狐胡斐。但在玉筆峰下,眾人重新開始爭奪鐵盒,寶樹技高一籌,將寶物搶來,打開鐵盒,現出一柄寶刀。此刀乃是明末闖王李自成之遺物。隨後,寶樹、金面佛大俠苗人鳳之女苗若蘭、平阿四及陶百歲等人,分別講述了寶刀的來歷。
原來,當年闖王兵敗時,身邊有胡、苗、范、田四人侍衛。闖王被困九宮山時,派苗、范、田三人出山求援,胡侍衛單獨護衛闖王。但援兵未到,敵兵先至,胡侍衛遂以一死卒假充闖王獻與清兵,將闖王安置於一隱秘廟中為僧。胡侍衛因此而得清延獎賞封官。苗、范、田三人遂以為闖王已為胡出賣受害,在行刺吳三桂時巧遇胡,未與胡澄清誤會即將胡殺死。后胡之子將實情告知三人,三人當眾自刎。但其後代仍不知內情,苗、范、田三家遂與胡家世代為仇。百餘年來,四家子孫冤冤相報,無一代能得善終。至“遼東大俠”胡一刀與“打遍天下無敵手”苗人鳳一代,胡一刀護妻往南方生產,胡夫人卻於途中突然臨產。此時恰與來此尋仇之苗人鳳、田歸農等人相逢。胡一刀嘗試將當年實情告之於苗人鳳,卻為田歸農所阻。胡、苗遂拔刀相向。交戰幾日,兩人均為對方仗義行俠之豪氣與身懷之絕藝所折服,雖不免為仇家卻彼此視為知己。不料田歸農在兩人比武所持之兵器上暗塗毒藥,胡一刀遂以小傷斃命。胡夫人將幼子托與苗人鳳,自盡殉夫。田歸農尚欲加害其幼子,幸為平阿四救下,撫養長大,取名胡斐,並依照胡一刀遺下之刀譜練成絕技,武林中號為雪山飛狐。
這一天,正午時分,胡斐如約來到玉筆峰,峰下諸人因各懷鬼胎,懼怕胡斐而躲避於內室之中,獨苗人鳳之女苗若蘭從容鎮定,出迎胡斐。兩人頓生愛戀之情。后因峰上眾人知曉寶刀乃為當年闖王獲明皇室寶藏之指南,遂按寶刀所示,蜂擁擠入峰后尋找寶藏。行的寶樹將苗若蘭點穴,田青文則脫去若蘭衣褲置其床上帳內。胡斐再至峰下,忽聞莊主杜希孟帶領人內侍衛與武林高手來此剿捕自己與苗人鳳,遂急避帳內,與僅著內衣之苗若蘭同處一室。苗人鳳來至峰上,卻中計為奸人所縛。胡斐奮勇救出苗人鳳,但苗人鳳因見胡斐與只著內衣的女兒時,遂誤會胡斐,反要追殺胡斐。胡斐以棉被裹抱若蘭逃下峰去,兩人互訴衷情,私結終身。而眾人也已尋到藏寶洞,為獨佔寶藏而在洞內殺成一團,胡斐遂將諸人關閉石門之內,使其永不見天日。後來苗人鳳趕到,與胡斐搏鬥數十回合不分上下。當兩人落至一懸岩之下,懸岩已然鬆動,不能承兩人之重量。此時苗人鳳已現出弱點,胡斐趁機進招即可將其翻下懸崖,但對手乃戀人之父,不忍下手;若不下手,則對方進招自己當會粉身碎骨。而此時苗若蘭也在峰下焦急地等待。作者在這裡留下深深的懸念。

武功招式

壁虎游牆功:苗人鳳與胡斐激斗時所用。
春蠶掌法:胡家武功。招招全是守勢,出手奇短,
抬手踢足,全不出半尺之外,但招數綿密無比,周身始終不露半點破綻。
達靡劍法:少林派武功。此劍法並無出奇之處,只是或刺或架或交叉攻防,出擊時毫無後顧之憂,守御時毫無回攻之念,不論攻守俱可全力以赴。
大擒拿手法:用手來攻打對方,鎖、錯、閉、分,尋暇抵隙。阮士中與“左右雙童”激斗時所用。
地堂刀功:熊元獻與周雲陽打鬥時曾用。
胡家刀法:刀分“天地君親師”五位:刀背為天,刀口為地,柄中為君,護手為親,柄後為師。胡一刀非但把這五位中的天地二位使得出神入化,且君親師也能用於攻防。
六合鞭法:陶百歲在與劉元鶴打鬥中所使。
龍爪擒拿手:范幫主的家傳絕技。共二十三路,沾上身時直如鑽筋入骨.敲釘轉腳,不論對方武功如何高強,只要身體的任何部位給他手指一搭上,立時被拿住,萬萬脫身不得。
苗家劍法:腳夫公公的後人在眾位武林人士的指點下將自己的劍招發揚為“苗家劍法”。招式主要有“丹風朝陽”、“衝天掌蘇秦背劍”、“洗劍懷中抱月”、“迎門腿反劈華山”、“提撩劍白鶴舒翅”、“黃龍轉身吐須勢”、“上步雲邊摘月”、“返腕翼德闖帳”等。
輕功提縱術:天龍門絕技。曹雲奇、阮士中與殷吉上山時暗自比試輕功時曾用。
天龍門北祟劍術:曹雲奇與陶子安打鬥時所使。
鐵門閂刀法:一套專門守御的刀法,六六三十六招之內,對方功夫再高,也不能輕易取勝。鄭三娘與曹雲奇打鬥時所使。
五虎刀:五虎刀舉世無雙,共九九八十一路,興漢丐幫范幫主曾用之與賽尚鄂比試。

創作背景


《雪山飛狐》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俠小說,這時候,他寫武俠小說已經駕輕就熟,越來越大的名氣、越來越多的稿子需求已讓他欲罷不能。在供職長城電影公司其間,他的《碧血劍》甫一完稿,“雪山飛狐”便接著從金庸的腦海中形成了,於是,便邊寫邊在《新晚報》連載起來。十多年後,封筆后的金庸又對《雪山飛狐》進行修訂,補充了原書的脫漏與粗疏之處,改動了其中的不少地方,並在《明報晚報》上連載,後來又多番修訂,以單行本形式行世。
雪山飛狐圖書
雪山飛狐圖書
金庸承認,不論是故事的框架還是結尾,還是人物的塑造,《雪山飛狐》受到了大仲馬《基督山伯爵》的影響,因為在外國作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便是大仲馬。
《雪山飛狐》是金庸的12部長篇武俠小說中最短的一部,於1959年在《新晚報》連載,后經過修訂,重新發表於《明報晚報》。據作者在這本書的修訂版的後記中說,原書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已經改過了。

人物介紹


胡斐
胡一刀之子,外號“雪山飛狐”。滿腮虯髯,根根如鐵,一頭濃髮卻不結辮子,橫生倒豎,與其父相貌甚為相似。父母早亡,由平阿四撫養長大。聰明伶俐,機變百出,行俠仗義,對苗若蘭一見鍾情,曾救曹雲奇和苗人鳳的性命。通過精習胡家拳經刀譜,練就了一身的好武藝,尤其是胡家刀法天下無敵。先後向田歸農、杜希孟下戰書,以替其父討回公道。最終在仇怨與感情面前難下抉擇。
苗若蘭
苗人鳳、南蘭之女。容貌綺麗之極,當真如明珠生暈,美玉熒光,一襲黃衣,肌膚勝雪,雙目猶似一泓清水,明波流慧,眉間隱然有一股書卷清氣。弱態生嬌,文秀清雅,與胡斐情投意合。雖為武林大家之後,卻絲毫不懂武功,然而柔而不弱,甚有氣派,聰慧的心靈已經看透了武林中的恩怨仇殺,不願讓胡、苗兩家世仇再延續下去。她性格柔和平穩,卻又不似千金小姐般弱如扶柳,君子般的氣質使她卓然傲立於群芳之中。面對勁敵,她從容鎮定,以誠感人;在關鍵時刻她又能以柔克剛,應付自如。她還敢於超越世俗,毅然不顧世仇,去愛其所愛,與胡斐一見鍾情。
胡一刀
李自成身邊第一衛士“飛天狐狸”的後代,胡斐之父。窮苦出身,是一鐵錚錚的漢子,行事光明磊落,重江湖義氣,外似剛強,內心卻是一副軟心腸,看似粗魯,卻極聰明。他一張黑漆臉皮,滿腮濃髯,頭髮卻又不結辮子,蓬蓬鬆鬆地堆在頭上。因他自稱生平只要遇到做壞事的,立時一刀殺了他,所以人送外號“胡一刀”。
苗人鳳
李自成四大衛士苗衛士之後,苗若蘭之父,江湖人稱“金面佛”。身材極高極瘦,宛似一條竹篙。麵皮蠟黃,滿臉病容,一雙破蒲扇般的大手,一身黑衣。武功高強,為人疾惡如仇。作為武林前輩,二十年來在江湖上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他和胡一刀都是英雄的後代,因祖上作為李自成侍衛,胡家嚴守闖王未死機密,導致胡家祖先冤枉被殺而結怨。
田歸農
李自成四大衛士田氏後人。曾任天龍門北宗掌門,田安豹之子,田青文之父,阮士中的師兄,曹雲奇的師父。為謀求闖王寶藏,勾引並拐走了苗人風之妻南蘭。他風流倜儻,兩鬢已灰白,而面目仍極為英俊清秀,但為人生性卑劣狠毒。他是胡一刀遇害的主謀,多次派人暗殺苗人鳳,終未得逞。他貪生怕死,后因寶刀丟失,南蘭的最終背叛,以及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最終自盡而死,了結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寶樹
他一對三角眼,塌鼻歪嘴,一雙白眉斜下垂,容貌極是詭異,雙眼布滿紅絲,單看相貌倒似一個市井老光棍。儘管他身型又似肥鴨,又似蛤蟆,施展起武功來卻甚是矯捷。他原名閻基,在直隸滄州鄉下的一小鎮上行醫為生,曾為胡一刀之妻接生。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胡、苗、范、田這四大家族的百年恩仇及其輾轉報復的歷史,正是《雪山飛狐》這部小說的真正的情節中心。而這百年恩怨的形成,則是一部血淚斑斑的故事,聞之令人感傷亦復令人深思。
胡、苗、范、田原是闖王身邊的四個衛士,個個武藝高強、忠心赤膽。且這四人之間亦是情同手足、出生入死而不相渝。只因闖王李自成被圍在九官山上,苗、范、田三位衝出重圍尋求救兵,胡衛士在四人中間武功最強,人最能幹,人稱“飛天狐狸”,留下來保護闖王。危急之間,設金蟬脫殼之計,將闖王救出。而自己則苦心孤詣地背著假闖王的屍體投降清軍,一則使滿清朝廷以為闖王已死,二則想混入吳三桂府中方便行事欲圖吳三桂與清廷反目。誰料苗、范、田三位不明所以,將胡衛士殺死,而胡衛士的兒子對這三位說明真相后,三位莽夫愧恨交加又立即自殺。從此胡家就成了苗、范、田三家的生死大仇,百年之間,輾轉不息。由同保闖王反明抗清之大業且情同手足的四衛士四兄弟,變成了因誤會而成的生死仇家且流人江湖報復不已,這本已值得慨嘆之至。為大業,為人倫,為手足之情反成殺父之仇。然而若僅只是不明真相而不斷尋仇倒也罷了,卻偏有不肖後代竟投奔真正的死敵清王朝,從而使這一尋常的江湖世仇,變成與朝廷異族相關的糾葛;由不明真相引起的仇怨,變成了有意為之的報復;由殺父之仇的報復變成了貪圖富貴財寶與功名勢力的陷害。從而,這本書的主題便被大大地深化了。這四大家族輾轉報復的歷史,告訴了許許多多關於人性與歷史的真相。
小說所敘胡、苗、范、田這四個家族百餘年來結仇經過及其冤冤相報的血腥經歷,既令人扼腕嘆息,憤懣不已,更叫人黯然神傷且又發人深省。胡、苗、范、田這四人原是親如手足、情同兄弟,奈何命運撥弄,致使相互誤解與斗殺乃至綿延百年。而這四家後代又分別在不同的人生經歷中,不僅武藝有高低,而且人格上更是分出了高下。——有趣的是,胡、苗、范、田竟是依序“等而下之”。胡一刀為遼東大俠,為人豪爽,仗義行真,人品高尚;苗人鳳武藝高強,胸懷卻少大志,為一己私仇付出了一生,然其品格亦不算低下,不然就不會與胡一刀夫婦英雄相惜、豪氣相通。丐幫范幫主雖無大過,卻終於沒有經受住大內賽總管所設的“高帽陣”的考驗,飄然輕賤,終於落入清廷鷹爪的算中,陷害苗人鳳不成反枉自送掉了自己的性命。此四人之中,唯天龍門北字掌門田歸農最為不肖。范幫主為惡還是誤中奸計被動害人,而田歸農則為了一己私利,甘於為朝廷鷹犬,且無情無義,毒計連環。最後則是天怨人怒、眾叛親離,“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獨生愛女閨中產予,而愛徒周雲陽則是寡義薄情之輩,女婿親家竟終於成了仇敵,情人南蘭則死於對田歸農的人格卑下的絕望……而田歸農自己則死於恐懼亦死於命運的嘲弄之中。為此,小說不僅敘述了胡、苗、范、田四家輾轉報仇的原因及其歷史,而且更刻劃了這四家後代主人公的不同的形象與人格。

藝術特色

結構
該書在金庸作品中屬中乘之作。但在整體結構和場景設計上,表現出作者高超的才華。作品正面敘述的情節只發生於一日之內,而向讀者介紹的故事背景卻橫跨百餘年,整體結構在這種處理之下,
雪山飛狐插畫
雪山飛狐插畫
異常緊湊。作品中每一個景象都異常壯闊優美險峻,無論是空寂雪山裡的羽箭射雁,還是拔地而起的玉筆峰上山莊,無不為作品的英雄群像起到很好的襯托作用。作者在人物出場的設計上,尤其獨具匠心:最先出場的天龍門南北宗雪山追蹤時競技輕功,使讀者感到其功夫高深;但寶樹和尚的出場與強邀眾人赴玉筆峰做客,即使天龍門相形見絀;待到寶樹敘述胡一刀與苗人鳳大戰數日,及當時自己在胡苗面前的態度,終於表現出胡苗武功之最高境界。武打敘述得奇險而又可信。作品在語言描寫上,更表現出大家手筆的風度,每個人物都獨具鮮明的個性,與情節一起具有勾人的魅力。人物的對話不繁不簡,恰到好處,而且有條不紊。只是寶樹、平阿四、陶百歲、劉元鶴等粗人的語言太嫌文氣,似與身份相左。在以人物對話表述情節上,似借鑒了西方的敘事方法,增添了現代色彩。以武林秘聞製造懸念,則增添了作品的可讀性。
小說結尾處,不似一般小說那樣有一條“光明尾巴”及皆大歡喜的結局,而是故意留下一個特大的懸念讓人揣摩思考與選擇。
敘事者
在《雪山飛狐》中,作者金庸作為敘述者盡量避免“上帝”般頤指氣使的敘述專制的局限,主要用的是第三人稱(潛在式)全知敘事視角。但作為全知全能的敘述者,並沒有把“他”所知道的全部真相赤裸裸地直接灌輸給接受者,而是在全知敘事的整體大框架下,金庸以故事中人物講述別人故事的話語表達方式,讓主要出場人物對同一樁事件進行相同或不同的敘述。在敘述過程中,真相得以逐步揭示,人物性格得以逐步凸顯。在這種通過劇中人之口講述其他人故事的過程中,總有一個潛在的作者(敘述者)在整體敘事格局中暗中影響監督劇中人的話語表達,從而激發讀者對劇中人講述的事件和人物作出盡量符合客觀的價值評判,同時對劇中人敘述的可靠性作出判斷。在《雪山飛狐》中玉筆峰前廳的場面中,作為演員的人物(如寶樹和尚、苗若蘭、平阿四、陶百歲)自己很少表演,他們主要在講述別人的故事。小說讓書中人物作為見證人共同來說故事,合起來就成為胡一刀、苗人鳳兩位英雄豪傑相互交往、相互傾心,最後卻落個悲劇結局的完整情節。作者不是以自己的口吻描述英雄人物的行動,而是藉助於旁觀者之口敘述英雄人物的舉止行為。儘管旁觀者的敘述仍然是作者的敘述,但這種藝術處理方式卻給讀者造成一種“真實”的閱讀體驗,而不至於因作者的主觀鋪陳而讓讀者感到空泛、失真,從而使全知敘事趨於客觀性。

作品影響


《雪山飛狐》曾被拍過幾個版本的電視劇。1985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了由呂良偉、曾華倩主演的同名改編電視劇。
1991年,台灣方面翻拍了這部武俠小說,由孟飛、龔慈恩等主演;1999年時,香港TVB又指向了這部武俠著作,這次翻拍由黃日華、陳錦鴻、佘詩曼等主演。
2006年,王晶首次執導內地版金庸劇《雪山飛狐》,該劇由香港與內地演員合力出演,包括聶遠、鍾欣桐、朱茵等。
2018年,《雪山飛狐》漫畫登陸騰訊動漫平台。

作品評價


作家梁羽生《金庸與梁羽生合論》:(金庸寫《雪山飛狐》、《飛狐外傳》時)“是有點犯了為情節而情節的毛病”。

出版信息


《雪山飛狐》是金庸第一部被譯成英文的武俠小說,1994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了《雪山飛狐》的英譯本。

作者簡介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荊勛賢”。原名查良鏞(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浙江海寧人,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
金庸生於1924年,祖籍為安徽省桐城,出生在浙江海寧,查家為當地望族,歷史上最鼎盛期為清康熙年間,以查慎行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現代查氏家族還有兩位知名人物,南開大學教授查良錚(穆旦)(四十年代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台灣學術界風雲人物、司法部長查良釗。出自海寧的著名人物還有王國維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祖父查滄珊是“丹陽教案”的當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離開家鄉海寧。1939年金庸15歲時曾經和同學一起編寫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暢銷內地,這是此類書籍在中國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1941年日軍攻到浙江,金庸進入聯合高中,那時他17歲,臨畢業時因為寫諷刺黑板報《
金庸
金庸
阿麗絲漫遊記》被開除。另一說是寫情書.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因對國民黨職業學生不滿投訴被勒令退學,一度進入中央圖書館工作,後轉入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抗戰勝利后回杭州進《東南日報》做記者,1948年在數千人參加的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大公報》,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際電訊廣播當翻譯。不久《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一個辦公桌,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筆名姚馥蘭和林歡)。姚馥蘭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 friend.(你的朋友)。1955年開寫《書劍恩仇錄》,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專職為編劇,寫過《絕代佳人》、《蘭花花》、《不要離開我》、《三戀》、《小鴿子姑娘》、《午夜琴聲》等劇本,合導過《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所用筆名為林歡)。
建國不久,金庸為了實現外交家的理想來到北京,但由於種種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從而開始了武俠小說的創作。
1959年離開長城電影公司,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曆35年,期間又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金庸任董事長期間,《明報》成為香港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報》。其對中國時局的預測和分析,是其它報紙不能比擬的。《明報月刊》則是華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對大中華關懷,深受全世界華人好評。
從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1972年宣布封筆,開始修訂工作。
1981年後金庸數次回大陸,先後受到鄧小平、江澤民等領導人的接見,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86年被任命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治體制”小組港方負責人,1989年辭去基本法委員職務,卸任《明報》社長職務,1992年到英國牛津大學當訪問學者,1994年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舉凡歷史、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金庸還是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曾獲法國總統“榮譽軍團騎士”勳章,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及兩所學院榮譽院士,多家大學名譽博士。
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遊俠,中年遊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