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狀元街的結果 展開
- 泉州狀元街
- 如皋狀元街
狀元街
如皋狀元街
狀元街在原曹家巷東首向北至原東大街地段,它得名於街南首座西朝東的一座狀元坊(學宮後巷與西雲路巷交界往南處)。狀元坊是一座高大的石碑坊,坊額“狀元及第”四個字十分莊重醒目。
據清乾隆《如皋縣誌》載,當時如皋城裡共有11條大街,分別為“縣前大中街,縣左右東大街、西大街,鶴頸灣北大街,宣化門南大街,察院前狀元街……”嘉慶《如皋縣誌》對此也有同樣的記載。道光、同治年間,兩次編纂《如皋縣續志》,因為財政拮据,為了節省篇幅,纂稿人對舊志中未有改變的內容就沒有再記入,在“街”一欄下僅記載了縣前大中街修繕時的捐款人士,大約此時的狀元街依然如故,所以也沒有作修訂的必要吧。只是到民國時期,沙元炳纂寫《如皋縣誌》時,狀元街失載,有人說,這是因為它已併入西雲路巷的緣故。
時至2009年4月27日,如師附小繼續北擴前,象徵錢氏進入如皋的錢鏐王駐蹕處部分古建築群,雖歷經千百年的風風雨雨,其規模及氣勢仍非同一般,從資料照片上尚可窺其概貌。
建築群的中央是一條寬度為東大街兩倍的南北向狀元街,兩側的建築中軸線縱向平行。南北順次排列10多個院落,每排平行院落中又有外、中、里3個大小不等的方形或矩形主、副院落。各院落中有樹兩株,同時放置滿水大缸一隻。前後主院落間由開有八角門的封火牆(馬頭牆)及火巷、迴廊相通。每排平行院落靠街的一面,都建有不同磚雕紋飾的門臉、門額。門前兩側下是標誌舉人、進士等不同級別的石質門墩,屋頂砌有回形圖案的脊磚。在街西中部偏南處,曾經建有一座坐西朝東的四柱兩層的“狀元及第”石牌坊、頂部是刻有雙龍及“聖旨”字樣的青石板。1958年開始,狀元坊和全城的牌坊大多先後被拆除,不少石料被用於1959年7月建成的長江邊碾砣港大閘和如海運河的工程上。狀元坊上刻著龍紋和“聖旨”的石板被移錢家送至觀音堂(即海月寺)內,面朝下做踏腳板,倖存下來,另外還保存著一根雕花石樑。原狀元坊內側為一處雅緻的園林,與街東曾有的梓樹相對。
狀元坊為何人而立?因為縣誌中缺載,一些重修地方志的人根據宋朝如皋王俊乂為宋徽宗欽點狀元的記載,就說這是為王狀元樹立的牌坊。但是歷來縣誌對王狀元的有關文物古迹,都是不肯忽略的。原在東北城腳薛家池旁的王俊乂墓,人稱“狀元墳”;縣西北十里王俊乂讀書處,名叫“狀元陂”。這些縣誌中都寫得明明白白,為什麼竟疏忽了建於城內,而且很有文化內涵的狀元坊呢?此外,王狀元宅第在集賢里,為什麼要把狀元坊建到西雲路巷呢?
近年來,家住狀元坊西側的錢祖榮先生根據如皋《錢氏宗譜》,考證出狀元坊原是為宋代武狀元錢仲達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