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山鎮

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下轄鎮

高崇山鎮地處邵陽市區東大門,320國道、婁邵鐵路、潭邵高速公路及其東連接線穿境而過,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捷。2017年9月1日,邵陽經濟開發區揭牌,雙清區管理的高崇山鎮等“一鎮十村”委託邵陽經開區管理,全面推進園政合一,形成與事權相符、集約高效的運行機制。

簡介


高崇山鎮共有15個行政村,235個村民小組,2.23萬人。佔地面積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735畝,是雙清區面積最大的一個農業大鎮。
該鄉基本實現了村村通鎮道、組組通村道、院落通組道。引進資金修建了35KV變壓站,對全鎮15個村進行了農網改造。全鎮村村通電話,70%以上的農戶裝起了電話。集鎮中心商賈雲集,集市貿易繁榮,是周邊近4萬人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高崇山鎮敬老院是全區唯一一所孤寡老人安享晚年的住處,現正在改擴建中。全鎮15個村(場),村村有基地,葡萄、冬瓜、柑桔都形成了品牌。在穩定養豬、養雞業的同時,積極引導發展肉牛、肉兔特種養殖。謝姜村的野豬養殖場是目前全市最大的野豬養殖場所。
高崇山鎮東郊漁場是全市最大的商品魚供應基地之一,並被評為全國雙文明單位。沼氣建設得到了省、市、區有關領導的肯定。鎮內現有近十家飼料加工廠,財盛飼料獲全市質量信得過產品榮譽稱號,華遠輕質牆板廠成為該鎮非公有制企業龍頭。2003年共引進企業3家,吸引投資700多萬元。
高崇山鎮黨委、政府正以“興商建鎮、以企興鎮、以工促農、全面發展”為發展思路,帶領2萬多幹部群眾邁著矯健的步伐,昂首迎接輝煌的明天。

歷史沿革


1938年,全湖南劃為九個行政區,邵陽為第六行政區。高崇山隸屬於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邵陽縣
1951年11月17日,成立了邵陽縣駐邵東辦事處,地域轄當時邵陽縣的八至十三區以及第一區和十四區的一部分。
1952年2月16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批准,正式成立邵東縣。邵東縣成立后,轄17個區,499個鄉和兩市鎮、范家山、佘田橋廉橋4個鎮。1955年撤區並鄉,全縣劃為55個鄉和兩市鎮。1958年,將板橋、石橋、雞籠、蔣河橋及高崇山鄉的大部分划入邵陽市。
1962年11月,邵陽市高崇山公社的大部分和雞籠、蔣河橋、板橋復劃歸邵東。
1977年,高崇山、雞籠2個公社划入邵陽市 。
高崇山鎮現由邵陽市雙清區管轄。

經濟


雙清區高崇山鎮位於邵陽市東大門,是邵陽市十三個重點建制鎮之一,轄有1個社區,13個行政村和1個漁場,2.3萬人口,總面積30.5平方公里,系雙清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農業大鎮。該鎮始終堅持把“四個文明”建設作為總攬工作全局、樹立高崇形象、加快自身發展的重中之重,做到了以“文明創建”促進工作創新,用工作創新促進文明創建,開創了全鎮工作的新局面。
改革創新,打造高崇物質文明。2008年上半年,全鎮GDP達13926萬元,同比增長10.8%;完成企業生產總值4297萬元,同比增長3.8%;完成工業生產總值3028萬元,同比增長50.1%;完成工業增加值700萬元,同比增長43%;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31萬元,同比增長66.7%;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850萬元,同比增長83.2%。
高崇山鎮是雙清區第一農業大鎮。近三年,產業建設實現了“一村一品”的格局,在全鎮範圍內形成規模養殖、種植基地,已有東郊漁場、長木、短陂、大興、瀏陽等村、場為代表的專業基地,逐漸形成村村有特色的農業產業格局。通過“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的方式,葡萄面積上升到5200畝,每年為農民直接創收近5000萬元,另外草莓基地也上升到100餘畝,另外,採取“訂單農業”的方式,興隆村新增柑桔基地300畝並與邵陽李文食品廠簽訂長期購銷合同,富民色素廠與楊梅、戴金、鳥山、東郊漁場等村簽約建立500畝紅薯基地。生豬產業也快速發展,平均每年出欄生豬4萬餘頭,直接為農民創收近150萬元。
全鎮招商引資及項目建設出現良好發展勢頭,共簽訂招商引資項目8個,協議投資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07億元,年年超額完成區下達的任務,為該鎮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大漢集團太美新農莊、太美廣場、豫湘原種豬養殖有限公司、邵陽湘大飼料有限公司、鄉里味苑食品廠、華港飼料公司等該鎮招商引資的大中型企業已成為全區規模工業的支柱產業。
近幾年,該鎮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理念,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定期調度,社會治安始終保持穩定態勢。近幾年來,通過開展“三調聯動”保穩定,安置幫教促和諧活動,全鎮共調處各類矛盾100餘起,成功調處率98%。此外,通過多方努力,韓家墳山搬遷問題也於2007年7月份達成搬遷協議並成功搬遷,為該鎮的小城鎮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近幾年,鎮內文化體育活動日益豐富,高崇山社區組建了腰鼓隊,辦起了舞蹈培訓班,大元村村民自發成立了白馬文藝樂團,長木村唱響了邵陽市第一首村歌――《走進長木村》,各村出現鄰里和睦相處,社會穩定和諧的新景象。

社會


文明建設

提高素質,打造高崇精神文明。2005年,鎮黨委在轄區內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二十字”公民道德規範等,在大興、瀏陽等村建立了村民文明學校,定期組織學習,學習內容涉及文明道德、實用技能、健康知識等各個方面,有力地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致富本領,受到了群眾歡迎。厚養薄葬倡導鄉風文明之風盛行,興隆村成立了專門紅白理事會、章程並做到制度上牆,成為鎮鄉風文明建設的典範。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5所小學都結合實際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動,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諮詢室和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志願者服務隊,有力地促進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鎮機關認真抓好乾部思想道德建設,對幹部學習實行規範化、制度化管理,實行每月2次的中心組學習和每周一的幹部學習日制度。
美化環境,打造高崇生態文明。近幾年,高崇山鎮進一步加大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納入通暢工程規劃里程的30餘公里道路已趨於完成。林業及農村清潔能源方面,鎮政府認真落實農業扶持政策,繼續落實國家糧食補貼政策,新建沼氣池60餘口,其中長木村沼氣池入戶率已達95%,全鎮累計完成省、國道沿線荒山及高速公路沿線綠化1000餘畝,退耕還林達200餘畝。
新農村建設方面,村級活動場所建設進展順利,長木、馬石村村部已建成竣工,瀏陽村村部已選好址,正在進行前期籌備當中。在城管環衛創建工作中,新建垃圾池2個,在高崇山社區專門租用3畝地用來存放垃圾,並專門雇傭2名工作人員裝運垃圾,在市場門麵店“門前三包”責任書籤訂率100%,確保了鎮域衛生整潔,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維護形象,打造高崇政治文明。一直以來該鎮圍繞提高政府文明新形象,在作風建設、辦事效率、優質服務上狠下功夫。一是立足於提高辦事效率,增強責任意識。在日常工作中,農民辦事推行“首問責任制”;二是立足於樹立文明形象,增強勤政廉政意識,狠抓黨風廉政建設
全體鎮政府幹部要求認真聽取群眾意見,找准本單位和個人在思想作風、學習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幹部生活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避免“空對空”,做到擺問題真實具體,談認識真誠深刻。
同時,充分發揮民主權益,調動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最終實現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