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祿
回祿
回祿,相傳本為火神之名,后引申指火災,又作“回陸”,見於《國語》、《左傳》等。
1.相傳為火神之名,引申指火災。
2.即回陸,吳回與陸終的合稱,參見“回陸”。
1.小心火燭,慎防回祿。
2.天降回祿。
1.指火神。
《左傳·昭公十八年》:“郊人助祝史除於國北,禳火於玄冥,回祿。”杜預註:“玄冥,水神;回祿,火神。”
2.指火災。
《國語·周語上》:“昔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其亡也,回祿信於耹隧。”
《舊五代史·世襲傳二》:“元瓘幼聰敏,長於撫馭,臨戎十五年,決事神速,為軍民所附,然奢僭營造,甚於其父,故有回祿之災焉。”
《官場現形記》第三七回:“劉道老太爺年紀大了,一身的病,家累又重得很,自遭‘回祿’之後,家產一無所有。”
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回祿睢盱揚紫煙,此中豈是久留處。”
唐陸龜蒙《銷夏灣》詩:“昔予守圭竇,過於回祿囚。”
宋朱熹《答包定之書》:“近聞永嘉有回祿之災,高居不至驚恐否?”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盧師山》:“平坡寺既回祿后,荒涼殊甚,惟後殿藤胎大像,亦唐制,佳。”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仇大娘》:“適西鄰有回祿之變,魏托救梵而往。”
廖仲愷《致蔣介石函》:“兄作戰計劃原稿,乃遭回祿,此弟所引為至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