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廖仲愷的結果 展開

廖仲愷

原國民政府財政部長,代表作《廖仲愷集》

廖仲愷(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漢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1877年4月23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曾就讀於日本私立第一名校早稻田大學

廖仲愷是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國民黨左派的光輝旗幟、中華民國政府財政部總長、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的摯友。

廖仲愷協助孫中山制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此後,全力輔佐孫中山改組國民黨,並極力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是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忠實執行者和捍衛者。與中國共產黨人精誠合作,支持工農革命運動,推動了中國國民革命發展。廖仲愷擅長詩詞、書法,著作編為《廖仲愷集》《雙清文集》上卷。

1925年被刺殺身亡。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中國銀行上的廖仲愷
中國銀行上的廖仲愷
1877年(清光緒三年)4月23日,廖仲愷出生於美國舊金山的一個旅美華工家庭。
1893年(光緒十九年),父親廖竹賓在舊金山病故后,廖仲愷隨母親回到中國廣州,投奔時任清政府招商局總辦的叔父廖志崗。中日甲午戰爭后傾心西學。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就讀於香港皇仁書院。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在叔父的安排下,他與香港地產商何戴的九女兒、同為國民黨左派的何香凝在廣州結婚。

伉儷佳話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由於經濟上尚未獨立,廖仲愷與何香凝新婚後,便與他的哥哥廖恩燾一家合住在廣州市三官廟的廖公館,夫妻二人在二樓屋頂的曬台上搭了一間小屋作為自己的居所。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失敗后,很多青年出國留學,希望學成歸國后,改變中國危亡局勢。出洋留學的風氣盛極一時。廖仲愷結束了香港皇仁書院中學生活后,也有了去日本留學的願望。
為了支持丈夫實現自己的理想,雖然遭到娘家人和廖仲愷嫂嫂的堅決反對,何香凝毅然把陪嫁的珠寶首飾和所有的細軟及傢具等賣掉,連同私蓄總共“湊得三千餘金”,資助廖仲愷赴日留學。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1月,廖仲愷暫別何香凝,先行赴日。之後何香凝又把所有的雜物都賣掉,在同年4月抵達東京,開始了夫婦二人的旅日留學生活。9月,廖仲愷與何香凝在日本東京結識了孫中山,被他堅定的革命信念深深打動,向孫中山表示“想參加革命工作,願效微力”。廖仲愷、何香凝二人遵照孫中山指示,在日本“物識有志學生,結為團體,以任國事”。此後,夫婦二人便追隨孫中山,踏上了艱辛的民主革命之路。
1904年(光緒三十年)3月,廖仲愷考入早稻田大學經濟預科學習,后亦曾於中央大學求學。並與有志青年相互激勵,萌發了反清革命思想。兩人在早稻田大學附近租住一套公寓,並命名為“覺廬”。
廖仲愷和子女廖夢醒、廖承志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廖仲愷、何香凝夫婦協助孫中山建立了中國同盟會,並先後入會。廖仲愷擔任同盟會總部的副會計長和外務部幹事、外務部副部長,而作為同盟會的首位女會員,何香凝擔負了革命黨人的聯絡和勤務工作。夫婦二人在東京的家,也成為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聯絡站和聚會場所。
忙碌的學業與革命工作期間,女兒廖夢醒和兒子廖承志的相繼誕生。而這期間廖仲愷多次奉孫中山之命,潛回國內到天津等地進行秘密活動,從事聯絡革命志士、宣傳革命道理、籌設革命機關等工作。

投身革命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
1906年,翻譯了一些早期社會主義學說,並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上發表。曾奉孫中山命回國秘密進行革命活動。以“屠富”、“淵實”筆名在《民報》發表譯作《進步與貧乏》、《社會主義史大綱》等,是最早介紹和探索社會主義問題的中國人之一。
1907年春,轉入東京中央大學政治經濟科。
1909年,在日本中央大學畢業后回國,考取法政科舉人,在吉林巡撫處任翻譯。武昌起義后在廣州就任廣東軍政府財政部副部長。
1911年辛亥革命后,先後任廣東任都督總參議、總統府財政部長兼廣東省財政廳廳長。
1912年5月,任廣東軍政府財政司長,實行地稅換契法、整理財政和稅收等措施。宋教仁案發生后赴北京運動國會議員反袁。
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敗后與孫中山等亡命日本。
1914年,協助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1915年任中華革命黨財政部副部長,繼續為討袁籌措軍費,參加護法運動,致力於反袁鬥爭。
1917年9月,任中華民國軍政府財政部次長、代理總長,儘力於護法事業。五四運動發生后讚揚和支持學生運動。
1918年6月,隨孫中山到上海后,與朱執信、胡漢民等在上海創辦《建設》雜誌,發表《三大民權》《<全民政治論>譯序》等文章,宣傳和研究革命理論。同時翻譯孫中山用英文寫的《實業計劃》第一計劃。
1919年10月,任中國國民黨財政主任。稱讚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空前之舉,震懾全球,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於黑暗”。與朱執信等學習俄文,準備赴蘇俄學習。
1919年和1920年,多次奉孫命赴福建漳州,幫助援閩粵軍的建設和解決財政困難,推動粵軍回師廣東,驅趕桂系軍閥。
廖仲愷獄中寫下《留決內子》《決醒女承兒》
廖仲愷獄中寫下《留決內子》《決醒女承兒》
1921年4月,驅逐桂系軍閥的戰爭結束后,孫中山組建廣東革命政府,廖仲愷被任命為財政部次長,隨後,又兼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他努力協助孫中山,力圖在廣東開創一個新的革命局面。陳炯明也被任命為廣東革命政府陸軍總長、粵軍總司令和廣東省省長等要職,掌握了廣東軍政大權。
1921年5月,任中華民國政府財政部代理總長,支持孫中山出兵討桂和北伐。
1922年,孫中山為打倒軍閥,統一全國,決定北伐。而陳炯明卻反對北伐,他對廖仲愷籌集北伐經費不僅處處刁難,還暗中與北洋軍閥勾結,準備陰謀叛亂。
陳炯明公開叛變前夕,廖仲愷被囚禁於廣州郊區石井兵工廠,經何香凝等營救脫險,當即乘船赴港轉滬,與孫中山重新會合,協助孫中山先生制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1923年1月4日,孫中山通電討伐陳炯明,組成東、西兩路軍,16日攻克廣州。陳炯明通電下野,退居香港。
同年2月,與蘇聯代表越飛聯合宣言條款進行具體磋商。3月任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財政部長。5月任廣東省長。10月以後被孫中山委派為國民黨改組委員、臨時中央執行委員,積極參與領導改組國民黨的工作。
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開幕,被孫中山指派為主席團成員。在開會過程中,堅持國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原則,促成了大會的成功。當選為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秘書長、國民黨一大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工人部部長。協助孫中山籌建陸軍軍官學校——著名的黃埔軍校,任該校黨代表,為建立革命軍而努力,被譽為“黃埔的慈母”。6月任廣東省長。7月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支持沙面工人罷工,命令各縣縣長協助組織農會。9月任大本營財政部長。堅持主張鎮壓廣州商團叛亂。孫中山北上前夕任所有黨軍、各軍官學校和講武堂的黨代表兼農民部部長。11月任大本營參議、所有黨軍、各軍官學校和講武堂的黨代表,兼任中央農民部長。
1925年1月25日,黃埔軍校成立“青年軍人社”,廖仲愷任社長,該社刊物《青年軍人》第一期出版。同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后仍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三大政策,在平定商團叛亂、楊劉叛亂、北伐、東征等戰役中起了重要作用,為鞏固廣東革命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並支持省港大罷工。7月,國民政府成立,任財政部長、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政府財政廳長。

遇刺身亡

去世時的廖仲愷(旁者左起廖承志、何香凝、廖夢醒)
去世時的廖仲愷(旁者左起廖承志、何香凝、廖夢醒)
1925年8月20日上午,廖仲愷攜夫人何香凝乘車前往黨部開會,半路上遇見陳秋霖,隨即同車前往,不想竟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中央黨部(惠州會館,廣州市越秀南路89號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立有紀念碑)門前慘遭殺害。
廖案發生后,國民政府迅即組成“廖案檢查委員會”,追查暗殺的幕後策劃者和兇手。經查明,暗殺是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右派集團所為。主要成員便是鄒魯、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許崇智等人,出面收買兇手的便是胡漢民的堂弟胡毅生及其死黨朱卓文、梁鴻楷等人。兇手之一陳瑞在刺殺廖仲愷后,找到朱卓文告以其事,朱即給陳瑞二百元,打發他離開廣州。案情查明后,國民政府派軍隊搜查了胡漢民兄弟的住宅,逮捕了胡漢民的哥哥胡清瑞和林直勉,撤掉了梁鴻楷第一軍軍長的職務,胡毅生、朱卓文事先潛逃,胡漢民也因涉嫌離開廣州,國民黨右派勢力受到沉重的打擊。
1925年9月1日,廖仲愷出殯時,廣州黃埔軍校師生、工人、農民、市民群眾等二十多萬人參加。他的遺體暫厝於廣州駟馬崗他的好友朱執信的墓側。
1935年9月1日,遷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側,即如今的廖仲愷何香凝墓

家庭成員


關係姓名簡介
祖父廖景昌廖仲愷祖上是客家人,世代居住在廣東梅縣程江鎮,清道光年間,廖仲愷的祖父廖景昌(17世)及堂叔祖父廖承昌等皆遷往惠州。
父親廖竹賓廖仲愷的父親廖竹賓是位旅美華工,早年就讀於香港聖保羅書院,畢業後到香港滙豐銀行工作,后再調往美國舊金山代理滙豐銀行商務,家庭富有,娶妻梁氏,生三子一女:長子廖恩燾;次子廖恩熙(即廖仲愷);三子廖恩勛;女廖靜儀。
叔父廖志崗1893年廖竹賓亡故后,廖仲愷隨母親回到廣州,投奔叔父廖志崗。廖志崗是位洋務人士,時任招商局總辦,鼓勵侄子繼續學習西學,把廖仲愷送去了香港皇仁書院。
妻子何香凝著名的國民黨左派,1949年以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務。
女兒廖夢醒是革命烈士李少石的妻子。
兒子廖承志中共第一、第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黨的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八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孫子廖暉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孫子廖平廖承志之子,賀龍元帥之女賀黎明的丈夫。
外孫女李湄李少石和廖夢醒的女兒,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宋慶齡基金會理事。早年曾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

後世紀念


墓葬

廖仲愷墓
廖仲愷墓
廖仲愷何香凝墓,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天堡城下。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該紀念館位於廣州市海珠區,2003年被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由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何香凝女士等提議、國民黨中央為紀念廖仲愷先生愛護農工的意願而決定創辦仲愷農工學校(即為如今的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校於1927年招生,何香凝女士首任校長15年。
1984年,經教育部、農牧漁業部批准,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國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題寫校名。
2008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仲愷中學

學校地處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前身是陳江農業中學,開辦於1964年,1969年更名為陳江中學,1984年11月正式命名為仲愷中學

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今日偉人故鄉——惠州仲愷高新區
今日偉人故鄉——惠州仲愷高新區
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因位於廖仲愷的故鄉(惠州市陳江街道辦幸福村)而得名,是全國88家國家級高新區之一,於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

人物評價


廖仲愷[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
廖仲愷[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
鄧穎超:“廖仲愷、何香凝先生一生為中國革命事業鞠躬盡瘁,建樹了光輝的業績。他們堅持原則,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廉潔奉公,不斷進步,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