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銘
葛銘
英國BBC電視台拍攝“林縣癌症偵探者”專題電視記錄片1985年美國俄亥俄州醫學院病理系特聘客座教授,是將細胞移植應用惡性腫瘤治療取得明顯效果的第一人,人民畫報用二十三不同國家文字想世家廣為報道。退休后免費義診諮詢服務去大眾人民,還創建“葛氏教育法”成功培養一個聰明活潑,優秀可愛的小孫女葛歡,又把全部精力放在第三代教育上。
1938年出生於上海,中共黨員。
1963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後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腫瘤研究室工作。
1965年參加中國醫學科學院醫療隊赴北京順義縣巡迴醫療,擔任中國赤腳醫生培訓班工作。
1967年轉到張家口繼續擔任赤腳醫生培訓醫療工作。
1969年參加中國醫學科學院食管癌研究小分隊赴河南林縣開展食管癌的防治工作,堅持在基層工作十四年,與廣大群眾建立良好基礎。(被當地百姓稱呼為葛神醫)
1974年中國建設外文版刊登了我在林縣食管癌現場科研工作的巨幅照片;
1979年演技想怒被英國BBC電視台拍攝和播放了55分鐘長為“中國癌症偵探者”的電視專題片。
1982年在河南腫瘤研究所細胞生物室,開展食管癌細胞生物特性的研究,腫瘤遺傳病因的研究。1984年受邀到俄亥俄州醫學院實驗病理系工作。
1985年在美國俄亥俄州醫學院獲得終身客座教授證書。
1986初返回河南省,繼任河南省腫瘤研究所細胞生物研究室的主任之職。開展細胞移植技術治療中晚期病人,取得明顯療效。
1987年我在國外動物研究的基礎上改進了方法,首先建立了胚胎胸腺細胞移植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的方法,臨床應用取得明顯效果,並通過了省級鑒定;
1990年初創辦了福建省生物工程研究市中心,向攻克癌症進軍。同年,第一批GM系列產品在福州洪山鎮問世。
1993年福建日報發表了長篇報告文章“東方科學家的形象”連載一周;省台播放了“敲開制服癌症大門的人”;英國BBC電視台科技節目高級主持人和製片人高得溫·愛德華先生自1979年拍攝了“癌症偵探者”后,連續採訪葛教授十年,葛教授去美國工作,他通過電話採訪和專程赴美採訪葛教授回國后他又專程來華採訪了五天,終於從BBC電視台申請到12 萬英磅,擬拍攝“東方科學家的形象”的電視片,經我國電影電視部正式批准。一位中國科學家能夠引起英國BBC電視台的關注,是多麼榮幸,最後福州三辦的一封書信說:“實驗室還沒有建成,拍攝時機不成熟……”導致這部電視片流產。
2002年轉入第三代教育研究。這位在海內外有較大知名度的學者,自從家裡添了葛歡,便開始了他的造星計劃。福州晚報2008年10月20日發表了《學一學“葛氏教育法”》成就及榮譽。
報道介紹:71歲葛銘是名退休醫學教授,退休后他研究與探索了“葛氏幼兒教育法”,在他的培養下,孫女多才多藝,全能發展,成了超級小明星,葛老經常把教育孩子的經驗與鄰里分享。或許是長期研究基因的原因,葛教授很早就對科學育兒產生了興趣。早在30年前,他就對葛歡的父親開始了育兒計劃,葛歡的父親4歲就學完了當時小學五年級數學的全部教程,只是後來他的其他功課沒跟上,造星沒有成功。葛教授說:“從葛歡父親身上,我認識到家長最好不要將小孩子培育成為學者型兒童,要在素質方面多下功夫。”
葛銘同志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里,是黨培養的一個又紅又專的知識份子。他一輩子助人為樂,早年,為了解除病人的疾苦,他在自已身上苦練針灸技術,嘗試新葯,把食管癌病人手術切下來的癌組織,接種在自已的大腿內側。他的奉獻精神受到衛生部,省衛生廳的表揚。86年回國后,他建立了細胞移植技術在晚期惡性腫瘤治療上取得明顯療效。他深入老區、蘇區,科技扶貧支援貧困地區,取得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葛銘分文未取,還拿出二萬元支援信陽地區腫瘤研究所。信陽地區行署和地委舉行了表彰大會,向葛銘同志頒發了獎旗和獎狀。來福建后,建功立業在八閩,福建日報,健康報,科技報,省科技報,僑報——均報道他造福人類的事業,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拿出與洪山科技合作應得的技術股份的50%款項(約幾十萬)捐獻給社會福利事業。退休以後,他拒絕高薪聘請,隱居在社區,給左鄰右舍免費看病,逢年過節還在小區擺攤義診。不少疑難病症患者經他治療后好轉。他還不定期給群眾宣講保健知識和防癌知識。2005年他還幫助鄰居二個高三畢業生免費補習英語。此外他積極參加社區的活動,2003年退休以來連續四年被龍峰社區評為好黨員,先進共產黨員。
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