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周刊

學周刊

《學周刊》創刊於2007年,是由河北省教育廳主管,河北師範大學、河北行知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刊物。

據2020年第24期期刊內頁顯示,《學周刊》編輯部有責任編輯3人、美術編輯1人。

據2020年7月22日中國知網顯示,《學周刊》共出版文獻67551篇、總被下載6588568次、總被引126700次。據2020年7月22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學周刊》共載文46326篇、基金論文量3829篇、被引量為100423次、下載量為384948次,2016年影響因子為0.78。

歷史沿革


2007年,《學周刊》創刊。
2008年,該刊刊期為月刊。
2009年,該刊刊期改為半月刊。
2010年,該刊刊期改為旬刊。
2017年4月,該刊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

欄目介紹


● 主要欄目
《學周刊》設有教育管理、教學研究、教學反思、創新課堂、課改在線、探索·爭鳴、文苑博覽、中高考聚焦、心海航標、觀點摘編等欄目。探索之路、觀察與思考、教學研究、課堂教學、方法總結、素質與能力、社會生活、我行我說、思維智慧、信息時代、成功之路、幼教天地、案例解析、中高考園地、藝術教學、讀書感悟。
● 發表內容
《學周刊》發表教育類學術論文。
● 讀者對象
《學周刊》的讀者對象是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及教科研工作者。

人員編製


據2020年第24期期刊內頁顯示,《學周刊》編輯部有責任編輯3人、美術編輯1人。
職務名單
責任編輯谷會巧、張宏麗、李愛莉
美術編輯白宗釗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7月22日中國知網顯示,《學周刊》共出版文獻67551篇。
據2020年7月22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學周刊》共載文46326篇、基金論文量3829篇。

收錄情況

《學周刊》被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網、萬方資料庫、中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龍源期刊網、超星“域出版”、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收錄。

影響

據2020年7月22日中國知網顯示,《學周刊》總被下載6588568次、總被引126700次。
據2020年7月22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學周刊》被引量為100423次、下載量為384948次。;據2016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78,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155種)中排第1974名。

文化傳統


精神理念

《學周刊》關注教育改革現狀、交流教育教學經驗、開展教育學術討論、介紹科教創新內容、報道教育信息動態,旨在促進中國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本刊堅持品質第一的辦刊理念,全力打造一個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學術交流平台,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界、教育界以及法律、經濟等工作者進行學術交流、切磋科研經驗的重要園地,現面向廣大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及教科研工作者以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研究者徵集各類稿件。
投稿指南
一、摘要與關鍵詞: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提供3—5個關鍵詞,用分號隔開;撰寫的文章字數以2500—4500字為宜。
二、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工作單位、郵政編碼、職稱、職務、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須註明博士研究生或碩士研究生)。
三、註釋:註釋序號(上標)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錶示,附於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碩士學位論文)、未正式發表的講話等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位姓名
社長張宇
總編輯李曉娜
副總編張翼翔

基本概況:


語種:中文;
學周刊
學周刊
開本:大16開
ISSN: 1673-9132
CN: 13-1379/G4
郵發代號:18-379
創刊時間:2007年
主管單位:河北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河北師範大學;河北行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主編:賀向東
副主編:張敬亞
財務總監:徐曉晨
主任:徐浩東
責任編輯:馬彬 孫淑亞 姜鳳芬 吳祥偉

期刊定位

學周刊
學周刊
《學周刊》由中國語文第一大報、國內著名教輔品牌《語文周報》鼎力推出,名師坐鎮,思路領先,內容實用,貼近中高考,是品牌與實力並重的新一代中學教輔旗艦雜誌。《學周刊》是面向全國中學生的專業輔導雜誌,雙周出版,英語、數學配合不同教材版本,分年級單獨成冊。緊扣教學大綱及新課標,與教學同步,與單元檢測配套,解析難點、重點、疑點、考點,即用即有收效。本雜誌依靠全國頂級專家和特級教師精心策劃。指導專業,稿件一流,輔導系統,視角獨特,以“求高、求實、求准、求新”的理念,為中學生學好英語、數學,奉獻最佳讀物,為教師提供理想的助手。《學周刊·英語版》(七年級——高三):內容豐富,選材新穎,解析透徹,名師指導,題型全面,難易適中,環扣(中)高考,權威預測,寓教於樂,輕鬆掌握。
《學周刊·數學版》(七年級——高三):由國內著名數學特級教師、考試專家、中高考命題人親自策劃主持,並重“雙基”訓練,關注興趣培養,突出潛能開發,強化知識梳理,切實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提升數學成績。
《學周刊·數學版》依託《語文周報》的強大品牌優勢,在信息渠道、作者陣容、編排水平、讀者服務等方面得天獨厚,精益求精,贏得了讀者的青睞和好評。

徵稿要求


學周刊
學周刊
1.論文要求選題新穎、內容健康、觀點鮮明、資料真實,具有較強說服力和實用性;
2.來稿請用列印稿,或者用16開方格紙抄寫,字跡務必清楚工整,切勿潦草;
3.電子稿件要採用Word格式,在題目下邊寫清作者姓名、職務職稱、單位、郵政編碼、聯繫電話;
4.論文字數要求一般1500-2500字。
5.來稿確保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等,文責自負;嚴禁抄襲。
6.本刊有權對文稿進行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請投稿時註明。
7.本刊因工作量大,請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8.本刊常年徵稿。所有文稿均在一月內做出處理;
9.論文發表后,贈送該期雜誌兩冊,並向作者寄送錄用通知單。
2.來稿請註明作者姓名、詳細通訊地址、郵編、單位全稱、所在部門及電話。如為國家基金資助項目應加以註明,並提供項目編號。
3.文章姓名可多人署名;要求有單位全稱,所在省、市,郵政編碼;摘要100-200字,左頂格;關鍵詞,3—5個,以“;”號隔開,左頂格;
4.稿件文責自負,嚴禁抄襲剽竊。本刊對擬用文稿有修改權,若不同意修改,請在稿件上註明。

最新目錄


1 熱烈祝賀南和縣第三屆教育科研優秀成果評獎活動取得豐碩成果 2
2 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的探討 張傳磊; 4-6
3 秦皇島開發區創新文化的構建與應用研究 王求知; 6
4 地方院校學科專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探索與實踐——以山東輕工業學院為例 董成穩;馬萬勇;秦夢華; 7-8
5 90后大學生與教師關係現狀的調查分析 高微; 8-9
6 《國際結算》融資環節的創新思維教學實踐 陳竹韻; 10-11
7 完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有效途徑調查研究 陳琰;韓曉慶; 11-12
8 偵查破案之根本:依法收集證據 楊海濤; 13-14
9 淺議中西方思想文化差異 錢莉; 14
10 高校思政課教改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周悟; 15
11 淺談高校建築設計管理工作的若干問題 徐世博;宋新佩;王富強; 16-17
12 淺析藏族學生聲樂教學策略 張偉娜; 17
13 基於制動安全性的EV/HEV再生制動策略與模擬研究 傅彩虹; 18-19
14 關於新形勢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李建鳳;賈兆坤; 19
15 強化工廠實踐 深化專業課教學 葛向陽;張偉國; 20-21
16 論群體性事件中的情報信息和上報 劉濤; 21
17 淺談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張子龍;邢亞欣;焦子勇; 22
18 淺議高數教學中數學素質的培養 哈元軍; 23-24
19 芻議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王冬波; 24
20 淺議高職語文教學理念的更新 劉佳; 25
21 淺談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情況 劉金妹; 26
22 網路時代下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 夏玉濤; 26-27
23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幾點體會 羅小華;劉益; 27
24 我國當代大學生政治參與現狀分析 朱鳳榮;姚鵬; 28
25 如何提高高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王素朋; 29
26 大學音樂教育現狀及其發展路徑分析 陳潔; 30
27 淺談鋼琴演奏的基礎訓練 孫藝英; 31
28 對現代漢語辭彙發展的相關思考 韓金森; 32
29 上古複輔音聲母的歷史沿革 黃萌萌; 33
30 關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非德育化的探討 吳永堂; 34
31 淺議高職語文教學改革路徑選擇 郭建靈; 35
32 淺析肖邦對希曼諾夫斯基音樂創作的影響 郭華; 36
33 日本教育體系對中國教育的啟示 丁寧; 36-37
34 芻議大學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桑曉; 37
35 淺談班主任轉化落後學生工作 趙玉海; 38
36 淺談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 鄒慶余; 38-39
37 轉化差生,教師要富有五心 裴芹;井泉水; 39
38 淺談對班級管理的幾點思考 張娟; 40
39 淺談班主任工作 朱紅春; 41
40 加強德育教育 做好班級工作 殷成英;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