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經濟學院

國家重點大學二級學院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的甘肅學院時期。1939年8月,招收了銀行會計專修班,1940年7月設銀行會計專修科,1941年6月添設政治經濟學系及銀行會計學系,1946年8月隨國立蘭州大學的成立,正式定名為經濟學系。至1998年6月,以經濟學係為主,在校內聯合多個系、所率先組建了經濟管理學院。

2004年3月設立經濟學院。駱秀峰、劉天怡、李國傑、史柳寶、許宗望、李宗植、高新才等先後擔任系主任(院長)。

歷史沿革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
1913年,開始招收政治經濟預科班,設立政治經濟科。
1939年8月,招收銀行會計專修班。
1940年7月,設銀行會計專修班。
1941年6月,添設政治經濟學系及銀行會計學系。
1946年8月,隨國立蘭州大學的成立,正式定名為經濟學系。
1998年6月,以經濟學係為主,組建了經濟管理學院。
2004年,設立經濟學院。
2007年6月,經濟學基地班被批准為甘肅省級經濟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2012年12月,應用經濟學被評定為甘肅省級重點學科。
2013年,“西部地區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政策研究中心”被評定為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014年12月,設立省級重大研究基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研究中心。
2017年,成立蘭州大學縣域經濟發展研究院。

辦學條件


學院現有經濟研究所、西北開發研究所、西北人口研究所、數量經濟研究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等五個研究所。有全日制本科生475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21人,博士生45人。
本院教學科研力量雄厚,教學手段現代化。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經濟學理論紮實,數學基礎好,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外語水平較高,實踐能力較強,在某一領域內有專長和實際技
能的專門人才。畢業生適宜從事財政、金融、外貿、科研等工作。
本院設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等3個本科專業和經濟學學校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政治經濟學、經濟史、區域經濟學、數量經濟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金融學6個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區域經濟學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區域經濟學國家重點學科、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為實現培養目標,本著厚基礎、寬口徑、加強綜合素質培養的辦學思想,本院實行按類培養,新生入學后,前兩年學習經濟學類的專業基礎課和公共課,后兩年根據學生志願分專業,學習專業課。
本院各專業統一開設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學、資料庫及應用系統、信息檢索與利用、經濟法學等課程,注重對學生外語水平、計算機技能、經濟應用文寫作及其它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師資隊伍

學院有專任教師5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講師2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8人,外籍教師1人。

學科體系

學院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統計學、金融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和1個經濟學省級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擁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設有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區域經濟學為國家重點學科、甘肅省重點學科。
組建經濟研究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西北人口研究所、西北綜合開發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數量經濟研究所六個研究所;設立中小企業研究中心、社區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中國區域競爭力研究中心三個非實體研究機構;成立蘭州大學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研究中心、西部地區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政策研究中心兩個省級重大、重點研究基地;建成縣域經濟發展研究院、區域金融研究院兩個高校新型智庫機構。其中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研究中心為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基地,2017年1月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名單。
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科點堅持“做西部文章,創一流學科”的發展思路,瞄準國家目標,根據國家發展方略的調整和變化,結合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立足於學科優勢和學科發展趨勢,遵循“特、獨、需”的原則,注意選擇對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特有、獨有、需要的研究方向進行培育和扶持,在不斷摸索和創新中,凝鍊了獨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①基於中國區域經濟關係特別是區域利益關係是區域經濟學研究的基本背景這一認識,我們開設了“中國區域經濟關係研究”方向,把中國區域經濟關係研究置於中國體制變遷的大背景之中加以考察,著重研究區域利益關係。圍繞這一方向,我們基於利益分化的實際,研究了中國區域發展差距,並從體制轉軌、資源稟賦、技術變遷、創新能力、社會發育程度、觀念文化等視角進行解釋;研究了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策略和路徑表達;研究了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於確保中國政治穩定、民族整合、生態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涵義及統籌區域發展的重要性及相關對策。
②基於蘭州大學地處西北和西北是我國少數民族重要聚居區這一事實,結合區位優勢和學科優勢,我們開設了“西北民族區域經濟與可持續發展”這一獨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把西北民族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社會進步融為一體進行研究,努力探索西北民族區域可持續發展模式。
③區域經濟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問題,對於中國而言,雖然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的發展背景和前景,但總體上看,加快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是確保中國實現全面小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因此,我們設立了“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戰略”這一研究方向,在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觀的指導下,努力探尋欠發達區域的經濟發展戰略。
④為了把握區域經濟學的發展趨勢及其內在機理,更加科學地解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並提供有價值的政策建議,我們從應用經濟學具有實驗性和量化性特徵的發展趨勢出發,注重與數量經濟學的學科交叉與整合,開設了“區域經濟增長因素比較分析”這一研究方向,通過不同區經濟發展的比較研究,運用因素分析等量化研究方法,分離出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並據此提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對策建議。
⑤加快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是確保中國生態安全的首要任務。鑒於西部地區是我國生態建設的戰略高地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是“十五”時期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五大重點之一,通過“十五”“211工程”重點學科的建設,於2005年開設了“區域生態經濟問題研究”這一特色方向,初步構建了發展生態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力求把“生態發展”理念運用於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研究之中,尋求區域生態和經濟協同發展的新途徑。

人才培養

2001-2005年期間,畢業碩士研究生43人,畢業博士研究生27人。這些研究生政治素質過硬,學術功底紮實,科研能力突出,一部分畢業博士研究生已經成為所在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帶頭人。在辦好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同時,本學科點積極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2001-2005年來,本學科點特別注重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先後與甘肅省委組織部、蘭州市委組織部、定西市委組織部、甘南州委組織部合作,舉辦區域經濟學專業領導幹部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培養領導幹部300餘人,大大改善了甘肅地方領導幹部的學歷結構和知識結構,突出了學科點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的作用。這些領導幹部在領導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社會影響大。有相當一批領導幹部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指導工作,成績顯著,得到了省、部領導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此外,本學科點開設高校教師碩士學位班,為西部高校培養了一批區域經濟學教學和科研人才。
每年畢業本科生150人左右,分金融學、經濟學、經濟學基地班等專業。
每年畢業碩士生100人左右,分為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兩大類。學術碩士有政治經濟學、經濟史、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數量經濟學、金融學等專業;專業碩士設有金融專業。
每年畢業博士生10人左右,專業有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
教學措施
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以及宏觀政策特別是優惠政策在不同省域的非均衡實施,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敏銳地認識到,我國區域利益格局和區域利益關係將發生重大變化。為了系統地揭示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適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重點逐步西移的需要,結合我校地處欠發達的西北地區的實際,蘭州大學在國內率先開展區域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1987年,在相關碩士專業中增設了西北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方向,並連續培養碩士研究生。
1995年,專文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呈報《關於在研究生專業目錄中增設區域經濟學為二級學科的論證報告》,獲得肯定和批准,並在國內首家申請到區域經濟學碩士學位授予權,開始較大幅度地招收區域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為我國區域經濟學學科獨立地位的確立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研究生專業目錄進行了調整,正式將區域經濟學增列為二級學科,蘭州大學也同時獲得區域經濟學博士學位授權,在學科建設上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同年被評定為甘肅省高等學校省級重點學科。
2002年被評定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3年以區域經濟學博士點為基礎,申請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並獲得批准。
2007年順利通過國家重點學科評估。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2001-2005年間,緊密圍繞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在承擔國家研究項目和省部級研究項目方面,都超額完成了預定目標。實際主持國家和省級以上重大科研項目25項,其中有: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專項:西部高寒濕地生態環境恢復機理與安全監控研究(110萬,李自珍等);科技部項目:中國西部省區社會與經濟發展監測研究-甘肅、青海、寧夏項目區調查(340萬,陳文江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西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三農”問題及對策研究(45萬,聶華林等);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西部地區民族經濟發展問題研究(11萬,高新才等);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西北荒漠區綠洲農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重建研究(12萬,李自珍等);國家發改委“十一五”規劃重點招標項目:“十一五”期間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任務及政策取向研究(5萬,高新才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青藏高原草原保護與特色經濟發展研究(15萬,張志良等)。共獲省部級以上獎項總計9項,包括:甘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3項;甘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5項;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黃劍華
院長郭愛君
黨委副書記馮磊
副院長汪曉文
副院長潘永昕
副院長張北斗

學生工作


一、新起點新征程
2011年10月27日9:30,2011年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新起點、新征程”大學生基本技能大賽啟動儀式在天山堂B503舉行。出席本次啟動儀式的有院黨委副書記楊宏庭老師、團委副書記魏敏老師、學生團委副書記強浩桐、學生團委常委劉允、學生會代理主席付仲波、學生會代理副主席孫雯、學生會代理常委丁偉梁、季秋實、於曉倩及2011級全體新生。本次啟動儀式由靳念主持。
啟動儀式上,楊宏庭書記簡要介紹了本次大賽的基本情況。楊書記通過列舉水均益、李陽等從蘭州大學走出的名人事例,告訴我們在蘭州大學新百年的起點上,我們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更要注重鍛煉我們的基本技能,培養我們的基本素質,以便將來更好地對工作支撐,對走向社會有所幫助。他希望同學們能積極參與,在比賽中提高技能,在競爭中磨練自我。最後,主持人介紹了應用文寫作、英語主題演講、硬筆書法、定向越野、綜合技能、計算機應用等六項賽內容及注意事項。並宣布啟動儀式圓滿結束。
啟動儀式結束后,同學們踴躍報名,並稱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可以提升自己的綜合競爭力,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此也希望同學們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能取得好成績,為今後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個人的大學生活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為自己添彩,為學院爭光!
二、“至善”抗爭榮譽而歸
2011年11月13日18:30蘭州大學第十屆“至善杯”人文知識競賽在天山堂C301火熱開展,參加本次活動的有經濟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教育學院、文學院、化學化工院、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共六個學院代表隊。
競賽分為“憶鄉愁訴衷情”、“庄夢蝶玉生香”、“西北望豪情壯”、“術專攻業精守”、“弋瀚海歸拾貝”五個部分。在比賽過程中各個隊伍爭鋒相對,你爭我趕,比分領先隊伍不時替換。我院在比賽中盡顯風采,雖然我院代表隊在第一部分比賽過程中表現不佳,但在接下來的幾輪比賽中,我院代表隊團結協作、密切配合,趕超比分,最終以220分的優秀成績獲得本次競賽的團體第二名,同時我院李逸同學獲得個人“最佳表現”獎。
比賽過程中穿插了一些互動環節,在場同學踴躍參與,現場氣氛因此也一直處於十分歡快的節奏中。每輪比賽后的老師點評也獨具特色,不僅指出了存在錯誤的地方,而且還提出了寶貴的改進建議。
人文知識競賽不僅讓同學們學到很多人文地理知識,同時也豐富了同學們的課餘生活。希望我院同學在今後的生活中多多參與活動,鍛煉頭腦,增長經驗,豐富大學。最後,祝賀本次“至善杯”人文知識競賽活動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