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坪鎮

貴州省湄潭縣茅坪鎮

茅坪鎮位於。76多平方公里。其中苗、土家、布依等少數民族人口佔1/3以上。境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森林覆蓋率達44.6%,無大型工礦且遠離市區,是一個純天然生態樂園。

地理環境


人間仙境 避暑天堂
茅坪鎮,最高峰望鄉台1500米。冬可賞雪,品北國風光;夏可避暑,享田園清涼;看山豈愛平,觀河不喜直。茅坪境內喀斯特地貌發育良好,奇峰異澗比比皆是。天生橋溶洞群為國內罕見,白面水風景區既有廬山瀑布的飄逸灑脫,又有“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幽深險峻。峽谷內暗河交匯、溶洞錯落、飛瀑跌宕、堪稱喀斯特地貌匯聚的寶庫。還有空曠幽深記憶著歷史戰火的白岩洞、歧路迷離的觀山坪、巍峨聳立的石筍峰……讓人流連忘返。望鄉台下的美女曬羞、天鵝抱蛋、空歡喜、一碗井等諸多景點,也大有可觀。
民風淳樸 風情濃郁
茅坪地處偏遠,苗、漢人民世代以農耕為業,未受現代文明的衝擊,因而民風淳樸。苗族人民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也因此得到很好的保護。苗族民間節日眾多,如三月三苗家踩山坪、砍火星、殺圈門豬……歌舞文化與服飾藝術更讓世人矚目。歷史悠久 文化厚重 茅坪地區開發較早,當地肖氏大族的淵源可以追溯到西夏時期。現已發現三處明墓,清朝時期的墓葬群更是隨處可見。曾掌管黔北四十八座寺院的永興寺遺址,肖氏老祖墓,呂遐舜僧人明墓均值得探究。
物產豐厚 政和民樂
茅坪物產豐富,野果王獼猴桃遍山皆是。名貴中藥材水靈芝鹿茸天麻均有出產,首烏、當歸、八爪金龍等上百種中草藥隨處可見;農業主產烤煙,為上海“中華”牌香煙提供原料;茅坪白酒遠銷百里之外,曾一度作為“湄窖”基酒;南江黃羊、波爾山羊、梅花鹿發展很快,已成為周邊種畜基地,肉兔養殖發展方興未艾。

特色產業


烤煙生產

烤煙作為茅坪鎮經濟支柱產業,按照“優化煙區、優化煙地、優化煙農、優化煙基、優化投入、優化考核”的總體思路,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完善設施、提升效率,鞏固規模、專業整合,探索創新、增加收入,推進烤煙產業規模化、規範化、專業化、現代化,打造集生產、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現代煙草農業,凸顯烤煙強鎮亮點,實現烤煙產業持續健康發展。2010年,實現煙地治理4000畝以上,烤煙種植面積8500畝以上,建立標準化基地10個,全部實行集約化、商品化育苗、供苗,提倡大戶種植,100%的地膜覆蓋,全部實施散葉烘烤、砍烤和散葉收購,均價達10元∕斤。

農產品加工

茅坪桂花白酒因酒品純正,香味濃郁而聞名,採用當地優質玉米、高梁、稻穀為主要原料,提取本土水源,經過原料浸泡,高溫蒸煮,曲糖發酵,蒸餾冷卻,陳釀老熟,分級包裝等工藝流程,才成為具有悠久歷史的桂花白酒,產品銷往全縣各大鄉鎮,深受廣大酒類消費者的青睞!

花苗文化

花苗是苗族的一種,俗稱鴉鵲苗或紅頭苗,是因自古來穿戴花俏、言如鳥語而得名。原本有本族簡單字元(文字),皆因花苗先民們長期頻繁遷徙,乃至失傳。由於沒有文字記載,花苗語言文化基本上都是面傳口授,一代傳一代,並且都是單傳。花苗原是我國東部的一支古老民族,約宋、元時期自黃淮流域西遷入四川古藺一帶,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日本侵華期間從湖南移至川黔邊境分為兩支,一支去綦江、桐梓地區,另一支流遷至黔北湄瓮邊界的茅坪一帶(即項目區)定居下來,繁衍至今。
茅坪花苗文化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集中體現為禮俗、婚俗、節俗、喪俗等方面的表現形式。
該地區地處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南端,距縣城47公里,距遵義市105公里,距省會貴陽350公里,縣道黃瓮公路穿越其間。人口1.1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33.6%,少數民族中以花苗為最多,佔80%。
該地區生態環境較好,森林覆蓋率達47%以上。省級風景名勝區百面水天生橋極蘊旅遊、科考價值。天生橋23座明暗相連,譽為舉世罕見,百面水集瀑布、峽谷、溶洞、珍稀植物、動物和田園風光於一體,其中發現的黃杉自然保護區是省內生長面積最集中最多的區域。
該地區氣候宜人,夏季平均氣溫比縣城低5度左右,是較好的天然避暑勝地。
該地區是煙葉大鎮,每年銷售煙葉均在180萬斤以上。近年來,在“增煙、抓畜、促城建、興旅遊”的總體思路指導下,項目區得到可持續發展,民族之間加強了交流,增進了團結,促進了友誼,構建了和諧,實現了經濟增長、社會進步。
茅坪花苗的活動區域主要分佈在項目區的桂花、土槽、地關三村,集中聚居在土槽爛泥溝、水黃坪、地關平順壩(又稱苗寨)、地堯水、桂花小龍等地。該地區的各個區域都有花苗散居。
茅坪花苗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獨有的花苗文化,集中體現在禮俗、婚俗、節俗、喪俗四方面的表現形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