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村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轄村
呼延村歷史悠久,相傳北宋楊家將抗遼時,在太原西山一線駐軍,大將呼延贊的養馬場駐紮在該村,遂以呼延命名該村。現在的呼延村,村中沒有一戶是姓呼延的,王、張、李姓佔據村中人口的80%以上。
主要看點:映山湖、關帝廟、古槐、村委會大院、攀登崛圍山,參觀多福寺。往北即土堂大佛、烈石寒泉等。
映山湖,位於呼延村東,面積45000平方米,映山湖是引汾水而成,湖中水草繁茂,群魚游弋,湖心有島,島上建亭,湖中還可泛舟。映山湖與崛圍山舍利塔相互呼應,正如《呼延村修復映山湖碑記》中所寫:“晨曦崛圍氣象萬千,夕照寶塔,塔影倒湖中,塔似神筆抒天地,湖如墨硯藏龍虎。”映山湖已經成為崛圍山景區不可缺少的景色之一。
春日崛圍山,松柏蒼翠,山桃花、丁香花、薔薇花爭奇鬥豔,從凌霄寶塔下遠眺,田野村落阡陌間,一汪碧玉般的湖水格外奪人眼目,這就是坐落在崛圍山腳下呼延村中的映山湖。湖北岸邊用灌木植就一行大字:“塔似神筆湖是硯,呼延人們創偉業”,每個字佔地20平方米左右。每近黃昏,無風湖水平靜時,崛圍山舍利塔便清晰地倒映在湖水中,成為崛圍山又一景色。
呼延村村中古老的建築當數台、堂、廟、寺為著名。
寺即崛圍寺,建於唐代,規模可觀,香火旺盛。寺旁同代建有龍王廟,龍王廟最引人的是門口的兩個鐵鑄旗杆。旗杆高約15米左右,直徑約半米,每根旗杆鑄有雙龍攀援而上,旗杆底座石有一人多高,近一米見方,桿頂頂端有一個方斗。
龍王廟裡建有鐘鼓樓,鑄鐘一米多高,兩人合抱不住,上面刻有文字和花紋。相傳鑄鐘開光時,有位道士囑咐守廟人,等到子時再敲第一聲鍾。守廟人按捺不住,不到子時便敲響鑄鐘,正好這時道士走到太原城的鐘樓街,鐘聲便只能傳到鐘樓街,本來還可以傳的更遠。呼延鐘聲是太原過去一大景關。與崛圍寺、龍王廟同時建成的還有三座戲台。堂即指觀音堂,供奉觀音菩薩。
呼延村過去是富有之村,土地改革時定為地主成分的人很多,十幾座大戶古宅院還保存幾座。村委會佔的兩進大院,就是清代李姓大戶的當鋪。是村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好的古建築,木雕垂花門、雕刻的梅花、壽桃等圖案仍然清晰可見,青磚牆灰瓦頂完好如初,清代建築風格十分明顯。在村東頭通往崛圍山的道路旁,還有一座關帝廟,歷史也十分悠久,雖然荒蕪但前院、月亮門、二進院中的正殿、廂房等建築保存完好。二進院中心原來有一座亭,只靠四根直徑一米的木柱支撐,木柱之間相距有8米,亭頂檐下掛著鐵鈴,風吹過叮噹叮噹響。這也是呼延村的一大獨特建築。
在村中心即原來龍王廟前,有一株唐槐依然枝葉茂盛,三四個人才能合抱,是太原市現存最古老的槐樹之一。這棵古樹曾經瀕臨枯萎,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有一次天降暴雨,連連下了一天一夜,古槐底部被沖開一個大洞,滿街的雨水往裡灌也不見滿,從此古槐復生繁茂至今。
未來旅遊發展
呼延村人正在植樹造林改善環境,規劃復建古建築,隨著旅遊資源的開發,呼延村將同崛山圍山一道成為太原市的一大旅遊勝地。
每年10月前後這裡都將舉行一年一度的“崛圍紅葉登山攝影節”時間是6月初6。
從下元乘12路公共汽車直達終點就到呼延村,或從勝利橋東汽車總站乘454、835路直達呼延村。
如駕車可沿和平北路一直向北行約20公路左右,可見路西有一座雄偉牌樓,上書“呼延村”大字,進入牌樓前行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