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儀

容儀

容儀,漢語辭彙。

拼音:róng yí

釋義:1、容貌舉止;容貌儀錶。2、禮儀。3、引申為儀仗、隨從。

詳細介紹


出處與詳解
1.容貌舉止;容貌儀錶。
①《漢書·成帝紀贊》:“成帝 善修容儀,升車正立,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臨朝淵嘿,尊嚴若神,可謂穆穆天子之容者矣!”
②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裴令公 有儁容儀,脫冠冕,服麤亂頭,皆好。”
③唐 蔣防 《霍小玉傳》:“其夕,生澣衣沐浴,修飾容儀,喜躍交並,通夕不寐。”
④宋 晏殊 《浣溪沙》詞之六:“淡淡梳粧薄薄衣,天仙模樣好容儀。”
⑤明 李東陽 《序》:“天下之學聖人者,讀其書,法其道,想像其容儀而不可得見。”
⑥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封三娘》:“見一秀才,年可十七八,布袍不飾,而容儀俊偉。”
⑦蘇曼殊 《天涯紅淚記》第一章:“心念此女肝膽照人,一如其父,匪但容儀佳也。”
《戒本疏》卷一下:“行善所及,各有憲章,名威儀也。威謂容儀可觀,儀謂軌度格物。”
2.禮儀。
①漢 賈誼 《新書·輔佐》:“典方典容儀,以掌諸侯、遠方之君。”
②漢 徐幹 《中論·務本》:“下及 昭公 亦善有容儀之習,以亟其朝 晉 也,自郊勞至於贈賄,禮無違者。”
3.引申為儀仗、隨從。
《周書·儒林傳·樂遜》:“比來富貴之家,為意稍廣,無不資裝婢隸,作車后容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