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山

中國4A級景區

卦山位於交城縣城北3公里處,卦山因群峰環列形同卦象而得名,位於呂梁山東麓,距太原約67公里。滿山的松柏樹千姿百態,終年常青,有許多神秘的民間傳說,被道家視為天然道場,文化積蘊深厚。有創建於唐貞觀元年(627年)的天寧寺、鑄鐵碑、毗盧閣、唐槐等景點。是融自然風光和千年古剎為一體的三晉旅遊景點。宋代書畫家米芾將它躋身於三山五嶽的行列,稱譽為“第一山”。

2020年2月,為感恩抗擊新冠肺炎的廣大醫務工作者,景區自恢復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醫護人員免費開放。

建設背景


卦山
卦山
卦山因山的形狀酷似八卦而得名。這裡八峰聳峙,層巒疊嶂,古柏參天。古柏為卦山的一大奇觀,其樹形怪異,趣味橫生,別有風韻。卦山是融自然風光和千年古剎為一體的三晉旅遊景點。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參天、寺宇巍峨、華嚴道場而早在唐代就聞名遐邇。宋代書畫家米芾將它躋身於三山五嶽的行列,稱譽為“第一山”。清代,曾有人將“黃山之松、卦山之柏、雲棲之竹”列為華夏樹木奇觀。卦山古柏紮根於懸崖絕壁,鑽岩抱石,姿態各異,有龍抓柏、牛頭柏、連理柏、文武柏等,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古往今來流傳有許多神秘美妙的神話傳說。有北方罕見的龍堂寺天然溶洞怪石嶙嶙,形態萬千。始建於唐代的古建築天寧寺古香古色,耐人尋味。

歷史沿革


天寧寺創建於唐貞觀元年(627年),是卦山諸多寺廟中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相傳中國佛教華嚴宗初祖法順(亦稱杜順)(557-640年)曾在此山講經說法而建寺,又因為有太原節度使李說夫婦的捐助擴建而成為唐代華嚴宗巨剎。
明清時代,又增建了聖母廟、卦山書院、朱公祠等,殿堂樓閣,鱗次櫛比,成為規模宏偉的古建築群。卦山山峰聳峙,層巒迭嶂,古柏蒼翠,千姿百態,襯托出古寧寺幽雅風姿。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創建,后經歷代擴建與重修,現存建築多為明清遺構。山門內兩廊有古唐碑、明鐵碑、歷代重修碑,書法或蒼勁挺拔,或飽滿穩健,功力頗深。
卦山
卦山
卦山天寧寺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每年大年三十,交城附近的老百姓便會尋蹤而至,去聆聽寺內零點的鐘聲響起。當宏亮的鐘聲伴隨著風過松林的濤聲,在山間此起彼伏地傳遞時,早早趕來的人們便會紛紛燒上新年的第一炷香,在送走既往的一年的同時,祈禱新的一年裡全家幸福平安。大年初一這一天,天寧寺全天開放,迎接從四面八方湧來的善男信女與觀光者,跑步上山參拜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山上山下熱鬧非凡。

文化活動


民間傳說

卦山
卦山
在天寧寺東的山巔,有一處非常肅穆,幽靜之所,這裡墓塔林立,是卦山歷代高僧圓寂之後的安息之所。在此遠眺,整個卦山全貌一覽無餘,只見卦山漫山遍野的松柏,軀幹扭曲,樹身南傾,萬株皆同,為什麼這裡的松柏如此之多又如此神奇呢?這裡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上天之神,把一聚寶盆賜與了一個終年辛勞的牧童,但是被貪婪的財主得知,千方百計地想據為已有,牧童怕聚寶盆落人財主之手,貽害百姓,便把它埋在了卦山之中,並以扭曲的樹榦為標誌,但消息還是讓貪婪的財主知道了,財主決定第二天進山盜寶,町是,一夜之間,漫山的古柏軀幹盡皆扭曲,樹葉同向南指,財主難辨真偽,盜寶未成,只好悻悻而歸。從此,漫山遍野扭曲的松柏便成為“卦山一絕”。

自然資源


卦山古柏千姿百態,細心的人可以觀察到,古柏的扭曲全都是指向同一方向的。這些古柏被譽為“卦山一絕”。

七星柏

主桿分5枝,好似舉手迎客,因主幹上有7個孔洞,所以稱“七星柏”。

虎頭柏

樹榦上有一個瘤球,形似虎頭俯瞰來往遊客,故名。

牛頭柏

根部樹圍1.07米,該樹西南裸露著樹根,形似牛頭,雙角彎曲有致,門面廣闊扁平,朗目微睜,其頭圓乎乎、胖墩墩、毛茸茸,悠然處得憨態可掬。

繡球柏

樹主幹7米處分3枝呈傘狀直上,主幹距地面2.1米處生繡球花似菌球,樹冠下有繡球怒放,繡球上有傘形樹冠,人稱“繡球柏”。

龍爪柏

因裸露根而得名,主幹距地面2米處,裸露著五條主根如巨龍之爪,牢牢地攀扶在地上。

鋼鞭柏

形似無皮槁木而未枯,頂端有枝尺余,茂葉猶生。主:於禿兀,出地面即水平逆時針旋轉扭紋赫然,一扭到頂,形似鋼鞭,昂然挺立。

主要景觀


卦山屬呂梁山一支脈,此地八峰聳峙,因其山的形狀酷似“八卦”而得名。山上有天寧寺、書院、朱公祠、關帝廟、三教堂、文星閣等構成的建築群。這裡峰巒疊嶂,古柏參天,天寧寺等眾多的古建築與卦山古柏交相輝映,每年都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遊客。

天寧寺

卦山古圖(清光緒八年《交城縣誌》)
卦山古圖(清光緒八年《交城縣誌》)
在沿山路上山途中,有一小亭,造型精巧,別緻,色彩古樸典雅,古稱“環翠亭”,俗稱“半道亭”,為遊客小憩之所。沿著進山的公路前行,可以看到卦山古剎天寧寺,天寧寺創建於唐貞觀元年(627年),最先開鑿石佛堂石佛,相傳有印度僧人“華嚴法師”在此講經說法。貞元二年(786年),河東節度使李說夫婦捐贈巨資擴建天寧寺,使其成為千年的華嚴宗名剎。
天寧寺歷代都曾加以修建,現存殿廟多為明、清所建。天寧寺內,前、后、中三處院落由低到高順次排列。前院,有東廂、西廂、千佛閣。千佛閣建於院中央,宋代結構,明代重建,清代重修,上層有扶護欄天寧寺內,有明代鐵鐘、鐵碑、石碑,還有唐、宋、元、明、清歷代重重建的天寧寺記。1977年,趙朴初游卦山時所作“黛色參天多古柏,崇樓峻閣莊嚴”的親筆,為卦山天寧寺增添了色彩。
卦山天寧寺毗盧閣
卦山天寧寺毗盧閣
毗盧閣,是寺內最高的重檐三層高閣。登閣俯視,院內地藏殿、藏經樓、卦山書院、朱公祠、娘娘廟歷歷在目,月門幽深,角鈴叮噹,別有情趣;汾河灣、晉陽川盡入眼帘,汾水如帶,良田似錦,美如畫卷。
一入天寧寺山門,只見山門檐檁之下懸有宋代書法大家米芾手跡“第一山”橫匾,字跡蒼勁有力,有副楹聯上所書之“坎象至高,山位表陰陽之度;佛乘最妙,四諦斷生滅之疑”是卦山名勝古迹的高度概括。在兩廊是古唐碑、明鐵碑、歷代重修碑等。其中的明代鐵碑,碑身碑座是一體的,這種碑身與碑座用鐵一起澆鑄而成的碑刻,在中國的碑記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其碑文或蒼勁挺拔,或飽滿穩健,功力頗深,是碑刻中的稀世珍品。
越過山門,正面便是千佛閣,高二層,閣內是元朝鑄造的三尊鐵佛,高6米,每尊佛像旁又有六尊鐵鑄和尚相侍,高約2米。在千佛閣四壁上可以看到有兩層木閣,原來在每閣中都有風格迥異、做工精巧的大小坐佛各一尊,大者如成人,小者不盈尺,可惜早巳毀壞了。
穿過千佛閣下的“龍雲虎風”洞,便進入了中院,中院開朗寬闊,正北月台之上,有亭式琉璃薰爐一對,正中八卦石周圍雕有暗八仙圖案,乃匠人想象豐富之傑作。正面即為大佛殿,在大佛殿正面的匾額上“佛教之宗”四個大字金光閃閃,筆力雄健,氣度雍容。殿前八角石檐柱是北方古建築粗獷雄偉風格的具體表現。柱下以青獅、白象,朝天吼為柱礎,雕刻精細,巧奪天工。
卦山
卦山
大殿旁這一建築,名曰“虛堂”,斗拱飛檐,五脊六獸,雄偉壯觀。虛堂的右邊有一座明代大鐵鐘,聲音可達幾十裡外。繞殿沿石磴而上,就可以達到重檐三層的毗盧閣,這是天寧寺的最高建築,重建於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重檐歇山頂,閣體明三暗二層,下面四面檐柱,中層四面圍欄,閣內上下層置木樓板,有木樓梯可登,閣頂絞龍吻高達2米。上通下達,亭閣玲瓏,迴廊曲折。

石佛堂

過毗盧閣,穿過柏樹林,沿4闐余石階拾級而上,是卦山最早建築石佛堂,內外兩進院落,里院正殿為“寶燈王佛殿”,殿中有高達5米的唐代圓雕石佛,石佛雙目低垂,面含微笑,形態逼真,為中國唐代石雕精品。兩側觀音、文殊、普賢、地藏四大菩薩脅侍左右,儀態端莊。殿前古柏上雕有一座精細的殿宇式佛龕,別緻雅靜,較為罕見。

書院

在天寧寺前的卧龍崗上,有清代所建的“卦山書院”,為文人學士講學之所,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

朱公祠

天寧寺的左側為朱公祠,是為紀念山西布政使朱硅而建的。在清乾隆年間,因寺院的產權和資金問題,縣令庄繩祖與縣民發生了糾紛,時任山西布政使的朱硅派太原知府前往調查勘驗,使官司得以明斷。交城縣的百姓為紀念他的這一功德,專修了這座祠堂。

聖母廟

朱公祠的左隅為聖母廟,廟分前後兩進院,前有樂台,每年五月初五,這裡都要舉行盛大的卦山廟會,樂台便是當地人自娛自樂的集會場所。

三教堂

在卦山有一處較為獨特的廟宇“三教堂”,顧名思義佛、儒、道三種宗教共聚一廟,堂內供奉著釋迦牟尼、孔子、老子的塑像,反映了山西古老黃土文化博大寬廣的包容性,為他處所少見。

旅遊信息


交通

自駕: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

免費政策

2020年2月,為感恩抗擊新冠肺炎的廣大醫務工作者,卦山景區自恢復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醫護人員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