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霞庄
中國歷史遺跡
村中的趙姓人家系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胞弟魏王趙匡美的後裔。趙家莊開挖的一條風景旖旎的護庄河,顯得獨具特色。清道光年間(1821——1850),十世祖趙意鄉八傳維茂與堂兄維定,分別在蘇、杭、汴梁等地從事茶葉生意和在粵西地區從事中藥材貿易,經過數年的辛勤努力,他們發了家。維茂跟隨父親趙若鵾(kūn),帶著家眷從南邊里遷居,在80多畝新墾圍基上建了三間夯土房(因而得村名“新圍”)定居。由於趙家莊地處霞山的北麓,常有霞霧環繞於樹林上空而被認為有祥瑞之意,因此也稱它接霞庄。到光緒中期,它已頗具規模,繁衍成非常繁榮的村莊了。庄內亭台樓閣,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綠樹成蔭,有如“紅樓夢”中榮國府大觀園。庄內居住的全是趙氏一族,因而得名“趙家莊”。
這裡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四季如春,河涌縱橫交錯,宜耕宜漁,宜居之地。庄村人傑地靈,歷代名人眾多,僅在朝廷為官的就有10多人,還有民國時當過南門鄉鄉長的趙孟康和中山八區黨部書記、中山縣議員兼和風書院院長的趙德濃等。
趙家莊人以經商發家並穩定根基,積聚了雄厚財富,加之有人在朝為官,如當時的廣西巡撫黃槐森就是該庄族人的親家,可謂財雄勢大,繁盛景象雄極了數十年。“趙家莊企倒香山縣衙”這一俗話一直流傳至今,足見其當時影響力之大。到清末民初,由於晚輩不思進取,坐吃山空,社會又動蕩不安,家族開始衰落。之後遇上日寇侵華,庄村被燒,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慶幸的是,趙家莊雖幾經滄桑,仍存古屋14座,建築面積7千多平方米,其基本面貌仍得以保存,莊園景色,包括舊屋、圍基、子孫塘、護庄河等仍清晰可見
接霞庄
庄村風景,引人入勝
接霞庄
大屋一連三間,也有一連四間、五間的同一式的一廳兩房。前座有擋中門,有廂房和後花園,每兩座建有一條青雲巷,並有閘門。
越過相隔的石板街,便是坐北向南一廳兩房的書房、畫廊。曾經的滿腹經綸,詩情畫意,瞬間已成為靜止的悠遠懷想,徒留空宅引人遐思。門前院子是花廳,背後是花地,中間一條一米寬的跑馬石路。一條石板街橫貫全庄,當人們遊走於望不到盡頭的漫漫長道,感受著遠古和現實,別有一番滋味。
庄內原有一片佔地面積880平方米的荷花池,池中有涼亭,有一艘長13.2米、寬6.6米的石彩簾船,船身用石砌成,船面砌以青磚。船的兩邊有分別通往涼亭和花圃的九曲石橋,供莊上人家登船避暑,賞玩荷花。橋的一邊通向花園的“花徑”,一邊通向文館。走過一條長100多米的幽幽竹徑,便可到達花園,園中有各種盆栽,花繁葉茂,如若興起閑情雅緻,可移步文館,那是供莊上人家學習文化的地方。文館前座建有四所房間,中間一個大天階,後座也建有四所房間。文館的對面建有武館,模型和文館一樣,是學習武功的地方,所有建築物都是磚瓦杉木結構。庄后是一片葵林,金燦燦的花叢與近處的草木、遠處的青山相映成趣,景色宜人。
古屋探密,別樣風景
接霞庄
護庄河,詩情畫意
接霞庄
石板街,悠悠古道
接霞庄
石板街興建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由南門趙氏十八世祖維茂從原居地南邊里黃牛山(地名)遷居開闢新村場時,建造十年時間而成。
如此精緻的石板街,伴隨著趙家莊度過了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從村莊的一頭,邁出或沉重或蜻蜓點水般的步伐,想象雕刻在石板間歲月久遠的文字,一路悠然沉思,遊覽青磚瓦房的同時,感悟繁華的真實與虛無。
“奉天誥命”碑
雜草叢中,散落著枯枝敗葉,與周圍鮮活的綠色植物形成強烈的反差,四周掩映的山林讓這裡顯得格外幽靜。兩座顯眼的石碑呈現出古樸與典雅,彰顯著逝去的繁華與落寞。
這兩座,就是在趙家莊內存放著的“奉天誥命”碑。“奉天誥命”是皇帝的一種行文格式,即《聖旨》。奉天,即奉天承運,尊奉上天承襲正運——封建皇帝把自己說成是奉上天之命來統治老百姓的。誥命,皇帝給臣子封爵用的命令。
接霞庄
“梧軒趙氏家塾”匾額
“梧軒趙氏家塾”匾額現在趙家莊一水閘處,刻石年代未詳。它是用花崗岩製成的石匾,長320厘米,寬72厘米,行楷額文陰刻“梧軒趙氏家塾”,每個字長、寬均約54厘米。匾額中提到的趙梧軒,字朝錦,名若鸞,是趙家莊創始人維茂的生父,約生活於清代乾隆末至道光年間(1790——1850)。銜稱貽贈儒林郎,晉封道奉大夫,候選內部郎中加五級。
祭祀活動
接霞庄
庄村凡有喜事,均由德高望眾的族中老人主持召集全庄的人集中祠堂舉辦儀式慶賀,場面熱鬧隆重。每次儀式在結束前,都會向全庄人進行“不愁子弟牛頭褲,最怕兒孫燕尾鞋”的訓導。“牛頭褲”指一般農家所做的粗布褲,代表勤勞、刻苦、節儉的正面形象。而“燕尾鞋”是鞋後跟部已經嚴重磨損,尾部叉開像燕子的尾巴的爛鞋的“美稱”,影射的是一個沒落子弟的負面形象。寓意為不要怕窮,最怕好吃懶做,勸誡人們艱苦樸素,不可奢侈浪費。
祭祀活動不僅是該庄的重大慶典活動,而且成為凝聚全庄人的重要舉措。
放炮山
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全族人圍在祠堂前面,開始一年一度的活動——放炮山。每一年放炮山都會經歷一番激烈的“爭奪”,村人爭先恐後地都希望把炮膽接下,因為誰能把炮膽接下,就由誰將炮膽拿回家中,供奉先祖,如此求得合家安康、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次年的元宵節,再將炮膽拿出來,由此延續。
晚上,村中的老老少少都趕來湊熱鬧,大人們也停下手頭的忙活,來爭個好彩頭。放炮山前,鼓樂齊鳴,並燃燒鞭炮,在一聲炮響后,炮膽直衝雲霄。這時往往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待炮膽降落,人們立即跑向炮膽降落地,爭相接炮膽。放炮的數量是沒有固定的,有時放十多個,有時放幾十個,但放到第五個時,人們無需相爭,用競投的辦法,誰出的價錢高,誰就投得炮膽。炮膽競投的款項全部用於購買煙花炮竹在祠堂門前燃燒,再在全庄族人的陪同下,敲鑼打鼓,由得標人拿著炮膽繞村莊走一周,然後送回家中。
趙家莊放炮山的習俗,沿襲了多年,在熱熱鬧鬧的慶賀聲中,族人的團結和諧得到了有效的維繫。
“鬧新娘”
鬧新娘,也稱鬧新房,在過去是斗門地區青年男女結婚的習俗。新婚當晚,新郎會約上十個八個知己到新房,以文明不俗的形式熱鬧一番,有時會一連熱鬧兩三晚。南門趙家莊的這一習俗展現了別具一格的風采,不僅增添了喜慶的氛圍,也彰顯了新人的閑情雅緻。
在趙家莊,流傳著這麼一件“鬧新娘”的趣事。趙十叔(趙向榮七子)要迎娶新會城的才女陳梨香(別名花影)為妻。新婚“鬧新娘”的時候,新郎的好友們知道新娘是才女,有意試探她的才學。有人出了上聯:“風送梨香過別縣”,陳梨香稍思一會回了下聯:“月移花影到新圍”,在場的好友見她文才如此敏捷了得,一時面面相覷。他們唯恐被新娘回敬一聯對不出失了體面,即派人到本村私塾請趙杏樓老師前來應對。趙老師到來,了解一下新娘的情況后,便贈了一聯給新娘:“陳氏姑娘,側耳向東,且聽鳳凰之笛。”新娘想了一想回答說:“趙家公子,肖頭走北,聊射孔雀之屏。”新娘見老師一表斯文,談吐不俗,隨即出一聯贊他:“杏子老而蒼,果是含華兼佩實。”趙老師見新娘美若仙女,人如“道韞”(東晉名士謝安的侄女,很有才華),於是回贊下聯:“梨花嬌且白,豈真有色而無香。”
新娘過門的第二天早上,尊長輩有取檳榔的俗例。當梨香端上檳榔時,家翁趙向榮手執檳榔,口出一聯:“鴛鴦比翼”,新娘衝口而出:“鴻雁離群”,趙向榮認為“離群”不吉祥,改為“埋群”(“埋群”為斗門方言,為“和群”之意)。
趙十叔娶新娘、鬧新娘,文明有禮、充滿詩情畫意,廣為傳頌。
煮菜茶
農曆正月十三“正誕晚”煮菜茶。在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到冬種田中收集各種各樣的蔬菜,放些茶葉一起煮熟。香飄四溢的菜茶煮好之後,一家人圍坐在桌邊開開心心地吃“菜茶”,小朋友加上幾根蔥,比喻讀書“通疏”(聰明)。為何吃採茶呢?一是春節時吃肉食肥膩的東西多了,吃了多種蔬菜煮成的菜茶就可清腸胃,保健康;二是表示冬種蔬菜收成好。
偷菜節
偷菜節,通常是農曆正月十三,寓意是吉祥如意。這也是煮菜茶時的另一習俗。正月十三那天,未婚女子去田野偷八九樣菜,把菜放在一起煮,和未婚男子聚在一起吃。偷菜被人發現被罵是好事,罵得越凶就越吉利。因此,不論是哪家的菜被人“偷”了,人家不但不生氣,反而覺得這是個好兆頭,非常吉利。
開燈
農曆正月十三“正誕晚”,在趙家莊還有一習俗,就是凡新近添男丁的家庭,都拿一盞花燈到祠堂祀祖,祈求新的一年丁財兩旺,也叫“開燈”。
鑼鼓櫃
穿上節日的盛裝,演奏拿手的曲目,開鑼擊鼓源於本土的儀軌招式,急弦慢管抒發久違的音韻鄉情。
趙少甫家被日軍燒毀前後
一進入趙家莊,就看見左邊—片空地上種著竹子與果樹,這原是1940年時任南門鄉長趙少甫的—間300多平方米的大屋,1941年初被日軍燒毀。
1940年,國民黨中山八區第七戰區抗日游擊司令袁帶主力130多人駐紮在該庄崇基堂(趙氏家塾),一位姓鄭的參謀長是趙少甫的堂內弟,袁帶通過八區政府租了他300平方米的大屋作為司令公館。1941年2月9日,日軍從大赤坎入侵斗門墟時進入趙家莊,把司令公館燒毀,幸無人員傷亡。原來是因為在2月7日,日軍登陸大赤坎后的第二天,袁帶司令知道日軍會進犯斗門墟,130多駐軍連同村民一起撤退到新會梅閣。趙少甫看見家園盡毀,到八區政府告狀,說自己的房屋若不是區政府出面租給袁帶作公館,就不會被日軍燒毀,要求八區政府賠償,區政府作了補償。之後趙少甫一直沒有重修被燒毀的房屋,後人便種上竹子和果樹。
趙家莊企倒香山縣衙
趙向榮是趙家莊的開建者維茂第二子,庄中人尊稱“向榮魚”(“魚”是斗門方言“第二”的口音),約生活於清道光至光緒年間(1821—1908),是特授海防軍民府,以雙月選用奉旨賞戴花翎。在維茂四個兒子(長子臨冠而逝)中,向榮是個強者,是莊裡的大當家。
趙向榮與父親一起恃官場勢力拚搏於商場,家財萬貫。他們在斗門地區共購置了7000多畝地,包括承包所有的海灘,從政府中拿到了“灘照”(灘照比地契更大,地契有範圍,而灘照是沒有地界的)。把村莊建成全封閉式的有如榮國府大觀園景觀的莊園。他財雄勢大,顯赫一方,連縣衙也怕他幾分。“趙家莊企倒香山縣衙”這一俗語在當地附近一直流傳至今(“企倒”是斗門土音,是“壓倒”之意。)。
向榮二在廣州、佛山等地從事藥材、銀號、金飾等生意。一次,他在廣州“封河”三天(所謂“河”是指當時的娛樂場所),包用全城娛樂場所,請上流人物到“河”中作客,期間結識了廣州協台曾望顏的第四公子。一次在荔熟蟬鳴時,新上任的香山縣衙到該庄作客,向榮二在文館接待他。縣衙有幾個隨從到庄內果園摘荔枝吃,被年少氣盛的向榮四弟寵榮在武館練功時看見,即把一隨從從樹上拉下來,剪了他的辮尾。當時剪了衙中人員的辮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屬反叛,是要砍頭的。隨從即向縣衙報告了此事,向榮二聽到非常害怕,嚴斥了小弟一頓,並要其向縣衙道歉。正同在文館做客的廣州協台曾四公子得知此事後,叫向榮二不要理會他。在場的縣衙聽到也有點怕,不知這人為何口氣這麼大,是何等人也?隨即生氣地走了,並說要告到省城去。曾四公子當即親自寫了一封信,叫向榮二立即派人乘快船連夜趕到廣州,把信交給其父親。信中寫香山縣衙如何在斗門勒索著名人士、貪污受賂等言語。曾望顏見信后立即傳令把香山縣衙撤職。當時香山縣衙狀紙還未到廣州,自己已被罷職了。所謂“趙家莊企倒香山縣衙”緣於此。
趙家莊趙德燊“倒蔣”記
趙家莊的石板街北面,原為趙氏家族的工人房,後來有些族人的妾也居住在裡面。寫著“社會主義文化室”的房屋原為趙德燊(shēn)居住。趙德燊是南門村趙家莊趙向榮的曾孫,民國初年是香山警官學校畢業生,歷任省城警區員。1936年,陳濟棠連同李宗仁、白崇禧以抗日為名,發動了反蔣的“兩廣事變”。時任團長的趙德燊,親自從廣州帶兩個團的軍隊到京城參與“倒蔣”,圍攻南京總統府,企圖迫使蔣介石承認兩廣獨立,期間被扣押。其父親趙筆峰知道此事後,即請求吳鐵城(吳是蔣介石的朋友,也是趙筆峰的同學)找蔣求情,蔣介石看在朋友面上,也知道趙德燊這人不尋常,是個可用之才,就釋放了他。當時蔣介石還笑著拍拍趙德燊的肩膀連聲稱讚說:好膽色,好膽色!跟我干。
抗戰勝利后,中央政府派趙德燊到山西任接收專員,后因犯錯被免職,回中山石岐被一同學安排在下柵海關當關長,之後回家終老。
詩詞對聯
接霞庄絕句一首趙富崇
富甲南門一代雄,繁華轉瞬卻成空。
如今只有環庄水,曾識艱辛創業翁。
接霞庄律詩六首趙德春
一、
宛若離塵別一天,林環水繞類桃源。
朱門廣廈盤盤矗①,白石長衢直直牽。
花圃玉欄修竹徑,荷池暖閣採蓮船②。
畫堂燈飾描宮樣,瑞幕流蘇錦地氈。
二、
勢大財雄通兩廣,官聯刑部主郎中。
豪門貴胄承青眼,府署縣衙獻諂容。
百頃良田開偉業,獨家商號顯雄風。
嘔心瀝血崇基③建,為保榮華代代紅。
三、
竟與紅樓夢境同,豪門子弟半昏庸。
盆花不逮牆花艷,家酒奚如肄酒濃。
喝雉呼盧④無晝夜,橫床直竹吹芙蓉⑤。
遽憐一代繁華史,問跡尋蹤十九空。
四、
滄海桑田境已遷,幽懷猶自憶當年。
庄前隴畝盈眸綠,庄后霞山樹接天。
水碧魚肥撩指動⑥,花香鳥語促人眠。
而今水污山林毀,賞鳥垂桿已絕緣。
五、
衰微國運語難詳,賭毒公行事可傷。
軍閥割據聯盜匪,列強刀俎我羔羊。
倭奴踐踏山河碎,“鬥爭”連綿物力傷。
幾許山墳埋餓殍,式微何責接霞庄。
六、
山重水複路崔巍,恥作窮途阮籍⑦哀。
迎客榕榆仍舞鳳,接霞子弟豈駑駘。
時窮且作拂塵帚,世盛當成奪穎⑧椎。
建設藍圖剛繪就,瓊樓簇簇倚雲栽。
註:①盤盤矗——(阿房宮賦:盤盤焉,囷囷焉……)形容樓房重重疊疊。
②採蓮船——在荷池中用磚石建成船樣的建築物。
③崇基——崇基堂,趙家莊內的一座宏偉的大祠堂,毀於1957年。
④喝雉呼盧——賭博擲色,黑為雉,紅為盧,盧勝。
⑤芙蓉——鴉片,古叫“芙蓉膏”。
⑥撩指動——也稱食指動,預示今天有口福。
⑦阮籍——晉朝阮籍,每驅車入山,路盡則大哭而歸日:“吾道窮矣”。
⑧奪穎——毛遂(戰國晚期人):“果若在囊中,早已奪穎而出矣。”
人物介紹:
趙富崇,珠海市斗門區南門村中心裡人,黃楊詩室創始人,今已逝。
趙德春,珠海市斗門區南門趙家莊人,現年91歲,退休教師。
趙承華,珠海市斗門區南門村人,現年73歲,當過教師,今退休。
訪村手記
探尋古村落,我們且行且思。古老與現實的碰撞,並不會磨滅了逝去的記憶。有感於庄人自覺保護古屋的意識,庄內的古屋與庄外的新房形成鮮明的古今對比。如今,看著這遺韻風骨,感嘆深厚的情感積澱,這是對先祖的尊崇,對根的追溯。
根據趙家莊的傳統習俗,村民有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和四月初八都要食用雞屎藤餅和艾餅的風俗,因為這段時間雞屎藤和艾草都是嫩葉生長的時候,最適合採摘做餅。
雞屎藤是一種植物,這種植物在中藥中也常使用,有清熱解毒、養血保胃之功效。做雞屎藤餅的時候要摘下葉子洗乾淨剁爛用水煮開,放涼后加入糯米粉適量搓均勻。肥豬肉煮熟切成一塊塊,用白砂糖腌製成餡料放入糯米粉中包好,用餅模做成餅,上籠蒸熟,就可以食用了。
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趙家莊艾餅的艾葉原料分兩種,一種是田艾,田艾用的是艾草,另一種是火艾。采艾草的時候要嫩葉,煮開后清洗多次乾淨后剁爛,放在大鍋里加紅糖適量再煮,煮好後放涼加糯米粉搓均勻,配上餡料(餡料有兩種,肥豬肉煮熟切成一塊塊,用白砂糖腌製成或白砂糖、花生、芝麻磨爛)用餅模做成餅,上籠蒸熟,就可以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