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山

位於山東日照市嵐山區的山

聖公山,坐落於日照市嵐山區境內西南部,西與莒南縣相連,略作東西走向,海拔295.7米。

歷史沿革


碑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人傑地靈,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
早在2000多年前,被孔子尊稱為老師的項橐就出生在聖公山下,小聖人三難孔子的故事,婦孺皆知,《三字經》上也留有“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的記述。
新文化革命時期,民主進步人士王冠三在家鄉王家莊創辦時為日照南部第一所新式學校——“冠三小學”,揭開了日照新文化運動的序幕。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是濱海根據地的游擊區。
聖公山
聖公山
碑廓鎮駐地曾是八路軍山東軍區機關和一一五師師部駐地,羅榮桓、肖華、谷牧等首長就在這裡工作戰鬥過。
碑廓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自然景觀別具情調。這裡地處沿海,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溫度12.6℃,年平均濕度大於72%,年降水量868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北有秀美群峰,南有萬畝沃野。遠古的傳說增添了聖公山的靈性,動人的故事描繪了綉針河的神韻。聖公廟、香塔寺遺跡,羅榮桓軍事指揮所,綉針河綠色長廊,江北第一毛竹園,以及農業科技示範園、茶菜桑萬畝特色高效農業,構成了人們觀光旅遊、度假休閑的理想去處。

主要景觀


聖公廟前有聖公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在此修建一座小一型水庫,庫容90萬立方米。聖公廟依山傍水,巍巍壯觀。聖公山有著豐厚的林草植被、蔥綠的松林和刺槐,山周圍到處都是成片的果園、茶園,每有山風掠過,林濤涌動,綠波漫卷,陣陣松香、茶香令人心曠神怡。春夏之季,山坡上蒿草青青,紅、白、藍、黃、紫各種野花爭芳鬥麗,野菊花、蒲公英、旱蓮草、仙鶴草白頭翁野百合、枸杞子、舒筋龍等名貴藥材漫山遍野,既有山野情趣,又有經濟價值。成群結隊的灰喜鵲、大山鵑、杜鵑、貓頭鷹、黃金鵲等森林衛士忠實的保護著這片綠色的海洋。聖公山水源充足,逢大旱之年也流水不斷,洇潤四方。山、林、鳥、林相互依存,休棲與共,構成這一方青山巍巍、綠水悠悠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
聖公山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夏常青,是旅遊觀光的理想去處。
峰頂觀覽
聖公山主峰,峰頂寬暢而平坦,有幾十畝地大的面積,難怪一開始聖公廟建在山頂。
遊人登臨山頂,猶入仙境,登山之累,頓時全無,或嬉戲、或耍鬧,會忘掉一切疲勞。往東過遠眺,可見白帆點點,千帆競渡,群山、孤島、船舶、海浪、矗立的吊車、停泊著巨輪的碼頭、飛奔的火車、三木廠區大煙囪、林立的高樓、碑廓科技示範園的蔬菜大棚……向南望,聖公湖就像一輪明鏡,巨碑公路好像一條長辮子從山腳下延伸,縱橫的“村村通”公路像一條條白綢,綉針河像一條彩帶,圍在少女的脖頸上,彎溝河像利劍劃破萬畝湖,桑園、葡萄園、茶園、板栗園、果園盡收眼底,好似一幅美麗的水墨丹青畫,不管是遠眺還是近觀,都可以看到一幅完整的嵐山美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