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山區
山東省日照市轄區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地處魯東南,東臨黃海,西鄰莒南縣、莒縣,北連日照市東港區,南接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海岸線總長25公里,總面積778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嵐山區常住人口為379308人。
2004年9月國務院批准,設立港口新區嵐山,即成為日照市(新興港口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城市)的城市副中心、臨港工業基地。
嵐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曾為紀國的都城紀鄣。中國儒家至聖先師孔子曾在這裡拜項橐(後人稱為“聖公”)為師,《三字經》記載“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嵐山區政府駐地安東衛設立於明洪武17年(公元1384年),時與天津衛、威海衛、靈山衛齊名,是當時全國“四大名衛”之一。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2020年6月30日,列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嵐山區
1993年6月,經省委、省政府同意,市委、市政府在嵐山開發區的基礎上,設立了嵐山工委、辦事處,獨立行使區縣級管理職能。面積759平方千米,人口41.36萬,其中城市人口7萬。
2004年9月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4]71號):設立日照市嵐山區。將日照市東港區的嵐山頭、安東衛2個街道和虎山、碑廓、黃墩、后村、高興、巨峰6個鎮劃歸嵐山區管轄。嵐山區人民政府駐嵐山路。12月,嵐山區掛牌成立。
嵐山區
嵐山區
境內主要河流有巨峰河、綉針河、龍王河、黃墩河等。巨峰河源於境內甲子山南麓,全長25公里,流經嵐山境內12.5公里,在東港區濤雒鎮入海;綉針河源於莒南縣大山,全長46公里,流經嵐山境內23公里,在安東衛街道狄水村西南入海;黃墩河源於甲子山北麓,在嵐山境內蜿蜒25公里進入莒縣境內;龍王河源於境內大旺山,全長16.7公里,在虎山鎮韓家營子處入海。境內甲子山疊嶂矗霄,噴秀吐艷,主峰海拔480米。北垛山端莊雄偉,冠於群山,主峰海拔515米。阿掖山主峰老爺頂海拔314.8米。
嵐山區
全區土地總面積114.9萬畝,其中耕地49萬畝,佔42.47%;園地12.4萬畝,佔10.78%;林地17.8萬畝,佔15.53%;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3.6萬畝,佔11.85%;交通用地11.2萬畝,佔0.97%;水域6.4萬畝,佔5.56%;未利用土地2.6萬畝,佔2.25%。
嵐山區
嵐山林業資源豐富,林地總面積36.6萬畝,其中,生態林16.1萬畝,佔44%;經濟林13.7萬畝,佔37.5%。全區森林覆蓋率33%。
嵐山生物資源豐富,林木樹種繁多,共有67科、385種新農村(品種);葯類植物豐富,共有122科400餘種,普遍應用的就有40科90種。
截止2009年12月底,嵐山區總人口為4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4萬人,共出生3783人,死亡2888人,凈增長89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1‰,同比下降了0.26個千分點,全區同比少出生165人。出生人口中,男孩1973人,女孩1810人,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9.01。
2018年末,嵐山區戶籍總人口43.58萬人,比2017年末增加0.3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99萬人。人口出生率13.57‰,人口死亡率5.85‰,人口自然增長率7.72‰。
2021年6月18日,日照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嵐山區常住人口為379308人。
嵐山區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1.52億元、同比增長8.4%,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7.6:61.4:3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2.5億元、增長7.6%,地方財政收入20.82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50.82億元、增長15.9%,進出口總值86.91億美元、增長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78元、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14123元、增長11.8%
2018年,嵐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10.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同比,下同)10.2%,增幅居全省前列,高於全市2.9個百分點,總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8.48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353.28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208.46億元,增長11.4%。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7.9:57.9:34.2,第三產業佔比提高0.6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生產總值149417元,增長9.8%。
嵐山區
2013年嵐山區現有各類畜牧業養殖小區60多處,規模養殖大戶2421家,奶牛場(戶)10處,畜牧業產品商品率達到83%。現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178家。
2018年,嵐山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1.5億元,增長4%。其中,農業增加值13.6億元,林業增加值0.7億元,牧業增加值5.1億元,漁業增加值29.1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3.0億元。
2018年,嵐山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8.73萬畝,下降5.9%;總產量12.53萬噸,下降5.6%;單產436.06公斤,增長0.3%。油料作物產量3.61萬噸,下降4%。全年豬出欄35.04萬頭,下降4.6%;羊出欄4.54萬隻,下降30.3%;牛出欄6794頭,下降9.4%。全年肉類產量4.36萬噸,增長16.5%;蛋類產量1.8萬噸,增長44%。
2013年嵐山區完成工業總產值977.97億元,增長5.8%;實現工業增加值243.53億元,增長8.6%,比1-11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973.52億元,增長4.6%;利潤總額8.29億元,下降46.8%;利稅合計21.09億元,下降35.5%。扣除日鋼,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544.08億元,增長15.5%;主營業務收入538.13億元,增長8.5%;利潤總額1.49億元,下降89.7%;利稅合計8.15億元,下降63.0%。
2018年末,嵐山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9家(12月快報數),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7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7年增長14.5%;完成工業總產值1246.6億元,增長25.3%。
2018年末,嵐山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846.04億元,下降4.3%;負債總計1242.09億元,下降14.0%;主營業務收入1317.89億元,增長22.5%;實現利潤121.25億元,增長30.5%;利稅合計157.23億元,增長36.4%。全區有56家規模以上企業營利,營利面62.9%。
2018年全區電力供應充足穩定。全社會用電量92.86億千瓦時,增長21.3%。其中,工業用電量87.89億千瓦時,增長22.0%(包括企業自備用電量)。
2013年嵐山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9.13億元,增長20.2%,比1-11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投資281.36億元,增長19.7%;農村投資107.76億元,增長21.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68億元,增長13.4%;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30.2億元,增長16.5%。
2018年嵐山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長7.7%,第二產業下降12.1%,第三產業增長52.2%。工業項目本年投資下降12%,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0.1%,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57.1%,工業投資結構持續優化。文化產業項目增長24.2%,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34.8%。
2013年嵐山區完成進出口總值81.92億美元,增長11.4%,比1-11月份加快3.6個百分點;其中,進口68.89億美元,增長13.5%;出口13.03億美元,增長1.5%。合同利用外資8900萬美元,增長5.6%;實際利用外資8049萬美元,下降23.3%。
2018年,嵐山區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313.3億元,同比下降11.5%。其中,出口完成180.4億元,增長14.1%;進口完成132.8億元,同比下降32.2%。貿易順差47.6億元。進出口總額佔全市進出口總額的34.9%。鋼鐵為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額171.5億元,增長13.4%,佔全區出口總額的95.1%;亞洲為主要的出口市場,占出口總額的71.3%。鐵礦砂為主要進口商品,進口額102.2億元,占進口總額的77%,其次是水產品、木材等。主要進口市場是大洋洲,占出口總額的59.7%。
2013年嵐山區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361.44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189.08億元、上交稅金25.32億元,分別增長15.1%、15.2%和-14.1%,增速分別比1-11月份回落0.5、0.1和5.7個百分點。
2018年末,嵐山區個體工商戶發展到2.58萬戶,註冊資金20.62億元,分別比2017年增長4.56%和29.72%;從業人員5.27萬人,增長6.65%。私營企業發展到6371戶,從業人員7.25萬人,註冊資金550.22億元,分別增長18.29%、18.04%和24.08%。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321戶,比2017年減少80戶;從業人員1.09萬人,註冊資金13.11億元,分別減少2.35%和1.35%。
2013年嵐山區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72億元(新口徑),增長9.1%,分部門為:國稅5.23億元,下降9.1%;地稅9.24億元,增長9.1%;財政完成6.25億元,增長31.3%。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61億元,增長28.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84.92億元,增長23.0%,比年初增加34.56億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9.69億元,增長17.7%,比年初增加13.47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76.09億元,增長26.2%,比年初增加36.53億元。
2018年,嵐山區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年完成62.21億元,增長8.9%。其中,稅務部門完成60.42億元,增長7.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年完成36.45億元,增長18.3%。分部門為:稅務部門完成34.67億元,增長15.6%;財政完成1.78億元,增長119.3%。全區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19億元,占年初預算的107.4%,增長14.3%。其中,教育支出71029萬元,增長20.2%;科學技術支出6104萬元,增長28.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6329萬元,增長15.5%;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28335萬元,增長2.3%;節能環保支出4299萬元,增長181.9%。
嵐山區
嵐山區67家運輸物流企業,共有各類貨運汽車1600餘台,嵐山作為魯南經濟發展帶和覆蓋蘇北及魯、豫、晉、陝內陸腹地區域性物流中心已具雛形。
嵐山區投資近3000多萬元,新建嵐山二級汽車站、公交公司,規劃開通了汾水至海濱浴場等8條公交線路。扶持發展了日照運總嵐山分公司和日照市嵐山信成有限公司兩專業出租客運公司,按照“四統一要求”實行公司化管理。投資650多萬元,採取“擴建、改建、新建”三種模式,建設了巨峰、碑廓、黃墩、后村、高興、虎山6處“前站后所”,並以城區、鎮駐地為中心,以通村道路為依託,大力發展小型客運,讓全區所有群眾出門都乘上了便民車。嵐山交通事業的發展,為嵐山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夯實了基礎。
截止2013年,嵐山區有各級各類學校82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12所,小學59所,鄉鎮成人教育中心學校8所,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66714人;全區現有教師4236人,其中專任教師3702人。現有各類幼兒園157所,幼兒教師535人,在園幼兒9647人。學齡前幼兒入園率達91%,其中城區達100%;全區小學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鞏固率都保持100%,殘疾兒童入學率90%;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達99.5%。高中段教育普及率達85%;成人教育各類實用技術年培訓規模達9.6萬人次。全區現有省級規範化學校2處,市級規範化學校19處,區級規範化學校56處;有省級成人教育示範學校3處;省級電教示範學校3處,市級電教示範學校14處;有市級示範幼兒園6處,市級一類幼兒園15處。有4個鄉鎮街道被評為市級教育示範鄉鎮,有9處學校被評為市級辦學水平優秀等級學校。
嵐山區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20年6月2日,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嵐山區擁有前三島、阿掖山、海上碑、磴山風景區、馬鬐山風景區等自然人文景觀,海水、大氣、沙灘質量一流,水清浪穩,灘平沙細,旅遊資源豐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城市建成區達20.6平方公里,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1%以上。
阿掖山東臨黃海,總面積15平方公里,主峰老爺頂海拔314米,山以“臨海霧氣常昏如夜”得的名,這裡峰巒疊嶂,雲霧繚繞,怪石幽谷,冠與群山。自古就是“疊嶂矗霄真如畫,天成景色即蓬瀛”的美稱。
嵐山區
2、熬頭山、飛來石:為阿掖山南峰巔。《安東衛志》記載;“頂有峰墩,墩兵見旗鼓於其上”,自古就是軍事上的信號台.因山頂有巨形怪石如海龜狀而得名。其巔峰東側有一巨石孤立,碩大無比,曰“飛來石”。
3、老爺頂觀日出:為阿掖山主峰,其石“巍峨峭拔,紱繞如椅望”。立於其上,向東可觀日出扶桑,飄渺三島(即前三島),南視“秦山(海州灣內——島嶼)海市”為佳景,令人嘆絕。夜眺景色更佳,北望日照港十萬噸級碼頭如龍卧波;南望嵐山港燈火輝煌,燦若繁星;遠望連雲港巨輪穿梭,燈火通明,一山觀三港,唯有此處。
4、陳僧洞:阿掖山主峰北側有一天然洞穴,說大,數十人可同時坐卧,說小,七、八個人可依壁小憩。《安東衛志》載:“陳僧,元時煉丹於阿掖山之沿,后破壁而出,今洞以陳僧而名”。此洞又稱“仙人洞”。
5、水簾洞:位於阿掖山主峰西南山腰,洞闊13米,高3米,深6米,內有一石坑,一縷山泉由此湧出,常年不斷,自明代以來遊人至此題詩刻石,洞壁上今存石刻達15處之多,如“洞天”、“玉漏洞月去”、“仗劍山岩際,今朝豪興多”,“清流浴石,勝北山河”等等。
6、觀雲院:也稱上寺,位於阿掖山主峰東側,建於公元1264年,后毀於戰火,現存遺址,玉納內便生金銀花,春夏之交,山花爛漫,滿院飄香。
7、卧佛院:也稱下寺,位於阿掖山峰北側山下,唐代興建,距今約1100多年,幾經損毀,於清康熙年間重建,後於“文化大革命”期間拆毀。寺內有兩株千年懷抱三子銀杏樹,一株需三人合抱,另一株需四人合抱,一株高30米,一株高28米,蒼翠茂盛,世為罕見。卧佛寺為古代名剎,傳說很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不少題詩,如清代詩人宋琬的詩:“僧房山鳥棲,松際孤煙凝。薄暮投石床,闌干醉復平。
嵐山區
三島由於海蝕嚴重,其周圍造成多層危岩峭壁,俊秀美麗、彩色呈白、灰、綠、黑各種色調。其狀特異,很有觀賞價值。
嵐山區
島上有十餘種昆蟲和爬行動物。1987年春,對達山島進行考察時,首次發現四腳蛇,體長達20多公分,這在北方島上是極少見的。
三島有著悠久的文化,曾發掘出舊石器晚期文化遺存填補了太平洋西岸島嶼石期考古的空白。
前三島海域是著名的海洲灣漁場,這裡盛產多種海珍品,海參、鮑魚、扇貝產量很高。嵐山漁民在這裡開闢了萬畝人工養殖扇貝基地,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耕海牧魚。可以說,前三島是日照海域中一塊寶地,是海上的金三島。總之,三島面積雖小但有著“海、古、神、幽”四大特色,具有很大的經濟開發潛力。
為了搞好三島的經濟開發,日照市人民政府經上級批准設立前三島鄉和前三島開發公司,投放了人工礁,設鳥類保護區和海珍品養殖保護區,為設計和實施經濟開發項目提供了完整可靠的依據。
嵐山區
在嵐山漁港內,離岸不遠有一大塊礁石。漲潮時,礁石被海水淹沒,落潮時露出水面。在這礁石朝北地面上,刻有明清時代蘇京等人的題詞。這就是著名的嵐山海上碑,也是嵐山地區唯一未遭破壞保留至今的古碑。碑文處在一個摩崖斜面上。共五幅文字。“星河影動”,“撼雪噴雲”兩幅是明末的蘇京題寫。“萬斛明珠”、“砥柱狂瀾”兩幅是與蘇京同時的王鐸題寫。“難為水”是清初的閻毓秀所題,較蘇、王二人題刻稍晚。
草澗村是清朝一代明相——劉墉的祖居地,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歷史悠久,有資可考。現保存《劉氏族譜》、民國十三年碑刻,以及劉思源與其子孫之墓等。鎮黨委、政府先後三次舉辦劉墉文化研討會,濰坊學院教授劉墉研究所所長張其鳳、北京大學教授張傳熙以及劉氏後人(包括諸城逄戈庄一支)等各界人士,一致認可劉墉祖居地在草澗村。草澗村地處嵐山區黃墩鎮駐地西北8公里處,西與莒縣接壤。原名“喜鵲窩”。明朝成化年間改名為“草澗”。
嵐山區
多島海3A級風景區位於美麗的海濱城市日照市嵐山區城區,景區地處海州灣畔,瀕臨黃海,面海背山,是國內不多見的南向臨海岸線。景區內有全國唯一的,已有近400年歷史的海上摩崖石刻——海上碑。海上碑正北面是海神廟,又名“龍王廟”,始建於元代,海神廟為漁民祭海祈福之所。規劃設計以水為靈魂、以島為載體。通過地形塑造,利用潮汐把海水引進水系,面向大海塑造東、西兩個島。總規劃面積5810畝,其中東島總面積2743.7畝。西島總面積2435.5畝,文化中心451.5畝。景區水域面積455畝,生態廣場155畝,沿海景觀綠化1052.5畝。
2019年10月,嵐山區入選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019年11月13日,入選2019年工業百強區。
2020年3月19日,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0年6月30日,列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排名第66位。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0年12月,入選城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100強(地級城市)排名第66位。
2021年3月,被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評為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