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衛街道

隸屬於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

安東衛街道,隸屬於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地處日照市嵐山區最南端的黃海之濱,東與嵐山頭街道相鄰,東南瀕臨黃海,南與江蘇省贛榆縣柘汪鎮相鄰,西與碑廓鎮相鄰,北與虎山鎮相鄰,區域面積42平方千米,2011年,常住人口42068人。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信國公湯和奉命於東南沿海築城防倭寇,始設安東衛,舊址在今安東衛街道駐地東3千米處。民國元年(1912年),設安東衛區。1956年1月,改稱安嵐區。2000年2月,撤鎮,設安東衛街道。截至2020年6月,安東衛街道下轄24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

2011年,安東衛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職工0.8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1.6億元,比上年增長11%。

歷史沿革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信國公湯和奉命於東南沿海築城防倭寇,始設安東衛,舊址在今安東衛街道駐地東3千米處。
清乾隆七年(1742年),撤安東衛併入日照縣,置安東衛巡檢司,屬青州營。
清咸豐五年(1855年),屬日照南鄉南上二牌,境域東部稱安東衛社,西部稱合庄社。
民國元年(1912年),設安東衛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日照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此設立安嵐區(轄現在的安東衛和碑廓)。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將贛榆縣的汾陽區(綉針河以南,柘汪以北)與安嵐區合併為汾嵐區,划入蘆山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划入日照縣。
安東衛街道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劃歸聖嵐區(轄現在的安東衛街道和嵐山頭街道)。
1950年5月,稱為第八區,區機關駐安東衛西街。
1956年1月,改稱安嵐區。
1958年1月,設安東衛鄉(又稱海洋公社)。
1959年2月,成立安嵐公社。
1981年9月,將安嵐公社劃分為嵐山頭公社和汾水公社,機關駐地由西街遷入汾水
1984年6月,設立汾水區,下轄安東衛鎮和汾水鄉。
1985年3月,汾水區改設為汾水鎮。
2000年2月,撤鎮,設安東衛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東衛街道,地處日照市嵐山區最南端的黃海之濱,東與嵐山頭街道相鄰,東南瀕臨黃海,南與江蘇省贛榆縣的柘汪鎮相鄰,西與碑廓鎮相鄰,北與虎山鎮相鄰,區域面積42平方千米。
安東衛街道
安東衛街道

地形地貌

安東衛街道地處魯東南丘嶺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分為低山、丘嶺、平原、沿海灘塗。主要山脈有阿掖山、關山、寨山等,境內最高峰老爺頂位於街道東部阿掖山上,海拔314米;最低點位於街道東南端沿海灘塗和綉針河入海口,海拔1.5米。

水文

安東衛街道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其中綉針河流域面積18平方千米,佔75%;長野河流域面積6平方千米,佔25%。境內最大的河流綉針河,自西至東流經境內潘庄二村、潘庄一村、仁家村居委會、汾水社區、車庄居委會,在荻水社區西南入海,主要支流有長野河、護城河。

自然資源


安東衛街道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鉀長石、花崗岩、黃沙、黏土等,儲量達11.48億噸以上。其他自然資源有可利用養殖水面0.8萬畝,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年利用養殖水面有0.5萬畝;另有生態林8000畝,經濟林6300畝,茶園2400畝。
安東衛街道
安東衛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安東衛街道轄安東衛東庄、石家莊、車庄、界牌嶺、安東衛東山、竹園、仁家、張馬庄、蘇家莊、蔣家莊、硯台西、嵐山孟12個社區,義和、后合庄、奎樓、前合庄、陳家湖、后合庄北山、辛莊子、潘庄一、潘庄二、賈家湖10個行政村,安東衛東街、安東衛南街、安東衛西街、安東衛北街、泉子廟、汾水、安東衛北門外、安東衛南門外、荻水、李家莊、轎頂山11個城市社區;下設76個居民小組、4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安東衛街道下轄24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嵐山西路217號。
安東衛南街社區石家莊子社區竹園社區東山社區潘庄一村前合庄村
安東衛北街社區東庄社區蘇家莊社區車庄社區潘庄二村賈家湖村
安東衛西街社區南門外社區界牌嶺社區荻水社區辛莊子村陳家湖村
安東衛東街社區仁家村社區蔣家莊社區硯台西社區后合庄北山村奎樓村
北門外社區汾水社區社區泉子廟社區社區轎頂山社區社區后合庄村/
李家莊子社區張馬社區嵐山孟社區萬和家園社區社區義和村/

人口民族


2010年,安東衛街道常住人口47896人。
2011年末,安東衛街道轄區總人口4206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000人,城鎮化率71.3%,另有流動人口1800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安東衛街道財政總收入2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3億元,比上年增長17.8%,是1949年的1000倍,比1978年增長100倍。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51億元,增值稅4200萬元,企業所得稅0.5億元,個人所得稅35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15%、15%、20%。人均財政收入4754元,比上年增長20%,是1949年的1000倍,比1978年增長100倍。

農業

安東衛街道有農業耕地面積1.12萬畝,人均0.27畝;可利用水產養殖海域3.43平方千米、灘塗1.67平方千米、淡水水面0.2平方千米。林地面積1.9萬畝。海洋仿生食品加工、乾鮮海貨交易均位居全省前列;無公害綠茶、大棚蔬菜等農產品產量均居全區前列,是國家重要的海洋仿生食品生產基地,擁有江北最大的海產品交易市場。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120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8000萬元,2011年達到4億元,比上年增長7.8%,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0%。
安東衛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600噸,人均133千克,其中小麥2500噸,玉米28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花生、桑蠶、蔬菜等。2011年,茶葉種植面積2400畝,年產鮮葉14.3萬千克,年產炒制茶2.86萬千克;桑園面積660畝,產繭31噸;花生種植面積6000畝,產量1800噸;蔬菜種植面積1600畝,產量600噸,其中大棚蔬菜種植面積560畝,產量3000噸。
安東衛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蛋雞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3萬頭,年末存欄1.35萬頭;羊飼養量0.23萬隻,年末存欄0.083萬隻,收購山羊板皮0.15萬張;牛飼養量0.03萬頭,年末存欄0.017萬頭;家禽飼養量20萬羽,上市家禽16萬羽;水貂飼養量9.18萬隻;狐狸飼養量0.22萬隻。2011年,生產肉類1500噸,其中豬肉1200噸,牛肉14.5噸,羊肉13.7噸;禽蛋2700噸,鮮奶68噸;畜牧業總產值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5%。
截至2011年末,安東衛街道累計造林1.9萬畝,其中防護林8300畝,經濟林6300畝,竹林16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2.6萬株,林木覆蓋率30.2%,活立木蓄積量10.5萬立方米。
安東衛街道漁業以淺海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海域面積3.43平方千米、灘塗1.67平方千米、淡水水面0.2平方千米;2011年,人工海水養殖貝類3833公頃,產量11130噸。各類捕撈漁船43艘,捕撈水產850噸;水產品總產量1.24萬噸;漁業總產值0.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6%。
2011年,安東衛街道有大型農業機械480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蝦米、螃蟹,綠色環保農產品有綠茶。農民人均純收入14050元。

工業

安東衛街道工業是魯東南沿海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精品鋼加工、焦化煤生產、生物製藥生產、海洋仿生食品加工、木材深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精品鋼加工區、鋼材物流園區、木材儲運加工區、煤炭精深加工等大型產業集群。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66.3億元,比上年增長33%,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0%。
2011年,安東衛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職工0.8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1.6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8家,職工0.58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6.5億元,比上年增長18%。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8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1家,3億元以上的7家。

交通


安東衛街道交通便利,境內有瀋海高速、嵐山西路等道路過境。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安東衛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5個,會員200個,其中團體會員5個,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30餘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5個,演職人員230人,劇院(場)1座,座位800個,每萬人擁有160個,年演出30場次,觀眾達20000人次;電影公司1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電影院1座,座位800個,每萬人擁有160個,年放映200場次,觀眾達18000人次;俱樂部1所,文化專業戶1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藏書2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000人,占社會從業人員的6%,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2人;實現增加值536萬元,比上年增長2.6%,是1978年的200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13%,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老年人藝術團、社區軍樂隊等。
安東衛街道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舞龍、跑黃河等,其中女子荷花龍在2010年度“全市民間文藝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並被列入本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末,安東衛街道有體育場地5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中小學春季運動會、中小學秋季運動會、全街道農民運動會。90%的城市社區和6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安東衛街道有幼兒園(所)21所,在園幼兒2000人,專任教師262人;小學4所,在校生3848人,專任教師15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92人,專任教師11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安東衛街道教育經費達0.2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17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0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5%、10%、5%。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68%,比上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

2011年,安東衛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戶,人數8人,支出1.74萬元,比上年增長8.8%,月人均181.2元,比上年增長8.6%;城市醫療救助2人次,支出0.4萬元;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6人次,支出0.3萬元,比上年增長10%。
2011年,安東衛街道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49戶,人數1043人,支出100.6萬元,比上年增長36.1%,月人均80.4元,比上年增長9.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0人,支出20萬元,比上年增長9%;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人,支出3.04萬元,比上年增長14%;農村醫療救助4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0人次,民政醫療救助支岀22萬元,比上年增長60%;農村臨時救濟600人次,支出22.6萬元,比上年增長12.6%。
2011年,安東衛街道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3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000畝,直接經濟損失800萬元,救災支出6.73萬元,比上年增長1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7.4萬元,比上年增長19.2%。有社區服務中心13個,社區服務站13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2個。
2011年,安東衛街道新增就業人員1200人,有60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0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6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6%,全年共幫助100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安東衛街道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