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華

開國上將

蕭華(1916年1月21日-1985年8月12日),男,原名蕭以僔,出生於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瀲江鎮肖屋村,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優秀領導人,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

軍旅生涯中參加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歷任紅一軍團第二師政治委員,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遼東省委書記,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后,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歷任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幹部部部長、中央軍委副秘書長、總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常務委員;軍事科學院第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政治委員、甘肅省委書記、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他還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蕭華所著的《長征組歌》被評為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之一。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蕭華雕像
蕭華雕像
1916年1月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工人家庭。他少年時代就投身革命,讀小學時,受到中共地下黨員肖以儒校長、肖以佐教員的啟發教育
1927年春,秘密加入中共黨外圍組織“青年干社”。1928年12月,正在興國縣立文蘭閣中學讀初中的蕭華,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此後兩次參加興國武裝暴動。
1929年2月,年僅13歲的蕭華參加興國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學習。這年春天,興國建立了共青團縣委,任組織委員。年底,被推選為興國共青團縣委書記。
1930年3月,蕭華調入中國工農紅軍任紅四軍軍委青年委員。7月,轉為中共正式黨員。10月,又被任命為特務營三連政委。年底,三連在第一次反“圍剿”中參加了龍岡戰鬥和東韶戰鬥。次年4月,被任命為特務營政委,不久,便帶領部隊參加第二次反“圍剿”主攻方向的戰鬥。
1932年1月,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以紅四軍共青團組織的代表,參加了共青團中央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後,調任紅十師三十團政委,3個月後,又被任命為紅一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在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及時召開青年工作會議,激發廣大青年參軍參戰的革命熱情,發揮青年在革命戰爭中的突擊作用。
蕭華在戰爭時期
蕭華在戰爭時期
1933年9月,共青團中央在江西寧都成立“少共國際師”,建製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師,蕭華被任命為政委。蕭華和師長陳光率部先後參加了閩北拿口戰鬥、黎川東南的團村戰鬥、邱家隘戰鬥,以及1934年4月的廣昌保衛戰,7月的大腦寨戰鬥,8月的驛前防禦戰,10月的石城保衛戰。在這些連續戰鬥中,蕭華和師長深入前沿指揮作戰,同國民黨軍隊展開激烈的戰鬥,挫敗敵軍一次次進攻,堅決完成了上級給予的作戰任務。
長征開始時,蕭華和彭紹輝指揮“少共國際師”,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打退敵人一次次進攻,完成了掩護軍委縱隊的任務。
1935年1月,蕭華調任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在“四渡赤水”戰役中,他隨紅二師四團等部隊進行政治工作,參加戰鬥。之後,率領工作團協助劉伯承同彝民首領小葉丹歃血結盟,使紅軍順利通過大涼山。在十七勇士搶渡大渡河時,蕭華在河岸邊親自吹起衝鋒號鼓舞勇士們勝利地渡過天險。在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中,他隨右縱隊沿大渡河東岸向北疾進,並帶領突擊連,一舉攻下鐵絲溝險關,有力地配合了左縱隊勝利搶橋。同年6月,被任命為紅一軍團一師政委。8月,蕭華和陳光率領部隊走過茫無人煙的草地。9月,率紅二師作為軍團前衛,攻克甘肅南部的天險臘子口,勝利到達甘南重鎮哈達鋪。接著,調任紅軍陝甘支隊第一縱隊第一大隊政委。10月和楊得志一起率領第一大隊,配合兄弟部隊急襲通渭城,激戰青石嘴,勝利到達吳起鎮
到達陝北后,蕭華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等重大戰役。1936年2月,在東征的兌久峪戰鬥中,親臨前線,指揮作戰,英勇頑強,身負重傷。
抗日戰爭開始時,蕭華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政治部副主任,參加了名震中外的平型關戰鬥。不久,蕭華被任命為三四三旅政委。1937年11月,蕭華和旅長陳光率部進行了廣陽伏擊戰。次年3月,進行午城井溝戰鬥
1938年8月,中央軍委組建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蕭華任司令員兼政委。蕭華受領任務后,率部很快進入冀魯邊中心區樂陵縣城。隨後,一面調整領導力量,擴大邊區武裝部隊,廣泛開展游擊戰爭,迅速打開局面,一面對反共頑固派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瓦解“冀魯聯防”,打擊反動民團,使冀魯邊抗日根據地得到迅速鞏固和發展。
1939年底,蕭華任三四三旅政委兼魯西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次年初,被選舉為魯西行政公署主任。7月,任華北討逆野戰軍政委。其間,兩次發起討石戰役,粉碎了頑固派石友三部的企圖,鞏固了冀魯豫和魯西抗日根據地。
1941年12月,蕭華任第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兼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從這時起到抗戰勝利,蕭華在山東工作期間,協助羅榮桓指揮山東軍民粉碎了日寇的頻繁“掃蕩”,積極開展對敵政治攻勢,爭取了四股偽軍先後反正,並使之改造成為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在領導整風運動、精兵簡政,開展“鐵的模範黨軍活動”等項工作中,堅持從實際出發,保證了各項運動的順利進行,勝利完成了中央軍委提出的各項任務,使山東抗日根據地不斷鞏固和發展。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共中央作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重大戰略決策,並電令蕭華,統一指揮從山東抽調部隊橫渡渤海,進軍東北。蕭華受命后,立即組織精幹的指揮機構,指揮數萬部隊衝破驚濤駭浪,順利到達東北。爾後,立即開展工作,開闢遼東根據地,站穩腳跟。
1946年1月,蕭華被任命為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遼東省委書記。4月,指揮遼東軍區第三縱隊打敗國民黨軍對本溪的連續進攻。為牽制敵人的主力,蕭華和軍區領導果斷地於5月發起了鞍海戰役,此戰役的勝利,對東北戰場以後的鬥爭起了重要作用,受到通電錶揚。
1946年10月下旬,蕭華審時度勢,抓住有利時機,果斷地組織了新開嶺戰役。集中四縱隊全部兵力,殲國民黨軍二十五師,師長、副師長以下5800餘人被俘,創造了東北民主聯軍首次殲滅國民黨一個整師的先例。
蕭華與戰友們
蕭華與戰友們
為加強南滿鬥爭的領導,中共中央和東北局成立南滿軍區,蕭華被任命為副司令員兼副政委,並任南滿分局副書記。在堅持南滿根據地問題上,率先支持陳雲代表東北局作出的堅持南滿的正確決定。此後至1947年4月初,積極協助肖勁光,指揮四次保衛臨江的作戰,徹底打破了國民黨軍“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戰略企圖,改變了東北戰場的態勢。
1948年5月,蕭華改任為東北軍區第一前線指揮所政委。下旬,參加了指揮解放長春的戰鬥。在圍困長春戰役中,他和肖勁光認真執行中央軍委和東北局“久困長圍”的方針,並及時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口號,經過大量的艱苦的工作,終於爭取了國民黨六十軍和新七軍先後起義和投誠,和平解放了長春。
長春解放后的第三天,蕭華和肖勁光又奉命率部日夜兼程南下,參加瀋陽外圍作戰。11月,蕭華調任東北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肩負起創建新兵種的艱巨任務。此後,蕭華率東北野戰軍特種兵部隊,參加了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蕭華於1950年3月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委,同年6月調任總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11月,兼任政治學院第一副院長。1956年繼任總幹部部部長。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監委副書記。此後,又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監委書記,1959年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秘書長。這個時期,他致力於人民軍隊光榮傳統的研究總結和宣傳,發表了許多重要文章,參與領導制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抱病創作了《長征組歌》。
10年動亂中,被非法關押達七年半之久。逆境中,他始終堅持原則,堅持鬥爭。1975年恢復工作后,任軍事科學院第二政委,蘭州軍區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甘肅省委書記。1983年6月,當選為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分管全國政協提案工作。
在中共第八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是第一屆、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5年8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

主要成就


國內革命

1928年12月20日,蕭華參加興國暴動,在暴動的頭一天晚上,他邀集幾名共青團員悄悄摸到全城反動分子的門前,在門上用木炭畫了記號,最終暴動隊伍按記號把全城反動分子一網打盡,偽公安局長蕭敬安被抓獲。
蕭華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在長征中任紅1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2師政治委員。
1930年年底,蕭華作為特務營三連政委,率領三連在第一次反“圍剿”中參加了龍岡戰鬥和東韶戰鬥。
1931年4月,蕭華作為特務營特務營政委,帶領部隊參加了第二次反“圍剿”主攻方向的戰鬥。
在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蕭華及時召開青年工作會議,激發廣大青年參軍參戰的革命熱情,發揮青年在革命戰爭中的突擊作用。
1933年9月,蕭華作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師政委,和師長陳光率部先後參加了閩北拿口戰鬥、黎川東南的團村戰鬥、邱家隘戰鬥,以及1934年4月的廣昌保衛戰,7月的大腦寨戰鬥,8月的驛前防禦戰,10月的石城保衛戰。在這些連續戰鬥中,蕭華和師長深入前沿指揮作戰,同國民黨軍隊展開激烈的戰鬥,挫敗敵軍一次次進攻,堅決完成了上級給予的作戰任務。
1934年10月,長征開始,蕭華和彭紹輝指揮“少共國際師”,先後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打退敵人一次次進攻,完成了掩護軍委縱隊的任務。
1935年3月21日,蕭華指揮搶渡烏江先遣部隊,鞏固和擴大烏江渡口陣地,使紅軍主力安全渡過了烏江。在“四渡赤水”戰役中,他隨紅二師四團等部隊進行政治工作,參加戰鬥。
1935年5月,紅軍渡過金沙江后,遇上攔路的彝族部落,形勢劍拔弩張,蕭華嚴令:“沒有命令,誰也不許開槍,一定要遵守民族政策!”然後他通過翻譯,和彝民兄弟解釋了此行目的,並協助劉伯承同彝民首領小葉丹結為異姓兄弟,使紅軍順利通過彝族區,在大涼山腹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1935年5月,在十七勇士搶渡大渡河時,蕭華在河岸邊親自吹起衝鋒號鼓舞勇士們勝利地渡過天險。在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中,他隨右縱隊沿大渡河東岸向北疾進,並帶領突擊連,一舉攻下鐵絲溝險關,有力地配合了左縱隊勝利搶橋。
1935年9月,蕭華率紅二師作為軍團前衛,攻克甘肅南部的天險臘子口,勝利到達甘南重鎮哈達鋪。10月和楊得志一起率領第一大隊,配合兄弟部隊急襲通渭城,激戰青石嘴,勝利到達吳起鎮。到達陝北后,蕭華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等重大戰役。
1936年2月,蕭華在東征的兌久峪戰鬥中,親臨前線,指揮作戰,英勇頑強,不幸左腿負傷。

抗日戰爭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開始后,蕭華參與了平型關大捷。
1938年8月,蕭華任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挺進冀魯邊,領導創建冀魯邊抗日根據地。為站住腳跟,蕭華決定採取“和沈打鹿”的策略。蕭華親自赴惠民縣城,與沈鴻烈談判。沈鴻烈曾任奉軍艦隊司令和青島市長,是個老奸巨猾的反共頑固派,十分輕視22歲的蕭華。蕭華不見“長官”見群眾,進城后立即散發《給惠民各界慰問信》,進醫院慰問傷兵,到學校講演,“娃娃司令”的風采令惠民各界傾倒。沈鴻烈慌忙安排會見,一番唇槍舌戰後,達成了抗日協議。鹿鍾麟見勢不妙,收買民團孫仲文進攻蕭華。蕭華把握戰機,沉著應戰,鹽山一仗將其殲滅,邊區的其他民團和草莽隨後歸附。一年後,蕭華麾下的抗戰武裝達2萬多人,建立了縱橫15個縣的抗日根據地。
1940年起,蕭華任魯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115師政治部主任兼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針對敵後鬥爭特點,加強部隊和民兵的政治工作建設,參與領導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1941年12月,蕭華任第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兼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
1943年3月,山東軍區成立后,蕭華任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委員。從這時起到抗戰勝利,蕭華協助羅榮桓指揮山東軍民粉碎了日寇的頻繁“掃蕩”,積極開展對敵政治攻勢,爭取了四股偽軍先後反正,並使之改造成為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在領導整風運動、精兵簡政,開展“鐵的模範黨軍活動”等項工作中,堅持從實際出發,保證了各項運動的順利進行,勝利完成了中央軍委提出的各項任務,使山東抗日根據地不斷鞏固和發展。

解放戰爭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蕭華被受命進軍東北,組織精幹的指揮機構,率山東部隊4個師橫跨渤海,之後立即開展工作,指揮部隊長途奔襲,殲滅日偽殘餘2萬餘人和難以計數的小股土匪,開闢遼東根據地,站穩腳跟。
1946年4月,蕭華指揮遼東軍區第三縱隊打敗國民黨軍對本溪的連續進攻。為牽制敵人的主力,蕭華和軍區領導果斷地於5月發起了鞍海戰役,此戰役的勝利,對東北戰場以後的鬥爭起了重要作用,受到通電錶揚。
1946年1月5日,國民黨第五十二軍空襲溝幫子、盤山地區,奪取營口。蕭華指揮部隊還擊,殲敵1759人,取得保衛營口首戰勝利。從營口撤出后,又與號稱“國內無敵”的國民黨新六軍及五十二軍大戰沙嶺子,三戰本溪,擊斃敵五十二軍副軍長鄭明新、二十五師師長劉世懋。撤出本溪后,蕭華又指揮部隊發起鞍(山)海(城)戰役,殲敵一八四師五五一團和五五團一個營,斃傷敵人1200餘名,俘敵團長以下官兵2100餘名,迫使敵師長潘朔端率2700多人起義。黨中央、毛澤東專門致電錶揚:“鞍山戰鬥打得很好。”
1946年10月下旬,在杜聿明親自指揮8個師計10萬之眾再次進攻遼東時,蕭華主動放棄安東城,誘敵二十五師孤軍冒進,在新開嶺赴前線指揮伏擊。戰鬥結束,共斃傷敵團長以下3150人,俘敵師長李正誼、副師長段培德以下5877人,敵二十五師8000餘人全部被殲。新開嶺戰役,創造了東北民主聯軍在解放戰爭中首次殲滅敵人一個師的先例。
1947年4月初,蕭華積極協助蕭勁光,指揮四次保衛臨江的作戰,徹底打破了國民黨軍“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戰略企圖,改變了東北戰場的態勢。
1948年5月,蕭華參加了指揮解放長春的戰鬥。長春解放后的第三天,蕭華和蕭勁光又奉命率部日夜兼程南下,參加瀋陽外圍作戰。此後,蕭華率東北野戰軍特種兵部隊,參加了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

個人作品


參與領導制定《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連隊管理教育工作條例》等。
蕭華與妻子合照
蕭華與妻子合照
1964年4月,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的蕭華因患肝炎到杭州療養。可他並沒有躺在病床上靜心休息,卻考慮起了紀念紅軍長征30周年的事。他想到:自己是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參加者、倖存者,有責任、有義務寫一部真實地記述長征的作品。
幾經琢磨,他決定寫一部組詩。於是,從1964年9月開始,他不顧病情,全身心地投入了創作。後來他追述過當時的情形:“我寫長征組詩,不知道自己掉了多少眼淚。有些段落,如《告別》《進遵義》《過雪山草地》《報喜》等,就是一面流淚一面寫的。”為創作長征組詩,蕭華熬過了許多個不眠之夜,轉安酶升高了4次,體重減輕了好幾斤,真正到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
兩個月後,組詩基本定稿,蕭華再三斟酌,用了毛澤東《七律·長征》詩的第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作為組詩的總題目。
1965年3月,蕭華的這部組詩交由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的4位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訶、遇秋譜曲。在譜曲過程中,蕭華抱病連續用10個上午的時間給4位作曲家詳細講述長征的歷程,使作曲家們都聽入了迷。作曲家生茂回憶說:正患病的蕭華將軍講長征,“時而眉飛色舞,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潸然淚下。將軍講到’四渡赤水’時,惟妙惟肖地勾勒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壯觀場面。將軍對長征的細緻描繪,為我們完成譜曲任務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1965年10月,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之際,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把蕭華的組詩搬上了舞台,這就是被譽為“紅色經典”作品之一的《長征組歌》。《長征組歌》以磅礴的氣勢、動人的情愫、悅耳的曲調迅速流行於全軍,繼而風靡全國,40年來已演出1000餘場仍常演不衰。

長征組歌

1983年8月蕭華(左)在陝南視察洪災情況
1983年8月蕭華(左)在陝南視察洪災情況
蕭華參加長征時才十八歲,過草地時任紅一方面軍第二師政委。1964年9月任總政治部主任。1964年4月,蕭華同志患肝炎到杭州療養。他憶起那些在艱苦卓絕的長征路上倒下去的戰友,經常夜不能寐,往往夜裡從床上爬起來奮筆疾書,寫詩作詞,激情和淚水濕透了紙背。
為了創作《長征組歌》,蕭華同志在杭州西湖水畔的一座小樓里,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長征的論述,研讀了古今中外的詩詞歌賦,不知熬了多少個不眠之夜,體重減輕了好多斤。幾個月後終於寫出了《長征組歌》初稿,又反覆徵求意見,於1964年11月中旬基本定稿。
1965年1至4月,戰友文工團的晨耕、生茂、唐訶、遇秋四位作曲家合作完成了《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譜曲。戰友文工團經過兩個多月的排練,於1965年“八一”建軍節正式在北京上演,連演了三十多場,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1970年,“一月風暴”驟起,蕭華同志被“打倒”,《長征組歌》也被誣衊。
1967年3月3日晚上,周總理出席人民大會堂的一個六千人的大會,他慷慨而激動地說:“蕭華同志從紅小鬼到總政治部主任,跟著毛主席幾十年,他怎會反對毛主席、反對毛澤東思想呢?‘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這一句是傳神之筆嘛!《長征組歌》我都會唱,我們為什麼不唱呢?”他用《長征組歌》保護了蕭華同志。

鐵流之歌

這裡彙集的是一個革命老戰士從心底流出的詩和歌。詩言志,歌詠言。反映革命戰爭的詩歌在本詩集中有重要篇幅。這些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所以詩的感情充沛,描寫抒情,都很真切,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此外,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是《鐵流之歌》的又一個描寫領域。蕭華同志的詩歌奔放明快,充滿激情。此外還有《怎樣進行戰時政治工作》《艱苦歲月》等。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
夫人王新蘭
兒子蕭雲

軼事典故


長征途中的年輕首長
蕭華(左一)合照
蕭華(左一)合照
長征途中,新戰士吳宗漢去給蕭華當警衛員,第一次見面時,由於膽小不敢抬頭。蕭華問:“多大了?”“二十。”“嘿!比我還大一歲咧!”吳宗漢抬頭一看,眼前的首長果然年輕,不禁心想:他這麼小就當首長啦!
蕭華出生在一個貧苦的泥瓦匠家庭,家裡無房無地,借祠堂一角棲身。蕭華自幼聰穎好學,每年都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祠堂學租獎勵,被人譽為“神童”。他身材瘦弱,衣衫襤褸,卻才高志大。12歲那年,在《我的將來》作文中,便立志“打倒軍閥”、“剷除列強”,深受老師的器重。
這一年,縣商會捐給學校一批樂器,讓學校組織樂隊。蕭華看中了一把鋥亮的銅號,不料一吹竟發出“嗤”的一聲,引起同學一陣鬨笑。商會會長的兒子嘲諷的說:“飯都吃不飽的人,還想吹號。”蕭華氣得漲紅了臉,請求老師讓他練吹號。老師鼓勵他說:“有志者,事竟成。”天道酬勤,蕭華苦練半年,小號吹得嫻熟。
在一次學校聯歡晚會上,蕭華的小號獲得一陣又一陣的喝彩,把晚會推向了高潮。在場的紳士老闆們紛紛打聽:“這是誰家的公子?”老師講出蕭華的身世后,老爺們不樂意了。第二天,老師難過地說:“校董會不讓你吹號了……”蕭華默默地交出心愛的小銅號輟學回家。
1928年冬天,蕭華參加了興國暴動。他把紅軍便衣隊引進城,帶著幾個夥伴用木炭在全城反動分子家的門上畫了標記,暴動隊伍按記號把反動分子一網打盡。
1929年4月,在去參加毛澤東在興國舉辦的“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年底,他擔任了興國團縣委書記。他很快跑遍了全縣,區區建立了團委,鄉鄉成立了團支部,還組織了少年先鋒隊。第二年3月,毛澤東來到興國,聽他彙報縣青年團的工作,對他的組織才能十分欣賞,不久便把他調到紅四軍軍部工作。
蕭華在紅四軍僅一個多月,就利用戰鬥間隙,把全軍青年組織健全起來。以後他又擔任了連、營、團政委。1933年夏,他在全軍青年工作會議上,提出創建“少共國際師”的建議。不久,在中共蘇區的擴紅熱潮中,組建了一支由共青團組成的“少共國際師”,不滿18歲的蕭華擔任了這支年輕的部隊的政委,他率部投入反“圍剿”戰鬥和北上抗日。
長征路上,蕭華再次吹起了心愛的銅號。1935年1月,“少共國際師”北渡烏江,為主力北上開路。烏江天險,岩峭壁陡,水急浪高。夜裡,幾十個紅軍乘竹筏偷渡過去,藏在崖壁下。第二天清晨,一個排的紅軍分乘三架竹筏沖向北岸,被敵人發覺,機槍噠噠掃來,子彈激起一米多高的水柱。英勇的紅軍改偷襲為強攻。“嘀嘀噠噠……”南岸的衝鋒號響了崖壁下的紅軍跳了出來。突然,紅軍號手中彈,衝鋒號聲然而止,三架竹筏已逼近北岸。師政委蕭華迅速拾起銅號,嘹亮的號音立刻響徹烏江兩岸,紅軍齊聲吶喊:“沖啊!”
抗日戰場的娃娃司令
1938年8月,蕭華任八路軍東進抗日推進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率部挺進冀魯邊。
冀魯邊北鄰天津,南靠濟南,均駐有日寇重兵。國民黨山東省主席沈鴻烈和河北省主席鹿鍾麟,均對冀魯邊虎勢眈眈。為站住腳跟,蕭華決定採取“和沈打鹿”的策略。
蕭華親自赴惠民縣城,與沈鴻烈談判。沈鴻烈曾任奉軍艦隊司令和青島市長,是個老奸巨猾的反共頑固派。他聽說蕭華不過是22歲的“娃娃司令”,十分輕視。蕭華離城30里,沈鴻烈就派兵列陣示威,企圖嚇跑蕭華。蕭華進城后,他又避而不見,打算氣走蕭華。蕭華胸有成竹,不見“長官”見群眾,進城后立即散發《給惠民各界慰問信》,進醫院慰問傷兵,到學校講演,“娃娃司令”的風采令惠民各界傾倒。沈鴻烈慌忙安排會見,一番唇槍舌戰後,達成了抗日協議。沈鴻烈也不得不對蕭華連稱欽佩。
鹿鍾麟見勢不妙,收買民團孫仲文進攻蕭華。蕭華把握戰機,沉著應戰,鹽山一仗定乾坤,將其痛殲,斬斷了鹿鍾麟深向邊區的魔爪。邊區的其他民團和草莽,無不望風歸附。一年後,蕭華麾下的抗戰武裝達2萬多人,建立了縱橫15個縣的抗日根據地。
東北解放戰場屢敗杜聿明
抗日戰爭勝利后的第二個月,蕭華率4個師經海路搶佔遼東半島,任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1946年四五月,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指揮5個師,向駐守本溪的蕭華部隊進攻。蕭華放棄本溪,收攏兵力,在鞍山反戈一擊,殲敵一八四師主力,迫使其師長潘朔手下2700餘人起義。毛主席致電蕭華稱讚:“鞍山戰鬥打得好!”同年10月,杜聿明集中8個師,再次同蕭華較量,蕭華選擇杜聿明起家的老本,號稱“千里駒”的整編二十五師開刀,主動放棄安東城,誘敵孤軍冒進,設伏新開嶺,將敵二十五師一舉全殲,俘虜敵師長以下5800餘人。首創東北民主聯軍一次殲敵一個整師的先例。連續敗在“娃娃司令”蕭華手下的杜聿明氣得以頭撞牆。
文革中慘遭迫害
蕭華作品
蕭華作品
60年代初,在籌建軍事博物館時,兼任軍博黨委書記的蕭華堅持把一幅突出林彪在主要位置的《井岡山會師》油畫剔除,引起林彪不滿。蕭華曾長期在林彪部下任職,卻不肯被他籠絡。林彪更為惱火的是,他在軍中發動文化大革命的陰謀遭到蕭華抵制。“文革”中,江青通過林彪插手軍隊,在上海召開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並別有用心地搞一個《紀要》,企圖同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分庭抗禮。江青要蕭華參加座談會,蕭華氣憤地說:“江青不是搞京劇改革嗎?怎麼又管起軍隊的事來了?管得這麼寬呀!”拒絕出席。江青大為惱火,給蕭華記上了黑帳,和林彪合夥整蕭華。
1966年10月,軍事院校學員到國防部“造反”,蕭華採取了措施制止。林彪、江青乘機攻擊蕭華“壓製革命,打擊造反派”。1967年1月19日,在軍委碰頭會上,江青跳出來指責“蕭華是劉志堅的黑後台”。次日凌晨,造反派就揪走蕭華,刷出“打倒蕭華”的標語。周恩來聞訊大怒:“蕭華同志從紅小鬼到總政治主任,跟著毛主席幾十年,他怎麼會反對毛主席、反對毛澤東思想呢?”當時在上海的毛澤東也當即指示:“蕭華是個好同志。”蕭華得以復出,他仍不氣餒地同林彪、江青作鬥爭。1967年7月25日,林彪惡狠狠地對他操縱的造反派頭子說:“你們要戰鬥,要突擊,要徹底砸爛總政閻王殿。”蕭華終於身陷囹圄,長達7年。林彪沉沙后,有人暗示蕭華說:“去給江青道個歉,就免於坐牢了。”蕭華大義凜然:“我沒有錯,我寧願把牢底坐穿!”
自古忠奸不相容。同一個蕭華,周總理叫他“紅小鬼”,毛主席稱他“好同志”,而林彪、江青一夥卻畏之為“閻王”。而黨的好戰士、人民的將軍卻寵辱不驚,心中只有黨和人民。1985年8月12日,他在彌留之際還喃喃地說:“這麼多年,是黨把我培養大的,可我為黨和人民做的事太少、太少了……”前來看望他的總書記胡耀邦俯在他耳邊大聲說:“你為黨、為人民奮鬥了幾十年,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你的!”
在軍委辦公會上被千夫所指
人們是從歌聲中開始知道蕭華的,他任空軍政委時為飛行員寫的那首戰歌──“看雄鷹在展翅飛翔,聽渦輪在縱情歌唱,人民的空軍,祖國的好兒男……”;他在總政治部主任任上寫的那首膾炙人口的長征組歌──“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
人們都很崇敬蕭華,首先肖是地地道道的儒將,其次年輕有為。解放軍中最年輕的少將是吳忠(34歲),最年輕的中將是張池明(38歲),最年輕的大將是許光達(47歲),那最年輕的上將就是蕭華了,1955年授銜時才39歲。
不僅如此,蕭華17歲時就是“少共國際師”的政委了。當他22歲率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前往山東惠民與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共商統一抗戰大計時,59歲的沈鴻烈出口不遜:“一個娃娃,也來和我談判。”但在唇槍舌劍的談判之後,沈對蕭敬佩不已,“娃娃司令”由此在冀魯邊區敵我雙方傳開。
然而不少老兵不同意這樣的看法,蕭華是年青有為,是儒將,但不是個東西。別說他整段蘇權、逮鍾偉,數數看吧,反彭德懷,他有功;反羅瑞卿,他有功;反林彪,他有功;反四人幫,他又有功,他的“儒”功太地道啦。我指出不能光怪蕭華,就說59年軍委擴大會議吧,也不就鍾偉和萬毅兩人拍案而起嗎?那1569個師長軍長司令幹嘛去了,表態發言揭發的不是多得很嗎?老兵們說不一樣,有些是要過關而不得已,有些是不知內情按線劃分,有些的確是不歡喜彭德懷的作風。但蕭華批彭帶有很深的個人成見。在批彭時,絕大多數的都在路線上批,在軍事俱樂部上批,而蕭華卻在裡通外國上作文章,他揭發58年隨彭德懷帶隊的軍事代表團訪蘇時有裡通外國之嫌,所能拿出的唯一證據是彭和赫魯曉夫一桌吃飯時沒有我方的翻譯。“儒”得和當年秦儈的“莫須有”沒什麼兩樣。不得不同意這是很噁心的,在那個年代,犯個路線問題可能還會等得到給出路的政策,如果是裡通外國,那就永無出頭之日了。以後逐漸解密的文獻表明,解放軍將領們早就對“娃娃司令”的儒功不以為然了,只不過礙著毛澤東的面子。一旦他們有了機會,他們的憤怒和不滿就會象火山一樣爆發。
67年2月有所謂的“大鬧懷仁堂”,被將帥們指著鼻子罵的是四人幫那幾個人。
65年1月在軍委辦公會上被千夫所指的就只有蕭華一人。會議上蕭華一臉得意春風,高聲帶大幅度揮手動作向幾乎所有的與會者挑戰:“去年的大練兵,大比武,衝擊了政治,影響了四個第一,方向偏了。十三陵的軍事表演是各地拼湊尖子,弄虛做假,欺騙毛主席……”
沒等蕭華說完,濟南部隊司令員楊得志拍案而起,“你給我講清楚,誰說是假的?十三陵軍事表演,我們濟南部隊來的尖子哪個是假的?民兵表演,祖孫三代上靶場,爺爺假還是孫子假?全是真的!他們打靶,一槍一個,百發百中,凡參加的人都口服心服,怎麼是假的?誰說假的我就跟他辯論!”北京部隊司令員楊勇跟著站起來,“你們說大比武以後不比了,我就比!不比就沒個高低上下,就分不清先進後進”,他停頓一下扯開嗓門向蕭華反擊,“去年底軍事訓練真的打破了教條框框,技術訓練達到了歷史上,沒有過的高度。誰向林副主席反映軍事訓練衝擊了政治,就是別有用心!”
蕭華不大敢和戰功顯赫譽冠全軍的“三羊(楊得志,楊勇,楊成武)開泰”正面交鋒,一面耍無賴,“你們就是用大比武擠佔了政治教育的時間,用軍事衝擊政治!”一面不客氣地指責主管軍事訓練的副總長張宗遜上將,“在這個問題上,你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檢查!”張宗遜也不是好惹的,他站起來據理力爭大聲反駁,“既然你提出軍事衝擊了政治,那好,你們看看到底是誰衝擊了誰?”他向所有與會者展開了訓練時間表,“軍委有規定,軍事政治的訓練時間是三七開,政治三,軍事七,現在實際情況怎麼樣呢?我這裡有統計,政治佔了60%以上的時間。你說是軍事衝擊了政治,什麼時候衝擊了政治?”“是啊,你說到底誰衝擊了誰?”“十三陵大比武決不是欺騙毛主席,誰這樣說才是欺騙毛主席!”
賴傳珠陳再道、王必成、皮定鈞秦基偉、黃新庭等各總部各大軍區負責人紛紛響應群起而攻之。蕭華當時是領有毛澤東和林彪的尚方寶劍,試著猜度蕭華對於他的昔日戰友、那些不怎麼過問上層政治的職業軍人們,幾乎一致的不滿或鄙視是個怎樣的心情,因為我們知道在班上如果所有的夥伴都不理你了,你即使有工宣隊班主任的全力支持,你也完了。
但蕭華還是幸運的,至少比黃吳李邱和四人幫幸運,他進了八寶山。
失蹤之謎
蕭華與王新蘭
蕭華與王新蘭
1930年,毛主席將14歲的蕭華交給紅四軍政委羅榮桓時說:“這孩子日後會有大出息。”於是,蕭華便從興國的“赤患”成長為少共國際師政委;從冀魯邊區的“娃娃司令”錘鍊成共和國最年輕的開國上將。因為年輕,使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具有了某種傳奇色彩。當一部《長征組歌》唱遍神州大地的時候,人們又認識了一個詩人蕭華。然而,“文革”中,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的蕭華卻神秘地失蹤了。七年過去了,他又在毫無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蕭華的失蹤成了一個謎。
文革初期,毛主席在天安門接見紅衛兵,要蕭華參加。“四人幫”得知后,布置一伙人截住蕭華的車,致使蕭華未能參加。1967年7月25日,林彪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了他們操縱的人,指示說:要徹底砸爛總政閻王殿。自此,蕭華被連續批鬥。八月,在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的操縱下,一大批造反派瘋狂地衝進總政大院,把標語貼滿牆壁。其中一則標語尤令人注意:“毛主席說,蕭華是扶不起的天子”(粉碎“四人幫”后,蕭華的夫人王新蘭曾向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了解毛主席是否說過此話?工作人員都未聽說)。
1967年12月,在林彪、江青一夥的操縱下,造反派炮製了一份《關於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蕭華的罪行和處理意見的報告》,分別上報毛澤東、林彪、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在這份充滿誣陷、不實之詞的報告中,他們羅列了蕭華的“六大罪狀”,對於“總政閻王殿”的問題,他們是這樣說的:“總政治部長期被彭德懷、黃克誠、譚政、羅瑞卿、蕭華所把持,經過他們苦心經營,變成了水潑不進、針插不進的資產階級獨立王國,一個劉、鄧設在我軍的黑分店。”
1968年初,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把蕭華極其秘密地關押在離總政不遠的一個叫做松樹衚衕的小院里。從此,蕭華“失蹤”了。
關押蕭華的小屋只有5平米,小屋的窗戶用鐵板釘死了,屋裡吊著一隻日夜通明的100瓦燈泡,一個槍口從門上的小孔伸進來。看守規定蕭華睡覺必須臉迎著燈光和槍口。由於蕭華“態度頑橫,拒不交待問題”,常被打得遍體鱗傷。蕭華的食譜是:早飯,半個窩頭、一碗玉米麵糊;中飯,一個窩頭、一碗菜湯;晚飯與午飯同。七年之間,天天如此。蕭華獲釋時,全身浮腫,毛孔出血,望之令人滄然。
王新蘭尋夫
林彪、江青也沒放過蕭華的夫人王新蘭。在蕭華被抓的前5個月,王新蘭就被抓走了。這位從小參加紅軍的女戰士被關了三年,遭受了種種非人的折磨與磨難。後來未作任何結論,又莫名其妙地放了。她出獄后就開始打聽蕭華的下落。因為當時社會上傳言蕭華已不在人世了,有的說被秘密處決了,有的說自殺了,有的說病死了。後來王新蘭在一張小報上看到一條消息:張春橋說:“林副統帥說過,蕭華三反分子這個案子,什麼人也翻不了。”王新蘭由此判斷,丈夫還活著,而且還在抗拒著強加在他頭上的罪名。為了丈夫,王新蘭給毛主席寫了一封長信,為丈夫伸訴。她找到王震,王震通過葉劍英把信交給了毛澤東。毛澤東批示:“王新蘭說蕭華不是三反分子,請中央政治局討論。”但由於當時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干擾,這封信也不了了之,王新蘭陷人漫長的等待之中。1971年春,總政的一個老水暖工輕輕地敲開了王新蘭的門,把他在松樹衚衕修管道時見到蕭華的事告訴王新蘭。他還活著!王新蘭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9月13日,林彪折戟沉沙溫都爾汗,使王新蘭看到了希望,但是蕭華依然沒有消息。
兩年過去了,王新蘭苦苦等待著。由於心力交瘁,她的心臟病發作,住進醫院。在醫院,王新蘭給周總理寫了一封要求見蕭華的信。總理很快批示讓他們見面。王新蘭和孩子們被帶到一間會議室。“相見時難別亦難”,這是他們別後5年的第一次見面。神情有些獃滯的蕭華見到家人,目光中閃過一絲驚異,但又立即恢復了原先的樣子。幾個孩子見活潑開朗的父親成了這副模樣,忍不住哭了起來。王新蘭怕蕭華看到自己的眼淚,背過身默默流淚。
專案組的人一直坐在旁邊,一家人什麼話也不敢說。氣氛相當沉重。蕭華只是不停地說,“我很好,你們不要擔心……”蕭華的兒子肖雲借攙扶父親上廁所的機會,把事先寫在手心的“林彪死了”的字偷偷給父親看,蕭華一怔,目光亮了一下。在探望結束時,蕭華突然對王新蘭說:“新蘭,你自己要多保重!”一句話沒說完,王新蘭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流下來。
重見天日
蕭華(左2)人物合照
蕭華(左2)人物合照
蕭華在中國政治舞台上“失蹤”了七年,終於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1974年9月,在慶祝新中國成立25周年前夕,中央派人將出席天安門國慶觀禮的人員名單送毛主席審定。毛主席仔細看了一遍名單,什麼話也沒說,退了回去。過了幾天,經修改的名單又送到主席面前,主席看后又退了回去,依然什麼話也沒說。9月29日,第三次將名單送來后,毛主席看了半天,拿起筆,親手添上了蕭華、劉志堅兩個人的名字。“四人幫”慌了,指示專案組立即釋放蕭華,並為蕭華趕製軍裝。專案組來通知蕭華出去時,蕭華顯得異常平靜。蕭華抗拒出去,他說:“當初你們為什麼抓我?現在為什麼放我?我要一個文字結論。”造反派亂了陣腳。原來,蕭華和總政一大批領導被打倒關押,完全是林、江兩個反革命集團聯合“砸爛總政閻王殿”的直接結果。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毛澤東竟然想起了已被關押七年的蕭華,而蕭華偏偏不出去。他們擔心毛澤東再過問,無奈之中,開車來接王新蘭。王新蘭見蕭華穿了八年的軍裝已經爛成一條條的,忍不住落淚。她關心的是丈夫早點離開這裡,回到那個雖然破舊但不失溫暖的家。她勸丈夫:“主席讓我們回去就回去,是是非非怎麼說得清,孩子們都在家等著你呢。”蕭華怔了半天,終於嘆了一口氣,說:“好吧。”9月30日,蕭華出席了國慶招待會。周恩來感慨萬分地握著蕭華的手,久久不放,卻沒有說出一句話。
國慶節那天,“失蹤”了七年的蕭華又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
聽說蕭華出獄了,年近90的朱德讓康克清打電話,說想見蕭華。蕭華夫婦來到朱德家,朱老總一手拉一個看了又看,連連說,“回來了就好。”朱德指著滿屋子的書說:蕭華啊,你被抄了家,什麼都沒有了,你平時愛學習,就把這些書拉走吧。蕭華說不出話,使勁搖了搖頭,落下了眼淚。
京西賓館,來看望蕭華的人絡繹不絕。許世友一見蕭華,就失聲痛哭:“肖主任,你冤枉啊!”
1977年4月,粉碎“四人幫”不久,中央任命蕭華為蘭州軍區第一政委併兼任甘肅省委書記。蕭華在大西北一干就是七年,為那裡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建立了不朽的業績。1983年6月,蕭華當選為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為了適應新的工作,他寫了一首自勉的詩:“南征北戰,飽嘗風霜。青春獻給民族解放,壯年織進祖國錦繡新裝。老驥奮發,雄心激蕩。四化征程搏風擊浪,餘輝煥發同樣是滿天霞光!!”

獲得榮譽


14歲任少共興國縣委書記,16歲任少共國際師政委,向來有“娃娃司令”之說。
1983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是黨的八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一屆、第五屆人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