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縣
江西省撫州市轄縣
黎川縣,隸屬於江西省撫州市,位於江西省東部,贛閩兩省交界處,撫河支流黎灘河上游。地處東經116°42'~117°10'和北緯26°59'~27°35'之間,東鄰福建省光澤縣、邵武市,南連福建省泰寧縣、建寧縣,西界本省南豐縣,北與本省南城縣、資溪縣接壤。總面積1709平方千米。總人口205205人。黎川縣屬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雨量豐沛,日照充足,氣候溫和濕潤,無霜期較長,具有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的特點。截至2018年,黎川縣轄7個鎮8個鄉,縣政府駐日峰鎮。
春秋時期,黎川被稱為“百越之地”。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3月25日建縣,縣治設黎灘鎮,故新城縣別稱黎川,屬建昌軍管轄。1949年7月20日,黎川縣建立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權機構——黎川縣人民政府。黎川縣境內福銀高速橫貫東西,向莆鐵路穿境而過。
2018年,黎川縣完成生產總值72.6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7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27.9億元,同比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34億元,同比增長10%。三產比為:14.69:38.46:46.85。
春秋時期,被稱為“百越之地”。
戰國時期屬楚國所轄境。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分全國為三十六個郡,黎川屬九江郡。
西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在豫章郡轄下,划建南城縣,黎川為南城縣轄地。
黎川縣
三國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豫章郡另置臨川郡,又分南城縣另置南豐縣、東興縣和永城縣。而東興、永城兩縣範圍,正是今黎川地域,該兩縣當時與原所屬縣南城一起,均隸屬臨川郡。此為黎川第一次建縣。
兩晉南北朝均沿三國時期吳國建制,置歷時322年。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陳,罷臨川郡,置撫州,省南豐、永城、東興復入南城。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廢撫州復稱臨川郡,南城屬焉。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在黎川地域復建制東興、永城二縣,隸屬撫州(唐改郡為州,臨川郡改為主州,郡治:臨川。);此為黎川第二次建縣。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東興、永城二縣再次被撤,併入南城縣。
五代時期先屬楊行密的吳政權,后屬李昇的南唐政權。
北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南唐以南城置建武軍。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改建武軍為建昌軍。
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從安撫使李綱,轉運使逢汝霖、徐霖奏析南城東南五鄉(豐義、旌善、禮教、東興、德安五鄉)置新城縣。宋高宗趙構准奏,同年3月25日下達建縣,縣治設黎灘鎮,故新城縣別稱黎川,屬建昌軍管轄。此為黎川第三次建縣。
元初仍宋制,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建昌軍為路,新城縣縣屬建昌路管轄。
明太祖壬寅(公元1362年)二月,改建昌路為肇昌府,九月改稱建昌府,新城縣屬建昌府管轄。
明正德七年(公元1513年),黎灘鎮始築城牆,初築土垣,周圍938丈,高8尺;次年,增高2尺,內外砌以石;為時二年竣工。
清順治二年乙酉(公元1645年),七月大師定建昌新城歸附,十月閩鄭彩據新城。丙戌(公元1646年)復定新城仍為縣屬建昌府。
清朝時期,縣建置沒變,仍屬建昌府管轄。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后,廢府及直隸州,縣衙門改稱縣公署。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全省划四道分領八十一縣,原建昌府各縣隸屬豫章道。當時,全國實行統一定名,因江西、河北、浙江、貴州等四省都有新城縣,故江西省的新城縣奉命改稱黎川縣。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廢道,黎川縣直屬省轄。此時縣公署改稱縣政府。
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江西省劃為十三個區,黎川縣屬區治設於南城縣的第七區管轄。
1931年6月6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次解放黎川,建立了紅色政權——黎川縣臨時革命委員會,隸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央革命根據地。
1931年年7月21日,紅軍根據戰略需要主動撤出黎川。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江西省劃為13個行政區,黎川縣屬第八行政區管轄。當時區治仍設南城縣。
1932年10月18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次進入黎川,解放黎川全境。
1932年12月,成立了黎川縣革命委員會,隸屬於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江西省。
1933年5月上旬,蘇區閩贛省成立,黎川隸屬閩贛。
1933年7月至1934年2月,在黎川與福建的光澤縣、邵武縣(當時均屬閩贛省)交界地區設立過東方縣
1934年1月至7月,又在黎川與福建的泰寧、建寧兩縣(當時亦屬閩贛省)交界地區成立過黎南縣。該兩縣均屬閩贛省所轄。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江西省的13個行政區改劃為8個行政區,黎川屬區治設南城縣的第七行政區管轄。
1949年7月20日,黎川縣建立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權機構——黎川縣人民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時江西省設置9個專區、1個省轄市、5個縣級市和82個縣,黎川縣隸屬區治設臨川縣撫州鎮的撫州專區管轄。
1968年專區改稱地區,黎川隸屬撫州地區。
1949年10月,黎川縣設5個區,即一區(區治設城關)、二區(區治設茶亭)、三區(區治設熊村)、四區(區治設中田)、五區(區治設宏村)。區以下設村。
1950年,黎川縣增設六區(區治設東山)。
1952年,黎川縣增設城關區和七區(區治設龍安)。一區區治設窯下。區以下設鄉、街、全縣共93個鄉、5個街。
1953年,黎川縣改城關區為城關鎮。
1954年,黎川縣各區名稱改用駐地名。
1956年以後,黎川縣曾一度撤銷區建制,先後幾次將原小鄉合併、調整38個、27個、35個大鄉。
1958年,鄉改為人民公社,黎川縣共13個公社,(后改為7個),下轄101個生產大隊。
1968年,專區改稱地區,黎川隸屬撫州地區。
1984年,黎川縣根據中央指示撤銷公社、大隊、生產隊建制,設鄉(鎮)、村和村民小組。
1985年3月15日,黎川縣撤銷宏村鄉,設置宏村鎮(贛府廳字[1985]160號)。
1993年1月3日,黎川縣撤銷洵口鄉、熊村鄉,設立洵口鎮(贛民字[1993]1號批複)。
2001年3月2日,黎川縣撤銷龍安鄉,設立龍安鎮;德勝關墾殖場改制,設立德勝鎮(贛民字[2001]94號批複)。
2001年11月8日,黎川縣撤銷栗塘鄉、裘坊鄉,劃歸日峰鎮;撤銷東堡鄉,劃歸龍安鎮;撤銷坊坪鄉,劃歸熊村鎮(贛民字[2001]509號批複)。
2004年底,黎川縣轄6鎮8鄉1個墾殖場。
2014年,黎川縣轄6個鎮、8個鄉,1墾殖場,分別為日峰鎮、宏村鎮、洵口鎮、熊村鎮、龍安鎮、德勝鎮、潭溪鄉、湖坊鄉、荷源鄉、厚村鄉、社蘋鄉、樟溪鄉、西城鄉、中田鄉;華山墾殖場。共有16個社區、108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日峰鎮。
截至2018年,黎川縣轄7個鎮8個鄉,縣政府駐日峰鎮。
日峰鎮 | 宏村鎮 | 洵口鎮 | 熊村鎮 | 龍安鎮 |
德勝鎮 | 華山鎮 | 潭溪鄉 | 湖坊鄉 | 荷源鄉 |
厚村鄉 | 社蘋鄉 | 樟溪鄉 | 西城鄉 | 中田鄉 |
黎川縣位於江西省東部,贛閩兩省交界處,撫河支流黎灘河上游。地處東經116°42'~117°10'和北緯26°59'~27°35'之間。東鄰福建省光澤縣、邵武市,南連福建省泰寧縣、建寧縣,西界本省南豐縣,北與本省南城縣、資溪縣接壤,面積1709平方千米,縣人民政府駐日峰鎮。
黎川縣
黎川縣地勢南高北低,由東北部、東部和南部漸次向地勢平緩的中部和西北部呈撮斗形傾斜。地貌可分為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沖積小平原等五種類型,低山區主要分佈在縣境東北至東南為,高丘陵區主要分佈在山區向丘陵延伸的過渡地帶,中丘陵區主要分佈在縣境西部與縣域中心腹地的夾帶地區,低丘陵區主要分佈在縣境中部腹地至西北洪門水庫一帶,而黎灘河、龍安河、資福河之中下游兩岸則為沖積小平原。
黎川縣屬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雨量豐沛,日照充足,氣候溫和濕潤,無霜期較長,具有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的特點。全縣歷年平均氣溫為18℃左右。極端最高氣溫為42.2℃(2003年8月2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2.3℃(1991年12月29日)。平均日照時數為1642.8小時,無霜期287天。年均降水量1800.8毫米。
黎川縣土壤劃為5個土類、8個亞類、14個土屬、53個土種,土壤有較明顯的垂直分佈規律,海拔1200米以上為山地黃棕壤,800~1200米之間為山地黃壤,600~800米之間為黃紅壤,600米以下多為紅壤。水稻土是黎川縣主要的耕作土壤,共有34.78萬畝,60%分佈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陵和小平原,39%分佈在海拔200以上的中高丘陵地帶。
黎川縣共有大小河流84條,總長946千米,流域面積1553平方千米。解放后歷年平均水徑流總量18.3億立方米。全縣河流雖多,但河面狹窄,河道曲折,河床陡降,平常水淺,汛期暴漲,不能通航,只能浮運木排、竹排。主要河流有3條,黎灘河,發源於德勝鎮眉毛峰北麓,全長47千米,流域範圍6個鄉17個村,流域面積678.7平方千米;龍安河,發源於德勝鎮百家畲村,全長67.9千米,流域範圍5個鄉13個村,流域面積533.1平方千米;資福河,發源於福建省光澤縣天子池,全長43千米,流域面積為343.5平方千米。三條主河均匯入洪門水庫。
黎川縣域總面積1728.5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耕地面積1.584萬公頃,林地面積13.2萬公傾,水域面積0.34396萬公頃。
黎川縣境內河流眾多,水資源十分豐富,流域面積大於1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37條,其中大於100平方千米的有6條,年平均水資源量為19.41億立方米,可開發的水能資源為36000千瓦。
黎川縣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鳥類動物95種(夏候鳥19種、留鳥55種、冬候鳥及旅鳥21種);獸類40種(包括3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棲爬行動物51種(兩棲23種、爬行28種),占江西省已知種類數112種的45.5%;小型昆蟲536種,已定名的昆蟲有10目90科512種;野生木本植物107科、256屬661種,植物中列入國家級保護的有29種,重點可供開發的藥用植物有近20種。
2014年,黎川縣常住人口,日峰鎮85650人、宏村鎮14896人、洵口鎮11857人、熊村鎮9135人、龍安鎮12330人、德勝鎮21550人、潭溪鄉17812人、湖坊鄉10031人、荷源鄉5813人、厚村鄉6047人、社蘋鄉7680人、樟溪鄉3151人、西城鄉7621人、中田鄉9854人。
2018年,黎川縣完成生產總值72.6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7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27.9億元,同比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34億元,同比增長10%。三產比為:14.69:38.46:46.85。
2018年,黎川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5%。
2018年,黎川縣完成財政收入為10.8億元,同比增長0.7%,其中地方財政7.2億元,同比下降3.5%,稅收收入8.9億元,同比增長0.1%。
2018年,黎川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681元,同比增長8.1%。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28124元,同比增長8.4%;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13918元,同比增長8.6%。
2018年,黎川縣農業增加值為11.1億元,同比增長3.5%。糧食播種面積36萬畝,同比下降0.29%,糧食總產量15.6萬噸,同比增長2.3%;蔬菜播種面積9.6萬畝,同比增長5.57%,產量13.3萬噸,同比增長0.3%;畜牧業穩定發展,肉類總產量19069噸,同比增長4.12%;禽蛋產量474噸,奶類產量376噸。水產品產量18313噸。
2020年8月,入選農業農村部“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2018年,黎川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增加值同比增長8.9%。
2018年,黎川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5%。
2018年,黎川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78億元,同比增長9.7%。
2018年,黎川縣完成出口創匯94193萬元,同比增長763.78%。
2018年,黎川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1.8億元,同比增長1.7%;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為65.8億元,同比增長7.3%;各項貸款為70.1億元,同比增長12.87%。
2018年,黎川縣共有普通中學15所,在校學生11593人;小學24所(中心小學),在校學生17109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2018年,黎川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0個,鄉鎮衛生院1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婦幼保健所1個。全縣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13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58人。醫院、衛生院實有床位數866床。
2018年,黎川縣通有線電視的村108個,覆蓋率100%。全縣公共圖書資料圖書總藏量達101千冊。影劇院6個,體育場館4個。
2018年,黎川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9300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3000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15514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03008人,其中: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人數177925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098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408人
2018年,黎川縣共有公路1075公里,其中高等級公路55公里。
黎川縣境內福銀高速橫貫東西,向莆鐵路穿境而過,鷹梅鐵路黎川站也已列入國家鐵路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江西省“十三五規劃”。
黎川古鎮
黎川明清老街,位於縣城南部黎灘河畔,古城中心區域面積0.4平方公里,有人口約2.3萬人。黎川古城是江西古老的城邑之一,現存的老街連綿毗鄰600餘家騎樓式店鋪,有100餘幢保存完好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明清古建築,其中還串聯著新豐橋和橫港橋。兩座橋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建築,具有觀賞價值和歷史價值。
洲湖船形古屋,位於黎川縣城東北40多公裡外的洲湖村,因為洲湖村交通閉塞、山高路陡,是距離黎川縣城最偏遠的一個村,直到2001年,“洲湖船屋”才被發現。洲湖曾是天地會組織反清復明的秘密基地,位於洲湖村口的黃東溪公祠就是他們曾經接頭的據點。在祠堂的牆壁上,有著神秘的“卍”字元與壁畫,隱含著“反清復明”的寓意。而船屋,指的是一處大型的船式建築。這座建築遠看如船,有船頭、前艙、后艙、甲板,甚至船篷之分。船頭一致朝向東南,青山在側,依水而建,而且船屋一律磚石為底,竹木編牆,青磚灰瓦,飛檐翹角。
趕廟會,農村墟鎮仍流行廟會,一般在農曆7-8月間進行,並藉此進行物資交流和親友聚會,有的還組織文藝演出。
黎川陶瓷
灌芯糖,以糯米蒸熟加麥芽水發酵熬稠,再拉揉成坯,然後灌以摻白砂糖的熟芝麻或豆屑粉製成。
“十月生”米酒,將糯米蒸熟后加酒藥發酵後過榨而得,該酒濃郁甘醇,適當飲用能舒筋活血,因每年農曆十月間釀造,故稱“十月生”酒。
黎川縣
鍾賢古村(今中田村)位於黎川縣西部,距縣城約15公里,宋朝開始建村。該村過去因為四周皆山,中間為農田,故名為“中田”。但在明清時期,特別是在清代,村中陳魯兩姓人家人才輩出,通過科舉考試,考取舉人、進士100多人,加上村中有條龍安河流過,兩岸山水風光秀麗,該村因“鍾靈毓秀,賢才輩出”而遠近聞名,故稱“鍾賢”。
黎川縣
橫港橋,建於清乾隆年間,坐落於新豐橋東南面,橫跨於社蘋河匯入黎河的入口處,與新豐橋幾乎形成直角,因而有“雙龍飲川”之說。這座三孔石拱廊橋,是新豐橋的重要補充,使縣城東南方向直通社蘋、宏村、樟溪、西城直至延伸到福建省的建寧,西北直通龍安、東堡以及南豐縣。
菖蒲橋,位於陌市街頭。因當年河灘長滿菖蒲而得名。這座木質結構的橋樑,於20世紀30年代末期被水衝垮。此後一直以浮橋的形式維繫了多年,后因經費困難而浮橋中斷,這橋當年也是一條繁忙的通道。它北通陌市街,南達潭溪鄉的懷泉寺、三都、團村,直至德勝以至溝通福建泰寧、建寧等縣。
李苑橋,也有人叫它鯉潭橋。潭溪的荷塘聚居著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李覯的後代。李覯後人為了紀念顯耀的祖先,建造了這座橋樑。它直通潭溪、荷塘、湖坊、熊村、坊坪;由湖坊、熊村、坊坪又可越過官道,直至福建的光澤和邵武。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黎川縣在其中。黎川縣曾被評為“江西省油畫之鄉”、“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油畫)”、“江西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中國美術學院教學實踐基地”。
2020年8月,被評選為江西省雙擁模範縣。
2020年8月24日,榮登“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2020年12月2日,獲得“江西省雙擁模範縣”榮譽稱號。
2020年12月30日,獲得2020第五屆中國國家旅遊年年度臻選文化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