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西城鄉的結果 展開

西城鄉

黎川縣下轄鄉

西城鄉,是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轄鄉,地處黎川縣西南方向,介於東經115°35′~27°32′,北緯27°32′~28°33′。東鄰樟溪鄉,南接福建省建寧縣黃坊鄉,西與南豐縣太和鎮接壤,北靠宏村鎮,毗鄰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人民政府駐新橋村,距黎川縣城41千米。轄新橋、河樟、樟源、丰南、五通、蘆坑、梅源、余坑等8個村委會。下設92個村民小組。全鄉人口1萬餘人。

名稱來歷


因域內有“新橋”這一中心地名,用西城方言把“新橋”拖長音說,即成為“西城橋”之音,故名西城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新橋、河樟、樟源、丰南、五通、蘆坑、梅源、余坑等8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下設92個村民小組。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053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38人,城鎮化率15.84%。另有流動人口3418人,均屬漢族江右民系。總人口中,男性5816人,佔55.2%;女性4720人,佔44.8%;2011年人口出生率11.86‰,人口死亡率4.96‰,人口自然增長率6.9‰。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6千米,總面積10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02.58平方千米,佔96.77%;水域3.42平方千米,佔3.23%。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02人。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地屬侵蝕丘陵,武夷山脈巍然雄踞於鄉境之東南部,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境內最高點長蘭山王家寨海拔903米,最低點梅源村石頭堆海拔120米。

氣候

西城鄉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其其特點是雨量豐沛,日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交替分明,無霜期較長。春秋氣候溫和,夏季炎熱,多東南風,雨水集中,冬季乾燥寒冷,多偏北風,全年雨水充沛。
多年平均氣溫18℃,極端最低氣溫-12.3℃(1991年12月29日),極端最高氣溫42.2℃(2003年8月2日)。年平均日照1642.8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83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57.6天,極端年最大雨量3158.6毫米(2010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135.6毫米(1963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月至7月,6月最多。

水文

境內河道屬龍安河水系,徑流總量0.05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西城河,從南至北流經樟源、河樟、新橋、余坑等村,長19.5千米,流域面積86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樟溪河、豐西河、蘆西河等。

自然資源

境內林地面積11.8萬畝,以馬尾松、杉、毛竹為主。其中馬尾松面積9萬畝,杉樹面積3萬畝,毛竹面積2200畝,是全縣杉木林基地之一。珍稀植物有國家一級保護裸子植物銀杏南方紅豆杉。其中樟源村王家寨村小組分佈有30株銀杏,樟源村長蘭村小組分佈有26株紅豆杉。

自然災害

西城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低溫、冰雹。洪澇災害年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4月至7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7月7日,24小時內降雨量達216.5毫米。因雨量大,來勢猛,時間長,致使山洪暴發、河水猛漲。全鄉8個村均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達1200人,沒有造成人員死亡,農作物受災面積260公頃,倒塌房屋235間,沖毀橋樑20座,陂壩37處,村公路70千米,直接經濟損失摺合人民幣3961萬元。

經濟發展


西城鄉作為一個農業大鄉,隨著農業科技推廣和產業化經營步伐的加快,傳統農業正迅速向現代農業轉變,生態農業前景可喜,綠色農產品正成為重要增長點。田裡,一朵朵含苞怒放鮮艷多彩的蓮花;山上,南豐蜜橘累累碩果掛滿枝頭;家裡,一筐筐茶菇堆滿小屋;水面,波光粼粼,魚躍鴨歡。這裡民風淳樸,鄉風文明,村容整潔。
最高點長蘭村王家寨海拔903米,最低點梅沅村石頭堆海拔120米。年平均氣溫17度,全年無霜期約 250天,年降雨量為1795.9毫米。材地面積15萬畝,其中森林覆蓋面積36500畝,造林面積2133畝,林業植被以杉樹、松樹、毛竹、闊葉樹油茶樹為主。森林覆蓋率為22% ,西城鄉耕地面積為16632 畝,經濟以農業為主。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源充足,晝夜溫差大,物產豐富,山林面積15萬畝,以馬尾松、杉、毛竹、油茶為主,其中馬尾松面積9萬畝、杉樹面積3萬畝、毛竹面積2200畝,林果面積2100畝,以南豐蜜桔為主,耕地面積16632畝,以種植水稻、白蓮、烤煙、西瓜為主。
2006年全鄉實現財政收入190萬元,比2001年3100萬元增長32.8%(2001年財政收入含農業稅);人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手機、電腦、摩托車已進入了尋常百姓家,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720元,比2001年1500元增長15.12%。農村面貌日新月異。
2007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36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56元,財政收入完成253萬元,經濟社會發展等都完成或超額完成了計劃指標。
2009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已實現4800萬元,同比增長20%。財政收入已完成415萬元,其中國稅22萬、財稅63萬、地稅330萬元。
2010年,實現全年工農業總產值6360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2739元,比上年增長10%;財政收入力爭比上年增長15%(主要是指國稅和財稅),完成500萬元。
2011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3%,預計全年可達8700萬元;財政收入1313萬元,比上年增長64.7%,預計全年可達1330萬元;人均純收入4612元,比上年凈增932元。

農業

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牢固樹立了農業的基礎地位,農業內部改革進一步深化,呈現良好的態勢。
1、糧食生產穩步增長。通過大力推廣水稻優良品種,擴大優質品種播種面積,提高糧食單產,2007年全鄉實現糧食總產9001噸,優質水稻比上年畝均增產30斤。
2、以南豐蜜桔為主的林果業初具規模。組建了南豐蜜桔合作社,合作社桔農近30戶。2007年,全鄉蜜桔種植面積達2800畝,新增面積520畝。
3、煙葉生產實現量、質、效益的大幅提升。通過狠抓每個環節,搞好服務,2007年穩定烤煙面積300餘畝,實現畝產346斤,畝產值2041元,均價比上年提高1.6元,2008年實現烤煙面積1500.7畝,增幅達280%。

招商引資

進一步健全完善了人才庫檔案。在經濟發達地區,務工人員較集中的福州設立招商網點。同時,通過跟蹤式貼心服務推動老項目新增進資,遂新電站擴容至500千瓦,新增投資60多萬元。奕盛塑膠有限公司新增投資500多萬元。通過擴項目增進資,解決了200多名剩餘勞動力就業。

社會事業


集鎮有農貿市場1個,大小街道8條,居民548戶,其中引農進鄉285戶,常住人口1638人。通往各村公路全部為水泥硬化路面,通組公路硬化率達65%。向莆鐵路過境,經過河樟、新橋,其中境內武夷山鐵路隧洞長8.988千米,為無碴軌道雙線電氣化一級幹線鐵路,預留西城貨運站,通往莆田,向塘。
加大了跑項目爭資金力度,完成西城至滸港、滸港至五通、五通至丰南10公里水泥路建設和同名宮橋新建,衛生院門診樓項目爭取立項並啟動實施。利用上海知青優勢,爭取社會捐助40萬元,建成小學教學樓一棟和小學宿舍樓一棟。通過努力,完成了三個自然村新農村建設任務並順利通過上級,組織驗收。文教、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事業穩步發展,民生理念進一步增強。與此同時,社會穩定工作成效顯著,妥善處理了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各類問題200餘起,開展了“創建和諧平安西城”活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

城鎮建設

重新進行集鎮規劃,嚴格集鎮用地的審批制度。進一步抓好了街道延伸規劃建設,鼓勵農民集中建房,拉大集鎮框架。充分發揮了集鎮集聚效應,鄉政府所在地人口有所增長,人氣效益逐步顯現。

文化藝術

2011年未我鄉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個,演職人員20人;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農家書屋5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藏書2萬冊。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52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4所,在校生420人,專任教師3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25人,專任教師1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5%,小學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2011年教育經費達97萬元,比上年增長9.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10個,醫務人員21人,病床22張。
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員8720人,參保率98%。

體育

2011年末體育場地10處,每年定期舉的體育活動3次。7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20%。

廣播電視

2011年末,開通中央一至八套、中央十套、中央十一套、江西一至五套、撫州一至二套、黎川一至二套、江西教育、電視指南、風尚購物,另有江蘇、浙江、湖南、廣東、四川、遼寧、河南等頻道在我鄉落地,共39套節目。有線電視用戶2519戶。電視覆蓋率85%。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戶,人數15人,支出萬元,比上年增長37%,月人均200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最低保障戶數219戶,人數438人,支出萬元,比上年增長50%,月人均90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0人,支出萬元,比上年增長1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4人,支出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醫療救助43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人,安置義務兵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