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溪街道

重慶市渝北區下轄街道

龍溪街道,隸屬於重慶市渝北區,地處渝北區南部,東接龍塔街道,南與江北區接壤,西接龍山街道,北接高新技術開發區,距渝北區人民政府駐地16千米,總面積5.6平方千米。

民國二年(1913年),龍溪街道境域設有龍溪場;2001年4月,由龍溪鎮改為龍溪街道。2020年,龍溪街道常住人口140170人。截至2020年6月,龍溪街道下轄14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龍華大道133號。

2011年,龍溪街道財政總收入12億元,比2010年增長14%;工業總產值為7059萬元,比2010年減少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8億元,比2010年增長25%。

2020年10月,渝北區龍溪街道安家嘴社區被授予“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龍溪街道[重慶市渝北區龍溪街道]
龍溪街道[重慶市渝北區龍溪街道]
民國二年(1913年),龍溪街道境域設有龍溪場。
1958年,併入人和公社后析置為龍溪公社。
1984年,撤龍溪公社改為龍溪鄉。
1985年7月5日,撤龍溪鄉設龍溪鎮。
1994年12月,撤銷江北縣,設立渝北區,龍溪鎮屬渝北區21鎮之一。
2001年4月,撤龍溪鎮設龍溪街道,為渝北區首批4街道之一。
2006年10月13日,龍溪街道析置龍塔街道、龍山街道。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龍溪街道地處渝北區南部,東接龍塔街道,南與江北區接壤,西接龍山街道,北接高新技術開發區,距渝北區人民政府駐地16千米,東西最大距離2.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1千米,總面積5.6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龍溪街道下轄龍脊、龍山、龍塔、新牌坊4個行政村和松橋、花園新村第一、花園新村第二、龍山、工農、興隆街、武陵路、金龍路、柳蔭路9個社區。
2006年12月11日,調整龍溪街道行政區域及街道辦事處駐地,將冉家壩、龍山路、花園新村、龍脊新村、余松路等5個社區和龍湖社區、金龍路社區的西部區域劃歸龍山街道管轄,工農、龍塔2個社區劃歸龍塔街道管轄;調整后的龍溪街道管轄原龍溪街道所轄嘉州花園、武陵路、松橋路、金紫山、花卉園等5個社區和龍湖、金龍路社區的東部區域;街道辦事處駐松橋路7號(原龍溪街道開發辦辦公樓)。
2011年末,龍溪街道下轄松樹橋、金龍路、武陵路、金紫山、紅石支路、錦繡、李家花園、花卉西路、花卉東路、嘉州、龍湖、安家嘴、百合、新牌坊14個社區,下設76個居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龍溪街道下轄14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龍華大道133號。
社區松樹橋社區花卉東路社區花卉西路社區金龍路社區
武陵路社區安家嘴社區金紫山社區龍湖社區
新牌坊社區紅石支路社區李家花園社區錦繡社區
百合社區嘉州社區

人口


2009年,龍溪街道常住人口15萬餘人,戶籍人口5萬餘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為2萬7千人(按常住戶口計算)。
2010年,龍溪街道人口有140932人。
2011年末,龍溪街道戶籍總人口60648人,城鎮化率100%;戶籍總人口中,男性30049人,佔49.55%;女性30599人,佔50.45%;14歲以下8945人,佔14.75%;15—64歲46299人,佔76.34%;65歲以上5404人,佔8.91%;人口以漢族為主,達59426人,佔97.98%;有少數民族1222人,佔2.02%。2011年,龍溪街道人口出生率4.1‰,人口死亡率0.9‰,人口自然增長率3.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830人。
2021年6月7日,重慶市渝北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龍溪街道常住人口140170人。

經濟


綜述

2009年,龍溪街道引進項目140個,引進資金10.25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5億元,商品零售總額36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21億元,分別比2008年增長28%、25%、19%;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元。
2011年,龍溪街道財政總收入12億元,比2010年增長1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8億元,比2010年增長10%;人均財政收入4089.17元,比2010年增長9.8%。

工業

龍溪街道工業以汽車修理業為主。2011年,龍溪街道工業總產值為7059萬元,比2010年減少12%,工業增加值1536萬元。2011年,龍溪街道有工業企業23家,職工591人。

商貿

2011年末,龍溪街道有商業網點2100個,職工18900人。2011年,龍溪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8億元,比2010年增長25%。

金融

2011年,龍溪街道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2.05億元,比2010年增長28.3%;年末有多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

餐飲業

2009年,龍溪街道餐飲業營業收入4個億,稅收2千多萬。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龍溪街道因境內有龍溪河而得名。

交通


龍溪街道有機場高速公路、紅黃路、紅石路、龍華大道、重慶軌道交通3號線和6號線、210國道、紅石公路等城市主幹道穿城而過。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龍溪街道有幼兒園(所)24所,在園幼兒2967人,專任教師270人;小學2所,在校生3268人,專任教師17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003人,專任教師160人,初中適齡人口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653人,專任教師163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280人;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生1500人,均為本科生,專任教師160人;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30所。龍溪街道主要學校有重慶市渝北區龍溪小學校、重慶市渝北區新牌坊小學校、重慶市松樹橋中學校,其中松樹橋中學重慶市重點中學。2011年,龍溪街道教育經費達0.5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4億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2.6%,比2010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龍溪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970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971人,經營管理人才1031人,技能人才5701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龍溪街道有文化中心1個,社區有文化活動中心4個;圖書室14個,藏書30000冊;娛樂場所61家;文化藝術團體40餘個,會員4000餘人;文化從業人員2萬餘人;主要民間藝術團體有綠島合唱團、中渝之聲合唱團、龍湖合唱團、蘭馨拳社等40餘個。2011年,龍溪街道編輯出版了《龍溪街道志》,創作了龍溪街道街歌《最美的你》。2011年末,龍溪街道有體育場地5處;99%的城市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0%。2011年末,龍溪街道有中央電視台、重慶有線台、各省市衛視等60餘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5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龍溪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2個(含個體診所),其中區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站6個,民營醫院6個;公立衛生機構醫療床位150張;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53人,其中執業醫師80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63人。2011年,龍溪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萬人次,住院手術2000台次,出院病人3000人次。龍溪街道重點醫院有渝北區第二人民醫院,為二級綜合醫院。2011年,龍溪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62.9/10萬;孕產婦死亡率1/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龍溪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10戶,人數372人,支出121萬元,比2010年增長34%,月人均272元,比2010年增長13%;城市醫療救助31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714人次,共支出106萬元,比2010年增長11%。2011年,龍溪街道新增就業人員552人,有1409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73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3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

基礎設施

龍溪街道[重慶市渝北區龍溪街道]
龍溪街道[重慶市渝北區龍溪街道]
龍溪距渝中半島4公里,距江北機場19公里,距重慶火車北站4公里;機場高速公路、紅黃路、紅石路、龍華大道、輕軌三號線和六號線等城市主幹道穿城而過。交通發達,各居民小區均通公交車。
龍溪水、電、氣和有線電視、電話普及率基本達到100%。龍溪注重城市長效管理和環境綜合治理,狠抓市政、環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工作,城區面貌較之上年有了很大的改觀,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得到完善。創造了靚麗、整潔、優美的城市環境,獲得了市、區領導的高度評價和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全面更換了人行道板,新建了一批果皮箱、路燈、垃圾站及公廁等市政設施,進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確保老百姓生活在一個舒適、整潔的環境中,環境保護工作穩中有升,地區環境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在抓好經濟建設、確保社會安定的同時,打造“環境整潔優美、交通秩序井然、市民言行文明、道德風尚良好”的城市新面貌、創建市級文明街道是龍溪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通過廣大幹部群眾的努力,創建工作已初顯成效。加大環境綜合整治,改善轄區環境。“長效管理機制、監督檢查機制、齊抓共管機制、責任追究機制”是龍溪街道城市管理的成功經驗。2009年以來,龍溪街道共投入資金270萬元開展“藍天、碧水、綠地、寧靜”行動,全區投入2.5億元進行城市舊城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

榮譽稱號


2020年10月,渝北區龍溪街道安家嘴社區被授予“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