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氏犀

梅氏犀

梅氏犀或稱基什貝爾格犀(Stephanorhinus kirchbergensis)是一種生活在更新世的哺乳動物。

生存年代


梅氏犀生活在更新世時的亞歐大陸,長有類似披毛犀的雙角,相對其他犀牛,梅氏犀更喜歡生活在森林或林地中。梅氏犀最終於中晚更新世之交於東歐最終滅絕,它們最後的化石記錄在是波蘭,但可能在高加索、西班牙地區存活過更長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沒有存活到全新世就已經滅絕了。

分佈


梅氏犀主要分佈於古北界動物區,在歐洲、西伯利亞和中國北方較為常見,一般被認為是北方溫帶環境的代表物種。

化石發現


梅氏犀上頰齒
梅氏犀上頰齒
梅氏犀化石記錄較少,主要發現在歐洲的義大利,法國,德國,英國和東歐的一些中更新世地層。在亞洲梅氏犀分佈在西伯利亞,中國,朝鮮半島,哈薩克。在以色列和黎巴嫩也發現過類似的化石,但無從確認是否和梅氏犀為同一物種。
2012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陳少坤和黃萬波等確認在1999年11-12月期間,在重慶市巫山縣迷宮洞距今大約13150年的晚更新世晚期的古人類遺址中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為梅氏犀或稱基什貝爾格犀(Stephanorhinus kirchbergensis)化石,材料包括頭骨碎塊、下頜、牙齒及數件頭后骨骼。

種類


中國的研究人員以迷宮洞和其他長江流域的梅氏犀為基礎,通過對比,認為中國南方、北方以及歐洲的梅氏犀在頰齒形態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從而將這個種分為三個類型。其主要差異表現在:尺寸大小、原尖收縮狀況、小刺發育程度及下前臼齒后谷形態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