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南第

飛南第

飛南第,世居澳門的葡萄牙人,孫中山的摯友。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就學時,飛南第在香港法院任翻譯,兩人相識,逢成知己。

簡介


飛南第(Francixcon·Fernandes)世居澳門的葡萄牙人。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讀書時相識的朋友,當時在香港法院任翻譯。孫到澳門行醫,即委託其代為申請執照。1893年在澳門創辦《鏡海叢報》,孫給予積極支持,常為該報撰寫重要評論,該報也大量報道孫在澳門的醫務活動。孫在澳門、廣州的行醫處所,同時是該報的代派報紙處。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后孫潛抵澳門后,得其幫助逃亡國外而脫險。該報在廣州起義失敗后刊登了關於鬥爭情況的“電訊”,並全文發表孫的《農學會序》,表示對孫革命事業的支持。中華民國成立時致函孫,“衷心祝賀”孫的“成功”,表示將“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孫,並“希望我們親密的友誼再重新開始”。在其建議下澳門市政廳舉行大會,慶祝共和國的誕生和孫就任臨時大總統。

家世


飛南第的家世飛南第,1863年2月13日出生於澳門,是幾代居住於澳門的葡萄牙人。他有兩個兄弟和妹妹,他的妹妹名叫烏蘇拉·飛南第,1960年11月8日在澳門祖居(下環正街1號)去世,享年86年。她是澳門飛南第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飛南第氏家族遠在1855年便已創立商務印刷公司,並且替澳門政府印刷刊物。

個人經歷


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孫中山畢業后,準備在澳門行醫,曾請飛南第在澳門代為申請行醫執照。1893年飛南第主辦澳門《鏡海叢報》,多次宣傳孫中山的醫術精湛,表彰他的醫德。孫中山棄醫從政時,將自己的醫療器械和生活用具贈給飛南第留作紀念。1895年10月,廣州起義失敗,孫中山潛往澳門飛南第住處,飛南第護送他到香港,脫離險境。在這一年11月6日《鏡海叢報》上,刊登了這次起義的電訊,並全文刊登孫中山撰寫的《農學會序》,表示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又在頭版頭條位置發表文章,高度評價孫中山的品格。辛亥革命后,飛南第為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取得成功感到高興。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飛南第時任澳門市議事公局(即今市政廳)議員,特意致函孫中山表示祝賀,並建議澳葡當局升旗誌慶。以後和孫中山書信往來不斷。1912年5月,孫中山返澳門時與飛南第晤面。 1921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曾擬聘飛南第為顧問,他以年事已高婉辭。飛南第逝世后,葬於澳門聖美基墓園。

與孫中山


孫中山
孫中山
孫中山認識飛南第是在香港。1887年,孫中山入香港西醫書院(即香港大學醫學院前身)讀書,飛南第也在香港讀書。飛南第家幾代居住澳門。是澳門的土著葡人,他會說一口流利的廣州話,性格憨厚、樸實,富有正義感,並不因自己是葡萄牙人而覺得高人一等。充滿正義感的孫中山與飛南第志趣相投,兩人常在一起議論兩國朝政。1891年,飛南第早於孫中山一年畢業,回到澳門繼承父業,經營一家印刷廠。1892年9月,孫中山從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后,應澳門富紳何廷光等人的邀請,到澳門鏡湖醫院新設的西醫局任義務醫席,又與飛南第繼續來往。行醫期間,由於孫中山醫術、醫德好,很受澳門中葡居民及其它國家居澳人士的歡迎,他的診所門庭若市,看病的人常排成隊。這便引起了澳門葡萄牙籍同行的嫉妒,他們以孫中山沒有畢業文憑為由,百般刁難孫中山。於是孫中山托飛南第幫助辦理合法執照,儘管澳門葡萄牙當局以其沒有葡國醫科大學的畢業文憑而拒絕頒發,但孫中山與飛南第在交往中友誼日深。

創刊


1893年7月18日,《鏡海叢報》在澳門下環新街3號創刊,為安全起見,以飛南第的名義。至1895年12月25日停刊,在歷時兩年多的時間裡,共出版了130多期。該報有中葡兩種文版,飛南第主編葡文版,孫中山主要主理中文版,編輯和主筆都是他。該報為周報,逢星期三出版,用八開紙,中文版用文言文寫作,長行直排,由上而下,不另起行,且無標點符號。第一版為“好官說”,評論各時期的政令官員,其它各版有刊登國內外新聞的“中外報”;有刊登廣東省和香港新聞的“省港報”;有刊登澳門及象山縣新聞的“本埠新聞”;還有選登各省轅報、上諭、京抄奏報、文武升遷消息的“官樣文章”;另不定期增發文藝副刊,刊登優秀的古典詩詞作品;並有廣告。

《鏡海叢報》簡介


《鏡海叢報》是澳門第一家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報紙,從全國範圍來看,這份報紙也是中產階級革命派創辦最早的報紙之一。由於該報觀點鮮明,內容充實,風格新穎,很快風靡一時,不僅在澳門暢銷,還發行到中外各地,國內的發行點有:氹仔、灣仔、前山、石岐、廣州、佛山、香港、福州、廈門、上海、北京、海外的發行點有:美國舊金山、葡萄牙、橫濱馬尼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