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法學院

重點本科高校

湘潭大學是湖南省最早開展法學本科教育(1983)、最早獲得法學碩士(1993)和法學博士學位授權點(2003)的高校。2007年獲批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1年獲批法學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2012年獲批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是湖南省唯一的國家級法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和全國法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國家級法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法學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3年牽頭成立的“法治湖南建設與區域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確認為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法學唯一),2017年獲批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2019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現有專任教師78人,其中教授30人,擁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教育部法學類專業教指委委員等一批高層次人才。2019年,法學專業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法學學科評估結果為B+。

歷史沿革


1983年開創了湖南省第一個法學本科專業;.
1993年開創了湖南省第一個法學碩士點,獲得訴訟法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相繼又取得了刑法學、經濟法學、法律史學、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國際法學、民商法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法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訴訟法學科自1993年被湖南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
2002年設立湖南省“芙蓉學者特聘教授崗位”,是湖南省內法學類唯一的特聘教授崗位
2002年被確定為湖南省首批省級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湖南省法學研究基地,是湖南省內法學類唯一的省級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003年開創了湖南省第一個法學博士點(訴訟法學博士學位),獲湖南第一個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005年,法學院又取得了法學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及法律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教育部確定湘大法學院的“訴訟證據法學”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7年,成功申報法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6年、2007年,“行政訴訟法學”與“國際經濟法學”先後被湖南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精品課程;2007年,法學學科被教育部、財政部確認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和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010年,獲批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2011年,成功取得法學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和知識產權交叉學科博士授予權。
2013年開創了湖南省第一個法學類2011協同創新中心。
非洲法學、體育法學是法學院新興優勢學科,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
2014年經中國法學會批准,由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與湘潭大學聯合組建的全國高校首家反腐敗司法研究基地在湘潭大學成立。 
2015年12月6日,全國首個省級刑法類學術團體——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會在湘潭大學成立。 
2015年,成功獲批“國家專利協同運用試點單位”,成為全國8所試點高校之一,湘大為湖南省唯一入選高校。 
現已形成了博士研究生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個層次的教學體系。現有研究生100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專業碩士研究生等),本科生750人左右。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方向有一支雄厚的學術梯隊,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具有正高級職稱人員2人,副高職稱人員3人,中職人員1人。其中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獲教育部青年優秀教師獎,2人為121人才工程三層次人員。作為方向帶頭人的廖永安教授年富力強,研究成果豐富,是國內民事訴訟法學界學術影響較大的中青年學者;作為方向帶頭人的何文燕教授在民事訴訟基本理論領域卓有建樹;學術骨幹郭樹理副教授已在學界嶄露頭角。歷年來,本研究方向共培養各類研究生100餘名,在讀博士生8名。本研究方向人員共出版民事訴訟法學專著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在民事訴訟證據理論、民事訴訟基本理論、體育訴訟、國際民事訴法學與公益訴訟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法律史學
湘潭大學法律史學科學術梯隊人員穩定,年齡、職稱、學歷、學位、專業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研究方向齊全,科研成果突出,近幾年來已出版專著、譯著及法律史料整理著作20餘部,承擔並完成了省部級以上課題10餘項,並獲得10多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該學科現有教研人員1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教授7人,副教授2人,講師3人,9人擁有博士學位,1人正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知識產權學院
湘潭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成立於2008年11月,為湖南省首家知識產權學院,是中部地區繼中南財經政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之後的第二家知識產權學院。湘潭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依託湘潭大學的綜合性大學性質和法學院較為強大的師資力量,以促進法學院和學校學科建設、培養社會急需的複合型知識產權人才為目標,立足於服務湖南省和長株潭兩型社會實驗區建設,力爭建成省內領先,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知識產權學院。
湘潭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在湘潭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科組和經濟法學科組基礎上組建,現有專職教師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有11人具有博士學位,3人為在讀博士。另有兼職教師10人,分別來自湘潭大學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化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科技處和社科處等院系處室。
湘潭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師資隊伍結構較為合理,具有較強的教學與科研能力。在師資隊伍的結構方面,知識產權學院不僅具有專門從事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的教師,也有從事相關法學研究的教師,還有從事科技、管理等相關領域研究的教師,符合培養知識產權複合型人才的要求。在科研方面,湘潭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師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2項,湖南省教育廳項目2項,出版知識產權學術專著3部,其他相關學術專著10餘部;在《法學研究》、《法學》、《環球法律評論》、《知識產權》、《電子知識產權》、《中國版權》等專業期刊發表知識產權論文30餘篇,發表其他相關論文100餘篇。
湘潭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師具有良好的學緣結構,與國內重點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機構具有緊密的聯繫。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肖冬梅教授畢業於武漢大學,曾師從武漢大學知識產權高級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院長陳傳夫教授攻讀博士學位。湘潭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太平副教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曾師從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春田教授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現正在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研究會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吳漢東教授指導下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擔任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常務理事。湘潭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夢雲副教授現正師從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馮曉青教授攻讀博士學位,擔任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常務理事,等等。

學科特色方向

多元糾紛解決研究。研究團隊致力於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著力研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制度的理論與方案,研究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研究團隊開發了全國首套調解系列教材,開設了全國首個“調解談判方向班”,構建了全國首套調解人才培訓體系,創辦了全國首個調解理論網站,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一批國家級項目,出版了《中國調解研究文叢》《如何當好調解員叢書》等著作教材,在《中國法學》《新華文摘》等權威報刊發表了系列理論成果。相關成果獲得了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部分智庫成果得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國家機關主要領導同志的肯定性批示。 
監察法研究。研究團隊致力於法治反腐與監察法制研究,先後提出反腐資源整合論、刑事司法二元論以及反腐立法一元論等學術觀點,同時對監察體制改革等前沿性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從而提出“紀法共治”“反腐一體”的理念。在《中國法學》《求是》雜誌發表系列關於法治反腐方面的文章,出版《監察法學》等教材,為職能部門提交了多篇有影響力的智庫成果。研究成果《築牢權力之籠與預防職務犯罪司法研究報告》獲湖南省第十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黨內法規研究。研究團隊牽頭成立湖南省第一家黨內法規研究機構——湘潭大學黨內法規研究中心。共主持《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關係的合憲性調適研究》等課題20餘項,出版《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總論》《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關係論》等系列著作,參編馬工程教材《黨內法規學》,發表《黨內法規法定概念之評述與重構》等學術論文20餘篇,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圍繞黨內法規的基礎理論與現實需求,提出了混合性黨規、黨內法規溢出效力等創新性觀點,在黨內法規的基本理論、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關係、黨內法規學的建構等方面進行了開拓性研究。 
地方立法研究。研究團隊牽頭成立湖南省首家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是湖南省人大常委會、湖南省司法廳、湘潭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基層聯繫點。出版《地方立法學》《地方立法后評估的理論與實踐》《全面依法治省:讓民主法治陽光照耀三湘》等著作,完成了湖南省197部地方性法規的評估與清理工作,先後承擔20餘部地方性法規建議稿的起草工作。在地方立法理念與方法、區域地方立法協調、社會風險的法律防控、地方立法質量評估、法治建設評價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知識產權研究。研究團隊以知識產權預警與風險防控為核心,在專利侵權知識圖譜、侵權識別演演算法等方面展開理論與應用研究,形成了系列研究論文。同時,整合湖南知識產權共同體的力量,打造了國家高效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國家專利協同試點單位等實戰平台;積極推進湖南省知識產權組合布局,搭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台,凝聚一批知識產權人才,為創新主體提供專利挖掘布局、版權和商標運營、知識產權風險防控等服務和個性化解決方案。 
非洲法研究。湘潭大學作為恢復高考之後第一個成立研究非洲問題學術型機構的高校,入選“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被中國法學會指定為“中非法律培訓基地”和“中非法學院院長論壇”永久承辦單位。2019年成立了湘潭大學中非經貿法律研究院,2020年研究院獲湖南省商務廳批准設立為中非法律與人文交流基地。出版我國第一本非洲法專著《非洲法導論》,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國家級課題20餘項,在各大知名報刊雜誌上發表非洲法研究論文6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20多部,與非洲高校在人才培養,課題研究,學術交流方面建立了常態化機制,具有較大的國內國際影響力。 
信用法研究。2018年,湘潭大學率先成功申報“信用風險與法律防控”專業,開創了中國信用法學教育里程碑。2018年10月,與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聯合發起“信用法治·韶山論壇”,每年舉辦一屆,在信用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人才培養體系等方面達成廣泛共識,推動信用法治研究學術共同體的形成。成功申報“中國失信懲戒與守信激勵機制立法研究”“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立法研究”等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承擔《深圳經濟特區社會信用條例(建議稿)》起草工作,多次獲國家發改委邀請參與《社會信用法》(草案)專家論證。 
體育法研究。湘潭大學是國內較早開展體育法研究的高校,較早成立了體育法研究中心,持續出版《湘潭大學體育法文叢》,在國內引起了較大反響。研究團隊主持有體育法方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體育總局重點項目等多項,在體育仲裁、興奮劑法律問題、體育領域人權保護等方面取得了較為突出的研究成果,受邀參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法》修改起草工作。人才培養成績突出,體育法方向有10多位碩士生考上國內一流高校博士生。

師資隊伍

現有專任教師78人,其中教授30人,擁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教育部法學類專業教指委委員等一批高層次人才。 學緣背景涵蓋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澳門科技大學以及日本中央大學、義大利羅馬第一大學、美國聖托馬斯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 在校學生2700餘名,其中本科生1300餘名,碩士研究生700餘名,博士研究生50餘名。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主要平台與基地
序號平台名稱 批准/共建單位 
1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育部
2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應用複合型)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教育部
3國家級法學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財政部
4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教育部、財政部
5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教育部
6國家高效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
7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法院
8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論研究與人才培訓(湘潭大學)基地最高人民法院
9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公益訴訟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檢察院
10司法部調解理論研究與人才培訓基地司法部
11司法部公證理論研究與人才培訓基地司法部
12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民政部
13湖南省法學研究基地湖南省委宣傳部
14湖南調解理論研究基地湖南省委宣傳部
15中國區域發展與治理研究院湖南省委宣傳部
16湖南省訴訟法學研究中心湖南省教育廳
17湖南省黨內法規與司法反腐研究基地湖南省教育廳
18湖南省調解理論研究與人才培訓中心湖南省司法廳
19湖南省檢察理論研究基地湖南省人民檢察院
20湖南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論研究基地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21大數據與智慧司法研究中心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22湖南省專利分析與評估中心湖南省知識產權局
23湘潭大學黨內法規研究中心湘潭大學中共湘潭市委
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會是全國首個省級刑法類學術團體,於2015年12月6日成立於湘潭大學並掛靠湘潭大學。設有《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會章程》、選舉產生了法治反腐研究會常務理事、秘書長、會長。研究會會長為湘潭大學法學院黃明儒教授,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為謝勇。 
湖南省刑事法學研究會是緊密聯合湖南省學術界與實務界的學術團體,通過開展理論研究、法治論壇、普法活動、印發資料等形式,推動湖南省的刑事法治理論研究與實踐建設。同時,研究會將對為刑事法學研究與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團體和個人進行獎勵,對優秀論文的出版發行提供資助,對好的研究課題提供經費支持,對實務界的疑難案件組織專家團隊進行探討,對弱勢群體提供免費的司法援助。
湖南省法學研究基地、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法社會學研究中心、訴訟法學研究中心、刑事一體化研究中心、憲政文化研究中心、經濟法理論研究中心、知識產權保護研究中心、體育法研究中心、環境資源與保護研究中心、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會等科研機構。
學院學科組:法理學、法律史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國際法學等。

學術資源

法學院擁有7000餘平方米的獨立辦公樓,擁有設備齊全的刑事偵查技術實驗室,模擬法庭可以同時容納300多人觀摩;法律圖書館專業藏書8萬餘冊,訂有數百種中外法學專業期刊,與學校圖書館聯合出資訂購了LexisNexis等專業資料庫,並設有專門的學生閱覽室。
湘潭大學法學院衷心感謝社會各界、特別是海內外法學界給予的關心、支持和厚愛,同時竭誠歡迎法學界的有識之士,尤其是優秀中青年法學人才加盟,與全院教職工共創輝煌。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院訓
養浩然正氣,鑄法治精。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名譽院長謝勇
院長廖永安主持學院全面工作,分管學科學位點建設工作、2011協同創新工作、外事工作、博士生培養管理工作;
院黨委書記黃德華主持學院黨務工作,分管財務工作、人事工作、工會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院部機關行政管理工作;
副 院 長肖冬梅分管知識產權學院相關工作;
副院長歐愛民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
副院長肖冬梅分管全日製法學碩士培養管理工作、知識產權學院相關工作;
副院長肖偉志分管本科教學工作;
副 院 長吳勇分管科研工作、網路工作、法律圖書館,協管外事工作;
院黨委副書記陳雙喜分管本科學生工作、代管財務工作;
院長助理劉友華。
張義清教授出席第九屆世界憲法大會
張義清教授出席第九屆世界憲法大會
截止2012年,學院有教職工74人,其中教師63人;教授23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導師18人,碩士生導師5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2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7人。另聘有40多位國內外知名法學家任學院兼職教授。
2012年湘大法學院肖冬梅教授和邱洪華博士分別入選首批全國專利信息領軍人才和師資人才
廖永安: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第七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獲得者,當選2013年度湖南省最具影響力法治人物。
肖冬梅:全國專利信息領軍人才(首批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國家第二批“百千萬知識產權人才工程”百名高層次人才培養人選;2011年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青年項目各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知識產權局課題等13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教育部項目等10餘項。
邱洪華:全國專利信息師資人才 
歐愛民:在全國率先推出法學實踐性教學的“當事人模式”,並因“以教學改革推進法治建設”,當選為2009年度湖南省最具影響力的法治人物、2010年度湘潭市十大新聞人物、CCTV2011法治人物湖南十佳、《湘聲報》2011年面孔人物。
湘潭大學法學院廖永安教授獲得“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也是湖南省高校唯一的獲獎者。湘潭大學法學院校友、97級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研究生、武漢大學法學院江國華教授也獲得“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充分展示了湘潭大學法學教育的實力。

獲得榮譽


湘潭大學法學詳細全國排名如下:
湘潭大學法學院
湘潭大學法學院
法學一級學科全國第21名/72分,湖南第一
本科專業中:法學17A+,知識產權湖南第一
研究生專業:訴訟法學7、法律史7、民商法學11、刑法學11、法學理論1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21、國際法學19

外界評價


2013年,北京大學法學院在湘潭大學法學院30年院慶時這樣評價湘潭大學法學:湘潭大學法學已經成為南方法學陣地一顆不可缺少的明珠。
中國政法大學評價湘大法學:湘潭大學法學院作為湖南成立最早、招生最早的法學院系,已經成為湖南法學院系的翹楚和全國法學教育重鎮,為國家的法制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