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北門的結果 展開

北門

漢語名詞

北門,拼音徠běi mén,意思是北向的門。出自《東周列國志》。

基本介紹


徠1.北向的門。
《東周列國志》第一回:“次早有人傳說,昨日北門有個婦人,違禁造賣桑弓箕袋,拿到即時決了,方知妻子已死。”
2.喻指北部邊防要地。
自秦漢以來,通常指長城以北。
3.學士院的代稱
唐宋學士院在禁中北門,因以為學士院的代稱。
4.指翰林學士。
官名。學士始設於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學士起草詔令而無名號。至唐玄宗時,於翰林院之外別建學士院,選有文學的朝官充任翰林學士、入直內廷,批答表疏,應和文章,隨時宣召撰擬文字。
5.指唐代禁軍的北衙。
北衙禁軍指的是屯駐於宮城以北,以保衛皇帝和皇家為主要職責的皇帝私兵。有關唐前期北衙禁軍的狀況,以前學者囿於材料的限制而較少措意。本文在大量掌握新史料的基礎上,以時間為基本線索,勾勒北衙禁軍發展的幾個階段,並具體研究每個階段禁軍的特點和職能。
6.《詩·邶風》篇名。
序謂"《北門》,刺士不得志也"。后因用以喻士之不遇。
7.複姓。
左傳》有北門駟﹐《屍子》有北門子﹐《莊子》有北門成。見《通志·氏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