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願
漢語詞語
還願是指求神保佑的人實踐對神許下的報酬。在詞語使用中可比喻實踐諾言。還願,就是願望成就之後自己願意付出什麼來感謝。最好的還願方法是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當好人。這從許願之時開始就可施行。這是一種宗教文化。
1、迷信求神保佑的人實踐對神許下的報酬。
舉例:1983年《袁家山簡介》:“袁尚書(袁可立)返里后,大興土木,蓋呂祖廟以還願。”
元 無名氏《小孫屠》戲文第十齣:“媽媽,前面便是草橋茅店,且歇了,明日早上殿還願。”
清 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十:“山舟 說 黃百穀 成神事,並令還願者,到大路上候 俞鵬 老爺,以所獻神者轉獻之。”
2、比喻實踐諾言。
還願。是儺戲中的一種法事的稱謂。
1、老人祈求高齡、滿壽時要還“陽壽願”;未滿壽已逝的,壽期到后仍要舉辦儺事還“陰壽願”。
2、夫婦求子求女,如願后要還“子童願”。
3、小孩滿6歲時要請儺戲班還“過關願”;滿12歲要按許願舉辦儺事“打十二太保”;以求小孩易長成人。
土家儺事活動舉辦時間多則七天七夜,少則三夜三天。“沖儺”是一種強制性的鎮邪手段,以正壓邪;“還願”卻是為了取悅酬謝神靈。其中數“還願”最為隆重、盛大分文武兩壇,整堂祭儀有多達20多項的。開始屬文壇,系程序性表演,以後是“仙姬送子”、“鍾馗戲判”、“柳毅傳書”、“孟姜女送寒衣”、“孟姜女哭長城”等摺子戲,再則是神魔鬥法節目,如下油鍋、吃卡子水、釘雞、吃碗、踩鏵口、上刀山等特技表演。儺戲藝人為適應觀眾要求,還兼演些所謂“外教”戲,如花燈戲、陽戲、川戲、黔戲、辰河戲、巴稟王戲等。
土家人有句行話:“三種戲,一個班,陽花儺戲隨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