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燮是一個漢語漢字,拼音讀作xiè;本義為諧和,調和。燮作為動詞,表示用言語調和。亦指姓,如宋代有燮玄圖。

部首:火;基本意思為諧和,調和。 詳細解釋是(1)會意。從言:又從炎。表示用言語調和。(2)又如:燮理陰陽(協調各部門工作);燮和協和“亦指宰相的政務”;燮務“燮理政務”(3)和也。

燮的相關組詞有:燮友、燮定、燮諧、燮和、燮理、燮理陰陽、燮和之任等。

詳細釋義


燮 xiè ㄒㄧㄝˋ
諧和,調和:~理。調(tiáo )~。
〈動〉
● ● (1)(會意。從言,又從炎。表示用言語調和。本義:協和;調和)同本義 [ harmonize; regulate ]
● ● 燮友柔克。——《書·洪範》
● ● (2)又如:燮理陰陽(協調各部門工作);燮和(協和;亦指宰相的政務);燮務(燮理政務)
● ● 相關名人:鄭燮(鄭板橋)
● ● (3)和也。從言從又炎。籒文?從?。讀若溼。穌葉切,音飪。臣鉉等案:?字義大孰也。從炎從又。卽孰物可持也。此燮蓋從?省。言語以和之也。二字義相出入故也。。

詳細解釋

1. 和順;協和;調和。
《書·洪範》:「燮友柔克。」
孔傳:「燮,和也。世和順,以柔能治之。」
《詩·大雅·大明》:「燮伐大商。」
毛傳:「燮,和也。」
鄭玄箋:「使協和伐殷之事。」
漢張衡《東京賦》:「惠過廣被,澤幽荒。北燮丁令,南諧越裳,西包大秦,東過樂浪。」
袁枚隨園詩話》卷八:「壬午春,迎鑾淮上,雨久不止。錢文端公戲尹相國云:‘閣下燮理陰陽,只燮陰而不燮陽,何也?’」
2. 和諧。
南朝宋謝靈運《登上戍石鼓山》詩:「摘芳芳靡諼,愉樂樂不燮。」
3. 爛熟。
宋王安石《再用韻寄蔡天啟》:「定林朝自炊,有匕或無筴。時時羹藜藿,鑊大苦難燮。」
4. 姓。
宋有御史燮玄圖。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蘇葉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協切,音蜨。
《說文》從言,從又炎。《爾雅·釋詁》燮,和也。《書·洪範》燮友柔克。《周官》燮理隂陽。《詩·大雅》燮伐大商。
玉篇》火熟也。《說文》籀文作。從。音飪。讀若溼。
《注》徐鉉曰:燮二字義相出入。按說文玉篇合燮為一。集韻燮專訓和。本作,專訓大熟。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辛又
漢字部件分解:辛又
筆順編號:41112514334433454
筆順讀寫:點、橫、橫、橫、豎、橫折、橫、點、撇、撇、點、點、撇、撇、點、橫撇、捺、
同音字:烲、渫、褻、䙝、炧、炨、獬、猲、蠍、噧、孈、讗、挾、挾、揳、偕、廨、械、獬、瑎、絜、繲、薢、渫、些、邪、齛、孈

字源演變


燮
甲骨文
燮
小篆
燮
楷體
“論道經邦,燮理陰陽。”這個“燮”字讀作xiè,本為會意字。
● ● 是甲骨文的形體,於省吾先生認為中間“乃言字”,上部為火形,右下為“又(手)”。
● ● 是小篆的形體,中間為“言”。
● ● 是楷書的寫法。
《說文》:“燮,和也。”其實這不是本義。該字的本義為“憂”,如甲骨文中的“夕燮”,就是說“夕有憂患”之義。後來其本義消失了,而假借義為“和”,如《尚書·洪範》:“燮友柔克。”
大意是:對那些和氣可親的人,就用柔和的辦法對待他們。由“和”又可以引申為“和諧”,如謝靈運《登上戍石鼓山》:“愉樂樂不燮。”所謂“不燮”,就是不和諧的意思。
“燮”字與“變”的繁體字的形體極為相似,應區別清楚。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客家話:[梅縣腔] siet7 [寶安腔] set7 [客英字典] siet7 [台灣四縣腔] siet7 [海陸豐腔] siet7
粵語:sip3 sit3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seːb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蘇協入聲四等開口入三十怗siepsiepsepsɛpsepsepsɛpxiesepsep和也≆說文從言又炎蘇協切十六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ꡛꡦsÿasjɛ入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車遮齊車遮入聲作上聲齊齒呼siɛ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悉協十葉入聲

相關組詞


燮伐燮務燮友
燮和燮定燮調
燮理燮諧燮贊

英語翻譯


harmonize; regulate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調燮、布燮、燮燮、燮定、燮贊、燮和、疊燮、燮務、燮調、鄭燮

相關成語

燮理陰陽、燮和天下、燮和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