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8條詞條名為李向陽的結果 展開

李向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執行院長

李向陽,男,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與智能學部常務副部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中國科學院無線光電通信重點實驗室主任,前ACM中國理事會共同主席。

人物經歷


1990.09-1995.07 清華大學(保送)計算機系本科生,獲計算機科學專業、經濟管理專業雙學位
1995.07-1996.06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碩士研究生
1997.08-2001.01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碩士、博士研究生
2000.08-2015.12 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計算機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2007.05-2008.01 微軟亞洲研究院訪問教授
2008.06-2008.08 微軟亞洲研究院訪問教授
2012.05-2015.12 無錫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物聯網技術中心副主任
2014.07-2015.12 清華大學EMC講席教授
2014.12 當選為國際計算機協會傑出科學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2015.01 當選為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
2015.1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2019.12 當選為國際計算機協會資深會員(ACM Fellow)
事迹報道
心有理想 向陽而生
——記中國科大教授、計算機學院執行院長李向陽
(2019-12-16來源:中國科學報 劉愛華 楊凡)
12月11日,ACM Fellow2019入選名單公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與智能學部常務副部長、計算機學院執行院長李向陽教授,因在智能物聯網與移動計算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貢獻當選ACM Fellow。
1990年,李向陽被保送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理論班。此前的1989年,他獲得全國高中生數學聯賽江蘇省第一名。2015年,已是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的李向陽,入職中國科大,出任計算機學院執行院長。
李向陽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差分全息圖方法,首次將射頻識別室內定位精度提高到毫米級,是當時利用市場商業化設備進行室內定位追蹤能取得的最佳效果。基於此方法成功研製的行李分揀和定位追蹤系統,已經成功應用於國內多個機場。
正如其名:心有理想,向陽而生。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領域
1、無線網路,移動計算,物聯網。
2、安全隱私。
3、大數據計算/網路經濟學。
科研成果
自2000年以來已在高水平國際期刊及會議累計發表近500篇學術論文(其中CCF A類論文160餘篇),包括移動計算/無線網路領域著名的會議ACM MobiCom論文16篇,谷歌學術論文引用總數超過22000餘次,H-Index 81, 近10次獲得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例如ACM MobiCom 2014、IEEE GlobeCom 2015等。獲批國內外專利50餘項。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金委人工智慧應急項目,美國基金委項目20餘項,另外和多家國內企業有橫向合作科研項目。獨立/合作指導博士50餘名,大部分在美國和中國高校擔任教職。撰寫了無線網路領域專著《Wireless Ad Hoc and Sensor Network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8年出版)。曾經擔任《IEEE/ACM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等期刊的編委,和演演算法百科全書《Encyclopediaof Algorithms》無線網路學科方向的編輯。曾經擔任了多個知名國際學術會議程序委員會主席或者大會主席(如ACM MobiHoc,IEEE MASS等),多年來擔任本領域的重要學術會議的程序委員會成員(如ACM MobiCom,IEEE INFOCOM等)。

社會活動


社會兼職
ACM Fellow,IEEE Fellow, ACM傑出科學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前ACM中國共同主席,ACM Publication Board成員,現ACM中國指導委員會主席,ACM SigMobile China聯合主席。曾擔任ACM Mobihoc, ACM MobiCom, IEEEINFOCOM, IEEE ICC, IEEE ICDCS, IEEE ICPP等多個頂級國際學術會議的主席或程序委員會委員,是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香港自然科學基金(RGCHongKong)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的評委。